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节日庆典

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6篇)

栏目: 节日庆典 / 发布于: / 人气:3.13W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6篇)

端午节的故事 篇1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习俗是相同。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努力使自己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楚国百姓听到屈原投江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身体。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粽叶清香粽子,是我们孩子们最爱,枣子粽、火腿粽、赤豆粽……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目光。

说起包粽子,我妈妈可是能手,她拿来了糯米、红枣、粽叶、五彩线,我把粽叶围成了圆锥形状,把粽子馅儿填到了里面,然后折叠粽叶,真包成了三角形粽子,我拿五彩线把粽子捆结实。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个又一个,包完后,我把粽子拿到锅上蒸了20分钟。打开锅一看,粽子懒洋洋躺在锅中呢!我把粽叶剥开黄灿灿糯米闪闪发光哩!一个大红枣在中央微笑,如同一个可爱姑娘似。我用舌头舔了舔,甜中带着香味,真让我垂涎三尺啊!一口咬下去,软软、润润、滑滑、甜甜,真是回味无穷啊!瞧!锅里还等着我品尝呢!我张大口,塞进了嘴里,香甜味道一直在我嘴里荡漾。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节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粽子,还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我盼望着下一个端午节到来!

端午节的故事 篇2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 篇3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伍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故事 篇4

我们这里不种植糯米也没有粽叶,所以过端午节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但却有过节的隆重,煮鸡蛋,包水饺,对于刚好勉强填饱肚子的苦涩童年来说,端午节是丰腴而充满诱惑的。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平时没有什么丰富的吃食,能够美美地吃上水饺和煮鸡蛋就是盼望很久的事情了。端午节那天,母亲会早早地把我们叫醒,她说,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吃完鸡蛋与水饺,这样可以保佑一年的平安吉祥。在缭绕的艾香里,揉着惺忪的眼睛,抬起头,那种染着艾草淡绿色煮熟的鸡蛋和热气腾腾的水饺总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那年月生活困难,我家一般就养几只下蛋的鸡,平日里舍不得给我们吃,积攒到十几个到集市上换些钱,回来给我们一家换来煤油、食盐、酱油、针线什么的,有时我们上缴课本费或者买作业本铅笔等也指望着它们。所以尽管是端午节也仅是象征性地煮上为数不多的鸡蛋,我们小孩子各3个,我们迫不及待地剥掉了蛋壳,亮晶晶,光滑滑的乳白蛋清吃到嘴里有丝滑的感觉,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地品尝着,而黄灿灿、圆溜溜的蛋黄,又是别样的感觉,为这满口的清香,我们不知等过多少个黎明和黄昏,用指头数过多少个日月。

母亲和父亲往往分得1个,常常留着给我做玩具,很多时候他们1个的权利也被我们剥夺了。我们吃下鲜美的鸡蛋,等待我们的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喝下艾叶汤,艾水的味道苦,实在不愿喝,这时的母亲总会扮演多重角色,说什么喝下去会保佑一年的平安,说什么先吃苦才能品尝甜,说什么中午给我们买糖吃,说什么不喝不能吃水饺……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我不得不喝下自己极不情愿喝的艾水汤,每每此时,总会看到母亲一脸流淌着艾香的阳光,这成了我最温暖的记忆。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原来,艾蒿的味道,是苦涩的。那苦涩的滋味,如同童年乡村艰难的日子,深深地浸润到我的骨髓,融入我的生命,流进我的血液,让我学会的是一种直面现实的坚韧与勇气,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这类似一种仪式的节日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童年,走过坑坑洼洼,长大成人,那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清香的艾蒿,那流淌着一种隽永禅意的端午,那饱含着甜蜜温馨而又丝丝缕缕苦涩的童年,总是我心灵深处最最柔软的角落,最最宝贵的财富,最最温暖的回忆……

端午节的故事 篇5

为什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要举行端午节?为什么端午节会有这么多习俗?比如: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等等……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

故事与楚国大夫屈原有关,当时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秦王继位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约他去武关,两国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信,思前想后,惴惴不安。大夫屈原认为,不应该去,楚国已被秦国欺负也不止一次了。这次,肯定同样不怀好意,去了,会中圈套;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一个劲劝楚王去,楚王只好动身了。

楚怀王来到武关后,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被秦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让楚国大臣拿土地赎人。大臣们拒绝割让土地,并将太子立为新国君,楚怀王受苦一年多,逃出来没多久,又被抓了。最后,连气带病死在了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辱而死,心里十分不平,屈原更是愤怒,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士,为国家和楚怀王报仇雪耻。可没想到,屈原被小人子兰、靳尚等人陷害了,天天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坏话。此后,屈原革了职,被逐放。

屈原极其愤怒,他经常在汨罗江一带游走,唱着悲愤的歌。那附近的老百姓知道他是忠臣,很同情他。有一天,屈原在江边碰到了一个渔夫。渔夫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夫不以为然地说:“既然别人都是浑浊的,您何必自命清高,既然别人都喝醉了,您为何不同去喝那一碗浑酒?”屈原反驳道:“我听人说过,刚洗过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服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中,葬身鱼肚,也不能让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一身脏。”说完,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自杀了。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怎么也找不到。乡亲们很难过,面对江面想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下去,以免江中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此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当地的百姓都划着小船,用竹筒盛了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屈原。渐渐地,盛着米饭的筒子被改为粽子,划小船改成了塞龙舟,一直世代相传,就演变成今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 篇6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故事 篇7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节的故事 篇8

端午节的一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地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部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故事 篇9

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死后,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故事 篇10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节的故事 篇11

《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的故事 篇12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故事 篇13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磨快镰刀收割麦子的时候,路旁河畔,田头地角,荒山野岭,坑坑洼洼,艾蒿长得挨挨挤挤,热热烈烈,已经高过了麦子的个头,齐刷刷站立在山村乡野,如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迎风飘展,如同淳朴善良的村姑,一日比一日更显妩媚风韵,她散发出浓烈馥郁的芳香,氤氲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心间,这当儿端午节便姗姗而来。

端午前一天的下午,母亲忙完农活,让我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便会跨过一道一道田埂,穿过一畦畦麦田,登上高而陡峭的山崖或者深入到很少有人去的山沟。五月的阵阵热风伴着麦香混合着艾蒿的气息追赶着母亲的背影,风一吹,那些艾蒿就摇曳起来,在母亲的灰蓝衣衫映衬下,艾蒿露出银白叶背格外亮眼,母亲一面采撷艾蒿,一面叮嘱我别过去。她走一步,采一株,放入竹篮,采一株再一回头,看看远方的我,母亲采撷的动作,似优美的舞蹈,似诗中节律的跳动。她那近乎苛刻挑剔的态度,让童年的我甚是好奇,我问母亲:“我们田间也有野艾呀,为何去那么远的地方采集?”母亲笑着说:“近处的艾蒿是人们脚踏、牛马驴羊所啃啮的,而远处山沟里山崖上是人们少去的地方,那里的艾蒿光洁鲜亮、枝大叶肥。”母亲采撷艾蒿免不了被露水打湿裤脚、前襟,甚至被山树刮破手臂,但母亲毫不介意,宝贝似的挎着一篮子鲜嫩的艾蒿从山坡上披着夕阳的余晖走来,母亲的笑声流淌在艾香里。

一路艾香把我们送回家,母亲又开始忙活着插艾,她插艾蒿是极有讲究的,她总是洗净手,换上干净的衣衫,先是坐在庭院,一一遴选野艾,叶大厚实的插用,嫩叶、叶尖放在簸箕里晾晒留做他用,然后像一位虔诚的信徒,小心谨慎地在我家门楣上、门板上、门环上、窗棂上,甚至床头上都插满了艾叶。末了,在我们衣襟上也别上一些鲜嫩的艾尖,之后在胸前比画着什么,嘴里念叨着什么,在一旁的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做祷告状,不住地问母亲:“为什么插野艾呀,你在念着什么?”母亲一脸的严肃说:“野艾是一种仙草,能保平安。”顷刻之间,淡淡的艾蒿草浓浓的香味,也在院落里弥漫开来。这些白白亮亮的闪着淡绿色的精灵,如菊一样在晚风里羞涩地摇曳,如同节日的盛装,如同美丽村姑头上的蝴蝶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夜,许多蚊蝇不叫、毒虫不咬了,我们枕着郁郁的艾香甜甜入眠。艾蒿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成了一种有灵性的仙草,有时身上生了毒疮,母亲用艾叶熬水擦洗患处,用不了多少时日就好了,有时肚子疼痛,用隔年存放的艾草熬汤喝下,肚子竟奇迹般地好了。每每此时,母亲总会认为是祷告起了作用,认为是艾蒿这种神奇的`仙草在冥冥之中庇护着我们一家岁岁平平安安,年年健健康康。

端午节的故事 篇14

母亲的针线笸箩,直径尺余、半尺见深,用藤条编织而成,铁红的油漆,把笸箩漆得油光发亮。给人一种质感和美感。当卢沟桥的枪炮隆隆作响时,我的母亲也在一声声鞭炮中和父亲拜了天地,那年她20岁。她的陪嫁品除了一桌一柜和两把椅子外,还有的就是这个旧时妇女盛针线、布头用的笸箩,伴她一生的针线笸箩。母亲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识文断字的人。她的女工尤其在三乡五里出了名。她把毕生精力,精妙的技艺和对子女永恒的爱一针针缝制在我们姊妹六人的衣服、鞋子密密的线缝里。

母亲生下小妹后落下了严重的心脏病。多病的母亲不能下地干活,就帮乡邻们纺花织布。乡亲们不忍心一个多病的人白白操劳,常常会给一定的报酬,实在拿不出钱的,会送过来几斤粮食。我们兄妹几个也不闲着。二姐坐在老式织布机上纵横交织着她心中的梦,我把弹好的棉花撕成一块块,二哥用小擀杖把成片的棉花搓成指头粗细的棉花卷,放在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母亲则架起纺车纺棉花。她一只手摇动纺车,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花卷,手臂慢慢舒展,轻轻抬起,在嗡嗡嘤嘤的声响里,一股细流从母亲的指头间缓缓泻出,落在纺锭上,聚成一潭银水。针线笸箩里的棉花卷增多着,减少着,最后变成一个个肥硕的线穗。

没有活计的时候,针线笸箩里就变成了花花绿绿的世界。母亲有时帮别人赶嫁妆,有时帮乡亲做寿衣。端午节,母亲针线笸箩里就有了数不清的香布袋。几乎所有的女孩子这天都会得到母亲的礼物。我最喜欢母亲缝的绣球、抱脚娃娃、看瓜老头等。彩线和布头是帮人做活时的下脚料。做这些活,母亲从来不收一分钱。尽管家里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

年底是母亲最忙的时候。日子再艰难,过年时母亲也会把我们打扮得风风光光的。那盏昏暗的煤油灯,陪伴母亲熬过多少不眠之夜?不知道。那个铁红的针线笸箩,装载着母亲多少愁思?不知道。只知道每年的大年七年级,母亲便静静地躺在床上,大姐和二姐则轮流守候在她的病榻前。

端午节的故事 篇15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了,我们都知道,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都要系五彩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从前,有一个恶魔,叫艾米丽,他有一个嗜好,就是吃小孩!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他总来村子里索要小孩,如果不给,那么嘿嘿嘿,这个村子就要倒霉了!洪涝啊、旱灾啊、台风啊,应有尽有,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村子里特伯利家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爸爸妈妈养育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每天晚上一家人都围坐在炉火前讲故事。不巧,这天晚上,恶魔艾米丽敲响了这家的门。爸爸特伯利惊得心砰砰跳,他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抉择:是送出去一个孩子,还是把孩子们都藏起来?哎,怎么能藏住呢?只能是引火上身,最后全村都倒霉!于是经过苦苦的挣扎之后,他决定将最小的儿子送出去。

就在送出孩子之后,他整个人就变了,不吃不喝,不哭不笑!故事?早就随着他的心一起死了!哀莫大于心死!在经历了内心的不断拷问后,他决定出走,去寻找自己的孩子。他知道艾米丽就住在村子东面的大山上,那山高耸巍峨,看上去很陡峭,而且荆棘丛生,没有一个人敢攀上那座山,然而特伯利顾不了那么多,手脚划出血了,衣服被荆棘勾破了,双腿肿胀得像两条大面包……一切的一切他都不在乎,他只要自己的儿子!

就在见到艾米丽的那一刻,他全部的悔恨、痛苦终于倾泻出来,他左手操起树枝,右手抓着一大把野花,准备开战!然而,就在他挥舞手中的树枝和花束准备冲锋的时候,艾米丽却自动败下阵来逃走了!最终他找回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艾米丽为什么不战而逃呢?原来是他最害怕五颜六色的东西,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帮助了特伯利。从此以后,特伯利就发明了“五彩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孩子们都要系五彩线。

端午节的故事 篇16

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神奇的节日,当然也有关于它的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美丽机灵的姑娘叫端午,她的爸爸做生意失败了,没有钱还债,债主名叫周伯强,听说这事后,马上找到了端午的爸爸,说:“你做生意失败了,怎么还我钱?但如果你把你的女儿端午嫁给我,你就不用还钱了!”

爸爸和端午都被这个提议吓坏了,于是狡猾的周伯强思索了一会儿,说:“跟我来。”端午和爸爸跟着他走进了他家别墅里的鹅卵石小路,道路都是用黑色和白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周伯强对端午说:“就让上天的旨意来决定吧!我准备两个袋子,里面各放黑色、白色石子一枚,然后你我各从袋子里取出一枚石子,如果颜色不一样,你就要嫁给我;如果颜色一样,你就不用嫁给我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周伯强还加了一句话:“你爸爸的钱也不用还我了!”可怜的端午和爸爸,实在无计可施,只好答应了。

然而,就在周伯强捡石子的时候,眼尖的端午发现,他明明是在自己的袋子里装了两个白色的石子,而在端午的袋子里装了两个黑色的石子。那么就是说,无论端午拿出哪颗石子,最后都是和周伯强的颜色不一样!机灵的端午急出一身冷汗,但她并没有慌张,突然,一个好办法来了。于是端午拿出一颗石子,然后假装不注意掉在了路上,路上都是黑色白色的石子,当然判断不出刚刚端午拿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石子,于是端午建议看看袋子里的石子是什么颜色,袋子里只剩下一个黑色的鹅卵石,那么按照周伯强说的“一黑一白”的说法,掉在地上的应该就是白色的了,和周伯强拿出来的石子的颜色是一样的,这样,端午就不用嫁给周伯强了,而端午爸爸的债也不用还了。

后人为了纪念端午的智慧,就把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