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文学

走读二郎山的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5.82K

从山西大宁出发,沿着逶迤绵延的乡镇公路一直往西,驱车近两个小时,便可来到二郎山脚下。因山路坑洼不平、狭窄难行,我们只好弃车徒步。为了登山时方便轻巧,大宁县文联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双布鞋。

走读二郎山的散文

这次去大宁,我是参加临汾市作家协会“大宁红叶笔会”的,想好好看看火红阶段的红叶,由于时间稍晚了一点,经过霜打的红叶,已失去了原有的火红容颜,但那枝头上的暗红色亦然保留着半老徐娘的风韵。我们走读二郎山,既可以看看红叶飘落前的姿态,又可以观赏二郎山的雄姿、触摸二郎山的石头,还是其乐融融的。

二郎山的确是太平淡了,平淡得丝毫也不引人注目。它雄浑高大的山脊线条柔和,没有突兀的山峰,没有陡峭的悬崖,没有高大的树木,没有浓密的绿茵,没有江南水乡大山的妩媚与灵秀。经过太阳千万年的灼烤和风雨雪霜无数次的磨砺,裸露出的黄色土石都充满着干涸,显得凝重和静寂,空旷和高远。如若不是二郎山峰巅上的山神庙侧巍峨并立着的“捎石”,以及那神秘的传说把它装饰,也许多次到过大宁或多次攀登过二郎山的人,不经过知情人的提醒,恐怕谁也不会读懂它的内涵。这次因为事先有县委书记风趣幽默的介绍,我心里有了数,走读二郎山,便有了根基。

二郎山的传说,确实让我从平淡无奇的.外表中读出了其蕴涵着的神奇韵致。相传,在远古时天上有九个太阳。炎日照射,无昼无夜。地上河干草枯,生灵涂炭。有一个叫二郎的神人,决心把太阳去掉,造福生灵。于是,他担起两座大山,历尽千辛万苦追赶太阳,终于压住了八个,留下了一个,使万物得以生存。大宁南北有两座大山,南面的叫二郎山,北面的叫高山,亦称孔山。传说这两座山就是二郎神人赶太阳时担来的。南山多土,北山多石,轻重不等。二郎神人担山时顺手拣了两块石头,放于南山。据说,今二郎山上的“捎石”,就是当年二郎神人放置的。北面高山中段之巅,有一大孔横穿,人称这段山梁为“明窟窿山”。相传,这个“明窟窿”就是当年二郎神人担山时担子穿透的。横贯大宁的昕水河川,东起胡城,西到道教,每隔十里就有一座山丘,传说是二郎神人担山时一步十里,脚趾抠起的泥土。神话终究是神话,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确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常常在不经意间显露出独特的巨大魅力。

走读二郎山,还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一刻,我突然记起了儿时经常唱的一首歌《歌唱二郎山》:“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不管歌曲唱的是否大宁的二郎山,但见到了它我总觉得倍感亲切。我觉得,它有着男子汉般的雄浑和坚毅,具有着诱人的阳刚之美。透过那一块块光滑洁净的石头,我还分明看到了大宁人那憨厚与质直的品性。

正是二郎山这种独有的魅力,才吸引了当年曾在山西汾西县插队的北京知青程炜,放弃了在北京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别离了父母、丈夫、孩子和亲戚朋友,来到二郎山之中安营扎寨。那令人向往的北京城,相亲相爱的父母,朝夕相伴的丈夫,附耳亲昵的子女,熟稔亲切的乡音,统统成为梦境。每天面对的是茫茫四野,相伴的是荒凉大山。那陌生的世界,迥异的环境,艰苦的劳作,单调的生活,没有让程炜退缩和畏惧,在这里一干就是19年。19年,六千九百多个日日夜夜啊!那天,给我们当导游的已过花甲之年的程炜激动地告诉我们,她要在二郎山上建设一座知青博物馆,把那段难以忘却的岁月珍藏起来,教育后人。还要筹集资金开发旅游资源,与相邻的吉县壶口、克难坡等景点形成旅游环线。这可是经过一番心灵痛苦煎熬之后的深沉思考啊!我从程炜充满柔情,却透着坚毅和刚强的脸上,读出了她祈望经过自己的奋斗使贫困的大宁人走向光明,走向富裕;使未被人识的二郎山,走出临汾,走出山西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看着她那秀外慧中的模样,听着她那气度不凡的谈吐,敬慕之心油然而生。19度春秋随风而逝,可二郎山却留下了程炜深深的足迹,珍藏了程炜不屈的血性。她那比二郎山的石头还要坚硬的性格,也同二郎山的传说一起被人们传为佳话!

翻过一道山岭,向右举目,晚秋的山坡间由一片金黄色瞬间转为一片悦目的深绿,那是人工栽植的松柏树,一人多高,郁郁葱葱,把晚秋时节的二郎山装扮得生机勃发;向左观看,是一道深沟,沟坡上生长着的大多是桦木,尽管树叶已落光,那树干却挺直腰杆傲立于深山峡谷之中,坚守着大山,坚守着生命。

脚下铺满金黄色的落叶,走在上面仿佛走在一条柔软舒适的地毯上。踏着碎石小路往上攀援,我浑身被汗水湿透,但远离了喧嚣的都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心中始终充满着少有的惬意。二郎山中的空气确实是格外的清新,我作了一下深呼吸,随着一阵微风吹过,扑鼻而来的是松柏、落叶与枯草的芬芳。

风景随着山形的变化而变化,我独自穿梭在山岭间,也从一幅图画跃进了另一幅图画之中。越往上走,两旁的树木越粗大,有的挺立于沟壑之中,有的扎根在岩石缝隙,向人类展示着它们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喜爱爬山的我,忘记了疲劳,一股脑儿登上最高峰。

登高望远,来路那盘绕蜿蜒的羊肠小道,山坡上平展的层层梯田,连绵起伏的吉县人祖山尽收眼底。尤其是漫山遍野淡黄的山花、墨绿的松柏、暗红色的红叶相间,辉映得二郎山分外娇艳。在一座小山头密聚的丛林中,我看到一通石碑,上面刻有“石子神记”四个大字。同行的大宁县作协主席李玉山告诉我,原来这里建有一座石子神庙,究竟何时被毁,无人考证。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一块长方体的巨石上面,有一个圆型石盆,里面存有深约30余公分的水。传说此盆之水是仙女用来扑灭山火的。据常来此处的小李讲,这个石盆中一年四季都有水,从未枯竭过。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海拔1627米的山巅上,一个小小的石盆怎么能始终有水?摸着石盆,撩着清水,我不禁赞叹:真乃“神盆”也!在石盆的左侧岩石边,还有一口方形石井,向下张望,亦然有水。至此,我才真正读出了二郎山神秘的魅力。

那天,由于我感到身体不适,便没有再翻山越岭去观赏二郎神放置的“捎石”,而是来到程炜在山腰创建的山庄。这里依山建有一排整齐的窑洞,硬化的小院内十分洁净。我们在紧邻大门的两间窑洞里进了午餐,那些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食品和土特产,着实让我们一饱口福。我本来想利用午餐之余,采访一下奉献二郎山19年之久的程炜,可由于程炜陪同其他作家去观赏“捎石”,一时回不来,我只好带着一份遗憾下了山。晚餐间,去观赏“捎石”的作家们兴奋地介绍说,巍然耸立在二郎山之巅的“捎石”极具特色,从一面看酷似驱除鬼邪的钟馗,从另一面看酷似秀丽清雅的少女。听罢此言,我觉得遗憾之中又增添了一个遗憾。于是,便滋生了再次走读二郎山的渴望。

走读二郎山,我有一点深切的感悟,那就是在四季之中,二郎山总是期待着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