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幼儿

2017年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栏目: 幼儿 / 发布于: / 人气:1.55W

海洋资源指的是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2017年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1】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类改造海岸的现状。

2.初步感知改造海岸的利与弊。

3.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生命的天堂——红树林》的视频短片;海岸带地理景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海岸等的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人们利用改造海岸的图片、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突出海岸线。

2.教师引导: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有32000千米的海岸线。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被称为海岸带。(课件上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海岸带闪动)我们一起到海岸带去看一看吧。

(播放我国海岸带图片。)

3.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海岸带历来是人类聚居和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活跃的海岸,去研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海岸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本环节从海岸线切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海岸带,并结合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海岸带资源丰富,激发起对海岸带的探究欲望。)

  二、探访海岸带

1.教师引导:人们是怎样利用海岸带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资料,请大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结合小组,进行交流、整理,并选出中心发言人,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由分组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3.各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随即展示海产养殖、填海造陆等视频资料。

A.海产养殖研究小组

B.填海造陆研究小组

C.其他内容研究小组

4.教师引导: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对海岸带的充分利用使成千上万的海产养殖户发家致富,填海造陆、兴建人工岛缓解了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为城市建设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整理、分析资料,用真实的案例、直观的照片、生动的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感悟到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海岸带面面观

1.教师引导:人类对海岸的改造利用会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呢?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的有关资料然后全班交流,要求学生用事实说话。教师随机播放视频《生命的天堂——红树林》。

3.教师小结:人类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利用,影响了生态平衡,加剧了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沿海生态景观,破坏了岸滩的稳定和形态,破坏了原来的海岸动态平衡。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交流、整理和分析,了解人类对海岸的改造利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保护海岸在行动

1.教师引导:其实,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对海岸的过度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保护海岸的行动已经在进行中。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保护海岸的有关事例,教师随机展示《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措施。

3.《保护海岸,从我做起》签名活动。

4.教师总结:我们要科学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既保护资源与环境,又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海岸!

  【2】六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为了引领学生在海洋自然环境、海洋资源与经济、海洋文化与生活、海洋开发与科技、海洋生态与环保、海洋权益与国防等六大领域的自主探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亲近海洋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我校利用靠近海边的地域优势,开展以海洋科普和实践为重点的校园海洋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海洋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教学体系,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爱护家园的意识,更好地让海洋教育走进校园,打造海洋特色的校园,制定以下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发展方案:

  一、 学校开展海洋文化教育活动情况简介。

自2012年上半年,学校根据日照市教育局下发的海洋教育课程开展要求,进行了认真部署和调研,最终确定开展了以《蓝色畅想》为主题的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经过三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海洋教育科普体系,海洋教育校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洋气息洋溢于我们的校园文化中、班级文化中、整个实小的校园浸润着海洋教育的氛围。

1、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保障海洋教育的顺利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海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教务处牵头开展海洋教育活动。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两次的海洋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会议,及时反馈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相应的困难,如添置海洋校本标本、实验器材等,力争将海洋校本课程上出实效。学校制定学校海洋教育活动计划,海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及时上传备课,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渗透海洋科普教育知识,达到让每个孩子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目的。学期末,进行海洋教育工作总结,反馈一个学期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责任分工明确,设备设施完善,教师海洋课程开发意识较强。

2、学生们在校本课程中感悟海洋的魅力。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搜集资料、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直观地感受到了日照丰富的海洋资源。校本课程完成了贝类、鱼类的认识、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等课程内容。学生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研究海洋的秘密,通过手抄报、讲述海洋故事、搜集资料制作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让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不断外延。校本课程还以海洋军事的发展为突破口,着重探讨日照的海防重要性,并通过观赏古往今来的海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强国更要强海的重要性,增强蓝色国土观念。在科学课中整合进行日照海洋知识的教育,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学生对海洋的认识。校本课程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的有关日照旅游的信息、日照岛屿的信息,为校本课程内容做了有力的补充。三至六年级结合《海洋教育》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会课开展了以“我爱蓝色日照”为主题的有关海洋、旅游、海水养殖、日照海洋历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低年级教师利用班会课开展了“蓝色日照”为主题的海洋知识活动,让学生说说日照海洋的知识,感受海洋城市的魅力。

3、海洋气息装点校园文化。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经历了从“海洋”到“海洋文化”的转变。千百年来,大海已经形成了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的意象特征。长期的文化积淀,耕海牧渔的渔民身上逐渐凝聚成一种自信、自强、自立、奋斗不息、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以及面向世界的和平友好的态度,都体现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宝贵资源。

“海”,对于教师,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海泽与心润。

“海”,对于学生,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广博与吸纳。

在我们总结了海的几十种精神之后,发现有许多精神与我们的教育有内在的结合点。结合我校“绿色育人”文化特色,体现了“阳光人文和谐”的自然和谐的育人理念。

为了增加学校的海洋气息,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渗透海洋教育的意图,学校将行知楼二楼装饰为海洋教育长廊,用丰富的海洋教育书籍、海洋生物标本,激发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实现了海洋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敬修楼一楼大厅设置海洋生物自制标本展区,师生共同制作海洋生物标本,海洋生物标本全部是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制作,作品注明学生班级和姓名。展览区还展示学生制作的海底世界、海洋世界的美术、手工等作品,用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标本和艺术作品作为展品,增强了学生参与海洋教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探究海洋、认识海洋、亲近海洋的意识,为拓展学生海洋意识、蓝色国土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学生在海洋文化的浸润中,通过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和校本课程等活动的整合,使教师指导研究与学生自主研究连成一个整体,培养了师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在课程的日益成熟中,提取海洋教育的精华。

我们把德育要点与学校的海洋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把海洋文化精神融入到养成教育、尊重教育、礼仪教育、勤奋教育等主题的各门学科之中。

“文化与课程相融,德育与智育并进”,我们及时将新课改这一理念自然地融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海洋文化教育仅限于一门必修的课程和几本课本、几项活动,就会陷入“为校本而校本”的误区,精力投入与教育产出不会成正比。于是我们不断地探寻一个契合点,如何把校本课程、教育科研的成果进行延伸,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经过不断论证,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契合点,那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方法开发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应用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德育工作中。海洋文化成为学校的文化底色,我们在探索中找到海洋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联系,找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我们把德育要点与学校的海洋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把海洋文化精神融入到养成教育、尊重教育、礼仪教育、勤奋教育等主题教育之中。在《蓝色畅想》海洋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撰中,学校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的海洋保护意识、海洋的重要军事地位、认识家乡的特产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蓝色畅想》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推动了我校海洋教育的深入实施,使海洋教育课程成为我校系统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门类。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由我校教师编撰完成的《蓝色畅想》海洋教育教材符合课程改革总目标和新课改理念,内容丰富,以日照地方特色为主题,突出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课程实施效果好。在市教育局海洋教育校本课程评选中,获市二等奖。

5、建立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更好地挖掘教学资源。

建立海洋教育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给有能力开发海洋校本课程资源的老师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并采用互帮互学、相互观摩的形式,提高学校海洋教育课程的开课水平。

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教育活动,如语文教师手抄报制作、海洋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美术类贝壳工艺品制作、海洋石头画等课程中,既拓展了课程资源,又提高了学生对海洋教育的兴趣。

通过三年海洋教育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让我们在艰难的付出中品尝到了收获的甘甜。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海洋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我校已经建立了开发海洋教育课程专门的教师队伍,探索了较为规范的研发模式;我校编写了校本课程的教材《蓝色畅想》,体现了我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域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寻求改进方法和措施的求实态度。

回顾海洋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之路,虽然我们迈出了前行的脚步,但是我们深知,收获的只是知秋的一叶,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成熟起来。我们脚下还有更宽阔的舞台,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指导,需要专业的'引领,更需要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帮助。

  二、海洋文化进校园活动项目达到成效。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情操与增进探索海洋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探索海洋领域,解决海洋问题的能力,形成海洋精神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现代海洋意识。

现代海洋教育是关注生命质量的教育,以课程为基础,形成可操作的、长期的、有效的课程模式,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现代海洋人。

(2)掌握海洋基本知识状况。

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遵循“实践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发展”的理念。利用日照沿海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海洋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三级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努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基。将现代海洋教育“尊重生命、共筑和谐”的理念融会贯通于教师专业化成长、课程文化建设等工作中,为全体老师形成专业特点和张扬海洋素养搭建平台。

(3)强化蓝色国土理念。

海洋文化课程以是现代海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为一体,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国小生非常熟悉的、司空见管的。学生在校内外独具特色的教育中,培养师生海洋精神、增强海洋意识、提高保护蓝色国土责任感。

  二、海洋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指导思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在学校教育层面越来越得到重视,大量课程资源丰富了基础教育的新课程。充分利用身边的海洋知识资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体现。日照丰富的海岸风貌、海洋运输、渔业、旅游、传统海洋文化等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将这些海洋元素贯穿、融入于海洋文化教材,使之成为现代海洋教育课程化的保障。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海洋馆、博物馆、沿海养殖、日照艺术馆等,获取独特且具有活力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实现特色教育的课程化。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联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科研机制,在内容策划、编写体系、课程实施等方面确立有效举措和长效机制,以保障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通过现代海洋教育建设,架构特色海洋文化,从而形成学校独特办学风格。

  三、海洋文化进校园项目建设内容。

1重塑校园环境,展现海洋文化。

(1)海洋文化长廊建设。

创造一个富有海洋气息,展现海洋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楼道墙壁上开辟海洋文化长廊,每个楼层悬挂上不同主题的宣传栏,介绍海洋科普知识。

开辟走廊专用海洋知识读书角,购置3000本有关海洋内容图书,丰富学生吮吸海洋知识的渠道。

开辟日照海洋产品展区,摆放日照干海产品,设置贝壳类展区、鱼类展区、软体类展区、虾类展区、海草展区。

(2)海洋文化馆建设。

创立海洋文化传播馆,面积150平米。陈列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学生自作标本、学生制作的海洋课堂教学作品;以及师生收集的海岛风光、渔业生产、船舶制造等图片,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家乡、全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进程和海洋文化。

海洋馆中建设海洋视频点播系统,用于点播《走上海洋》《海洋三字经》《我爱蓝色国土》等专题片;用于编制电脑海洋知识题答卷,提供学生竞答平台,丰富海洋知识的传播途径。建设学校抢答平台,用于各类知识竞赛使用。

2开发海洋课程,传播海洋文化。

海洋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校的各类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找到整合点。我们探求国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的方式或模式。国家课程的地方化开发和校本课程在资源交叉层面的研究,弥补海洋课程只有一周一两次课的局限,使海洋教育贯穿、融入于学校教育的全部。

把海洋教育内容渗透进各学科教学,突破传统单一的海洋教育课教学模式,加强海洋教育同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生活入手,把课堂搬到了学校的海洋文化馆和海边,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各种鱼类,研究潮汛规律,以探究为主,展开教学。

例如低年级开展海洋知识系列绘画教育活动;三年级年级结合美术课,开展沙画、贝壳画、石头画教学。让学生还海洋中的资源描绘自己认识的海洋。四五年级,把自己搜集到的海洋生物设计成海洋标本。并开展小课题专题研究。参观育苗基地,让学生了解人工放养和海水养殖的知识。六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搜集关于国内外著名海战的相关资料,依托当地资源,参观海战馆,海洋在国防安全的战略性意义,增强学生蓝色国土意识。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海洋人文科学素养。在课程设置时,还要突出生活化、研究化和体验性。让学生不仅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讲解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海洋亲身体验海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还要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跟新。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做到循序渐进。

3、建立海洋教育基地,锻炼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日照有很多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渔业生产等,我市渔业育苗科技、养殖技术位于全国前列,信息成果多而全,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性研究与社会实践。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优势互补,保证课程的扎实开展。

我校在以后的教学里联系一批校外学习、实践基地,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大海,并通过亲身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如涛雒的海洋生物育苗场、万宝集团的大闸蟹鱼苗场、万平口景区的海战馆以及我市一些较大规模的海产品加工厂等。并且积极组织“小小探索者”、“向海洋进军”、“海洋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大家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心。

总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海洋文化教育的内容符合当今社会和周围世界的现实需要、契合了我校绿色育人的校园文化理念、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树立海洋意识、培养海洋精神、传承海洋文化、学习海洋技能,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体验,实践中收获成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途径。

未来我校海洋教育将立足课堂,走向海阔天空;立足日照,放眼世界百态。我们坚信,依托海洋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开展现代海洋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