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洛杉矶之战》观后感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3.8K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洛杉矶之战》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洛杉矶之战》观后感

《洛杉矶之战》观后感1

3月18日美国大片《洛杉矶之战》上映了,映前的给力宣传,加上好久没有看电影的诱惑,驱使自己走进了影院,“行胜于言”____电影“洛杉矶之战”的观后感。对该电影的总体感觉就是8个字“场面宏大,情节老套”,与《黑鹰计划》、《拯救大兵》等片还是有差距,过过视觉、听觉的瘾,颇像领导的谆谆教导,如耳旁风一样飘然而去。

分析:

一、太多的激战场面,没有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反而搞得自己晕头转向,思维发散(期间和老婆捞起了嗑)。说到这,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任何东西过了、少了都不好,控制的恰到好处才是高手。

二、个人感觉就科幻片而言,创新的想象力才是关键,而本片属于科幻片,但剧情至少是两个世纪以前的内容,从外星人、机器人、水燃料、指挥系统等,没有给人新鲜感和求知欲。

三、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虚伪面孔宣传已让人反感,特别是近期打击利比亚,又扯起和平大旗,拯救所谓处在水深火热的平民,人家内政管你屁事。

当然,个人对此片感受最深的是战争、灾难对人的影响,它们可以改变一个人,影响一个人,可以为生命、荣誉、战友(他人)而无私奉献。战友们从对主角的不了解到理解,是实践行动这一良药去除了病根,所有的言语解释都是浮云。所以说人要经历一些大事(当然最好不要战争、灾难),去面对、去解决,用实践去检验,无论成败。其实小事也如此,工作也如此,现在社会的人,说的多,做的少,特别是某些领导,有点像“大跃进”时候,吹嘘成分过重,导致了与老百姓的信任危机。说到这,领导曾经有句话我挺反感,“做了就说、不说等于没做”,前半句还算苟同,后半句简直就是...,严重影响那些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人的积极性。做的事,检验的标准不是说,是实践和成效。

《洛杉矶之战》观后感2

和《危情时速》一样,《洛杉矶之战》也是看着简单,但却是现阶段的中国,乃至于世界上其他电影基地不太可能拍出来的一种电影。它不太依赖故事情节,也不刻意强调明星魅力,只依靠恰到好处的定位,不留喘息的节奏,精确的场面调度,强大的制片执行,CG+模型熟练营造的奇观,见缝插针的'人物细节刻画,来把观众带进银幕里。一句话,这类影片无论做得好与不好,都是电影作为工业的那一面在发展到了某个高度时必然会也应该要诞生的产物。

虽然本片中无时不刻的手提跟拍和始终响彻耳际的美式军队口令都让人很容易回忆起另一部以小分队为主角从头打到尾的的《黑鹰降落》,但我更愿意称其为官方版的《第九区》。相对于《黑鹰》里多少有点战略与战术结合的主线(无论结果如何),《洛杉矶》的视角起得很低,更多时候花了大力气在营造的是另外一种感觉:生存。

《使命召唤》特别是《世界战争》系列的游戏迷看见片中的部分装备,应该会感觉到有一丝丝亲切,只是电影在有限空间里断然切割开了如游戏一般的爽快打击感,从而让后面那些过分主旋律的台词有了立足之地。服从,冷静,责任,勇敢,坚毅,如上品质被不动声色地落在这些面孔模糊的大兵身上。“让这些家伙看看他们把谁惹毛了”般纯粹耍酷的台词,也居然多少有了点力量。对比当年《壮志凌云》里的帅气拉风,也许征兵广告更是可以这么拍的。

在未可知的强敌面前,猝不及防的人类军队几乎是没有任何准备就进入了这场星际大战的前线。应该是为了能让这种僵持可以保持得久一点,外星人步兵的进攻力被调节到了与其科技水平看起来极其不符的地步,或者反过来说美军的防护装备强悍到了一定程度,这个在我看来是多少可以理解的一种设计。而结尾那个看来算得上十分草率的逆转式进攻,虽然估计会让科幻迷拍腿大骂,但比起《便缸2》这类教育好了也是个盲流之流,也不算没脸见人。

艾伦哈特这张脸在美国中生里不算有太多特色,炮火的熏染下倒使其变得立体了一些。他气质里有一些很天然正派的东西,但更多是带着近乎于迂的执着感。片中扮演带着一段暧昧不明惨痛回忆的主角,很有说服力。不过更有说服力的是米歇尔罗德格里兹,从《生化危机》《速度与激情》那会到现在十年左右了,她始终是那张漫不经心的表情,加油吧,索性成为女大兵代言人。

如果营救的文戏再多些,也许这将是部如《20xx》的灾难片,如果惊骇的内心戏再多点,也许这将是部如《世界大战》的科幻片,但导演决定不,他们就咬着牙,在路易斯安那州搭出一个洛杉矶,拍了一部战争片。

《洛杉矶之战》观后感3

20xx年4月2日,万里无云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员工怀着感恩的心,利用工作时间享受着公司给员工的福利,欢欣鼓舞的观看了《洛杉矶之战》这部非著名科幻战争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海军陆战排在洛杉矶街头与外星入侵者进行巷战的故事。驻扎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彭德尔顿的海军陆战队基地排长迈克尔·兰茨接到命令快速反应,迎战沿着全球海岸线正遭受的不明打击。兰茨率领一排毫无经验的士兵与天外来敌在洛杉矶陷入激烈巷战,对方是强大的外星军团,这些诞生自海洋的异形生物企图铲除人类,接管地球的水资源。这些海军陆战队员们成为了洛杉矶之战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一、在技术方面来讲,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满目的晃动和充斥双耳的爆破和吼叫声持续了两个小时,实在不能称得上是享受电影。在走出电影院后的两小时里,我的头脑一直在眩晕,类似于轻微脑震荡的感觉。

《洛杉矶之战》全片几乎没有一个静止镜头,据说使用了手持摄影。这样的拍摄手法在战争片和恐怖片中都是很有效的,但对观众的感觉来说是一种冲击和折磨。

二、从影片创意上讲,该片也无新奇之处。

拍摄现代战争片想突破前人(斯皮尔伯格…)也是相当的难度,于是便选取了外星人这个假想敌。但与人们心中外星人的形象稍有不同的是,这部片子的外星人战斗力像极了和美国军力相抗衡的某军事大国,却远逊于印象中的动辄远遁太空的ufo。

三、教育意义,口号意义要重于实际。

"决不能抛弃一个平民","为国而战,为人民而战",活生生一个美国军队的征兵广告。这是专业影评给予该片的概括。该片的主题颇多,对我而言,最多的感悟在于和平之不易。我们要感恩现在和平稳定的社会。鼓吹为国而战者,实质却是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于狭隘的爱国主义而找的战争的种种理由,往小说是祸国殃民,往大说则是影响世界和平、破坏宇宙秩序。

看过这部影片,我感到我们需要担负起拯救世界危机、维护世界和平秩序的重担(宇宙安定,从我做起!欧也!)--从今天开始,我劈柴喂马,开始关注粮食问题,买一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今天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今天开始,不如不相见,便可不相恋;从今天开始吃素斋戒,为和平祈福。

《洛杉矶之战》观后感4

熄灯一小时之前,看了[[2012]].其实一直以来,对如此类型的影片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前几天去看了《洛杉矶之战》,回来和同事讨论观后感时,大家都将其于[[2012]]做了对比。不过当年大热的[[2012]]却还一直没看过。所以今天特意看了一遍。相比之下,还是会觉得《洛杉矶之战》更胜一筹。 《洛杉矶之战》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现实与人性的故事。我更倾向于将其当做文艺片来看。说来可能会有些牵强,嘿嘿…电影一直从士兵的角度,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同时也不忘记世界的大主题“人脆弱,人性强大”,普通人努力自救、彼此扶持、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让我深深感动。这种写实风格与科幻题材碰撞时,巧妙的把情感因素揉入进来,那种激励的心理导向,很能深入人心。# s& p- z) g) h这种题材,难免少不了“英雄主义”,只是这次不再讲述一个英雄,而是一群。虽然这一群英难对于众生如此渺小,可世界需要英雄,现实生活需要英雄,当“英雄主义”不再是套路的时候,这是现实的写照。看看日本的地震,冲进核泄露区的战士们,看看新闻报纸上那些平凡生活中不凡作为的个人……他们永远是很小很小的单位,但他们的确是“英雄”,如果人人都是“英雄”,那“英雄”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洛杉矶之战》通过“英雄”来表现残酷,依赖,胆怯,坚强,激昂,不息的人性。在日本大地震及核的泄漏的现实大背景下,却能让人们得到不少温暖的安慰。

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士兵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战场上每一个死去的战士都是“英雄”有些看得见,有些看不见,别说一个二小时的电影,就是人一辈子也说不完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洛杉矶之战》通过几次表现英勇事迹,来表达对那些无人知晓的英雄的歌颂。少尉在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那个已经快精神崩溃的下属之后,忍不住破口大骂道:“你再走散,我会亲手找到你,然后杀了你!”这一刻,我想没有人会为之震撼吧。

我不是军事迷,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节奏,二个小时里,没有拖沓与无聊,你除了有不能接受运动镜头带来的头晕,还有那身临其境的一颗紧张的心。

想来连我自己都会觉得奇怪,竟然会如此投入地看这样一部如此题材的电影。但是带给我的感动却一直都在。

妈妈说总是说我太认真,看电影也会稀里哗啦地感动良久。

好朋友也会对我说不能太认真,不过电影而已。

我总是笑说“认真但不较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