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作文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11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2.48W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11篇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1

“号外,号外,今天作文课做实验,好像叫‘刺鸡蛋壳’。”我们班的“万事通”在教室外大声叫嚷道,同学们对此消息半信半疑,心想着无聊的作文怎么可能会做实验呢?终于老师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教室,继而满面含笑地宣布到:“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刺鸡蛋壳’。大家敬请期待吧!”

实验正式开始啦!老师变魔术似地从抽屉里拿出一碗鸡蛋壳,首先向我们看展示了两个空空的鸡蛋壳,让我们猜一猜是鸡蛋壳朝上的容易刺破,还是鸡蛋壳朝下的容易刺破,大部分同学都说鸡蛋壳朝上的容易刺破。还有五个同学坚持认为鸡蛋壳朝下的容易刺破,双方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都坚信自己选择的是正确答案。

正当二者相持不下的时候,老师终于发话了:“大家安静,不要议论了,眼见为实,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吧!谁愿意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学们都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最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首先交于了宁夏舟同学,只见他用自己的小肥手轻轻地刺着口朝下的鸡蛋壳,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中的鸡蛋壳,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精彩环节。可是不管宁夏舟怎么刺,鸡蛋壳就像是穿了无形的盔甲一般,毫发未损。见此情景,大家都惊呆了,都想要体会一下这种神奇的感觉,老师又陆续叫了十几个同学上台“行刺”蛋壳,都以失败告终,鸡蛋壳就像穿着盔甲的战士一样,怎么刺也刺不破。正确答案出来了,口朝下的鸡蛋壳不容易刺破,教室里除了一小部分同学唉声叹气之外,其他同学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这堂作文课可真特别,同学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还收获了科学知识:口朝上的鸡蛋壳受力比较集中,所以容易刺破,而口朝上的鸡蛋壳受力分散,因此就不容易刺破。真有意思啊!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2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从一个袋子里掏出四个圆溜溜、有大有小、颜色各异的蛋。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知道这是干什么。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握蛋的实验。”“哇!”老师话音刚落,我们就欢呼起来。

老师让我们轮流上去实验,首先上场是的一位稍瘦弱的男生,他蹦蹦跳跳地走上讲台,小心翼翼地接过蛋,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能把蛋握碎,他只好灰溜溜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可老师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想握碎可没那么容易!”接下来上场的是一位女生,她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拿起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握碎蛋,也以失败告终。经历了两同学的失败后,举手的同学反而更多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力气大,能把蛋握碎。老师便又请了另一个男生,他拿着蛋使劲握,握得面红耳赤,可蛋还是完好无损,好像在说:“哼!想握碎我可没那么容易。”最后上台的是我们班的“大力士”。他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似乎对自己超有信心。他握着蛋,涨得脸像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用尽吃奶的.劲儿想将蛋握碎。可事实与他想的相反,这个蛋却一丝破痕也没有。所谓的“大力士”也败给了这小小的蛋。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小的蛋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原来,握蛋的时候受力平均传递到蛋壳的每个点上,各个点的受力相互抵消。在我们用均匀的力来握蛋时,通过拱形弹壳对力的传导,在蛋壳上大部分力是蛋壳自身的挤压力,所以蛋是握不碎的。

蛋中居然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看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秘密。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3

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各科老师都井然有序的留着作业,本周,科学老师留了有趣的沉浮实验,我正好趁着这次好机会,把家里能找到的材料都试验了一遍,下面便是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之前,我先准备材料,分别是:一个水桶、一个白萝卜、一个胡萝卜、一块石头、一根蜡烛、一块橡皮、一个空玻璃瓶以及两枚曲别针,我把材料经验有序的准备好,实验马上就开始了。

首先,我把水桶装满水;接着我把材料依次投入水中;然后,我发现,在所有材料之中,只有白萝卜、蜡烛和空瓶子漂浮在水面,其余的都沉入水底,我不仅起了疑惑?为什么橡皮那么小却也沉入水底呢?于是,我把橡皮拿出来切成了两块,投入水中,但它依然沉在水

底,我不死心,又把他切成了四份,依然沉入水底,索性把它切成八份,心里想,这回肯定能飘起来了吧!可是仅有螺丝大小的橡皮,依然像石头一样的沉入水底,我恍然大悟:原来物体沉浮与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呀!那么浮在水面上的白萝卜是不是也一样呢?于是,我把白萝卜切成两半投入水中….果然不出我所料,白萝卜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然而同样是萝卜的胡萝卜呢,无论切不切都沉入水底,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他们的密度不同。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把所有材料都反反复复的实验了几遍。

通过这个实验,我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沉浮与它自身的体积和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决定物体沉或浮的关键因素是物体本身的密度,密度大于水的会沉下去,而密度小于水的自然就浮起来了。大自然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等着我们用好奇的眼睛去寻找最正确的答案。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4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王老师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她神秘的对我们说:“今天王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说着她拿出三块纱布,一个打火机,两杯透明液体,一把小夹子,一块湿抹布。

第一次,老师拿起一块纱布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猜这块纱布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有人说会燃烧殆尽,还有人说会烧成灰烬。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王老师一边对我们说一边正准备用打火机去点这块纱布,不一会儿纱布就燃烧成了灰烬。

第二次老师又拿起一块纱布,在第一杯透明液体中来回摆动,这次同学们你们猜会发生怎样变化。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纱布不会燃烧,于是老师拿起打火机准备打火,可是刚开始我们以为老师没有打火,老师把打火机在我们眼前摇晃了一下,然后开始打火,过了好久才冒出水汽,纱布一点也没被烧坏。

第三次,老师又熟练地拿起一块纱布,在第二个水杯里蘸了点水,然后又用打火机打火,哇!这次火焰比之前大多了。蓝色火焰渐渐地变成了橙色火焰,顿时我们都目瞪口呆的盯着这块纱布。

原来第二次产生透明液体是医用酒精,它含有75%的酒精和25%的水分会使纱布燃烧,且产生蓝色火焰,而25%的水是纱布的保护神,让纱布得到保护,从而完整不被烧坏。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去发现和探究生活,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5

只见他在台上面目狰狞,两手紧紧捏着一张“冒牌报纸”。告诉你,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超级实验”——一张纸能折九次吗?让我们开始实验吧!

老师给每人都发了一张长方形纸,听完老师的规则,我们早已跃跃欲试了。“开始吧!”一声刚出口,我们就将纸对折、对折、再对折……等到第六次时,我们开始紧锁眉关、咬牙切齿,显得格外吃力。但最后,还是以第八次为失败告终。

真理不是千万次实践行动揣摩出来的吗?因此我们没有放弃,开始继续实验。

这次,老师换了一张大报纸,请了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只见他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目光,用手指轻轻将报纸对折,那种神态,好像这次必胜无疑,十成把握。

随着纸的厚度增加,硬度也在增加。同学已不像以前轻松了,眉头开始微微皱起,嘴开始“咝咝”地抽着凉气,好像在想:嗯?这咋回事儿?这不符合逻辑思维!

经过又捏又捶一番折腾,终于折到第七次,可同学说:“兄弟们,我尽力了!”我们顿时一齐“唉!”

这时,一位“绿衣使者”上前拿住报纸用力用手上的肌肉用力一按,顿时,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我们期待着……

“耶!第八次成功!”我们欢呼着。可,第九次没希望了。

真理是靠多次实验取得的,实践,是取得真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6

朋友们,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啊?糖要怎么种?种在地里吗?不,不,不,今天我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我们要准备好的材料有:一个有盖子又能耐高温的玻璃瓶,一些细砂糖,一条棉线,一个奶锅,还有一小块的冰糖。我用尺子来量这一块冰糖,它的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

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把奶锅放在灶台上,倒入细砂糖,用奶锅加热细砂糖,让它完全溶解。然后把细砂糖溶液倒进加热过的玻璃瓶中,呀!奶锅的把手好烫啊!我只好用布抓着奶锅把手把细砂糖溶液倒进玻璃瓶中。最后,将冰糖用棉线缠好,浸入溶液中,另一端固定在盖子上,这样,就完成了。

刚开始时,冰糖只是小小的一块。过了5天,冰糖要比第一天大了一些,棉线上缠绕着一层像冰一样的糖。可惜放置的时间不够久,冰糖还不够大。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终于迎来了“种”糖的第十五天。我把盖子打开一看,哇,第十五天的冰糖要比第五天的更大!我用尺子量了一下,这个“大块头”长约4。8厘米,宽约2。3厘米,太让人惊讶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冰糖就是砂糖的结晶。当冰糖挂在砂糖溶液里的时候,它变成了“种子”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有越来越多的砂糖微粒吸附在“种子”上,冰糖就越来越大了。

哇,这个实验好有趣!我要好好探索,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7

大家一定都玩过跷跷板吧!可是你们听说过蜡烛跷跷板吗?哈哈!没听说过吧!暑假里,我和妈妈就做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我们先准备好材料,一根长长的蜡烛,把底部削去一点点蜡,使两头都有可以点燃的烛芯。再准备一根又细又长的牙签,然后拿两个同样高的陶瓷碗,再加上一个打火机。

开始做实验了,我先用牙签穿过蜡烛的正中间,然后把牙签的两头平放在两个碗上,接着拿打火机把蜡烛的两头都点燃。很快蜡烛两头的火苗越烧越旺,还冒着一股淡淡的黑烟。我好奇地看着它们,等待它一上一下地摆动。不久蜡烛的一头翘起来了,蜡烛油“嘀嗒嘀嗒”地直往下落,蜡烛也在飞快地变短。可是另一头低

下去就翘不起来了,过了一会儿跷跷板“翻船”了,第一次实验失败了。

我托着腮帮,盯着蜡烛看了很久,终于发现,蜡烛的一头重一些,烛芯粗一些,怪不得烧地时候火那么旺呢!火旺的这一头太轻了,而另一头的火太小了,下沉得太快了,所以实验失败了。于是,我和妈妈把火吹灭,再用刀把烛芯露出少一点得一头削得和另一头差不多。接着我们再把蜡烛两头点燃。啊!好神奇呀!蜡烛真的像跷跷板一样一上一下地摆动起来。只见它这边低下去,那边翘起来,此起彼伏,蜡烛变短了得时候还转起了圆圈,十分有趣。

你们想知道蜡烛为什么能变成跷跷板吗?原来蜡烛燃烧会向下滴液体蜡,一端滴下一些,就会上升,蜡烛的平衡不断被破坏,结果

就会出现交替地上升、下降的现象。

做实验真有趣,真神奇!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8

我看见妈妈在厨房洗鸡蛋,一个个鸡蛋沉在水底,放在桌子上。我心里想:“为什么鸡蛋沉在底下,不可以浮出水面上呢?”我把问题告诉给妈妈,妈妈说:“今天我们做个实验,怎么让鸡蛋浮起来。

说完,妈妈叫我找一些盐,一个杯子,一把勺子和一个鸡蛋,准备好材料,就开始做实验了!

我们在杯子里倒了一些水,把鸡蛋放进去,鸡蛋像一把小小的降落伞,稳稳地落到了杯底。我们用勺子舀了一勺盐放进水中,盐像冬天的雪花落到了鸡蛋上,好像又厚又温暖的被子,可是鸡蛋没有浮出水面,我很伤心,眼泪快落下来了,妈妈在旁边说:“不要伤心,失败一次算什么,科学家失败一百多次呢!”听完,我们又放了一勺盐,“天空”中的雪花变多了,“被子”也被织得更厚了,可是鸡蛋还是没有浮出水面。这下我有点急了,又放了第三勺盐,鸡蛋也没浮上来了,我心想:怎么这鸡蛋还不浮上来呀?”不会浮上来了吧!

妈妈提了个建议:“我们准备一杯盐水再把鸡蛋放进去。”我照着妈妈说的做,在水里放盐,我怕不够多就放了二十勺盐,然后把鸡蛋放进盐水里,果然鸡蛋慢慢地浮起来,它先浮了一点点,最后整个都浮出了水面,水都满出来了,我很开心,一蹦三尺高。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放盐能让鸡蛋浮起来呢,妈妈?”

“那是因为盐水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到饱和状态。”妈妈说:“盐水的密度就比鸡蛋大,所以鸡蛋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我听了真是心服口服,也很开心,做得实验可以成功,一蹦三尺高。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9

在学校的课程中,科学是我喜欢的课程。每次科学课我们都能做有趣的实验,并懂得知识。但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前不久刚刚做的实验——植被和土地的侵蚀有关吗?

那天,科学老师说好要带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全班沸腾了。彭老师向我们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过程,就宣布开始了。我们每个小组都找来两个盒子,分别装上同样的土,只不过一个装满植被,另一个则没有。接着,从同样高度洒水,洒同样的时间。一会儿,就发生了变化。装有植被的土地被水淋湿后,因为有植被土地侵蚀的不严重;而另一边没有植被的土地可就遭殃了,被水淋湿后,就变成了泥浆,只是依稀还能看出土地的样子。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植被覆盖对于减少地表径流以及水土流失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一旦下雨,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就可以较好地涵蓄水分,而不至于被雨水侵蚀,冲刷流走,从而造成水土流失这也就是为什么装有植被的土地被侵蚀的少的缘故。看来植物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缺少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就要遭殃了。没有森林植被,几乎很难降雨,还会造成土地沙化,引来沙漠,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

几千年前黄河两岸是原始森林,那时黄河叫长河。因宋朝人口大量南迁,长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海洋水汽无法大量北上,没有森林的保护,长河的水彻底变黄,才改叫黄河。现在东南、西南地区森林严重被砍伐,长江也快改名叫为黄江了。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快让我们一起保护植被,不再让家园受损害吧!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10

今天我去上作文课,本来还以为是很无聊的一节课,可是我错了,原来是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瞬间沸腾起来,满心期待着。

只见老师轻轻地拿起白纸,放到两个盒子中间,对我们说:“你们猜今天要做什么实验呀?”我们满脸疑惑地问:“要做什么实验?”老师说今天我们来搭纸桥。说着老师把笔放到了中间的纸上,当时我猜桥一定会塌。我皱起了眉头,全神注视着桥的“一举一动”,果然,桥“啪”的一声塌了。同学们唉声叹气的坐在椅子上,叹息道:“唉,这桥也太脆弱了吧。”

随后,老师给每一组都发了两个盒子,外加五六片纸,让我们自己做实验。我们先把纸对折了一次,觉得这样会更加坚固。果然,一支笔稳稳地落在纸上,纸桥却没有塌,我顿时欢呼起来了。再看看其他组,他们纸桥都塌下来了,只有我的非常坚固。紧接着我又折了一次,神奇的是五支笔都平安无事地落在纸桥上,而且非常平稳,这可真是不可si议呀!

正当我得意洋洋,觉得胜券在握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组同学的纸桥上面,稳稳的搭了水壶等一些比较重的物品。我顿时感到纳闷,这怎么可能呢?仔细一看,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根据三角形原理,把纸折成了扇子一般,就是许多三角固定起来,这样就更加坚固了。如果我的纸桥也这样做的话,那么也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我才发现,原来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子,多思考,这样的结果才会更加完美,也会有更多收获的喜悦。

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11

“应该可以折9次吧。”咦,这是谁在说话呀?原来是作文班的同学们在讨论:一张纸能不能折9次。让我们来探知它的秘密吧!

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发了一张纸。一声令下,同学们开始做实验了。不一会儿,就有同学说道:“能折6次。”又有一名同学说道:“不对,最多能折7次。”顿时,班上炸开了锅,各有各的想法。最后,老师说:“好,我们不能只做一次实验就下结论,我们做第二次实验试试。”

这次,老师拿来一张又大又薄的报纸说:“刚才有些同学说那张纸有些厚也有点小。所以这次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折给大家看。”老师选了一位折纸人,折纸人刚上来时带着一丝微笑,自信地接过那张大报纸,也许她在想:这张报纸这么大、这么薄,肯定能折到9次,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

折纸人折了一次又一次,当折到第6次时,她脸上的那份自信和笑容消失了,她对着这个变得又厚又小的报纸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够按下去。她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回到座位上。

这时,老师又请了一位重量级同学来到前面折纸。她咬牙切齿,使足了力气,手指都按白了,也没能将这个倔强的小纸团变小,她也垂头丧气得回座位了。我心想:唉,这次实验又失败了,看来一张纸不能折9次。

从这次实验我不仅知道了一张纸不能对折9次,而且还知道了做实验一定要多做几次才能定结论。

Tags: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