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范文(精选20篇)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6.17K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范文(精选20篇)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而陈鹤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紧密联系结合的开拓者。虽然我们还并未成为家长,但细读这本书,也能收获到许多感悟,对我们的专业实践也有许多启发。

《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如何教养小孩讲得详细入微。不仅包括养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处事方面,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例如在讲到游戏与玩物时,陈鹤琴老先生建议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在游戏中成长探索,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在责罚方面,陈鹤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暗示比消极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写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认,而是告诉他那几个字写得特别好,剩下的字也请像这几个字一样写得工整规范。

看这本书时,突然想起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会告诫我:“小心爸爸回来教训你。”我想,在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这种情况。这就好比戏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妈妈总是扮作红脸,给予你慈母的爱,而爸爸总是扮作黑脸,给你严父的威严。可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想过慈母的爱并不能消除严父带来的伤害。《家庭教育》一书告诉我们爸爸并不是大老虎。父亲是孩子力量和勇气的依靠,不要随意用父亲去恐吓孩子,孩子做错事后不要就对他说:你再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教训你!这样子只会将孩子推得更远,对父亲产生天然的抗拒感。

陈鹤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容易掌握,但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思想在此书中也多次渗透与体现。“活教育”就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譬如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成人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这本书为广大成人提供了一个借鉴。这本书教育父母不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2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3

《家庭教育》里的《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一文,阐述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这将为许多即将步入国小的孩子的家长们,提个醒,作个建议,供家长一个参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为上了这些学校,孩子的前途就锁进了保险箱。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殊不知,不适合孩子的学校制度,反而会使孩子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择校,这样就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有心理恐惧的小孩也不适宜上寄宿班,因为小孩更没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负担。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后天培养更重要,与其在东奔西走,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要进名校,择名师,还不如加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养一些他自身对学习的兴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这些在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按照书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还有《家长学校》,《幼儿发展》等等,看了都获益匪浅。还有《巧手妈妈》,《小制作》,《家庭医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栏目。希望以后能读到更精彩,更实用的《家庭教育》。来共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能力,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4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书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5

近日,拜读了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此书分十三章,以浅显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书中陈鹤琴先生运用了一百多个案例,而其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儿子一鸣的。从所举事例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细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过许多的母亲。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试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家庭教育道路。

陈鹤琴先生指出,“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此话说得不无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作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一个却对孩子好言相劝,哄骗利诱。如此一来,孩子便可能会得寸进尺,甚至对父母之言产生轻视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年轻父母与爷爷奶奶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必须采取统一的态度。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了问题,都会严肃对待,认真教育。可现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称没时间管教孩子,要么是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长所教的,完全跟学校教师所教的背道而驰。结果呢,老师辛辛苦苦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这岂不令人难过?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124页,有这样一句话:“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陈鹤琴先生的话,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同样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应该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他们看做一个真正的“人”!既为真正的“人”,就应当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我们就应当同样给予他们尊重,而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就任意的训斥,或时整天板着脸孔,做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这样,有可能表面上让孩子驯服了,但孩子的内心呢,却不见得信服。甚至,还会在父子、母子或师生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彼此的隔膜。此举,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则孩子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教诲,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时,有了尊重作基础,孩子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则会显得和谐、和睦而快乐。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则是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同时,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师的言行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看到此处,不禁想起了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愁容满面地对我说起的一句话:“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点儿都不晓得关心父母!”其内心的忧虑,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烦恼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为孩子操劳,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但可怜的父母们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忘记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关爱他人。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于是,父母们无奈地发出上述的感慨。其实,教会孩子关爱他人,并不难。关键在于,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比如,家人生病时,可让孩子端水拿药,嘘寒问暖;吃饭时,教孩子把好吃的饭菜夹给长辈吃;出门购物时,让孩子帮着拎东西;家人生日时,自制或选购小礼物,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遇上自然灾害,引导孩子用零花钱为灾区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识地长期进行训练与培养,那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而不会成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这是陈鹤琴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为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却还是忍不住动手帮着孩子做了。就拿我来说吧,儿子小时候,生怕他剥不好葡萄,总是一颗颗剥皮去籽后再送到儿子嘴边。做其他事,也是如此,关怀备至。老公发现后,极力反对。细细想来,自己的确做得不够高明。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却在无意中害了儿子。让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处多多。首先,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自然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这将极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可以发展他的双手的小肌肉,训练并提高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这又将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第三,孩子独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成功,则可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失败,则从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因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锻炼机会,都将很好地帮助孩子积累实践经验,以免重蹈覆辙,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让孩子在独立做事,则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体验,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激发起再一次冲刺的信心和欲望。因此,为人父母者,何不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独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里行间,听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真的是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赞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书,认真拜读,这样,“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多好!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6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快速面矜持集训的 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的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的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7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快速面矜持集训的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8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这句话是我从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这本书一共分十三章: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普通教导法,卫生上的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这十三方面的内容。读完后,我深深地为我以前不会当妈妈而惭愧,好在孩子还小,我还可以改之。其中书中让我久久不能从脑海中忘记的一个词就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可我们家长很多时候是用嘴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动。书上有一段话这样说:儿童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当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动作,最是儿童所习所闻的。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以身作则”。父母如对人礼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个悲观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悲观的。父母是一个乐观的人,看事物都用乐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乐观的。儿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学习成绩也摆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顾名思义还是以身作则。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书中的内容,聊书中人物性格,聊看过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想法,聊书中的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不和老公吵架,尽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动,让家庭气氛和谐。

3、良好的做息时间,早睡早起。

4、努力学习厨艺,尽量满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这样做了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们的变化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在口水的战争中进行的,妈妈提出的要求,孩子也会乐于去完成,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发现孩子有问题,心里就着毛。现在,我也能沉住气,不会总生闷气了。多亏了这本书,它时时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内涵的妈妈形象。前进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是美好的。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9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本书与实际案例用很朴实的言语表达真实情感,分析孩子的日常行为所隐藏的宝贵信息,帮助我们做父母能够正确的认识孩子以及孩子行为背后心理动态和意义,来帮助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家长应读的一本必备好书籍。

书中这篇“孩子因玩手机跳楼给家长什么警训”我读后想想很害怕,我们现在都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孩子们与时代同步的步伐,书中的妈妈做的我认为很好,与孩子制定规则,周一至周五之间的时间不碰手机,周六日在做完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玩玩看看很好,这样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能与时代接轨。

我家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他妈妈在他上学期间从来不准他碰手机电脑任何的电子产品,时间久了他也自然而然对这些不感兴趣了,可后来他上了大学就偏偏有软件这方面的, 可他却要从零开始学习这些来浪费更多的时间,我觉得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所以说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和规划不让孩子玩电子产品多度以至于成瘾,在适当的时间段可以接触这些,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多陪陪孩子少看手机,这样孩子的心里也会平衡很多,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定目标树立理想,为我们的孩子保驾护航。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0

通过阅读家长学校所刊发的家庭教育阅读材料,使我了解了如何培养与锻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明白了指导孩子用好现代媒体的方法,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为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与幼儿园老师共同培育好孩子,现附上个人平时培育梦吉的心得,以期老师加深对梦吉小朋友的了解,并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正。 先讲讲我们家的环境与成员,姥爷与姥姥和我们同住,奶奶有时也从老家过来帮着带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幽默风趣,为梦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在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上,我的宗旨是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人格完善而不失个性,自强独立但不脱离群体。至于培养孩子一专多能,则取决于他的兴趣与天赋,重视而不强求。从梦吉5周多的表现来看,他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能够融入群体,语意表达清晰,具备正常的创新发散思维。当然对于学龄前的梦吉来讲,我当前更注重他的行为教育,虽不完善系统,但至少让他尽可能地明辨善恶、自立懂事。

一是重言语教育,以理“服”人。家中坚决杜绝类似“吃肉肉”、“看猴猴”等宝宝语,与孩子的交流均以成人对待,讲准确词,说完整话,给孩子一个准确的言辞定型。教育引导中,我时常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不怕他听不懂,只需他听进去。梦吉现在能熟练讲出“我要做坚强的孩子”、“好东西要与别人分享”、“ 舞台上没有老虎,我会勇敢”、“不能随便伸手要东西,想得到要靠自己的努力付出”等言辞,梦吉理发时从不哭闹,2周半后打针输液不再喊疼(小自豪一下)。我相信当道理深入脑海,会影响到他的思维与行为。

二是重习惯培养,划圈“定”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不随性、不“由他”。例如:见人主动打招呼;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必须和大家一起坐在桌边,手边不能拿玩具;尽可能不吃剩饭;玩具用完必须自己收拾;绝不撕扔东西发泄脾气;上床前必须上一下厕所,喝点水;不以哭闹求所得(例如去超市,去之前就告诉他玩具与吃的只能选一项,他会自主降低所求)。

三是重身体力行,“独断专行”。做到自己洗漱吃饭、脱穿衣服、开关电灯电视电脑;敢于自己一个人睡觉,起夜时自己上厕所;横穿马路,大人尽量不牵手,让他自己判断红绿灯与左右车辆;3周起培养他自己上下电梯、在小区内玩的勇气与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当然,教育孩子远不止以上所述这么简单,相信所有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做法,只要我们对孩子关爱而不溺爱,尊重而不苛求,我们的宝贝会做好出色的“自我”!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1

上周听到校长的分享时,其实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已经不止一次听人到中年后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孩子的遗憾、自责,都会提到如果怎么样、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幸而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优秀的,还能给人以慰藉。对比他们的遗憾、自责、难受我觉得我无比幸运,多么幸运在我将为人母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聚焦家庭教育》这本书,所以这本书现在不止我在读,还拿回家把一些观点和我的老公共享、探讨,不仅对于我,对他来说也是及时雨,我们为了孩子在开始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学习,所以我会读、而且会反复的、好好的去读。

其实把我们组放到这个位置分享压力很大,数学组没有音、体、美、英那么多才多艺,也没有行政组那么高的站位和思想,所以最后我们讨论决定还是彰显我们的本色——踏踏实实。我们就踏踏实实的说说读后的真实感受和反思。

本周我们组承担的是分享第五章《行动与语言》,提到行动与语言,大家都能想到言行合一,书中的观点我不再做介绍,大家都能看到。关于行动的阐述我读懂了,但是关于语言部分的阐述虽然我读了很多遍,还是有点模糊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把握,所以我需要继续去读。不仅在读第五章,包括在读前面的内容,读完后我的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就谈谈一点我粗浅的、还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教育聚焦到家庭,更应该聚焦到学校教育。提到行动,父母的行动关注了孩子,保护了孩子,为孩子提供了亲近感、安全感。提到老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能教学生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好的做法相信大家比我更有经验。但我认为,作为老师除了教学生知识外,最重要怎样用行动和言语搭配起来,保证学生在学校也能有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亲近感、只有心里踏实了才能开展其他学习。周末在家看微博,热门几乎都被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刷屏了,本来定档在6月的这部电影据传因为题材反映的是校园欺凌,太过真实和敏感推迟到了现在才上映,首映当日票房就已经破亿,都说艺术源于现实,虽然我没有去看,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园霸凌事件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又让我想到了我去年前看到的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也是因为校园欺凌,生生的毁了一个花季少女,每当想到女主的无助、绝望,我的内心就觉得异常压抑,施暴者固然是施暴者,冷眼旁观、甚至置若罔闻的老师和同学又何尝不是施暴者的推手呢?就连女主的扮演者也因为拍戏四五个月的压抑差点得抑郁症,事后两个月才走出来,更何况是当事人?

学校是防治欺凌最有效地地方、最前沿的阵地。有的老师要问,国小不存在霸凌,没有那么严重,我们不用重视。我想举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其实国小一二年级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事我大抵不太记得,但是一个叫史超男的男孩(真的不是恶意诋毁,他就姓史,历史的史)每次在等班级开门口大家挤着进班时从背后踹我一脚,并警告我如果敢告诉老师或者家长就会怎么样报复我等,胆小怕事的我就真的把这件事儿藏在心里,藏久了我就变得更胆小怕事、不自信,成绩也受到影响,一直到现在都不能释怀,现在回老家遇他心中有说不出的芥蒂。虽然这也称不上霸凌,但确实很长一段时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每天都在不安、惶恐中度过,学习也变得没那么专注。想想如果我及时告诉了老师、或者老师、父母及时觉察到了我的不对劲,亦或许学校老师比较重视在行动和语言上往积极正面引导我们,可能我们都会比现在更好。总之,我想说,如果在基础教育最初的六年我们用语言和行动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勇敢、善良、敢于说不的孩子,那么在他成长为青少年后他就不会成为施暴者、冷眼旁观者,甚至被施暴时会勇敢的站起来,向他们说NO。对学校和老师有了安全感、倾诉感、亲近感,我想再谈教学,是不是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达到家长和我们的期待呢!所以在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安全感,用语言的力量去判断学生的过去,引领学生的未来,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二实小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2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长中伴随终生。

1、可用家人的观念、行动引领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这个最重要,没有健康,别的无从谈起。

2、用谦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心中有爱,这是全家永远保持和睦关系的动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确心态告诉他,使它成为心胸豁达、志存高远、明辨是非、目光长远、勇于面对困难、坚毅的人。

4、用专心做事的态度影响他,使它成为做事细致、注意力集中,能恰当评价自己的劳动、不浅尝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爱,更是约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责骂,更是引领。家庭教育不是事后的消防队,更是事前的防火墙。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没考虑到,就是事后做的不够好。捷径是从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娱乐,别把孩子的时间推给闲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3

在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所以要培养教育好孩子,就先得从自身做起。

现在的许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却很少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而且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别人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过着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以前孩子都因为让老人带惯的不听话,脾气太犟了,还好现在孩子还小,改正还不晚。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赞同,只是真正做起来有点难度,尤其是坚持长期如此,更是难上加难。读完这本书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不太称职的妈妈敲响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钟。

班主任老师曾说过,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哪一个父母坚持的时间长,哪一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孩子的后半辈子都需要你操心,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相信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那么每个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4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国小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习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5

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充满良知的妈妈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师,她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被作者独到新颖的教育观念所吸引,并且对现行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书中记叙了许多关于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作者通过记叙自身的经历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们都是经历过孩童时期长大的,当家长们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犯错,永远达不到他们理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简直无懈可击。“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家长们对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因为你主观感觉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家长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你们作有没有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而自己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

家长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犯了错误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国小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中学老师抱怨国小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当孩子长大后真的祸害社会时,又有谁来为他负责呢?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奖励”等。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细读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只有通过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对当下教育进行深刻思考,将来才能以更科学更完善的家庭教育来培养我们的子女。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6

我读了《家庭教育读本》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习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学习《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7

读了《父母的反省》一书,简直是使我受益匪浅。实际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不仅仅是学生、子女的必修课,同时也更是教师、父母的发展动力。时代变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更新!父母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接受新观念,才能够更好的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读了《父母的反省》,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父母们都必做的家庭作业。为人父母,一定要先学会反省,然后才能够真正的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一书,不仅观点新颖,同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有大量的实证案例,不仅可以引导每一位父母反省,同时还教会每一位父母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观点,尤其是充分论证了一些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错误的观点。中国有句老古话:“棒棍底下出孝子!”,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这样一句话常常出现:“孩子还小,打他干吗?他又不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中国,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父母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理。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8

“考核你是不是好家长,就是你的孩子快乐吗?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你永远赔不起。”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火辣的语言。他还送给家长们四个字“望子成人”。中国大量的家长望子成龙。但他提出,要望子成人,其四个标准是: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真实,不伪装不做作,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善良不是要你天天给孤寡老人做好事。善良是指恻隐之心,连小动物都不要虐待。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后者更重要。快乐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

易中天说,你把孩子童年剥夺了,永远赔不起。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做到这八个字呢?

一、营造氛围、相互沟通,营造平等、宽松、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家长应有幽默感。在家里,常常让孩子看到事物轻松愉快的一面,父母不要总是一本正经,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如: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和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一些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自己很欣赏。笑声能相互拉近距离,能让孩子愿意与你快乐地沟通。

(2)家长应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你不要以为自己是长辈而常常居高临下,要么任意的呵斥着命令着孩子,要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孩子。在家里,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善于蹲下去倾听孩子的话。在我们家,一起吃饭以及饭后散步已是传统,这是个极好的沟通交流机会,在这个时候,我们平等地互相谈论着自己的工作、学习,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及时捕捉到孩子思想上的细致变化,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巧妙的引导。另外,我们还定期带孩子到大自然去玩不但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还可以进一步的与孩子沟通。

(3)家长应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夫妻有时难免为有一些矛盾,但为了孩子我们从不在家吵架。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让家温馨更要温柔、理智,还要为孩子着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帮助孩子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二、言传身教、树立榜样,教育孩子是家长对社会所负责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作为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1)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洞悉新信息。在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懂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特别是在开发孩子潜能和如何激励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2)家长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家庭生活、社交场合应当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及习惯,树立家长良好的形象,正面的形象,这样可以向孩子灌输努力奋进、谦虚好学,立志成才的观念,天长日久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

(3)家长应当注意“身教”的作用。言传胜于身教,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经常是家长的“身教”。这种“身教”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反之,家庭成员道德低下,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家长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比起花大力气去说教,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爱严结合、培养习惯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从我们计划给予她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内心就充满了爱与希望,尽管我们并不富有,无法给她提供更优厚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从来没有缺少过爱。一声呼唤,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在爱的海洋中,我们伴他一路走来,快乐地成长。在始终体现爱的家庭里,孩子富有安全感并表现了对父母深深的信任,结果他也会表现的很自信,学会爱别人。在爱中我们是有原则,对于一些良好的习惯培养,我们进行:

(1)严格要求,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决施行,不可以例外。

(2)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谁家的孩子象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己不正、不能正人”,这句话用在好习惯的养成上很合适。

(3)反复强化: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复练习不可。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没有按要求做,就严格地督促。孩子有了兴趣和愉快的体验,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形成。

记住: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你永远赔不起。龙也罢、人也罢,哪个也是望不来的。若是做家长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那只能“望”出一条及害人又害己的“虫”!我认为成人,即是独立的人,自主的,健康的,善良的,积极的,进取的、勤奋的的人!有良好的自我认识,有乐观的情绪,有积极向上的心!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19

最近,我阅读了《家庭教育手册》一书。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部分,新环境,成长的起点;第三部分,青春期,坚定的陪伴。几乎是一气呵成的看完这本书,看完以后,对比较感兴趣的第一部分又重新进行了阅读。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风三面来说的。书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如此深刻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角色,我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妈妈,学生的老师。也许是因为职业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我的家庭教育对我性格的影响,我到目前为止,我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所以面对夫妻之间发生的分歧,面对孩子教育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我都没有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常常自认为良好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对方的迁就与事事关心,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尊重。这本家庭教育手册不仅从理论上,更重要的从真实的案例分析中,让我们感受到夫妻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

其实我知道一个有良好生活情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处于“可怕的两岁”期的孩子,我好像少了很多耐心。我甚至还像很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朝着以及的价值观念去发展,从而这样去参与对孩子各方面管理。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我改怎么办?如何让我更家有耐心?虽然这本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从本书中写的一些内容,比如与孩子沟通时的语言,列举出的12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这不就是平时的我吗?于是在这个假期,我开始悄悄改变,比如我的叨唠不休似乎减少了,威胁恐吓也减少了,我更多的是去关注如何增进亲子关系。虽然孩子还小,只有两岁,我也开始去尊重。虽然孩子还小,我也开始去了解他的想法,不在强加自己的思想。虽然孩子还小,我也试图去学会沟通。

书中还有一个内容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对孩子的赞赏。与“太棒了!”“你真了不起!“太好了!”这类空乏的赞赏相比,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与父母的感受具体描述,会让孩子更强里的感受到认可的喜悦。我的孩子虽然小,但是在语言上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了。

每当我发现因为我的改变,看到孩子的进步,感受到家庭的和谐,我也会有认可的喜悦产生。《家庭教育手册》不仅会陪伴我这个寒假,也会让我受益终生。

智慧父母家长课程观后感20

我看的每一本家庭教育书是《爱和自由》,而且是在近期,因为孩子们快要上学了。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蒙氏教育法在中国幼儿园的做法,虽然有很多做不到也不认同的地方,但仍有收获,那就是不能对孩子太过严格,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

我个人比较喜欢国外宽松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幼儿园及早期教育中,没有太多的强求孩子要学这学那,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童年可以回忆。(只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们一些常识性及实用的知识,对于孩子的为什么我能回答的尽力用简单的话语告诉他们,而我不懂的就直接告诉他们,妈妈也不懂)

第二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体会到的是教育要一步步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增加知识。而我家的孩子已错过那一段,就只能慢慢来。父母的坚持才会出成绩。(说实话这本书没给我多少记忆)

第三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感叹那位父亲的学识及毅力,能如此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发现孩子的优点及不足并能及时给予指正及表扬。任何一个孩子在这位父亲的教育下都会是优秀的,那怕他的智商不高,但他会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为他得到的是来自人生第一位老师的表扬及鼓励,在做错事时不是责骂,而是讲理,让他有空间可以自己思考自己的错误。

看看我都在做什么,在孩子犯错时的责骂,让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高兴时才给予孩子表扬,很少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鼓励,教受他们知识不完整,没有毅力而中途放弃,那么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一再犯错,由于我们的大声责骂脾气暴躁,没有恒力把一件较难的事完成,缺少知识。

随着孩子们上学,我的第四本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在焦头烂额的时候看到《日有所诵》上的作者,在百度中看到了这体书,买回来刚开始是很不知所云,因为是日记形式的,但慢慢地就成了如饥似渴。随着慢慢地深入,我读到了平和,让我这个没有经验的一年级新生的母亲看到了希望。

书中的文字记录着的多似我们的孩子,那一个捏捏懂懂的小不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生活。

每当烦躁不安时,拿起来看看,不光学到了教育的法宝,同时自己也能平静一下。连薛老师面对50多位同学也能心平气和,我如何不能。阅读实是一件好事,虽然没有大的阅读量,但看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的组词早就有了体会。定能生慧,是如此的精辟,只有定才会有新发现,才能做好事,才会有成绩。

虽只看了一半,但平实的语言已深入我心,我也将继续努力,我要和孩子们一起看花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