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文学

神情活泼的汉代百戏俑的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1.93W

百戏俑,西汉文物,高19厘米~20厘米,西安市西郊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神情活泼的汉代百戏俑的散文

汉代是我国乐舞、杂技等“百戏”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百戏”乐舞的繁荣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有关,《史记》记载高祖刘邦回家乡与父老乡亲宴饮到酒酣耳热时击筑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唱大风歌,并叫在场的`儿童都跟他一起合唱。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广,乐舞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同时国家乐舞机构——乐府也十分重视民间采风活动,除了搜集大量的“赵、越、秦、楚之歌”外,还搜集黄河与长江流域各地的民歌一百三十八首,并进行加工提高和演出,这对促进“百戏”的繁荣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国势空前强大,人民生活安定,这为广泛开展“百戏”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时民间的歌舞活动已很普及,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钱人家是“钟鼓五乐,歌几数曹”,中等人家是“鸣竽调瑟,郑舞赵讴”。人们不但喜欢观看“百戏”乐舞表演,而且在闲暇时也自娱自乐。达官显贵更是几乎宴宴都有歌舞、杂技相伴,以助酒兴,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于社会上喜好百戏,不仅是送葬用品里要安放乐舞、杂技俑,而且还有为活着的人玩耍而做的。王符《潜夫论·奢浮篇》 载“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优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可见当时就有专门制造和买卖玩具的作坊。

这组陶俑从五官、身体比例等各方面,都不如汉代早期陶俑那样写实,符合人身解剖结构,但却更注意人物神情的把握与刻画,追求神韵的塑造。以面部五官而言,已脱离汉初陶俑面部神情严肃之束缚,显得生动活泼,或许是为了表现说唱、舞蹈的特点,俑的造型比较夸张,形态给人以强烈的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