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文学

故园记忆和存在优美散文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7.96K

儿时的故乡不太平坦的土路上,我们曾一次又一次留下安静的影子;那些空旷的地方,有过我们多少次的嬉戏和吵闹。年少时,故乡是我们的天堂,我们不知道这里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世界;长大以后,这里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让我们常常思念,常想回到她的怀抱安歇。

故园记忆和存在优美散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故乡,承载着我们亘久不变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也必将归根,即使时间流逝,我们对于故乡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风化,永远不会。一个人无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总忘不了回家的路。

近读现代文学著名作家萧红女士的《呼兰河传》,感受最深的浸浴其中的浓浓的思念和眷恋。文本既是为故乡小城呼兰河做传,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于往事的记忆给予灵魂以休憩和安慰。《呼兰河传》是萧红女士后期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一生重要的代表作。此时,作者在现实生活陷入极度困惑和迷茫,企图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唤回一缕情感和精神上的希冀与慰藉。所以作者刻意采用一种回忆性的温馨浪漫的语调,童稚化的烂漫天真的视角,展开了故乡呼兰河城充满诗情画意的风土人情。

茅盾先生评价这部小说时说道:“《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写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小说是虚构性的文体,然而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和值得回味的情感。因为那是作者无法复制的过往,是充满了温馨和爱的流年,是投在心中的美梦,是作者穷尽一生都无法忘却的回忆。在作者优雅而又凄婉的文字下,娓娓道来的是美丽的过往,一段不曾忘却的旧梦。在这温馨的旧梦中,有对于往日生活的回忆,也有对于底层人民生存艰难的深情叙述,还有深深的眷恋。

  一、家园的记忆

呼兰河是一座小城,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街,一条街从东到西,一条街从南到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店、油盐店、茶庄、药店。东二道节、西二道街有几座庙、烧饼铺、火磨以及作为学校的龙王庙和狮子庙。这些老地方连接起来的是完整的生活,关乎衣食住行。它们是作者儿时的耳濡目染,因此扎在心中难以磨灭,发生在这些地方的老故事更是紧紧把自己的生命和家园联系在一起。

东二道街上的扎彩铺,是专为死人而预备的,大抵是模仿阳间的事物。“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丫鬟使女、厨房里的厨子、喂猪的猪倌,再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以致窗前的鹦鹉。”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东西制作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花样繁多。当地人进入扎彩铺,感觉是丰富的阳间,竟使人觉得活着还没死去好。

小城除了物质生活外,还有精神生活。小城的精神生活更多的体现在这里的风俗上。这里有跳大神、跳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除了跳秧歌是为人预备的外,其余的都是为鬼准备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鬼,都表达着小城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喜爱。这些节日,对于孩子还是大人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节会。嫁出去的女子可以回到娘家,姊妹们相见甚欢;孩子们可以出去玩乐,快活的享受那个年纪的简单;平日辛勤做活的人,也可以趁此机会歇息。总而言之,这些活动的举行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寄托了他们的美好愿景。

傍晚时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使得天空绚烂至极,游街串巷的各种货郎使生活之外更多了一些色彩,更多了一份简单的追求,那按着时序纷至沓来的四季以及不同的景色和劳作……

在作者的笔下,这些藏在记忆里的东西瞬间复苏,被还原地富有生机,俨然一幅风土人情画。

旧事物正是维系风俗和传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们通人性、懂人情,承载历史、支撑现在、通向未来。在萧红眼里,它们是对于故乡最明显的印记和最美丽的回忆。

除了小城的好之外,还有的就是属于作者独有的.童年,充满生机的后园和那仿佛含有无数宝藏的储藏室。

作者和祖父的后园颇有些鲁迅笔下百草园的味道,这里有许多瓜果蔬菜,有许多知名不知名的花,它们让这片园子富有生机,也给作者的童年添了些许色彩。“我”不喜欢祖母,终日和祖父待在一起,待在后园里。后园也有盛开和凋敝的季节,但是对于“我”而言无论何时都是一个绝妙的去处。这里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可以尽情的放飞着童年,尽情地舞动年少的心。

那储藏室安放的都是老物品,久已荒废不用,但上面流动着旧时光,记载着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作者常常钻入其间乱翻,觉得有趣就拿出来玩,对于作者而言是纯粹的玩乐,但是老人们看见这些物件便睹物思人,借着这些旧家什回想那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

如今,当成年的作者开始回味这些温馨往事时,和当年的长辈们看到旧家什的心情是一样的,沉浸其中,细细品味,久久不能自拔。

  二、生存的艰辛

记忆里的小城是温馨的,是值得回味的,是充满情感的。但是作者除了神情的凝视,还有的就是对于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注,对于生寸艰辛的同情和对于生活的美好希冀。

小城人民生活的艰辛首先就是生存环境的恶劣。呼兰河是北方的一座小城,冬天时奇冷无比,仿佛地裂了一样。此时,卖豆腐的一不小心,装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豆腐就被冻住了。人的手也会冻裂,“抽一袋烟之后,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有无数的裂口”。但是,生活在此处的人们也着异常的坚强和韧性,“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赏,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赏。就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这样一种淡然的态度,虽然不能抵挡住寒冬的侵蚀,但是却让小城里的人们活得洒脱和自然。

其次就是生活资料的缺乏。小城里的货物也是比较齐全,但是人们因为贫穷而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有时候就是狠下来才花钱买东西,满足口需。一个妇女领着几个孩子买麻花,谁知孩子们看到后抢着就跑去了,形象生动的呈现出一种饥饿感;一块儿豆腐,切上一点青辣椒,拌上一点小葱子,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是一场莫大的享受,但是这里的人买一块豆腐竟然冒着“破产”的危险,以至于有的孩子长大后的愿望就是开一家豆腐作坊;他们也勤劳的耕作,却难以保证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在这里,作者没有批判,但是一种对于旧社会的厌恶感让人顿生。

小城人们生存艰难,造成这样一种原因既有人为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原因,有的是出于无知、迷信或者恐惧,有的则是处于被压迫状态。

王寡妇是卖豆芽的,生活安详平静,可是儿子由于不慎掉入河中死去,她变成了疯子。周围的人有同情之心,但是过去之后就没有什么表示了,只是偶尔会看到王寡妇的哭泣。“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正所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在这部小说里,最引人同情的则是小团圆媳妇之死。粉坊旁边住着一家赶车的----老胡家,这家的“家风是干净利落,为人谨慎,兄友弟恭,父慈子爱”。祖孙三代住在一起,还算和睦,让周围人家看着特别羡慕。小团圆媳妇是胡家第三代小孙子的童养媳,年龄不大。来到胡家以后,因为吃饭多遭到耻笑,后来还遭打,作者可以经常听到团圆媳妇的哭泣。后来小团圆媳妇有病,请来跳大神,但是无效。后来又问了好多人,使用了多种偏方﹙跳神、看香、伏占﹚,花了好多钱财,但终不见效。小媳妇吵着要回家,被婆婆捏的腿上青一块、紫一块。后来小媳妇被当众用热水洗澡,那一个晚上洗了三次,烫一次,晕一次,简直是非人的折磨。之后又烧“替身”,以挽回真人。但最终,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还是死了。

有二伯是“我”家的总管,在这里待了三十多年,无妻无子,看似无所牵挂,他性情古怪。爱和孩子们开玩笑,但又被孩子捉弄。无论去哪儿,都背着自己的行李,仿佛每天都是要去远行一样;他被“我”看见偷东西,偷墨枣、洗澡盆、头米、烟火嘴等等;他带“我”去公园的时候,什么也不给“我”买。在作者的笔下,有二伯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也是一个可怜的老头儿。有一次,“我”父亲把有二伯打倒在地上,还流血了。之后,有二伯闹自杀,却不是真的自杀。

冯歪嘴子是磨坊里的磨官。王大姐是赶车的女儿,从小能干,很受周围人的赞美。可是二者的结合,并没有获得周围人的祝福,而且议论纷纷,对王大姐是没有一个人不说她坏的,甚至杜撰一些本来不存在的。王大姐和刚出生的儿子就住在磨坊里,寒冷的季节只盖着面粉袋。后来冯歪嘴子向爷爷又借了一间磨坊南头的草棚子里,才使寒冷少了那么一些。冯歪嘴子对儿子和老婆爱戴有加,想方设法给他们弄些好吃的,让王大姐多休息,后来王大姐越来越瘦。最后,王大姐在一个一如平日的黑夜里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

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一个个平凡的生命,讲述他们平常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作者没有谴责般的激烈语言,但文字却夹杂着一种凄凉和哀婉的气氛,很自然地激起我们内心的同情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