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语录名言

乐育堂语录白话

栏目: 语录名言 / 发布于: / 人气:3.16W

《乐育堂语录》卷一

乐育堂语录白话

树立大志

阳生之道

迷途知返

修炼水火

明心见性

炼心归真

以虚养虚

矢志寻窍

太空无知

进火采药

调息用火

久坐有禅

运神周身

舍财近道

玉液炼己

玄牝之门

安炉立鼎

四大火候

采取烹炼

阳火阴符

防火伤丹

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

真灵之知

性命双修

铅汞相投

精气辩证

元神作主

炼剑铸镜

阴阳太极

《乐育堂语录》卷二

知难而进

戒怒守拙

炼心伏气

炼魔除垢

有无之用

泥丸烹炼

乾卦天机

内外丹田

返本还原

人定止观

真意戊己

执天之行

听息法机

生精炼精

真铅凡铅

两重天地

内药外药

灵神服气

……

《乐育堂语录》卷三

《乐育堂语录》卷四

前言:

乍听《乐育堂语录》书名,会让人觉得是一般劝善之类书籍,这也正是此书以前少被人注意的原因所在。当然,应该说,这是常人知识僵狭所导致的错误,并不是书名本身有什么不当。

《乐育堂语录》是一部丹经著作,是清朝道成年问(1841-1860年)黄元吉先生为门下弟-子在“乐育堂”讲解的丹法,其间经历十余年。后来,弟-子们将其语录汇编成册,分为四卷,取名《乐育堂语录》。

中国道教历代之丹经,可谓汗牛充栋。其中门派林立,各有各的说法,且几乎尽是隐语譬词,让一般缺乏明师指导的求道者往往一生陷入无可奈何、抱憾终生的迷茫之中。

《乐育堂语录》可谓是历代丹经中罕见的通俗著作。然而,它的真正价值决不仅仅是通俗而已,而在于明示大道真传,并且将丹道修炼付诸于学者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不回避现实生活,不尚空谈,立竿乃能见影。这可以说才是它真正的不凡价值。近代道教仙学的开拓者、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1880-1969年),曾对黄元吉《乐育堂语录》等丹经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陈希夷、邵康节、黄元吉一派的丹法乃为修道的上乘法门。例如,“玄关一窍”,是历来丹家不传之秘,而且道家旁门甚多,对“玄关一窍”又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不知“玄关一窍”,修道难得登堂入室;错认“玄关一窍”,又会使人误人歧途。可《乐育堂语录》则对“玄关一窍”针指明示,一言中的。所以陈撄宁先生认为:“学者能将(此派)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中。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驱,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1这样的评价,就笔者眼光来看,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正因为笔者也对《乐育堂语录》推崇备至,认为它对当今自学丹功者有着普遍的拨云见日的指导作用,故不惴浅陋为之注释。

或者读者问,前言《乐育堂语录》为通俗之作,又何必为之注?这在于,我们说它通俗,一是指它避免了隐语的障碍,二是和涩奥的古文言文相对而言。但它毕竟用的是古代语言和术语,与现代白话文和现代文化尚有距离。不加以注释,不渗进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对于今天大多数练功者仍是有一些困难的。

笔者作注释,断不敢言自己就已实修实证到该丹法的上乘功夫。至于敢于作注,无非就像科学家造了一艘登月飞船,以前的'宇航员们多次乘坐飞船上过月球,现在笔者也坐上了这艘飞船,由于发射成功,笔者已离开地球,正向着预定目标——月球前进,那路线是明确无误的。所以,我就在途中的坐舱里通过无线电,向下一批自愿登月者介绍着登月的经过和知识。如此而已。笔者相信,当今修习丹功者中,精通黄元吉丹法者大有人在,比笔者功夫高者不乏其人。他们不来作注释,自有他们的原因。笔者不忍华夏之国粹湮灭,又欲扬起陈撄宁先生所倡导的仙学之大旗,为人类做一点绵薄之益事,人己共渡,也可了却生平之愿。今后凡能做的,仍将如此去做。

但要向读者说明一点,功夫是实修实证之事,需要时间和精力,故笔者愿以业余时间和精力进行有关著述,以餐读者,而无法对读者随时提出特殊、单独的疑难问题予以解答。此请见谅。实际上,只要读者用心去读本书,结合实践,反复体悟,笔者著所披露的见解都易懂易学,用不着繁问。

这里还需向读者提示的是,《乐育堂语录》是黄元吉先生回答门下弟-子的论述记录。因此,一是有些相同问题,由于弟-子们各自的条件不同,故回答的方式不尽相同;二是由于时间的跨度大,故某一问题,随着弟-子们实修实证的深入,前后的回答有着理论上的浅深之分。这些情况,建议读者在阅读时应根据自己练功现状与今后实践,将某一关键问题的不同阐述方法作出归类,反复领悟、实践,必将大有好处。前人学作诗,有个说法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笔者以为,对于学习内丹功的人来说,伴随练功实践,能将《乐育堂语录》细细读上千百遍,不成“天仙”、“地仙”,也许成为“人仙”不会有问题。

还有一点也要说明,在作注释时,笔者为了提示并方便读者领会,对《乐育堂语录》中的段落主题内容加了标题,使人触题知义,便于加深印象和归类对照。

最后谈谈黄元吉其人。

据《乐育堂语录·原跋》记述: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与张三丰有师承关系,《张三丰集》中列有黄元吉之名;黄元吉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咸之年“而犹聚徒讲学”,是鉴于“世衰道微,人心陷溺,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黄元吉“历时几千载”。以此说,黄元吉在世之寿虽非千岁,却也有五六百年。笔者查手头所藏的由汪锡龄(梦九)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作序、李西月(涵虚)重编、民-国十五年(1926)仲春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的《三丰全书》,《隐鉴》中仅有王原吉、沈元吉之名,其事迹均与黄元吉不符。全书其他内容亦未提及黄元吉。此或属笔者阅之不详,或为《三丰全书》版本不一而记叙各有出入,或为《乐育堂语录·原跋》所记另有出处。但查阅《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记有元代黄元吉,乃净明道传人,生平较详。但清代亦有黄元吉,但无生平记载。或两者所记均为一人,限于笔者之浅识,不敢妄断。此著成于道咸年问,某些引言颇合当时年代,据此断言黄元吉为清代人当不为错。古之仙人之寿,住世千百年不去的记载颇多。所记是真是假,它既是方外之士的实践问题,也是现在和将来生命科学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妄信妄疑,皆属无知。今无练功之人可多用心于丹功实践,大可不必与人在仙家寿命之上多作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