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演讲稿

校长在教代会上的讲话

栏目: 演讲稿 / 发布于: / 人气:1.64W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热议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有教育体制的因素,有教师群体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实,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和其他行业一样,关键是心理倦怠的产物,这一现象由来已久,所谓“干一行怨一行”,就是前人的总结。正如人总会出现心理低潮期,有时候,突然莫明所以的,心里感到一阵不安,比较烦躁,若有所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总认为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可是又找不出原因,就那么沉弥在一种难以自拔的状态当中,灰色的暗影笼罩在头顶,天空黑沉沉的,就连呼吸都觉得有点缺氧了。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由来已久,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的调节,尽量克服。而从学校层面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校长在教代会上的讲话

一、从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积极心理学定义界定来看,教师职业倦怠是“心脖,“心脖仍需“心药”医。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这是弗鲁顿伯格对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基本阐述。实际上弗鲁顿伯格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提出的这一概念并不仅仅是针对教师这一单独职业群体,而是对各行各业中的人在长期从事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换句话来说,只要是人,只要长期从事某一职业,因为在工作强压下不能及时、有效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而表现出的工作热情衰退、工作成就感降低等精神状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倦怠感。

根据弗鲁顿伯格对职业倦怠的阐述,我们也可以套用他的观点,所谓的教师职业倦怠也就是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因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教育教学能力下降,教育教学热情衰退,教师对同行、对学生乃至对社会逐渐冷漠以及教师自我成就感降低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钉塞里格曼·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由此看来,积极心理学对于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感,真的是一副“良药”。

二、针对当前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内部激烈争论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具体原因,如何从学校层面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干预,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

根据部分研究成果及学术观点,当前社会人们讨论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1、来自社会的巨大外部压力,使教师职业倦怠感不断攀升。

社会上将教师比作“红烛”、“春蚕”,一方面是对教师群体的赞赏,而另一方面则又是对教师“恪守师道”的从严要求。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有的甚至达到苛求的地步,比如学生安全问题、批评教育问题、体罚惩罚问题、“乱”收费问题、学生减负问题等等,只要教育中有那么半点闪失,家长来了,民众来了,媒体来了,曝光多了,热议多了,社会舆-论谴责自然风吹一面倒指向社会眼中的曾经是高大光辉形象的教师。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让教师不得不谨小慎微。作为学校,虽然无法改变来自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巨大压力,但可以从行动上和思想上引导教师从正面来看待社会问题。尤其是校长,一定要能顶住压力,开展工作时,不能畏首畏尾。以安全问题为例,现在的很多学校,为了保险起见,能不组织尽量不组织大型活动。究其原因,“怕出事”所以少干事甚至不干事。这样的学校,很明显,就是个惧怕“高压线”的群体,教师因为“怕”,职业倦怠感肯定严重。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传统特色活动,作为校长,不是不怕。但只要活动安排得科学合理,安全预案做得细致到位,学生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我校多年来组织学生春游远足、野炊等大型活动,从未出现安全事故。敢于组织有安全保障的活动,表面上虽然是学生们在开心地活动,但孩子们的快乐,是会感染到,我们的老师肯定会有着欧阳修式的快乐的!

2、多重身份,自我施压,不堪重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新变化促使了新课程改革一轮接着一轮,在面对教学理念创新求异的要求下,教师群体必然面临着知识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和实践的再创造。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既要求教师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求教师群体拥有健全高尚的人格,不仅身正躬行,还要为人楷模,不仅要保护学生的身体,还要慰藉学生的心灵,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贴心人……可以说,一旦进入校园,教师的责任大了,教师的义务多了,教师的事情杂了,教师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了,而成为社会希望的多面手,被重新定位的多重角色的教师群体,如果不能完成好这些角色,必然受到家长和学生乃至社会人士的问责。教师在这种特殊性的“多重角色”之中工作,必然自我施压,紧张、忙乱程度可想而知。这必定成为导致教师身体疲乏、心理厌倦,职业倦怠的诱因。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随着社会对公民素养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承担的功能角色日趋多样,是无法改变的。作为学校,特别是学校领导层,要能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人不是万能,尽力就行!学校领导层要能成为教师的知心人,要能经常性感同身受地和教师交流看法,用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引导教师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职业。我校每周二的例会,是学校领导层和教师的交流平台。例会,只会成为“表扬会”,不会成为“批评会”。个别问题只会就事论事,私下沟通。例会交流的主题始终坚持:“我们不是神,我们从事的是良心工程。”“对得起良心就能对得起百姓!”所以,我们每多付出一些,我们的学生便多了一分收获,我们的良心上又添加了一枚砝码。学校领导层要尽量从教师心理入手,运用积极心理学干预,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以缓解教师来自自身的压力。

当然,教师职业倦怠是个永恒的话题。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很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上仅就学校层面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干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谈了自己一些肤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