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节日庆典

元宵节故事(精选18篇)

栏目: 节日庆典 / 发布于: / 人气:1.4W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宵节故事(精选18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元宵节故事(精选18篇)

元宵节故事 篇1

相传袁世凯在北京做皇帝时,窃称“洪宪皇帝”。 做皇帝的第一个正月十五早晨,他还未起床,就被满街一阵阵叫卖“元宵”的喊声给惊醒了。他吓得浑身是汗,仿佛感觉到全北京人都在大声呐喊:“袁消!袁消!” 这哪里是在卖元宵呢,分明是在诅咒他袁世凯赶快下台!

于是他便气急败坏地下令,将全北京城所有卖“元宵”的人给抓起来,从今往后不准再叫卖“元宵” ,一律改叫卖“汤圆”。

尽管袁世凯如此回避他认为不吉利的“元宵” 之名,但也免不了他失败的下场,仅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就被人轰下台了。

元宵节故事 篇2

今天是元宵节我与妈妈和好朋友聪儿一起去城隍庙观灯了,来到城隍庙门口只见车辆排到了几米以外的地方,而那些卖票的人流更是多了,都排到了大马路上了。

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到了票,我们匆匆忙忙的挤进,刚进去只见到处人山人海,我们一眼就看见有人卖糖画,只见那里人一层包一层挤得水泄不通,我用了吃奶的力才挤了进去,脚还被别人不小心踩了一下,只见那个人手拿大勺,弄了一勺糖,在自己面前的大理石上画了起来,不出5分钟一个惟妙惟肖的糖画诞生了,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拿起糖画,兴高采烈的舔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把那香甜可口的糖画给吃没了。

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大孔雀的面前,那孔雀高足5米,十分宏伟壮观,只见那孔雀的尾巴一闪一闪可美了,我还发现孔雀嘴里还叼着一朵花呢!我与那高大壮观的大孔雀合了影,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它。

我们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一个高大的麒麟边上,只见它活灵活现,仿佛真的一样,突然边上的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说:“真是‘麒麟祥瑞’啊!好兆头好兆头啊!”说着笑了起来,我也不禁赞叹起来了,边上的围人个个都不由的赞叹不已。

我们漫步在城隍庙内,到处都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有的是可爱的卡通人物灯、有的是风景灯、还有的是……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嘴里却不停的赞叹说:“这些灯笼真是巧夺天工啊,真是太漂亮了!”

不知不觉的都9点多了,我们便坐着车开开心心的回家了,可脑子里却还在回味着刚才的灯笼。

元宵节故事 篇3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玉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待天兵要下凡时,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玉帝心中大快,人间得免一难。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第二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玉帝一看怎么还烧呢,便让托塔李天王彻查此事,玉帝女儿见事情不妙,怕玉帝责罚,逃难到了人间,遇到了董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不,不对,没有董永,玉帝就没发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啊,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不能随便打鸟。不不不是,主要告诉我们姜还是老的辣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要孝敬老人。

元宵节故事 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传说有多种,我最喜欢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只守护天宫的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众人听说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天帝的女儿想出个好办法,她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大家听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几个夜晚都是如此,他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以此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故事 篇5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正月十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

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元宵节故事 篇6

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疯子。

她见到他时,他穿着一身臭烘烘的破烂衣服,头发零乱地披到了肩上,见人就骂,还动不动就挥拳打人。她觉得他太可怜,就把他接回了家。

村里人都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不是也得了精神病?你养个疯子还不如养一头野牛,野牛还能卖钱,你领他回来图个啥啊!”她家里人更不能接受,孩子们和丈夫都责问她:“你把一个精神病领回家来同吃同住,这不是把一颗不定时炸弹放在了家里吗?……”她理亏地对家人说:“你们以后多注意点,他发疯时你们离他远点……人到这个地步太可怜了,我们总不能眼看着他冻死在荒郊野外吧?……”

家里从此被他搞得鸡犬不宁,村里经常能听到他的叫骂声和砸东西的响声。不仅如此,有时他还会把孩子们正在写作业的桌子掀翻,把孩子们的书给撕烂,孩子们一个个被吓得仓皇而逃。他惹了祸,一家人就会把火气全撒在她身上。这时的她,总是一边劝慰怒气冲天的家人,一边安顿疯狂发作的他。

他的生活没有规律,吃饭睡觉的时间从不固定。于是,家里从早到晚都在锅里为他热着饭菜。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无缘无故地拿起斧子砍她丈夫,幸亏躲闪及时,她丈夫才幸免于难。那天,她一回到家,丈夫就很气愤地对她说:“我今天差点被那个疯子砍死了……如果你不赶他走,迟早会出人命。反正,这个家有他就没有我……这日子没法过了,咱俩离婚算了……”她好言劝丈夫:“算我对不起你了,他是病人,你以后让着他点就是了。”然后,她一边默默地做自己的家务,一边为家人遭受的惊吓和伤害泪流满面……

她的眼泪最终让丈夫渐渐平息了怒火,丈夫没坚持要和她离婚,也没有把他赶出家门。

天长日久,她总算找到了他发病的规律:只要天气不好,他就会发病。所以,一遇上坏天气,她就会提醒家人格外小心,不要去惹他。因为怕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她一天也脱不开身,以至于18年都没有回过千里之外的娘家。

18年后,她让丈夫到千里之外把母亲接了过来,想尽尽做女儿的孝道。这样一来,她就更麻烦了:因为母亲患有心脏病,他发病时又砸又摔,老人每一次都被吓得浑身发抖,她只得在自家附近单独为母亲找了一间矮房。以后,她每天都要两头跑,一边照顾他,一边服侍老母亲……那一年元宵节,下着小雪,她把中饭弄好后正准备给母亲送去,却发现他挥舞着一把菜刀从后面追了过来,她躲过一刀后,赶紧放下手中的篮子把他安顿回家中。这时,早已过了午饭时间,母亲见女儿没送饭过来,就准备自己弄点吃的。没料到心脏病突然发作,一头栽倒在炉子旁再也没醒来……

母亲的离去让她深感自责,她觉得这一辈子自己对不起所有的亲人,为此,她大病了一场。人们以为她经历了这次失亲之痛,再也不会管他了。但是没有!接下来的10年,她依然没离开过他一天,他也没有在她家断过一餐饭。

他在她家喊叫摔打30年,她为他担惊受怕30年。大家问她为什么可以忍受这么多年?她平静作答:“他是个病人,这已经够不幸了,我们赶他出去岂不是雪上加霜?野象会糟蹋庄稼,老虎会吃人,国家还要重点保护呢——老虎都可驯养,何况一个人?……”

有一天,50岁的她像往常一样给他夹菜,他突然叫了一声:“大姐,我的亲大姐。”这一声“大姐”,把这些年来一家人所经受的辛苦、惊吓和委屈全都化作了欣慰的泪水挂在了她的脸上……

元宵节故事 篇7

正月十五、十六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今年元宵节的第一天晚上,我约上好朋友小航去油田欢闹兔年元宵夜。首先,我们去看焰火晚会,烟火还没开始燃放广场已是人山人海了。等了一会音乐响起,焰火晚会开始了!人们都把头仰起向天空看,天空中像烟火的海洋一样,有绿色的、有黄色的、有紫色的、有蓝色的,真是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呀!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牡丹花,有的像像星星,最好玩的是有个烟花像巨大的白兔!真是各种各样,眼花缭乱!太美了!

看完烟火我们去新蕾公园看灯。哇塞!这里简直是灯的世界,有菊花灯、有喇叭花灯、有含羞草灯、有荷叶灯……还有十二生肖动物灯等。最漂亮的灯当属"小白兔家庭灯”了。兔爸爸和兔妈妈共同欢快地抱着兔宝宝,一家真是又和睦又温馨呀!

我们到广场上玩,妈妈给我们买了一个孔明灯,传说这灯是诸葛亮发明的。我们选的灯是红色的,代表兔子红红的眼睛还有我们红红火火的生活。航航拿着灯我开始点火,先让灯罩吸收些热气,我们慢慢把手松开,孔明灯徐徐上升,越飞越高,它将带着我们的心愿飞向美丽的远方!我们恋恋不舍地追着它大喊“再见!再见!”

这就是我家乡濮阳的元宵节,它是我心目中是最美好,最开心的节日!

元宵节故事 篇8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众人听说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

大家听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自的生命及财产。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故事 篇9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人终于团圆。

元宵节故事 篇10

隋朝j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

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元宵节故事 篇11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故事 篇12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1]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故事 篇13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果真慢慢地“疯”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七年级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百姓们全疯!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故事 篇14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一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一般是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五光十色的灯笼上让人猜。

我喜欢猜灯谜,喜欢有趣的元宵节。

元宵节故事 篇15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

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故事 篇16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亲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故事 篇17

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

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著名小吃。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元宵节故事 篇18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余姚。每年正月十五就是传统的元宵节,这天我们的家乡显得更加美丽。

我们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喜气洋洋,这天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大街上、广场上、商场里都挂满了许多灯谜,老老少少都来猜灯谜,可高兴啦!

吃好晚饭我们来到市府广场,顿时人山人海,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彩灯高高挂。瞧!有形态不一的小狗,笑着正在给我们打招呼呢!有活蹦乱跳的小白兔,放出白色的光,美丽极了!真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晚上一个个烟花在夜空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它们形态和颜色都不同,五颜六色的满天星、火红的玫瑰花、银白色的百合花在空中朵朵开放,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欢乐的海洋里唱歌’跳舞。

还有许多人在放孔明灯呢!一盏盏孔明灯飞上了天空,祝家人平平安安!永远幸福!

我们的家乡的元宵节热闹吗?欢迎各族小朋友以后元宵节的时候来我家乡过热闹的元宵哦!到时候我会带你们一起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过个热热闹闹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