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文学

国小生消防广播稿

栏目: 文学 / 发布于: / 人气:1.85W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国小生消防广播稿

下午好!我是主持人五(2 )张梦迪。你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吗?对!是119。所以取11月9日这一天作为消防安全宣传日。今天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国小生消防安全知识》

1、基本要求:

国小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国小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同学们,请记住,我们的火警电话是:119。

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收听。

国小生消防广播稿 [篇2]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甲:伴随着红领巾广播开始曲,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本次广播由四一班为大家播送。

甲: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首先让我们进入校园直通车。

一、校园直通车。

甲:认识你身边的人,了解你身边的事,精彩,尽在校园直通车。

乙:为庆祝第六十三个儿童节,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节日,,我校于6月1日下午开展第十三届艺术节闭幕式作品展示及大型游艺活动。各年级组织形式多样的游艺活动,师生全员参与,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节日的快乐

甲:从本周开始,我校的校舍改造工程正式实施,施工的楼房周围拦起了防护网,挂起了警示牌。希望大家注意安全,远离施工现场,切不可跨越警示线、安全防护网。更加不要私自进入正在施工的溪英楼。从下周开始,升旗仪式改为室内联合晨会,升旗手和护旗手每天升旗降旗时,请找值班的老师或门卫辅警叔叔陪同。参与红领巾广播和联合晨会的同学请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溪英楼。

二、 主题播报区。

甲:主题播报,走进七彩童年,共享美好生活。本次播报的主题是:学消防安全,建和谐校园。

乙:谢佳金,你听过曲突徒薪,焦头烂额这对孪生成语吗?

甲:当然听过。这对成语出于《汉书霍光传》。说的是: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这位客人便对主人说: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默然,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对邻居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用杀牛摆酒,终究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功劳,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吗?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国小生消防广播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