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措施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栏目: 措施 / 发布于: / 人气:1.22W

阑尾炎诊断明确,手术切除阑尾可达到根治的目的。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问题,越来越引起医患双方的关注。我院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共行阑尾切除术148例,其中男89例,女5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年龄74岁。切口一期愈合147例,1例因脂肪液化为三期愈合。现报告如下。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1 方法

碘伏消毒后铺无菌巾,取右下腹麦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完善止血;将两侧皮下组织分别缝于护皮巾上,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钝性分离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钳夹提起腹膜,切开一小孔,有脓液即插入负压吸头,吸净;以小孔为中心先上后下剪开腹膜,用血管钳将两侧腹膜外翻钳夹于护皮巾上。常规切除阑尾及残端处理后,用湿纱布拭净腹腔渗液或脓液,不冲洗腹腔。腹腔保留灌注灭卡液(灭滴灵0.5~1.0g、卡那霉素0.5~1.0g、生理盐水100~200ml)。边放开钳夹的腹膜边连续缝合,以免回缩受腹腔残余脓液污染。拆除护皮巾,洗手更换污染器械,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拭净,灌注灭卡液。用4号丝线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双环结1次缝合,先不打结,待缝合线穿完后逐一打结。术后病人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手术前后常规应用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禁用)、灭滴灵、庆大霉素预防感染。

2 讨论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绝大部分是内源性感染,细菌来自病人消化道、术中脓液污染切口、腹壁血肿、缝线反应等,其次是外源性感染、敷料脱落、交叉感染等。第三是机体抵抗力与抗生素的选择。感染的细菌有需氧菌、厌氧菌,多为混合感染。感染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

上述方法有以下优点:

(1)切口腹膜外翻,张力不高,不易损伤,能将切口内各层组织与腹腔脓液分隔,避免切口污染,以及组织间隙积聚脓液。

(2)不冲洗腹腔,以免感染扩散,减少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

(3)腹腔灌注灭卡液,对来自消化道的细菌有直接抗菌作用,使细菌的数量及毒素减少,有助于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肠粘连-发生。

(4)冲洗切口、灌注灭卡液,能尽量减少污染切口的细菌数量,有抗菌作用,预防感染。

(5)双环结缝合,打结时先收紧内环结,使腹外斜肌腱膜对合;再打外环结,使皮下组织、皮肤对合;避免切口留有死腔,减少缝线反应。

(6)术后病人取半卧位,减少切口渗液,避免切口污染。

(7)青霉素与灭滴灵和庆大霉素联用。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经济,已达到阑尾炎手术切口预防感染的目的。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篇2]

我院自1990年8月~2004年8月施行阑尾切除术1019例,剔除不符合要求的11例,余1008例载入本文。分析了与切口感染有关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8例中男592例,女416例。年龄2.3~83岁。切口感染41例,感染率4.07%,无死亡。经统计学处理,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1.2 阑尾切除术后影响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

1.2.1 阑尾的病理改变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及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穿孔与未穿孔性阑尾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本组穿孔114例,并切口感染24例,感染率为21.05%;而未穿孔894例,并切口感染仅有17例,感染率仅为1.90%。

1.2.2 病程与切口感染关系 本组发病至手术时间≤24h302例,并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1.99%,>24h706例,感染35例,感染率为4.96%。

1.2.3 手术操作时间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本组时间≤60min801例,切口感染11例,感染率为1.37%;>60min207例,感染30例,感染率为14.49%。

1.2.4 切口保护方法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本组采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862例,感染26例,感染率为3.02%,常规皮肤保护146例,感染15例。感染率为10.27%。

1.2.5 阑尾切除术式与切口感染关系 本组顺行切除阑尾908例,感染32例,感染率为3.52%,逆行切除100例。感染9例,感染率为9%。

1.2.6 腹腔引流物从腹壁引出与切口感染关系 本组经原切口引流16例,感染5例,感染率为31.25%,另戳孔引流274例,感染29例,感染率为10.58%。

2 讨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9%,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30% [1] 。本组切口感染率为4.07%,较文献报道为低。穿孔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为21.05%,和文献报道相符。本组1008例阑尾切除术分两个时期进行对照研究,1985年1月~1988年1月,3年内切口感染率为7.93%(18/227);而1995年2月~2004年8月,10年内由于采用了多种预防措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至2.94%(23/781)。通过回顾性研究及前瞻性临床观察,找出了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1 阑尾炎的病程、病理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阑尾炎的不同病理改变,在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阑尾一旦并发穿孔,腹腔污染严重,切口感染率明显上升(21.05%)[2] ,而发病到手术开始时间超过24h者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对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降低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 2.2 手术操作时间对切口感染的影响 手术操作时间长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汗液排入切口而增加了污染切口的机会。加之长时间的牵拉加重了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的损伤,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抗菌力。可见术前力求明确诊断,对怀疑诊断者行探查切口,切口应够大,手术人员技术熟练,操作轻柔等都是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切口感染的措施。

2.3 腹膜外翻保护切口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2] 自1995年2月以来,我院对781例阑尾切除术采用了腹膜外翻保护切口并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的临床观察。实践证明可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1)切开腹膜前即准备好吸引器,先将腹膜切一小口吸尽脓汁,再扩大剪开腹膜,用浸有0.1%新洁尔灭纱布蘸尽腹腔内的脓汁或渗液;(2)根据切口大小用6~8把弯止血钳将腹膜外翻固定在刀巾上,应用抗菌力极强的腹膜掩盖保护切口。操作时手术人员特别要注意不要用手接触皮下组织。不能让脓液溢至皮下各层。

2.4 腹膜间一针缝合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近年来我们对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采用腹膜间一针缝合法,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感染一般发生在肌层。腹膜间一针缝合可充分引流肌层的积液、积血,2~3天腹膜很快愈合。经72例术后近期随访,无切口疝、腹腔内感染并发症发生。

2.5 尽量减少逆行法切除阑尾 逆行法切除阑尾时,阑尾不能及时取除,增加了术野污染机会。因此,我们尽量避免采用逆行法切除阑尾,迫不得已时在切断阑尾后,同时用石碳酸烧灼两断端阑尾黏膜,先包埋阑尾残端,这样可减少术野污染机会。

2.6 腹腔引流物与切口冲洗 当腹腔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时,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腹腔引流液可随同引流物污染切口各层组织,引流物影响切口对合,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另戳创口引出避免了上述弊端。双氧水冲洗可减少切口感染率。

2.7 应用甲硝唑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手术前30~60min静脉点滴甲硝唑0.5g,或同麻醉术前用药一起给药;术后静脉点滴甲硝唑0.5g,每8h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