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工作方案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栏目: 工作方案 / 发布于: / 人气:1.12W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职业,而是当作事业,不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报酬、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了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生产出一流的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这种宝贵的职业精神需要职业学校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实训操作中得以强化训练,同时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精神”,我们总会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坚持,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名牌辈出。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企业长寿的秘诀是他们都在传承着宝贵的“工匠精神”,大多“术有专攻”,立足本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在我国,企业“短命”现象并不少见,虽然我们具有“庖丁解牛”、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许多人的工作生活态度。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没落和消亡在所难免。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势必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国际名牌,并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主动承担教育人的重任。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形成了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学生糊口营生的办学理念,重“传技”,轻“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绑架”技能大赛,忽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职业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开花、结果,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培育“工匠精神”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尊重职业、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在制度层面上让工匠们受人敬重、体面工作,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保证工匠们不为基本生计所困,潜心无忧钻研,成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国匠人”,此乃民族的希望所在。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篇2]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craftsman’sspirit),目前在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定义,但是可以将其归为职业精神范畴内。那么我们就不难得出,职业精神是属于相关执业人员的工作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个人的心理素质、精神修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就“工匠精神”来说,具体的含义就是工人在技术操作中,对于产品的整体品质精益求精,不断地要求自己的工艺水平的提高,以保证产品优化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所以说,“工匠精神”代表的就是一种细致谨慎、追求卓越却又甘于平凡的心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精益求精,对于品质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致力于对技术的研究;②注意细节,对于微小的地方的处理也花费同样的心思和时间,使得产品的整体没有瑕疵,追求完美品质;③严谨高效,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处理事情考虑全面,确保每个方面的质量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④耐心专注,工作贵在持之以恒,戒骄戒躁,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最高的要求。

二、大学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

当前互联网+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想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在进行传播,由于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而大学生又是非常容易受到文化熏染的群体之一,所以很容易被错误的、消极的、落后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由此就会出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是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由于目前我国的在大学生的管理当中对于学生的思想世界的发展的关注并不完善,再加上当代的一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缺失,所以有效地在大学生管理当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