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舞蹈 > 民間舞

彝族虎節:原生態老虎笙舞

欄目: 民間舞 / 發佈於: / 人氣:7.79K

彝族虎節屬虎圖騰的遺風,作為民族民間活動,跳虎笙受到羣眾喜愛。遊客將可以在元謀土林風景區看到原生態的老虎笙舞。

彝族虎節:原生態老虎笙舞

虎舞(又稱老虎笙)從正月初八開始,每日增一虎(伊始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執以“崩咚”鈴的長者作前導(也稱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紋,披虎皮。如一時難得眾多虎皮,就用氈子代替。跳虎節時,前村户户敬香供“虎神”,每户從門前到屋裏都要跳一場虎舞,以驅邪除祟,求虎神守衞。夜晚,田間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繞寨而舞。15只虎都出場後,雌雄老小一應俱全,為來日的興旺景象擺酒慶祝,狂歡一夜。

在滇中腹地,蒼茫巍峨的哀牢山深處,有一片古樸悠遠、彝風靈幽、山水奇秀的人間勝境,它就是被稱為“中國神奇虎鄉”的雙柏。雙柏縣是雲南省楚雄自治州下轄縣,這裏文化底藴深厚,民族風情濃郁,也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彝族文化之鄉”,在民間至今流傳着一種既古樸又原始的傳統祭祀性舞蹈形式——彝族“老虎笙”,被人們視作彝族虎圖騰的“活史料”。

彝族先民有着關於虎的獨特宇宙觀,他們認為虎屍分解創造了萬物,因此彝族人民崇虎、敬虎,視虎為其祖先,自稱為“虎族”,虎文化有着深遠的歷史,至今流傳甚廣。 過去,彝族稱虎為“羅”,如今的雲南彝族大部分都曾以“羅羅”作為自己的族稱。古代彝族部落首領須披虎皮,死後以虎皮裹屍進行火葬,以示“生為虎子,死後化虎”。此外在彝族地區還流傳有“人死一隻虎,虎死一枝花”的諺語和人死化虎的傳説。彝族在舉行祭祖大典時,常常會在大門上懸掛一個葫蘆瓢,凸面塗紅色、上繪黑虎頭,表示這家人是虎的.子孫;彝族婦女常會在小孩的鞋帽衣物上繡虎的頭像,以期獲得虎的保佑;有些地方還有着“送白虎(用麪糰捏成的虎)”求得祛病消災的傳統習俗。“虎跳神”、“老虎笙”等形式至今仍盛行於彝族地區。

位於雙柏縣法脿鎮的小麥地衝村是老虎笙的發源地,關於老虎笙這種獨特的祭祀舞蹈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説:遠古時候,為了堵住氾濫的江水,有一位仙人揹着巨石在行進過程中路經小麥地衝,此時東方發白、天將破曉,仙人將不能走動,於是他將大石頭分成幾塊,丟到小麥地衝附近變成三道石閘門,仙人也在村子兩頭化作兩隻石虎,守護着小麥地衝上下兩村。從此,這裏的彝族人民安居樂業,六畜平安,一年四季風調雨順,過上了富足平安的日子。人們為感謝這兩隻石虎,就按照虎的習性和愛好,摹仿老虎的動作跳老虎舞蹈。在長期的社會歷史進程中,經過不斷的繼承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跳虎形式的祭祀舞蹈和活動。

雙柏縣的彝族人民在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都要舉行“虎節”,歷時八天。正月初八為“接虎祖”,正月十五是“送虎祖”,在此期間有“祭虎”、“接虎”、“跳虎”、“送虎” 一套完整的程序。彝族人民祭虎祖、跳老虎笙、祈福消災,合族同樂,舉行祭祀儀式時,人們用畫有虎頭的葫蘆以示自己是虎的子孫。其中跳老虎笙的人,要用灰黑色的氈子捆紮成帶有虎耳和虎尾的“虎皮”披在肩上,用黑、紅、紫、白色等各種顏料在臉、手、腳上畫虎紋,裝扮成老虎的樣子。老虎舞一般由18人組跳,分別裝扮成8只虎、2只貓、2個山神、1個虎頭、4個擊鼓者、1個敲鑼者。舞者成一行縱隊,開始從逆時針方向行進,最前者手持長竹竿、竿上吊有一藥葫蘆的虎頭,畢摩和貓公、貓母、羊皮鼓手們列成一行,虎隊在鋩鑼和羊皮扁鼓伴奏下入場跳虎圖騰舞。

在老虎笙舞蹈動作中,扮虎的人摹仿虎的習性特點,摹擬出農事勞作、驅邪消災、祈福迎祥等原始人類生產生活和人類繁衍等一系列活動。老虎笙的舞蹈承載着彝族許多重大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不僅展示了彝族人民豪放粗獷但又勤勞踏實的性格,它更是彝族先民的崇虎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觀的體現。

2008年6月,彝族老虎笙經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老虎笙舞蹈作為虎文化的代表,在當地至今仍有着廣泛的羣眾基礎,小麥地衝村成立了“老虎笙協會”,被譽為“虎文化的故地”的雙柏縣每年都在縣城舉辦的“中國雙柏彝族虎文化節”,當地的彝族人民將這種獨特的民族文化不斷繼承和發展下去。而且,作為古儺儀文化珍存和虎文化活化石,老虎笙是彝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平台,具有獨特的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價值,吸引着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美國、法國等國家的遊客、學者前來觀光、考察,同時它在外界也有着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老虎笙曾應邀到昆明、上海、鄭州、威海、南昌等國內城市以及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家進行表演演出,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走出國門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