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7.05K

学生高中三年会学习很多政治知识,为了能有效掌握好这些政治这门学科,学生们平时要认真看书,积极复习学过的内容。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常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要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性质: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注意区别人大的权利和人大代表的权利)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1)由选举产生。①县及县以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不包括县)的都是间接选举产生。②都是差额选举

(2)人大代表的职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国体和政体相互关系

国体:即国家性质,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意义: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10.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高中政治知识归纳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 【原理内容】: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高中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

⒈是什么?

⑴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⑵表现: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新中国成立后。

⒉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⑵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⑶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⑷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⑸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⑹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⑺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⒊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⑸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