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教育考試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

欄目: 教育考試 / 發佈於: / 人氣:6.28K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庭教育講座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

從小讓就孩子樹立獨立的人格,其次就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孩子雖然很小,但卻有着強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特別是當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責或是埋怨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通過收聽這次講座,還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孩子向您訴説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説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並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説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着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家長如果總是高高在上,就很難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溝通。這就要求家長和孩子談話時,要以孩子的心態和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過於急躁,溝通就會成為泡影。

要培養孩子大量的閲讀。讀書是開闊孩子的視野,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所以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閲讀氛圍。使閲讀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為閲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家裏,每天晚上總是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去看書,不管是何種書籍,給他帶一個頭,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歡了上閲讀,閲讀不僅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而且它也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

通過聆聽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刻領會到了教育孩子這個大課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養,做的很不到位,在家裏,控制孩子的`行為,每做一件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或認可才敢放心去做,嚴重地阻了他思維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氣的急躁,因為脾氣的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不僅一次又一次對孩子惡言相向,更甚是動手打他,當看到孩子那雙無助委屈的眼神時,才回過神來,他也只是,僅僅只是一個孩子。

專家説得真好: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所以,從此刻起,從自身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有着獨立的人格,有着一個良好的習慣,與孩子公平地交流,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講座心得  10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永吉縣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聆聽了趙剛教授《國際視野下的家庭教育》和崔宇教授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讓我對於我的教育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於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體會。關於家庭教育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下面,我就從這次培訓給我的感觸來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促進學生教育發展。

先談談家庭教育的現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在我們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A、“望子成龍”型。B、“重視分數”型。C、“順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和家訪,全面指導家庭教育。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採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經過兩天的學習,讓我覺得,對於家庭教育,我還有許多知識要學習,但是,從這兩天的講座中,我卻學到了很多,我會將所學到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身為母親的我,不僅在學校教育學生,回到家也同樣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這次家庭教育專家培訓的學習是幾代人都享不盡的充電之旅。週四受邀參加了_縣_國小杜主任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杜老師圍繞“用心呵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個主題,深入簡出的闡述了孩子學習、日常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聽完了杜老師的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孩子到學校的這段時間裏,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這些都要感謝老師們的關愛和教誨,也離不開學校給家長的培訓。自己也通過和老師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以後我們對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出發。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按各科的教學目標引導孩子,使孩子樂於學習,勤于思考,善於觀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以及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以後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理安排孩子的課餘時間,在完成家庭學業的前提下,給予其他興趣愛好培養,讓他做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4、要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憑藉着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接受教育。

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裏,只有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才能更全面的瞭解孩子,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養取決於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但是這些東西從小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所以,我們大家要羣策羣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謝_國小的領導和老師提供了這樣一個讓家長提高進步的平台。正是因為你們的不辭辛勞,無私付出,犧牲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培訓講座,真正的體現了老師們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