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出发读后感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03W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发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发读后感

出发读后感1

偶然间,邂逅韩寒,还是外甥买的一本书《出发》。虽然这个曾让亿万青春热血沸腾的人物,先前也早有耳闻,但却未曾拜读过他的文章。后来读他的文章也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灵牙厉齿,写的文章针贬时弊,总是以无奈但又诙谐的姿态,让人忍俊不禁,也有心底抽搐的阵痛,他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自由、睿智、幽默、悯人、顽皮而又肆无忌惮,他的个性、才华令人惊叹。但一直让我心存芥蒂的是韩寒对教育的批判,尤其对老师的偏见,虽说也有许多的确是事实,但总让人感觉批判的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我过于敏感了,但他对教师职业的冷嘲热讽近乎侮辱性的文字描述,让人又感受到了他的偏执一面,曾暗笑如此批判教育,歧视教师,他不也在教育中长大,在教育中成才吗,不能吃了母亲的乳汁长大,还在批判娘的丑陋,甚至辱骂的不堪入目。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了教育恐怕也是万万不能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定是优大于弊了。总之,对他的好感也为此蒙上了阴影。

时至今日,无意间又看了韩寒写的一篇文章《一次告别》,我终于释然了,故事大致是写自己上学的一次经历。小时候,他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写,再后来,遇上了自己的初恋,初恋是学校的前三名,注定会考进市重点高中,为了能和初恋上同一所学校,他就勤奋学习,一次考试居然考了满分,此时任何孩子都会引以为傲的,但老师却不相信他,认为他作弊,并在他的对抗中老师生气地让他再次测验,后因他看不清试卷的数字被老师认定为作弊的证据,后来被叫了家长,遭到家长的训骂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本来是美好的事情,因为老师的怀疑而一切都改变了,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之后韩寒的数学再也没得到过满分,以至后来理科全线崩溃。但也许,在那次数学考了满分以后,故事真的完全可以走向不同的结局。读了这个故事,我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孩子当时所受的创伤以及对他以后学习道路的灰色影响,也明白了他的作品中为什么会对老师近乎苛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甚至侮辱。“因为怨恨埋进了潜意识,所有的复仇,所有的错误,在落笔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觉察到”,韩寒能坦然地承认自己写作中潜意识带来的一些偏见,认真地反思并能清醒得认识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客观与狭隘,以及能站在数学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当时老师的`窘境,实在是一次理性的思考,折射的是一种智慧的光辉,令人肃然起敬。

他以一次告别为题,也许是意蕴深刻吧,是对过去经历的告别,是对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的内心的告别,更是对由此引发的偏见的告别,这应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灵魂的升华。结尾写十几年后,成了教官的韩寒,在学员由于紧张犯了错误之后,能相信学员会做的很好。这也许是理性思考后最好的结局,彻底的和过去告别,让正能量浸入心脾,并让他滋养后来人。让人再次深刻感受到他睿智敢言的同时,多了一份成熟与希望。的确,韩寒无愧是“中国迷惘中的希望”,他一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作品,是这个时代的战声,在一次次的戏谑但又冷静的思考中来透视世情,让人醒悟,以实现华丽的转身,当然包括他自己。

出发读后感2

这本一诞生就汇集万千宠爱的检察官著作,拥有华丽的推荐人名单:刘仁文、车浩、周光权、陈瑞华、樊崇义……,出于一个前检察官的好奇与好学,一出版我就买来拜读一二。

这是一本有着很多表情的书,我不知道该把他归于检察专著、还是归于法治评论,亦或是法律随笔的范畴。它时而一本正经地在谈检察改革的新路径,谈司法制度的新设想、谈检警关系的再协调,谈公诉理念和实务的新主张,时而又画风一变,调侃公诉腔、致敬公诉老炮儿、自嘲检察官之官、肆意徜徉在法律马拉松的狂想曲之中……但无论是理性的叙述、思考和分析,还是貌似一个法律媒体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浪语,在一个曾经是同行,而今成为他的死对头的刑辩律师眼里,作者那份发自内心的焦灼、那份主人翁情怀,那份担当与责任心,都无所遁形。

最打动我心的是那句:所谓公诉人的初心,不就是人性吗?

曾几何时,我也曾操着公诉腔,照本宣科地宣读、声色俱厉地讯问,以为有理就在声高,以为自己永远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以为法律与人情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初入行的时候,曾有位公诉前辈告诉我说,作为公诉人,既然坐在了公诉席上,就是站在了战场上,有理就要争十分,无理也要辩三分。我默记于心,也一直努力让自己在法庭上既不输判也不输气。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深,再回头看看曾经的“有理之争和无理之辩”,总觉得哪儿不对劲。既然有理了,干嘛还要穷追猛打,得理不饶人;既然无理了,又为何还不认输,死撑到底?说到底,这与检察人的价值观,执法心态有关。

所以,手握指控和追诉利剑的检察人应当时时扪心自问,自己的初心是否未改?会不会因为长年累月流水线般的办案模式而失去了我们最朴素的价值观?会不会因为我们自认嫉恶如仇,却往往居高临下而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声音?如作者所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是公众的价值观,是国民对法治的期待。读书笔记·所以说,所谓公诉人年轻化,我认为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很多人觉得公诉人只要口才佳、形象好,思辨强就是优秀的公诉人,但是我一直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公诉人应该是一个有阅历、有生活经验、懂人性、知世事、存善念、有正气的人,然后,再谈才能和技巧。

关于检察再出发。

虽然,此时的我已经不再是检察人,但至少我还是一名法律人,对于检察,对于公诉,我仍心存挂念。司法改革后的检察,外有反贪转隶,以审判为中心重塑格局,内有司法体制改革再构机理,检察工作将何去何从?作者以拳拳之心、忧患之识,指明检察新航向,即“将分散用力的检察布局向诉权方向集中,以专业化细化诉权分工,以诉权为核心整合检察职能,打造检察核心竞争力,重新诠释公诉权内涵,将公益诉讼注入其中,使得公益诉讼和指控犯罪成为新时代检察制度的双轮驱动”。对此,我深以为然。检察制度几经沉浮,已经成为现代司法制度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当前新的司法环境和和社会形势之下,更应当顺应潮流,有所作为,扛起衡平法治,维护公益的大旗,出发!

检察人,有此情怀,有此卓识,幸甚。

Tags: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