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工作计划

高三文科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栏目: 工作计划 / 发布于: / 人气:4.31K

一、班级基本情况 :

高三文科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本班学生共21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5人,其中有2人艺体生,高三一学年都在外地学习,只是学籍保留在班上,所以现在班上只有19人。由于学生的高一和高二的知识掌握的效果很差,基础知识上出现了漏洞。

针对以上学生现状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大学联考氛围,让学生进入大学联考备考状态;

2、强化德育教研,进一步优化学风、班风;

3、在纪律方面,严格管理,力争让班级的良好的纪律成为班级的学习的保障。

三、具体工作:

(一)学习方面:

1、理想和奋斗目标教育。

利用开学初期的高三主题班会的时机,让每一位同学确立自己的高三的奋斗目标。

2、树立榜样。

任何一个群体里都会有一些同学,他的某一方面是值得别人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发现其优点,将其放大,并以这点行为将该学生树立成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会起到两种作用:使得其他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能督促榜样同学能够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3、各科代表牵头,成立班级学科学习小组。

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以基础题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学科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注重学科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纪律方面:

纪律是一切的保证,对于毕业班,良好的纪律,规范的制度,更显得重要。本学期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工作:

首先,根据高三的学习的重要性,共同制定本学期在纪律上的三大中心任务是:强化班级各项常规要求;强化自习纪律;抓好课堂纪律。

在常规管理中,为班级提出目标:实行班级各项常规工作细化到每一位班级干部具体负责的方式,实行班级随时有检查,有督促,有提醒的制度。

在自习纪律方面,为班级提出了三期奋斗目标:强制强化期、自觉自愿期、自主自发期。教育学生意识到,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单纯是为了大学联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纪律方面,首先要教育学生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课堂上跟住老师的主要性,教会学生上课应当如何听课,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其次,和班级同学共同讨论和制定课堂上课的学生要求。第三,经常和课任教师了解班级课堂的学生表现,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进步和良好的表现要及时的在班级中反馈,鼓励和表扬学生,树立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榜样,树立班级正气。

(三)、其他:

1、在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我们要以创建和谐班级为本学期的宗旨,让学生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感受到紧张之外的同学友情,师生情意,让同学感受到:高三,我们将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共同收获。

2、沟通好课任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理解。

3、沟通家长,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达到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2017年9月5日

高三文科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篇2]

进入大学联考倒计时阶段,班主任工作重点是抓班风、学风建设,营建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和环境,点燃学生最后冲刺的热情与激情。本学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期目标:

大学联考中争取有3人上线。

二、工作措施和重点

1、大学联考氛围的营造。

鼓励学生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培养学生勤奋拼搏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耐得住寂寞、抵制住诱-惑的心态。使学生明白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刻苦努力的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成功。

2.常与家长沟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齐心迎战。

3、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学联考形势和动态,

4、将“抓两头,带中间”进行到底。

5、通过主题班会和大学联考理想的规划,激发学生对理想追求的欲望和缩短与高校的距离。

二.及时调整学生心理状态,营造备考氛围。

1.学生心态复杂,思想负担重,作为班主任,自然有学生的共同体验。开学初通过班会时间宣传我班在下学期备考中的优势,让学生感觉前途充满希望。让全体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大学联考复习中,提升大学联考复习气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真正成为他们心灵上的贴心人、知心朋友。

2. 及时同科任老师交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科兴趣。

针对上学期数学、化学、文综等较差的问题,向学生介绍文科科学习一定要掌握多看书,多练习,分析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建立情景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训练要足量到位。在复习过程中提醒学生要善于总结,自我归纳,及时反馈及时纠错。

4.关注临界生和尖子生工作。

上学期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本班上线人数多次不足,临界生不足的情况。若

继续那样下去,大学联考成绩肯定出问题。本学期准备加强对上层生的学习督促,争取让他们都考上理想学校。

《高三文科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