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措施

关于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措施

栏目: 措施 / 发布于: / 人气:3.06K

一、事故案例:

关于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措施

在某施工现场,一名工人在施工中脚踩的木板断裂,导致该工人从离地面三米高的脚手架上跌落到水泥地上,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亡。

二、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状态:

①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具不合理:临空作业,未配备合适的安全防护用具 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支持人的木板不合格

2、物的不安全行为:

①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略其使用:工作人员工作没有安全防护用品

②使用不安全设备:脚踏的木板不合格

(二)、间接原因分析

①生产经营单位未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②监管部门未对工人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整改措施: (1)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和戴安全帽。凡从事2米以上悬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符合国家标准并有检验机关检验合格的安全带。

(2)高处作业应先检防护工具、防坠工具是否牢固、可靠、完整

(3)防护栏杆、防护栅门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整齐牢固,与现场规范化管理相适应。

(4)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工作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5)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予以纠正,通过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对在高处作业中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的行为进行纠正,彻底改变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6)施工单位定期开展有目的性的安全知识讲座,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的认识,以实际案例让施工人员增强自身安全意识,真正做到警钟长鸣。

关于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措施 [篇2]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在此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称之为高处坠落事故。这类事故各行业中均有发生,并以建安企业居多,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

1.高处坠落事故的规律

高处坠落事故规律,是指人们在从事高处作业中,人与相关物体结合时违背客观事物规律而产生的异常运动失去了控制,经过量变积累发生了灾变的普遍性表现形式。掌握了规律,就能有效地予以预防和控制。

1.1 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别

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类别大约为如下九种:

1.1.1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阳台口坠落等);

1.1.2 脚手架上坠落;

1.1.3 悬空高处作业坠落;

1.1.4 石棉瓦等轻型屋面坠落;

1.1.5 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

1.1.6 登高过程中坠落;

1.1.7 梯子上作业坠落;

1.1.8 屋面作业坠落;

1.1.9 其他高处作业坠落(铁塔上、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及其他各种物体上坠落等)。

1.2 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

1.2.1 个性原因

1

个性原因,是指每类高处坠落事故在发生过程中各自具有的具体原因。例如:

a. 洞口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洞口作业不慎身体失去平衡;行动时误落入洞口;坐躺在洞口边缘休息失足;洞口没有安全防护;安全防护设施不牢固、损坏、未及时处理;没有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b.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踩空、绊、滑、跌;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撞杆件等身体失去平衡;坐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站在栏杆上操作;脚手板没铺满或铺设不平稳;没有绑扎防护栏杆或损坏;操作层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脚手架超载断裂等。

c.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立足面狭小,作业用力过猛,身体失控,重心超出立足面;脚底打滑或不舒服,行动失控;没有系安全带或没有正确使用,或在走动时取下;安全带挂钩不牢固或没有牢固的挂钩地方等。

d.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屋面坡度大于25°,无防滑措施;在屋面上从事檐口作业不慎,身体失衡;檐口构件不牢、或被踩断,人随着坠落等。

1.2.2 共性原因

共性原因,是指任何一次高处坠落事故在发生过程中,均具有基本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而形成的系列原因。

a.基本原因,是高处作业的安全基础不牢。其表现是:人不符合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物未达到使用安全标准。如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身体条件较差或有病;与高处作业相关的各种物体和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等。

b.根本原因,是高处作业违背建筑规律的异常运动。其表现是:安全规章 2

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如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的着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高处作业时没有安全措施冒险蛮干,违反劳动纪律酒后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备、不起作用,或擅自拆除、移动或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未及时修理等。

《关于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