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生活经验

沙僧人物形象分析

栏目: 生活经验 / 发布于: / 人气:2.73W

要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红楼梦》,因为里面到处是中国的古典文化。而要说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西游记》。在《西游记》里,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而是大家忽视的沙僧。

沙僧人物形象分析

沙僧是《西游记》中最不受人注目的形象。一般文学史与小说史囿于篇幅,对沙僧大抵提其名而不论其事,而大多数的评论家往往关注的是三藏、悟空与八戒。因为在他们看来,沙僧在小说中最没有个性,属于那种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然则确是如此吗?

事实上,在西天取经队伍中,沙僧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默默少言,不发牢骚,服从安排,听命师尊兄长,不计名利,美色不能动其心,妖魔未能乱其志。沙僧在小说中露脸的机会不多,这和他谨小慎微,绝不妄加评断的性格有关,也比较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的道德标准,因而近来的有些学者将其纳入“君子”这一范畴,认为“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应有的一切高尚德行”,是“《西游记》中君子形象的代表”。为了真正认识沙僧,我们最好还是从他的身世入手。

沙僧形象的最早渊源,当为玄奘求法所经历过的大沙漠。宋代的取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将现实的沙漠人格化为深沙神。元代的《西游记平话》中,沙僧正式成为取经队伍的一员,但因为原作已佚,故对其性格难以把握。河北磁县出土的宋元间的磁枕上,绘有玄奘取经图,其中最后一人手举华盖跟随在唐僧身后,当即为沙僧。今见比较完整的沙僧形象,当推元末明初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此剧中沙僧一方面自称“不怕神明不怕天”,“生为水怪,长作河神。不奉玉帝诏旨,不依释老禅规”;一方面又说自己“非是妖怪,乃玉皇殿前卷帘大将军,带酒思凡,罚在此河,推沙受罪”前后显然矛盾。但不论怎么说,都与《西游记》中的沙僧性格迥异。

其实, 沙僧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挑担。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降妖杖,武艺高强,不畏强敌,懂得地煞十八般变化。经南海观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我细阅前人对沙僧性格的概括,虽有表述方式的不同,却无根本性的差别。张静二认为沙僧是“苦行僧的典型”,在取经集团中“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但他“并不能说是一个积极而成功的调和者与凝聚者”,“取经人发生异议时,他经常保持缄默”,“也并非一味依顺附和,了无个性,有时他也会适度地批判是非、表示意见”。钟婴将其个性特征概括为几点:一、“循规蹈矩,一本正经”;二、“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三、“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四、“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刘士昀认为沙僧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更接近社会现实的”人物,是“一个安份守己的和尚”。张锦池认为沙僧是个“唯法是求”、“唯师是尊”、“唯和是贵”、“唯正是尚”的“苦行僧”,“假若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沙和尚当是个品位不高的循吏的典型”。结合诸位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沙僧具有以下个性特点:

一、自觉的“赎罪”意识。

沙僧本来是能够在天宫稳做卷帘大将的,只因失手打碎玻璃盏这个偶然性的失误,便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观音菩萨劝他跟唐僧当个徒弟,他当即表示“愿皈正果”。西天路上,悟空动不动便神采飞扬地宣扬自己大闹天宫的神韵风采,八戒动不动便分行李散伙,甚至唐僧也常常表现出乡关之思,只有沙僧一心一意西天取经,希望以此赎清自己打碎玻璃盏的罪过。文中写道“红孩儿捉去了唐僧,八戒和悟空就提出散伙时”,沙僧却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耐心地劝说师兄不能违背菩萨的善果,做事应该有始有终。可见,赎罪意识已经深入到了沙僧的骨髓,而他西天取经的全部行为和动机,都可以从这种赎罪意识中得到合理解释。    

二、驯顺服从,明哲保身。

比起悟空的大闹天宫和八戒的调戏嫦娥,沙僧失手打碎玻璃盏并不算什么罪过,可他受的苦难却最多。但他却连一点抗争的念头也没有,只是默默忍受。西天路上,他不像悟空、八戒那样骂唐僧“脓包”、“罢软”,而是处处对唐僧表现出最大的恭顺和忠诚。沙僧对取经集团内部矛盾曾起到调解作用,促进了取经集团的团结,但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却又常常缄口不言,明哲保身。当唐僧数次念《紧箍咒》,沙僧除了在号山“苦劝”过一次外,其余都是“唯师是尊”。特别是唐僧两次驱赶悟空,沙僧竟然连一句公正话都没有。悟空就对此十分不满,沙僧也常常受到悟空的责备 。五圣成真,八戒被授为净坛使者,还当面表示不满,可是,沙僧仅仅被授予金身罗汉,却默默接受,没有丝毫争辩的意思。 

《沙僧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