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实习

关于记者的实习报告3篇

栏目: 实习 / 发布于: / 人气:1.07W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者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记者的实习报告3篇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1

暑期的记者实习活动开始,尽量做好一些准备,但是仍有一些漏洞层出不穷。现在我在一点一点的总结这些教训,并希望自己可以改正。

1.不够守时。6:30起床,距离报社不远,但仍会出现时间不够,迟到半小时。原因有两点,一是速度慢的像蜗牛,另一点路痴,昨天坐返车,今天做错车。最终导致迟到!这可是记者的致命弱点。

解决方案:回去记时,提高速度。研究XX市的公交路线,熟记于心。

2.不够灵活。跑了一天新闻,有很多线索,而真正能独立完稿的依然很少,首先采访的目的不明确,漫无目的的问问题,被动的被被采访者牵着鼻子走。思维不活跃,有些固定局限在某些学校的框架中。

解决方案:要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训练。写和实践相结合。

星期一是周刊的例会,却发现问题多如牛毛。散漫的工作环境让你找不到新闻的感觉,工作人员的无纪律性。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大量的新闻中植入广告,变身有力的宣传工具,只要花钱,就可以帮你在这张纸上办实事,新闻的纯粹性没有,倒摇身一变成了为金钱的服务的人员,有些可悲。

今天老总批评员工,因为大家的不守时,无纪律。已经成立了两年多的周刊,管理如此混乱,今天才提出要细化采访和写作,把稿子的质量和数量挂钩工资。听说要做车展,又是拉动一大笔资金,新闻,什么新闻?当问老师关于写人物通讯的问题,竟很冷的听到不给钱就不写,这是很冷的笑话。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2

见习一星期了,今天是周六,但我还是得上班,因为记者的关系总是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包括上班时间的不确定,不过总的来说我还是学到了很多。

一、 上班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一样累

像我这样的实习生到报社,平时没事就是坐在位置上看报纸,天整整坐了一天,没事干。当时就郁闷得慌,不会三星期就这样度过吧,那不是太无聊了,还好后来就有出去跟着指导老师采访了。报社报纸最多,而且报纸还算是时间发到每个人的手上,这个是最享受的了。一星期下来,坐在办公桌旁的时间实在很多,想想也轻松的啊。可是等到下班,借着两辆公交车的美魅力回到家,就浑身不想动,就只想睡觉,还有点身心疲惫。看来上班还是累的啊,想想爸妈工作该有多辛苦啊!

二、 真到了战场就忘了怎么拿枪

第二天有出去采访,看着老师怎么做,觉得挺有意思,想想也挺容易。因为新闻不算很

大,感觉也挺好写的。于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写了一篇,拿去给老师看的时候,却连性质都没对上号,标题写得也不符合新闻的要求,整篇东西都是自己主观的看法,并没有用客观的词和客观的语句去呈现这个新闻事实。于是我拿回去改,改了之后可能稍微好了点,只是导语部分不够好。在写这篇新闻前,在网上找了新闻的定义、写法以及语言的运用,而且还翻看报纸想看看范本再下手,把学校里所学的都忘了,或者不知该如何去使用所学的,真所谓的到了战场就忘了怎么拿枪。

三、 采访累,但是收获最大

记者采访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能是日报的关系或者记者采访涉及的对象不同,这几天下

来,我没有感受到那种“辛苦”,应该说还是舒服的。日报政治性东西比较多,而且和政府等组织联系比较密切,所以新闻中有很多都是参加会议啊、做专题采访等,都是在室内。如果是重大的新闻或者政府的新闻,一般都会有专车接送。像星期四、五进行的专版的采访就有,虽然一整天都在外枪跑。小新闻如果要自己跑的话,公交车和出租车也挺方便。

像采访这种实习性比较强的工作,枪给人的考验最多,收获也最多。本人次参与的小小采访,就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和劳动法的有些内容。而第二次连续采访两天的大采访,不仅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也把我的视野打开了不少。两天里跟着老师和市总工会领导走了七个企事业单位,见的都是那些单位的一把手,这样的场枪平时是没有机会的,这次给我碰上真是好好锻炼了胆量,就算跟他们握手也不紧张。只是当有人说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感觉自己是冒充的。

第二次采访中,有了自己操刀的机会,指导老师没空去,让我跟着总工会的去了。在采访中一直细心记录着有用的内容,幸亏还是有主要人物在一旁滔滔不绝的,要不然我就底都没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又浅又不对头,还是不能完全了解这次采访的精髓,不过自己开口了,还是挺高兴的,毕竟这个机会来得太快了太突然了。

还有很多是有收获的,不仅仅是针对记者方枪,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也从那些“大人”里学到了很多。

四、 既然是见习,习惯要好

见习啊,又不是正式职工,很多事情都要做得热情一点、努力一点、勤奋一点。比如说

上班时间是八点半,指导老师是九点到,那么做为实习生的我八点半之前就一定要到了,就算坐着没事干也要早点到。回到家,天天写着见习日志,希望可以把这个难得的事记录下来,这样既有利于一星期一次的见习报告,也有利于自己总结自己这些天都干了啥。

记者的'实习报告 篇3

按照期末前夕联系好的实习单位——《鲁中晨报》编辑部的安排,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赶到了报社报到。编辑部的王主任给我安排的老师是时事新闻部的张吉宝记者,张记者同时也做着部分编辑的工作,在晨报已工作三年。

在此后二十多天的实习中,我经历了在报社做记者的工作初体验。 报到之后还不等我到住处放好行李,老师便准备带我出去采访了。在路上,老师给我介绍了在报社的工作习惯:一般上午和下午四点半之前,绝大多数记者都会外出采访;四点半到六点,很多记者都会选择会报社写稿,当然也可以在其它地方完成稿件,只要在截稿时间前将稿件及时传给编辑即可;六点钟左右一般有编辑和资深记者的会议,讨论新闻选题和工作总结等问题。因此,在报社,从来没有“考勤”这一概念,记者的工作时间相当灵活。当然,这在给予记者充分自主的同时,也考验着记者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在实习的二十多天中,我跟随老师穿梭于淄博市张店区的大街小巷,寻找新闻线索,采访,写稿,甚至有幸与老师一起做了一些编辑的工作。这使我对记者工作有了切身的感受,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收获是最主要的。

实习期间,每一分钟都是学习的课堂。在跟随老师实习的过程中,对于记者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比方: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如何接触到新闻人物,如何让采访在闲谈的气氛中达到采访的目的,如何写作新闻稿件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理论切实应用于实践中。

对一名记者来说,“人气”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实习期间,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在外跟随老师跑了二十多天,我深刻体会到“人气”的重要性。就像某位有人气的明星身边会聚集大量的歌迷和娱记,一个记者如果有“人气”,他就会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人际关系网,会拥有很多忠实的通讯员愿意为他提供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不必再漫无目的地在外瞎跑瞎忙,随后的采访和写稿工作也将是水到渠成。

带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人气”的好记者。实习期间,我跟老师跑了淄博市的人才市场、人事局、淄博市中心医院、地税局、房产局、世纪中天律师事务所,也有各类药房、门诊和居民小区的社区委员会,所到之处都有老师认识的朋友。他们不仅热情接待了我和老师,更乐意在聊天的气氛中提供给老师宝贵的新闻线索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跟随老师外出采访的日子里,中国报告网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却用实际行动无声地教导着我“人气”对一名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要做有“人气”的记者。

在晨报做记者的三年里,老师就骑着摩托车跑遍了淄博市张店区的各个角落,有时还要奔波于淄博市的其它区县,俨然已是张店区的活地图。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办公室里永远没有新闻,新闻永远在现场。我理解的新闻,虽不是时时都能碰到事件发生,但要多跑。新闻就在最容易被忽略的眼角,它需要发现。”

实习期间,淄博连降特大暴雨,而暴雨之后往往又是暴晒。

在淄博市响应卫生部紧急叫停问题药品“欣弗”的那天也是暴雨。我和老师穿梭于淄博的各大医院、药店和门诊,来调查“欣弗”是否有违规继续出售的情况,全身都湿透了。就在一家门诊内,老师向大夫了解情况,我环顾四周,跟老师说:“怎么这么多人都在打吊瓶啊?”老师说:“是吗?”他也看到了门诊内所有的床位都躺着正在输液的病人。老师从大夫那里得知最近几天由于暴雨暴晒,天气极其不稳定,感冒患者也非常多。

出了门诊,老师说:“很好!这是一条线索,我们再到附近的中心医院看看。”这篇新闻稿件发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老师的夸奖也让我对这意外的收获由衷地快乐。原来,新闻就是这样发现的。

晨报在八月份组织了两个活动:一是举办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爱心课堂;一是相亲会。老师说这些事件即便去采访跟踪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做记者要敢于挑战不同领域的新闻事件,挖掘其中的独特价值,才能提升自己。

实习期间,老师带我采访的事件涉及税务、房产、人事、就业、医疗、社区和法律等诸多领域。老师用实际行动教导着我,让我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发现新闻,敢于尝试和挑战自我。

印象中的采访情景是这样的:记者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正襟危坐着。记者边听边记录有用的信息,像个速记员。而采访对象则略显局促,紧张回答,生怕出错。然而,这次专业认识实习完全打破了我对采访的固有印象。老师从不拿出纸笔,只在必要时拿出相机拍下有价值的画面。老师的采访就在相当随意融洽的聊天气氛下完成。

这种朋友似的谈话采访在实习期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ags: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