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书信函

关于临终的关怀精选感谢信

栏目: 书信函 / 发布于: / 人气:2.67W

临终关怀感谢信篇一:临终关怀国内外状

关于临终的关怀精选感谢信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和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希望优生,期望健康,长寿,也开始关注死亡问题,重视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如何护理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让他们活得舒适、安详、尊严和无憾,在充满人间温情,生命价值的温馨气氛中,回归大自然。这就是临终关怀——一门充分展示人类真诚情感,显示生命之意义,死亡之价值的新兴学科。

一、 临终关怀溯源

临终关怀源自英文“Hospice”一词,始于中世纪。原意指旅行者中途休息的地方;现代医学上引申为对临终患者关怀照护的场所;具体指制定一套有组织的医护方案,以帮助那些暂停于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人,陪伴他们渡过这段珍贵而又有限的时光。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Hospice为“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

二、 现代临终关怀的创立

世界上第一所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建立于19XX年7月,为英国伦敦东南方希登汉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创始人是西希里·桑德斯博士,她被誉为临终关怀运动的奠基人。

1.国外临终关怀状况

在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影响下,临终关怀在英国首先得到发展。由于其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在世界引起较大反响,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和研究。主要杂志有:美国的“死亡教育杂志”;日

本的“临终与临床杂志”;加拿大的“安息护理杂志”等。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有: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1967年);美国新港临终关怀院(19XX年);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安息护理病区(19XX年);日本淀川基督教医院附设临终关怀机构(19XX年)等。

2.国内临终关怀状况

19XX年7月,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支持和天津医学院崔以泰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于1990年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目前,国内有临终关怀机构约100多家,如上海退休职工南汇护理院;北京的松堂关怀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安宁病房”;北京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的“温馨病房”;沈阳208医院的“肝癌病房”??等。19XX年,于天津召开“首届东西方临终关怀研讨会”之后,分别于山东烟台、广西桂林、云南昆明等地多次举办“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XX年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19XX年正式创办“临终关怀杂志”。

香港的善终服务始于19XX年,由九龙圣母医院率先开展“关怀小组”;19XX年钟淑子女士创建了“香港善终服务会”。目前,香港有13间医院提供善终服务,如白普理宁养中心,南朗医院、博爱医院等,还有“赆明会”和“安家舍”二所专门提供善别服务和哀伤关怀的机构。台湾的临终关怀机构主要有:19XX年建立的马谐纪念医院淡水分院的安宁病房,忠孝医院首则的社会服务室等。

三、 临终关怀服务

1.服务哲理

(1)以照料为中心;(2)维护人的尊严;(3)提高临终生活质

量;(4)共同面对死亡。

2.服务内容

(1)解决基本的生理需要;(2)给予相应的心理照护;

(3)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和权利;(4)对病人家属的关怀 与照护。

3.服务类型

(1)独立的临终关怀院;(2)医院附设的临终关怀病房;

(3)个体式临终关怀;(4)居家式临终关怀。

4.服务团队

医生、护士、心理学医师、社会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理疗师及灵牧人员、志愿者(义工)和病人家属。

四、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临终关怀是从各方面努力提高人生命末端质量,使临终者舒适、尊严、安祥地自然死亡。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安乐死是利用药物或中止维持人生命的措施,加速病人死亡或任病人自行死亡。其存在伦理学与法学诸方面的争议。让我们吁请全社会关怀!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那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祥离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西希里·桑德斯

临终关怀感谢信篇二:

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

班级: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合作办学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目的是讨论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从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此类人群临终关怀应当注意问题并进行论述。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既可以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又能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从而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正文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多或少都会会面临疾病的痛苦,癌症患者尤其如此。临终的癌症晚期患者是一个没有希望治愈,预计生存时间仅为3-6个月的特殊群体,该人群常有天价的治疗费用负担,病程长且心理、生理均承受巨大的痛苦。临终关怀源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本文要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1

1.临终关怀的性质及重要性

1.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服务等。其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它在于强调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生活在如家的环境中,舒适、有尊严地过完生命中最后的阶段。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于1988年正式在临床中应用。临终关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医疗、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全面照护,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能安宁、舒适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二是对晚期癌症患者从生理、心理上提供全面的照护。

2.1.2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癌症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140万人。癌症晚期的病人倍受痛苦的折磨,经慢性消耗后,死于全身器官衰竭。如何在我国现有的医疗状况下使更多的病人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1)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学人道主义的不断升华。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医学服务局面:对癌症晚期患者拒之门外,或者在医院里也只是延长其痛苦的生命而不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关心和照顾。开展了临终关怀,临终病人可以享受规范的医学招呼,尊严地、更少遗憾地离开人世,病人家属也能得到精神上慰藉。

(2)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使这类患者较长时间维持濒死状态,虽然延迟了医学界定的死亡,但这种延长既增加了病人自身的痛苦,也加重病人家属经济和心理负担,更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开展临终关怀,既保证了病人得到了必要的医学服务,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公正、合理的分配。

(3)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临终关怀倡导关爱思想,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与这项事业。积极为这项事业捐献出自己的财力、物力和感情,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全面的关怀。使病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有利于推动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2.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2.1临床实验

河南平顶山市解放军152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医院护理人员对其实施临终关怀,包括生理、心理和生命伦理等几个方面的关怀,同时由护理评估并记录患者临终关怀前后的行为言语,并进行比较分析。

2.2实验结果

结果入组的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情绪可控制率高达95.8%(69/72)。入院前行为言语评估总体得分23.04分,平均行为言语评估得分仅为0.32分;经过治疗及临终关怀后,言语评估总体得分高达100.80分,平均行为言语得分为1.40分,临终关怀后行为言语得分明显高于临终关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能够明显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态度,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3讨论

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要面对死亡,面对死亡,如何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完整的走完这一生,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最大的考验。特别是当今社会,癌症趋于年轻化,正值壮年却不久,要告别世界,其中的绝望更是让人难已接受。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疼痛、生活等方面进行临终关怀,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让患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地、有尊严地到达终点。结论充分体现了做好临终关怀具有积极影响,能增加患者舒适度,使其保持良好心态。

3.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宜注意问题

病患得了癌症后会产生恐惧、忧惧、悲观、绝望、焦虑的心理反应,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以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热情而充满自信的形象出现在病人面前。 用医务人员的言行在癌症病人的心理关怀中的重要作用,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消除烦躁等不良情绪。

4.总结

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展现了人类真实的情感,也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贯穿了其生命的全部,值得我们共同去探索与研究。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

临终关怀感谢信篇三:临终关怀的特点

临终关怀的特点

摘要:

正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

随着医学的不断 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出现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临终护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临终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的多种 问题 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临终护理不仅仅局限于临终病人本身,还涉及到 社会 及家庭。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虽然每一个临终病人所经历的疾病情况不同,但库柏勒-罗斯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临终病人往往会经历类似的心理发展阶段,它把病人从获知病情到临终出现的心理反应过程 总结 为以下5个阶段。

1、震惊与否认在这一阶段病人没有接受现实的心理准备,存有侥幸心理或为了逃避现实,主要表现:“不,不可能”,反复到处求医,以期望获得相反的结论。持续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2、愤怒期一旦现实不可避免,必须强迫承认,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可名状的痛苦,就会怨天尤人,愤怒,发脾气,一般人会认为其为无理取闹。常会所“委什么是我”。

3、清理呼吸道无效造成临终病人无法主动的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的原因主要是肺炎、肺水肿、肿瘤以及晚期体弱而无力咳痰。根据病人的情况采用体位引流、吸痰和药物袪痰等。 临终病人由于整个机体功能的丧失可能会出现便秘、便失禁、尿潴留及尿失禁的现象,护理时按照相应的常规进行。临终病人由于自主获得减少,循环不良,营养失调以及尿便失禁对皮肤的刺激往往可能出现褥疮,因此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干燥。临终病人主动进食减少,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加上疾病的消耗,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处理的原则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吸收,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可采取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随着医学的不断 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出现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临终护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临终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的多种 问题 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临终护理不仅仅局限于临终病人本身,还涉及到 社会 及家庭。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度过。[

3、商讨期承认事实存在,主要是如何对付,以避免死亡的临近,希望医学奇迹出现,最大的希望就是延长生命,一般能主动配合 治疗 和护理,。病人延长生命的愿望是为了承诺某件事情,常会这样表达“如果我能再多活一段时间,我将如何如何?”病人能够忍受由治疗带来的任何痛苦,因而护士在加强治疗护理的同时,注意病人的反应。

4、抑郁期一切为了挽救生命的方案都已经无效了,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特别是身体生理状况下降时,常出现悲伤、失落和情绪低落,有自杀的倾向。“反正已经没有希望了,还不

如自己了断?”,尽量使病人有表达忧伤、失落的机会,最有效的照顾就是多陪伴病人。

5、接受期病人战胜死亡的恐惧,能够以较平和的态度接纳事实,不再逃避,表现为有秩序的安排一些身后的事情,这一时期护士应允许病人单独、冷静安排,不必要强求护患的互动行为,尽量按照病人的愿望。临终病人这5期的表现可以不尽相同,出现的顺序、每一阶段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同情心照顾每一为临终的病人,真正体现出珍重生命质量,是病人感到舒适并获得支持和力量。

二、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除了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病人同样需要友爱、同情、关心、温暖,需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三、重视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并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 影响 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所以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四、临终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原则

临终病人在最后的阶段,由于机体各部分机能的障碍,可能会出现各系统功能失调,我们以常见的几方面问题来阐述临终病人护理的原则。

1、疼痛在对临终病人的疼痛进行评估时,除了评估疼痛的强度、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作 规律 以及以往应对的措施外,对于临终病人减轻和解除其疼痛,增加舒适是最重要的。

(1)相信病人提供的疼痛信息,尽量安慰临终病人;(2)遵医嘱提供适量止痛药,选用最强止痛效果、副作用小的药物,严重时可24小时连续给药,常用吗啡,也可采用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3)除了药物外,可采用其它能减轻疼痛的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