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关于故都的秋的课案教学设计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7W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关于故都的秋的课案教学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广泛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的重点】

1、知识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景交融、以情奴景、以景显情的艺术风格。

2、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策略设计】

1、方法策略: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的散文名篇,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从美的角度进行赏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教学策略:

认知感受。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

1、cai课件展示春──夏──冬──秋四幅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并语言导入:

一的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自今,无数文人墨客去写秋,或颂秋,或悲秋,都是用自己的情去诠释自己心中的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去品味他笔下独特的“故都的秋味”。

2、作者及背景介绍:

请同学据教材中的注释和自己收集的有关郁达夫的资料,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小说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有《郁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7月,当时郁达夫已由上海移居杭州,思想苦闷,创作苦淡。

郁达夫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每天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将平时和行动有所移易,总之懒得动。”此时的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此水的遁世文学”。

3、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

偏正结构短语:

二、理解深入

1、cai配乐朗读课文。

2、师生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

⑴ 作者写故都的秋,肯定有许多勾起作者心绪的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呢?

⑵ 这些景物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

⑶ 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时间还是空间?

⑷ 由⑶引入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而神聚。

⑸ 一生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提炼筛选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⑹ “神”是什么?即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三、研究讨论

作者选取的景物是怎样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

1、生自由讨论。

2、生发言。

参考:牵牛花是悲之花、槐树是悲之树,秋蝉的残声更给人一种悲凉之感;从美术学的角度看,蓝色和白色都属于冷色调。作者笔下的牵牛花不是五颜六色的,而只有蓝色和白色,所以它给人一种“清、静、悲凉”的感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作者笔下的果实并非全都成熟,还有清涩,这也给人以悲凉之感;作者在文中并未写收获的喜悦,而写了“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这自然就有了“悲凉”的感觉。

四、拓展归纳

cai展示北京“雄伟壮观的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及问题:作者为什么不选取这些代表性的景物而选取这“清、静、悲凉”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