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工作方案

【通用】課題研究方案

欄目: 工作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7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1

一、課題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由於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及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學生學習態度消極,缺乏信心,對學習會失去興趣,發展滯後,成為“學困生”。“學困生”雖然在班級里人數不多,但影響很大,成為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瓶頸。抓好對“學困生”的教育對於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我校是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學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進城務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這些學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監管和照顧,思想、心理、行為難免產生偏差,影響了學習,甚至給學校帶來不良影響,使教師頭疼,學校為難。學困生是一種普遍現象,轉化學困生,促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研究的熱門話題,因此,我校依據實際情況,擬定了“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界定

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指在知識掌握、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心理品質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均不能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的學生。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伴隨學生羣體存在,往往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因而也是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

轉化指轉變,改變。

學困生的轉化,即是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在一定形式的輔導下,學習上有了好的改變。

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通過研究,探索學困生轉化的策略,使學困生在學習成績、興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將教育教學中的共性要求和個性創造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構建符合本校特點,符合教育規律的“學困生”的轉化模式。

1、探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設計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2、興趣教學、分層教學、心理輔導、課後輔導,及時及早轉化學困生

3、及時總結,靈活調整,形成有效轉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內容

1、“學困生”的成因及“學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個體內部因素。

2、調查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研究轉化措施

3、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4、學校、社會和家長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關係。

五、研究對象

北園國小一、二、三、四、五、六年級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六、課題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學困生”上課參與教學活動情況,瞭解其發展狀態。

2、調查研究法:追蹤調查“學困生”的家庭狀況心理、行為、能力表現、成績等發展情況。

3、個案分析法:把轉化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個案,總結經驗。

4、行動研究法:全體參與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總結經驗,提高學習成績。

5、測試法:通過學習成績檢測瞭解“學困生”發展情況。檢驗轉化成果。

6、資料和文獻法:收集、檢索國內國際相關理論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基礎。

七、研究的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與研究階段(—)

通過問卷調查,校訊通、家訪等進行“學困生”的現狀調查分析,確定“學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調查報告,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併成立課題組,進行合理分工,責任明確,措施有效。

第二階段:實踐探索階段(—)

課題組分工落實,開展實驗,收集實驗資料,撰寫經驗文章,轉變教師育人觀,課堂教學觀。

第三階段:理論總結與推廣(—)

整理實驗實錄,提煉實驗成果,撰寫論文,編輯論文集,全校推廣、驗證,提升實驗成果。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1、問卷調查表及分析;

2、觀察記錄以及跟蹤記錄表;

3、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論文);

4、課堂轉化學困生的案例(或課堂研討課);

5、結題報告和有關論文;

6、學生實績展覽等。

九、課題研究管理

1、加強組織管理

為了把本課題研究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實驗教師由事業心、業務能力強的骨幹教師擔任,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並及時交流,反饋問題,相互促進。

2、加強研究過程及檔案資料管理

各成員認真開展研究活動,並做好各項記錄,副組長及時收集研究資料,組織課題研究日常工作及協調工作,定期召開研究情況交流、反饋座談會。

課題研究方案2

一、研究背景

有設立這一課題研究的想法源至20xx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學的省送培到市的學習活動上。一位講課老師説在現在的教學條件見中都有現代化的音響伴奏條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樂形象更豐富,因此,作為鋼琴伴奏可少採用,或許是與會老師誤聽為可不採用,引起譁然!由此引發本人生出這一課題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課題研究的核心概念:

伴奏即伴隨襯托歌唱的演奏。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調一致,其間還可以有多種裝飾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單純的節奏。伴奏的任務還必須演奏過門等純樂器的部分以聯接唱句。

伴奏對歌唱的意義:伴奏有對樂曲內涵的提示及對歌者情緒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實延展了表演的氛圍。歌唱教學的伴奏方式:鋼伴音響伴奏自己敲擊節奏伴奏學生合着伴奏尋找韻律效能:這一詞語有多種解釋,最基本的解釋為達到系統目標的程度,或系統期望達到一組具體任務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辦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那麼,在歌唱教學中根本目的是運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載體,調動學生歌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學習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樂學習的`質量,保證音樂將教育教學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落實。

馬克思説:勞動生產力的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在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那麼,歌唱教學的效能就取決於學生對歌曲的喜愛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樂基礎知識、對歌曲類型的適應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原因。

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分析:

1.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過程中師生所能進行的互動可能性;

上課老師只是一個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師所能發揮的能動力及能動方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不同伴奏方式使用過程中學生所能進行的參與可能性;因為伴奏方式有產生的主動性及被動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實際參與性上有差別。

3.老師對伴奏方式的可駕馭性;這牽涉到伴奏方式的複雜程度及學生在音樂感知上的實際能力。

4.不同伴奏方式對學生課堂積極的調動;因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以及興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參與的積極性上收到影響。

5.不同伴奏方式對教學內容的烘托以及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引領效果。因各種伴奏方式的優點差別而出現不同效能性。

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綜合運用伴奏方式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的全面認識所學內容,在對音樂的整體形象得以把握後能夠把外部聽覺和自身機體動作結合運用,從而能夠形成聽、擊節奏、唱三者統一的協調運作,實現身心內外的和諧統一音樂感知力,這才實現歌唱教學的終極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堂歌唱中不同伴奏方法的用運,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伴奏方式運用與學生歌唱學習所產生的能動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種認識或是一定的觀念,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課中的教與學的方法和策略。並希望能夠得出一個完善的研究內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實現由想法、認識經驗到理論的昇華。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七年級音樂教材下冊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鄉》《無錫景》《丹頂鶴的故事》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定羣體--------選擇七年級3班作為研究對象。

比較研究法--------實行班內比較,比較不同歌曲類型出現的差別效果。

觀察法--------觀察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以及參與所能實現的效果。

體驗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歌唱學習中來實際的感受音樂及再創作。

問卷調查法----------設計問題答卷調查學生對各個伴奏方式的切生感受與認識。

六、課題研究讀書目:

《中學音樂教學法》邵祖亮出版: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小唱歌教學法》魯美麗主編陳登頤譯出版社:音樂出版社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楊立梅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樂美學》主編:王次炤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課題研究讀書目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20xx年2月5日至20xx年2月15日讀完《中學音樂教學法》20xx年2月18日至20xx年3月1日讀完《中國小唱歌教學法》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3月20日讀完《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

完成讀書筆記時間: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

20xx年2月5日至20xx年2月15日讀完《中學音樂教學法》完成讀書筆記20xx年2月18日至20xx年3月1日讀完《中國小唱歌教學法》完成讀書筆記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3月10日讀完《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完成讀書筆記

20xx年3月11日至20xx年3月20日讀完《音樂美學》完成讀書筆記

八、完成教育教學案例分析的時間:

第一階段:20xx年2月

該階段主要確立課題研究的主題、重點,論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確定研究使用的教學內容、研究對象;進行人員分工;上報課題材料

第二階段:

20xx年3月4日,案例分析:《渴望春天》

20xx年3月18日,案例分析:《小小的我》

20xx年4月1日,案例分析:《大海啊故鄉》

20xx年4月15日,案例分析:《無錫景》

20xx年5月13日,案例分析:《丹頂鶴的故事》

該階段主要反覆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研究;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較完善的階段性認識成果,總結經驗教訓。

第三階段:

20xx年6月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3

一.課題的提出: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逐漸變大,我校(朝陽國小)範圍人口密度也在急劇增加,而學校基礎設施包括操場面積擴大很難,學生人均運動場地自然縮小。缺少體育活動場地是我們學校面臨的問題。

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徵,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一刀切的大課間活動形式讓學生乏味,流於形式的活動形同虛設。課間活動內容單一,形式單調,教師、學生都感到枯燥,因而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特點設計活動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練習強度適宜的大課間,才能較好地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緩解學生暫時的精神疲勞,提高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

目前大課間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大課間體育活動流於形式,組織管理鬆散,對如何抓好大課間體育活動,有關人員認識與理解不到位,抓而不力。實際上多年來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已成為師生的一種例行公事。

2.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沒有種類與形式的變化,年年、天天重複機械的程式化運動,學生覺得枯燥,日久生厭,於是消極應付,有名無實。

3.由於對新時期學校體育的發展目標、任務及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目的、要求理解不夠,體育教師業務水平更新不快,大課間體育活動存在着質量不高,活動安排不夠科學合理等弊病,挫傷了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學生參加活動的熱情難以調動起來。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瞭如何提升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這個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大課間體育活動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學校體育新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學生緊張的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顯著的`效果。

三.研究依據與假設:

(一)理論依據:

1.主體教育理論認為:教育過程中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人的價值,促進人的發展,即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發揚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體驗性,調動學生主動地去發現、探索、思考,從而實現提升人的地位、發現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發揮人的力量的目標。

2.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等文件精神為依據,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二)研究假設:

通過規範化管理、多樣化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每天的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成為學生最盼望的快樂時光。

四.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四年級學生、五年級學生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

通過問卷、座談,瞭解國小課間體育遊戲活動的基本狀況,為學校決策和制定活動方案服務。

2.行動研究法: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大課間活動系列,組織開展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創新設計大賽,在教師與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對活動開展的狀況和發展趨勢有清醒的認識和把握,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因時、因地、因人調整活動的方向。使大課間活動的研究不斷深入。

3.文獻法:通過查閲資料,豐富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視野,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中,明確研究的方向,提升研究的效能。

4.經驗總結法:通過對研究資料的整理,分析和篩選,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形成具有一定科學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經驗;通過活動展示,及時把經驗輻射到其他年級。

五.研究內容:

1.確立學校領導管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相關制度。

2.通過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把學生吸引到各種體育活動中,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在樂中練,在練中樂,其自主選擇、自我鍛鍊和自我評價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自信心水平也隨之達到一個相應的高度。

3.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向學生傳授各種基本技術、基本知識,使學生會練、懂練,並找到自己特別喜愛的1—2個項目,在體育活動課中加以強化、提高,變成學生本身的需求,成為終生參與的項目。

4.通過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創新設計大賽,鼓勵教師、學生創編活動內容,製作活動器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編室內健身操與健身遊戲,彌補室外活動空間的不足,使大課間活動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個性。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大課間活動整體優化。開發多套符合城區學校特點,實效性、趣味性較強的國小生大課間體育活動方案,構建出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特點的課間活動模式。

六.研究目標:

提升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

七.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週期為一年半

(一).準備階段:

1.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和專題研討,聘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並制定本課題的實施方案,準備開題論證。

2.健全組織:成立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各部門及課題組成員的職責。

(二).實施階段:

1.課題組按照實施方案全面啟動研究項目。

2.通過專業引領、專題研討、任務驅動等行動研究方式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對研究意義的認識,增強其研究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3.深入學生,瞭解學生所思、所想、所愛,聽取體育組老師和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意見,組織開展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創新設計大賽(教師與學生均可參加)。

4.與音樂實驗教師選定音樂,處理好音樂銜接過渡。

5.部分年級及班級在一定範圍進行實驗,根據創新大賽選擇符合學校實情且實效性較強的活動形式,確定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與組織方式。

6.對學生及老師的意見進行反饋,改進大課間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繼續在部分年級及班級推廣。

7.各課題組研究成員內化培訓成果,把課題研究納入日常教研活動。領導小組及時對研究進程進行調控和評定。做好中期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階段性總結和交流。

8.研究課題小組進行中期研討,進行中期成果小範圍展示。

(三).課題研究總結和整體推進階段:

1.全校推廣動員及分工安排。

2.對全體體育教師進行培訓。

3.體育教師利用體育課堂對學生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有關技術教學。

4.全校推廣,全體教師參與。

5.在對研究課題改革實施的過程中,注意整理、分析研究資料,並且及時收集,形成本課題的研究成果,推進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特色。

6.在本校範圍內,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普及,形成全員參與研究的局面。

7.成果展示,完成研究報告。

八.課題實施原則:

(一).全體性原則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簡易、方便、可行、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人人蔘與活動,個個都有喜愛項目。

(二).全面性原則

大課間體育活動要與課堂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體育、藝術2+1”項目、片區、校級體育賽事相結合,堅持寓教育性、健身性於活動之中。

(三).趣味性原則

體育活動要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濃,對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動中鍛鍊身心,陶冶情操,發展智力。

(四).注重實際原則

大課間體育活動要充分考慮學校場地條件,器材配置等特點,挖掘體育資源潛力,發揮師生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

(五).安全原則

根據教育規律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指導學生適度進行體育活動,設置運動項目和相關活動。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應急措施,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九、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課題組組長:方軍(方案、計劃制定並及時對研究進程進行調控和評定)(組織全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創新設計大賽)

副組長:付依權(參與方案、計劃制定及實驗組織與實施)

組員:馬躍(四年級大課間體育活動實驗組織)黃月平(五年級大課間體育活動實驗組織)宴雄(對體育教師進行有關技術培訓)胡豔(編排活動操)範愛嫵(選定音樂及處理好音樂銜接過渡)陳剛(負責大課間活動效果圖、調動路線圖設計方案)

2.經費保障

為保證各項工作的落實,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經預算約需人民幣五千元整(¥)。

十.成果形式:

1.編輯完成《朝陽國小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系列方案》。

2.完成《提升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效性的實驗研究報告》。

3.編輯完成《朝陽國小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驗研究論文集》。

4.大課間體育活動教學輔助光盤、照片。

(姜世楊)

這是一個比較完整規範的小課題研究方案。

其一,研究目標明確。該方案對研究目標的表述為“提升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這種表述,既簡潔,又明確;既科學,又規範,較好地把握了研究目標的內涵。

其二,研究內容具體。方案中的研究內容有四個,其中,第一個和第四個內容既緊密聯繫研究目標,又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有很強的操作性。

其三,研究方法科學。方案中列舉的三個方法,與該課題的研究內容具有較強的適切性,且每個方法的內容都有簡單的敍述性文字。

其四,研究措施有力。方案中的三條措施,與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相對應,對該課題的研究具有保駕護航的作用。

其五,研究步驟清晰。該課題的研究週期為一年半,共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時間劃分合理,主要工作內容清晰,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其六,預期成果可信,呈現方式合理。

課題研究方案4

一、調研目的

為落實省廳“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要求,為課程體系改革做好準備工作,通過調研和收集目前計算機軟件應用專業畢業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專業對口就業情況與生存現狀等方面的信息,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計算機軟件應用專業人才理論知識、動手能力、職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最佳期望和形勢走向,為學校今後計算機軟件應用技術專業的招生規模、課程設置、學生就業指導提供較為準確的信息。

本次調研的重點是瞭解用人單位計算機軟件應用專業人員的需求情況,專業課程的設置是否適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以及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雙向現實滿意度等。

二、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的對象是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基地為我們聯繫的'三個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企業,分別是湖南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威盛電子有限公司、長沙軟件園有限公司、湖南三辰卡通有限公司、湖南新浪潮技術有限公司、湖南青蘋果數據中心。以及對祁陽縣職業中專、長沙市城建職業中專、長沙財經學校、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這四個學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學生進行回訪。

三、調研方法與步驟

本次調研分實地調研和網上調研兩大部分。其中實地調研分:相關企業機構調查、企業領導員工訪談和員工問卷調查。具體操作方式採用了典型調查與普遍調查相結合、重點調查與個別調查相結合、抽樣調查、隨機調查等調查方法;網上調研包括網上獲取相關可靠的數據和向已畢業學生髮送電子文檔反饋信息表。

四、實地調研:

時間:

1.20年7月13號下午擬定調研提綱,設計相關調研表格

2.20年7月14號上午到湖南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威盛電子有限公司調研,下午到長沙軟件園有限公司、湖南三辰卡通有限公司實地調研

3.20年7月15號上午到湖南新浪潮技術有限公司調研,下午到湖南青蘋果數據中心調研

步驟:

1、擬好要調查提綱和調查的問題;

2、到企業分別與管理人員和員工進行座談;

3、到工作區實地觀摩員工的工作情況,瞭解員工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需要掌握的技能;

4、發放調查問卷(見附表1.2、3.4),以數據的形式進行調研,收集相關的資料及圖表,做好調查記錄;

5、根據收集的信息,繪製數據表格、圖片等;

6、分析結果,撰寫調研報告。

五、網絡調研:

1、我國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整體情況。

2、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學生反饋情況。

課題研究方案5

為切實抓好微型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就加強我校微型課題研究管理,規範研究過程,約束研究行為。特作如下規定:

1、“微型課題”可由教師個人申報並獨立承擔研究工作,也可2人自由組合成立研究小組,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工作。無論是教師個人單獨承擔還是小組合作研究的,課題批准立項以後,均須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或研究方案,並在規定時間內向學校提交研究計劃方案(申請表)和微型課題研究月度計劃。

2、課題組成員一般不超過2人,課題組長負責制定小組的研究計劃,並組織成員按計劃分階段實施本課題組的科研工作。課題組成員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和各自的職責,做到圍繞目標、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完成課題任務。

3、課題承擔者必須按計劃組織實施研究工作,月末要填寫好研究活動情況紀錄,撰寫階段性小結或反思,裝入課題檔案袋。平時要主動向學校教科室彙報課題研究推進實施情況,適時邀請學校領導和校內外老師參加有關本課題的研究課、學術研討、論文交流及其他形式的階段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課題研究時間過半時,應及時撰寫課題中期總結。

4、課題研究工作完成時,應系統整理、準備好各種資料,向學校教科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過程管理材料、結題報告、“成果鑑定表”等材料,提出結題鑑定申請。

5、課題承擔者要詳細記錄研究活動過程,並注意做好各種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每個課題要建立一個專門的檔案袋,課題結題時各種研究資料要隨袋遞交教導處,由學校作為教育科研檔案保存。

6、建立以校長為首,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科室主任等骨幹組成的微型課題管理小組,負責檢查督促學校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按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情況。

組長:楊國民

副組長:

學校將把微型課題研究納入學校學期和兩週工作安排的範疇,在多方面為微型課題研究提供方便和資助,協助各課題承擔者和課題組召開“微型課題”研討會,開展“微型課題”階段成果交流、研究課展示等活動,並做好階段檢查工作,在學期期末按學校制定的《虞園國小微型課題研究工作考核表》(見附表)對各承擔人和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進行專項評估,課題結題時間協助承擔者成果鑑定及資料收集等工作。

7、學校對按照計劃正常開展活動、研究成果比較突出的課題承擔人和課題組給予嘉獎:凡通過市局審核鑑定取得結題證書的;按期完成、研究成果顯著的微型課題,學校給予課題組一定金額的獎勵。

8、學校把微型課題研究列為學校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職稱晉級以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評選的主要內容之一。

附:微型課題的資料收集與檔案管理

①微型課題的資料統一使用A4紙,按立項申請表、月度計劃、分月記載、研究報告、論文,過程資料等裝入微型課題檔案袋,在檔案袋封面按以上順序列出清單。

②微型課題的資料由個人提交,教科室統一收集和歸檔管理。

③微型課題的資料應具備真實性和實效性,反對網絡下載或抄襲。

三點希望:一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二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課題研究中學習如何研究,學會研究。三是各課題研究人員要在問題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