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措施

春夏季常見傳染病的臨牀症狀及預防措施

欄目: 措施 / 發佈於: / 人氣:1.93W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現將一些常見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常見症狀和預防措施給大家,希望各位家長能積極配合幼兒園一起做好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春夏季常見傳染病的臨牀症狀及預防措施

一、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臨牀症狀及預防措施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急劇,全身症狀明顯,有發冷,打寒戰,高燒(39-40攝氏度),全身無力,伴頭痛、腰痛,還會流淚和鞏膜充血。流感還可引起肺炎、支氣管炎、心肌炎、心包炎等併發症

2、水痘: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開始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佈呈向心性,即軀幹、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症狀是輕微的。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開始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發病1-2日後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後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測腮腺腫大。

4、風疹:病人出疹前1周開始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具有傳染性。臨牀表現主要有發熱、出疹、淋巴結腫大和結膜炎,病程短。

主要預防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3、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

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5、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天冷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在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渾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7、在流行季節前接種疫苗也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症狀。

二、常見腸道傳染病的臨牀症狀及預防措施

1.手足口病: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發熱同時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皮疹,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樣表現。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出現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現在臀部。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週以內體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主要預防措施:

一是家長應教育兒童加強個人衞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飲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完全加熱後再食用。 二是對3歲以下嬰幼兒,家長應看護好孩子,不要讓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過的食物餵給孩子,同時也應注意做好個人衞生。

三是家長應儘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四是要加強孩子的營養,注意讓孩子休息好,以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五是注意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儘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醫生建議住院治療,應積極配合。如孩子是幼兒園小朋友或學校學生,還應及早告訴老師。孩子未徹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兒園、學校上學,防止傳給別的兒童。

六是注意做好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衞生,經常清理垃圾、糞便,加強開窗通風,

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暴曬。

總之,預防手足口病要牢記“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多通風、曬衣被”五口訣

2.霍亂:由霍亂弧菌所致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常呈不同程度的區域性流行。 主要症狀:清水樣腹瀉、嘔吐,無腹痛、不發熱或低熱,部分患者迅速發生嚴重脱水而危及生命。

3.菌痢: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常因食用不潔食物或使用不潔餐具致病。

主要症狀:腹痛、頻繁腹瀉、裏急後重及粘液膿血便,發熱或不發熱。嚴重的可無腹瀉,體温驟升至41-42攝氏度,煩躁、嗜睡或反覆抽搐,短時間內可發生呼吸或循環衰竭而致死亡。

4.傷寒: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主要症狀:小兒傷寒臨牀表現往往不如成人傷寒典型。小兒傷寒多起病較急,持續發熱,胃腸道症狀明顯,嘔吐、腹瀉多見。

預防措施

1、把好“病從口入”關

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飲食衞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的飯菜、水果,不貪食冷飲,生吃瓜果要洗淨削皮。嬰幼兒奶瓶等食具要定時消毒。

2、養成洗手好習慣要讓孩子在進食之前和便後進行有效地洗手並防止幹手時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檢查你給孩子使用的毛巾和紙手帕是否乾淨。

3、要搞好糞便、水源和飲食衞生管理。

春夏季常見傳染病的臨牀症狀及預防措施 [篇2]

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瞭解。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佔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羣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週。人羣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牀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温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幹、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温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佔90%)。

4、水痘: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牀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幹縮,迅速結痂。臨牀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佈,即先軀幹,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併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癒。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羣普遍易感,兒童多見。由於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牀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併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羣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6、風疹: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2天出現皮疹,疹的形狀及分佈與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枕後、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是本病常見的體徵。風疹患者、帶有風疹病毒卻沒發病的人和先天性風疹患者是此病的傳染源。兒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發病前5天至7天和發病後3天至5天都有傳染性,起病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感染後基本上能獲得永久保護。空氣飛沫傳播是風疹的主要傳播途徑,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傳染。風疹無需要特殊治療,診斷明確後,在家觀察,做好皮膚、口腔的'清潔護理,給以易消化富有營養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靜休息。

《春夏季常見傳染病的臨牀症狀及預防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