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语录名言

孟子的语录15篇

栏目: 语录名言 / 发布于: / 人气:1.65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的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子的语录15篇

孟子的语录1

1、原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孟子说:“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2、原文: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他们的忧愁。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心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3、原文: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译文:孟子说:“年老独身或是死去妻室的男人叫鳏夫,年老死了丈夫的妇女叫寡妇,年迈膝下没儿没女的人叫孤老,年龄小便失去父亲的孩子叫孤儿。这四种人,是世间最无依无靠的穷苦人民。”

4、原文:孟子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孟子说:“天降祸害,还可以逃得掉;自己造成的祸害,简直逃也没法逃脱。”

5、原文: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译文:孟子说:“尊重贤士,使用能者,让才德出众的人各在其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感到衷心喜悦而愿意到那个朝廷里来做官了。”

6、原文: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习,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孟子说:“任何一个人,要是没有同情别人的心,就称不上是人;没有羞耻的心,也算不了人;没有礼让的心,算不了人;没有是非之心,也算不了人。同情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耻的心,是义的开端;礼让的心,是礼的开端;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7、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好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好,得地利又不及得人和好。”“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会多,失掉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会少。寡助到了极点时,连自己的亲人朋友都会背叛他;多助到了极点时,普天下的人都愿意顺从他。”

8、原文:孟子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孟子说:“有的人动脑筋,有的人卖力气,动脑筋的人统治别人,卖力气的人受别人统治;受人统治的人得养活别人,统治人的人受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法则。”

9、原文: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孟子说:“厚禄高-官不能扰乱我的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威力相逼不能改变我的志向,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10、原文: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译文:孟子说:“可见天下的根本在国,国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则在于各个人本身。”

11、原文: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孟子说:“所以诚心善性是天所赋予人的优良本性;考虑保持和发扬这种诚心善性是人为努力。一个人做到了至诚无伪而人们却不被感动,是绝对没有的事;缺乏诚心的人是不能感动别人的。”

12、原文: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èi)焉。听其言也,观其眸人,人焉叟(sōu)哉?”

译文:孟子说:“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的话,观察他的眼神,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是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13、原文: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缺乏自知之明)遇事喜欢充当人家的老师。”

14、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译文:孟子说:“对父母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为最大。

15、原文: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孟子说:“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

16、原文: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译文:孟子说:“生前奉养父母不能算作是大事,只有死后给他们办好丧事才称得上是大事。”

17、原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沿着正确的路子对学问进行高深的造诣,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自觉地得到学问。自己自觉地求得的学问,就能心安理得地坚守它;能心安理得地坚守它,日积月累,就能积蓄深广;积蓄深广,便能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贵在自己自觉地求得学问。”

18、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孟子说:“拿自己的长处去折服别人,没有人肯折服的;拿自己的长处去教育帮助别人,然后才能叫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归心而能够统一天下的,是绝对不会有的事。”

19、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孟子说:“君子可以用来区别于一般人的,就在于他的居心。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仁爱的人慈爱别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孟子的语录2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小题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倒装句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小题2: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句子,表达出孔子对周礼理想境界的向往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对身体衰老,身心疲惫的感叹,对周公的崇敬,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对现实中礼崩乐乱的无奈。

小题2:①孔子主张“非礼勿言”,人的行为规范要合乎“礼”。子路出语不恭,不合“礼”; ②孔子认为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应存疑。不要妄加评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③孔子认为“言顺、事成、兴乐礼、中刑罚、百姓有所适从”,都是建立在合乎“礼”的“名分”的基础上的,所以若要管理卫国,应从正名分入手。子路对“正名分”不以为然 ,因此孔子批评他。

孟子的语录3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人皆可以为尧舜。

1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的语录4

一、按原文填空

鱼,(),熊掌,();二者(),舍()而取()者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者也。

二、解释词语

欲亦可得兼舍生义

三、用现代汉语来讲述课文

四、这段故事就形成了后来的成语(),请解释成语意思。

五、回答问题

这段话的作者是(),()时期()国人。()家学派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著有《》一书。你还知道哪些孟子名言?

孟子的语录5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1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的语录6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的语录7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华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子的语录8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6、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8、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0、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13、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14、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15、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1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7、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1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9、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1、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22、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3、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2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5、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7、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28、是犹或纟?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2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0、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3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2、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3、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3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7、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3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9、其进锐者,其退速。

4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1、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42、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3、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4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4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48、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49、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5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1、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5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53、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55、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5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7、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的语录9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2、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语录10

1、彼一时,此一时也。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5、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7、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8、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4、人皆可以为尧舜。

1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1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27、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33、志,气之帅也。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3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9、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40、食色,性也。

41、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42、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3、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4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5、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4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9、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5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53、仁人无敌于天下。

54、居移气,养移体。

55、国人皆曰可杀。

56、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0、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6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62、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6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4、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6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6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73、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7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7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7、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7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的语录11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sha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0.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的语录12

阅读《孟子》,首先要了解孟子其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孟子》一书虽然并非全由孟子所作,却也能够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和风格。

孟子的生平事迹,见于《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在这篇包括十几个人的列传中,司马迁独对孟子如此赞叹,可见他对孟子的重视,不同一般。

据这篇列传,孟子的生平事迹大致是:孟子,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为子思(孔子孙孔)的弟子(一说是再传弟子)。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不管孟子是受业于子思,还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都算是孔子学说的嫡传,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朱熹《中庸章句序》称孟子受学于子思,而子思受学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孟子》一书称述曾子之处也较多,说孟子之学源于曾子,也未尝不可。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推论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结论。《告子下》就说:“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当时的诸侯自然都可以成为“圣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

孟子“言必称尧舜”者,是以尧舜时代的仁政为标准的。但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孟子未必清楚,他只是虚构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而且说得相当具体。例如《梁惠王上》讲到“发政施仁”的时候,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所谓仁政理想的一个轮廓。

这一套理想虽多属虚构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时的现实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面对这样的现实社会,孟子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

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这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这样的思想是从孔子那里承袭下来的。不过,到了孟子,更为强烈。《尽心下》甚至有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认为民贵君轻,社稷也可变置。这是新的观念,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新的变革,这比《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史墨所谓“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又进一步。说“民为贵”,“君为轻”,这是前人所不曾说,后人也不敢说的。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

《孟子》很有自己的特点。

1

善于论辩。前面说过,《孟子》并非全由孟子自著,而善于论辩,则全书皆然。当时公都子曾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见《滕文公下》)“不得已”而“好辩”,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告子上》之辩人性,《滕文公上》之驳许行,都可为例。其驳许行有云:“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像这样的一问一答,形式上仍是对话体,和《论语》的某些篇章有些相似;但这样的对话,又和《论语》有所不同。《论语》的对话,多是侃侃而谈,这里则是针锋相对的论辩。这是《孟子》文风的一个新的特点。

2

极有气势。这也和时代有关。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孟子虽非一般的游士,而周游列国,也不免要游说的。他在《尽心下》里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里,孟子谈到“大丈夫”的人品时,还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样的修养,也就无所畏惧。在《公孙丑上》里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他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由此看来,《孟子》文章之有气势,同个人修养颇有关系。能够无所畏惧,才敢放言无忌。形成文章,才沛然而不可御。当时的游士之辞,虽然都能放言无惮,而《孟子》之文,则又自有个人修养的特点。

3

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但《孟子》之“深于取象”,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离娄下》之讲“齐人有一妻一妾”,即是显例。这样的故事,也许得之民间,也许出于虚构,而孟子用来说明事理,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这样的文章,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个性特点。

孟子的语录13

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吾善养浩然之气。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仁者无敌。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12、其进锐者,其退速。

13、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14、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17、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8、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1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0、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23、彼一时,此一时也。

2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5、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2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7、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28、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3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2、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3、无事而食,不可也。

3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35、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36、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3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8、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持其志,勿暴其气。

4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42、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43、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44、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4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46、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47、祸福无不自我求之者。

4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9、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0、春秋无义战。

51、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5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4、鱼我所欲也。

5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6、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5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8、人皆可尧舜。

5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1、夫志,气之帅也。

6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3、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64、志,气之帅也

6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66、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6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8、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6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70、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73、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7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75、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7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7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7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8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8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3、吾善养浩然之气。

84、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8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86、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87、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8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9、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90、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9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92、王顾左右而言他。

93、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9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95、治则进,乱则退。

9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97、人不能够无耻。

98、养心莫善于寡欲。

9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的语录14

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的语录15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4、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7、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清)陆陇其

1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28、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明)黄宗羲

2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30、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4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关于友谊的经典名言

1、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2、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罗曼。罗兰

3、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达尔文

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8、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9、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10、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11、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12、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15、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17、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大仲马

24、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25、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26、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27、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28、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马尔顿

Tags:语录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