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文学

浅谈诗律之拗救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1.85W

因在新浪一吟长家学习,兴致时手痒痒便酬唱共雅。然本人新浪博之登录密码因长期不去已忘记了,便用匿名形式发帖加注网名拜访。不想一方家知我是红袖添香《诗风词韵》原创编辑,便跟帖说:“《红袖添香》是个站,论坛里有个《诗风词韵》栏目,专门交流古诗词。这位老兄还是个编辑。不过那些所谓的编辑食古不化,只知道死抠格律,不知变通。也不知道拗救。我的投稿的一篇拗救的七律还被几个编辑枪毙了呢,这位老兄也是其中的一个。我连投几次,总算有人识货,给放绿灯了。”云云。读之深感惭愧,欲辩无言。今天思来想去,还是想把自己对于诗律中关于拗救一点感悟道来,以拾人牙慧,遗笑大方。

浅谈诗律之拗救散文

“拗救”是什么?它是格律诗的专用术语。前人作诗,无论造句调声,都依成法。但在格律诗中,不管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中的平仄声安排不符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拗句”;句中不符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是由拗字造成的。出现拗字的地方,是指句中节拍所在的字和五言句第三字、七言句的第五字。其他一些非节拍所在的字,本来就是可平可仄的,不可能造成拗句。诗中出现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这种方式称为“拗救”,也是出现拗句后进行补救的意思。凡拗句经过“救”的,就算合律。这种格律也称“拗律”。拗律是平仄的交换,使诗的音调反常;拗句是句法的组织改变,使文气反常。

杜甫的七律,已有拗体。不过他偶一为之,并没有重视这种体裁。后来到了韩愈,作诗喜独出心裁,尤其在句法方面,形成种种新的形式。他也无非是想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借此自成一格,胜过他人。这两种情况,虽始于杜韩,但用得不普遍。到了黄庭坚,把这两种方法大量应用于诗的创作方面,于是拗体成为黄诗的特格,也就成为江西诗派喜用的形式了。前人对于此,无不推祟备至,视为黄诗独得之妙。

总体来说,拗救的规则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通常有本句自救、对句相救等几种形式。

[一]:本句自救

本句自救大概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五言如李白《夜宿山寺》:

跪进雕胡饭-仄仄平平仄

月光明素盘-仄平平仄平

第二句是拗救。

七言如王昌龄的《浣沙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平平中仄仄平平

江上女儿全胜花-中仄仄平平仄平

第二句是拗救。

第二种是五言在该用“平平平仄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四字改为平声,拗救的形式是“平平仄平仄”;七言在该用“中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了仄声,则第六字改为平声,拗救的形式是“中仄平平仄平仄”。如张籍的《凉州词》二首之二:

边将皆承主恩泽-中仄平平仄平仄

无人解道取凉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一句的平仄规律本应为“中仄平平平仄仄”,而本诗却在第六字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为了补救,就把这句中应该用平声字的第五字改用仄声,起到拗救的作用。同样的`例子还有刘禹锡的《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中仄平平仄平仄

夜深还过女墙来-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一句是拗救。又如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州-中仄中平仄平仄

春风不度玉门关-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是拗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对句相救

对句坳救有三种形式,一是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是仄声,而这种情况在本句中没有办法进行补救了,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相救的句子,上句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不能自救,必须在下句中进行补偿,那么下句为了救上句的“拗”,必然也破坏格律而成为“拗句”。因此,对句相救必然形成一联中的两个拗句,而这两个拗句是对称的。五言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

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平

按照平仄规律,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而上句第四字用了仄声,成为“仄仄平仄仄”,而下句相应补救为“平平平仄平”。又如刘长卿《听弹琴》:

古调虽自爱-仄仄平仄仄

今人多不弹-平平平仄平

七言如黄庭坚《次韵裴仲谋》:

舞阳去叶才百里-中平仄仄平仄仄

贱子与公俱少年-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拗救的第二种形式是“仄仄平平仄”的句式,第三字应用平但用了仄声,可在下句中相应的地方改用平声。如孟浩然《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仄仄仄平仄

名山都未逢-平平平仄平

七言如贺知章《回乡偶得》:

儿童相见不相识-平平平仄仄平仄

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

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中平仄仄仄平仄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仄平平平仄平

第三种对句拗救是五言出句全用仄声,七言是“平平仄仄仄仄仄”,于下句中再加补救。五言如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又如李白《自遣》:

对酒不觉暝-仄仄仄仄仄

落花盈我衣-中平平仄平

七言如杜牧《江南春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仄仄仄仄仄

多少楼台烟雨中-中仄平平平仄平

在格律诗当中,拗救只是平仄的特殊情况,并不是所有字都能拗的。这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诗句,第二字和韵脚字是不能拗的。因为第二字关乎全诗的节奏,而韵脚字拗,押韵就成了问题。二是遵守不犯孤平的原则,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式,第一字必须用平声,不能拗;“仄仄仄平平”式,第四字必须用平声,不能拗。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式的第三字必用平声,不能拗。三是为了避免三平调,五言“仄仄仄平平”式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式的第五字,必须用仄声,不能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