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断章》赏析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08W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在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法国象征派的先驱者波特莱尔《恶之花》给了他们很深的影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具有以下特点:⒈注意诗歌形象的象征性;⒉注重诗歌的暗示性;⒊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黄金时期。戴望舒是这一时期现代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卞之琳、何其芳等人也是很有影响的人。到了四十年代,卞之琳和冯至以及他们的学生穆旦等,又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断章》赏析

现代主义诗歌追求一种诗情智化的审美情趣。表现为感情和理智的统一,这是对五四以来哲理诗(理趣诗)的更高层次的超越,诗人把哲理的思考完全溶化在象征性的意象之中,隐藏在情感抒发的深处。只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和思维的线索,不给你明确提示和固定的答案。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艺术的空框,任你凭自己的玩味做一个填空的游戏。卞之琳的《断章》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分别用两节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哲理思考:“你”是画面上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围绕着“你”,有“桥”,有“风景”、有“楼”,有“楼上看风景的人”这些看来互不相干的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成了一幅图画并且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哲学沉思:在宇宙和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互相关联的。没有真正的绝对,也没有真正的孤立。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是“画面”的主体(主动者),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被动者),到了第二行诗里,“画面”依旧,而主客体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的人”已经成了“看”的主体(主动者),而你这个原来是看风景的`人,又变成了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在同一时空中了生了变化。

第二节诗所表现的哲理与第一节是一样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强化诗人的哲学思想。虽然两行诗所写的已经不在同一“画面”之中,但大的时间的空间还是一样的。第一句中“你”是欣赏“明月”的主动者,照进窗子的明月是被欣赏的。但第二句中你已经进入了别人的梦乡,成了别人梦想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人是主动者,是主体;“你”是被动者,是客体。

这首诗中,诗人传达了他理性的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万物中和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绝对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理趣诗的魅力,在一“趣”字,而“情”是“趣”的最高品位。我们欣赏理趣诗应该看重诗人在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情感。卞之琳的抒情诗是象征派的,感情冲淡而客观化,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他没有徐志摩的浪漫情调和热烈缠绵,也没有穆旦的冷酷尖锐和矛盾焦虑。可是在表面的淡然和客观化中,我们仍能感受到诗人被冷藏了的痴情:

白天,我在“桥上”,你在“楼上”,彼此把对方当做装饰自己人生的最亮丽的“风景”,这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许“我们”看不到对方,但在心中却永久地守望。

Tags:赏析 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