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熱點

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的六性是什麼

欄目: 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張志公先生曾説:“語文知識是運用語言文字的知識,不是理論知識,國小作文教學:淺論作文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的“六性”。”這一論點的落腳點在於運用,就是要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聽説能力。小語大綱也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初步具有能寫出語句通順、有條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見,。可見,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法總是侷限在“出題─指導─草稿─評改”的模式中。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除在寫作方法上指導外,更多的是在作文題目、題材、中心等方面的劃圈限制,學生作文總歸在老師的指定的圈內挖空心思去想。作文內容單一自然就很普遍。學生不能寫自己想寫的事,不能説自己想説的話。整個作文訓練過程中學生被動的、不情願的成份居多。不難看出這種模式是難以完全達到大綱確定的作文訓練目標的。鑑於此,我在國小生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由講練模式的“幕後”走向自主作文的“台前”;教師作文指導由“限制”變為“放開”,堅持作文教學自主訓練的“六性”,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自主性,達到自我訓練、自我發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的六性是什麼

一、作文自主訓練環境的和諧性。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有巨大潛力的生命體。離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學則失去了依託和生命力。作文教學的過程,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作文知識的傳授過程,而是向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作文訓練環境,組織學生自主練習作文、自我培養作文能力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是學習作文的主體,練習作文的主人,而不是接受作文知識的“倉庫”,而應是一個具有自主選擇作文題目、作文內容、作文中心的創造性發展主體。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確立平等的地位,尊重他們對作文訓練的選擇,讓學生去展開想象翅膀,自由翱翔在作文的藍天裏,寫他想寫之事,説他想説之話,抒他想抒之情。教師由“台前”退至“幕後”,由“限制”變為“放開”。教師只有具備這種觀念,作文教學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證。當然,教師“放開”而不是“放手”,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導不能丟掉;而學生的“自主”也應該有度,也要在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重點及教師預定的作文教學目標約束下“自主”訓練,做到“開放”、“自主”適度。在這種教師放心、學生舒心的寬鬆的和諧的環境進行作文自主訓練,自然水到渠成,得心應手。

二、作文題目確定的靈活性

命題、半命題、自命題是常見的作文命題形式。後兩種命題形式靈活性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作文自主性優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作文的興趣,才會產生寫好作文的動機,才會自覺去寫好每一篇作文。命題作文是老師要學生去寫什麼,學生是被動的。自命題是學生自己給自己定目標,定任務,且這個作文題目的難易程度是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而擬定的,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對作文題就會產生一種愉悦感:我會寫,且要寫好。我在作文教學中大都採用自命題形式。老師確定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之後,全由學生自己命題,且比一比,看誰的題目新穎別緻。今年10月17日,我帶學生遊風景名勝棗吼山之後,安排學生作文。《遊吼山》、《吼山勝景》、《美呀,吼山》、《愉快的一天》等等,一分鐘時間內,同一題材不同角度的題目一一從學生口中説出。不難看出這些題目,有的側重“遊”,有的.側重“景”,有的側重“玩”。擬題的靈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全班作文的單一性。

三、作文中心擬定的隨意性

中心是文章的靈魂,國小作文指導《國小作文教學:淺論作文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的“六性”》。作文中心一旦確定,題材範圍也就基本圈定。教師擬定中心,就會出現全班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缺陷。學生想寫其他更好的、與別人不同的材料,由於受“預定”的中心約束而不能寫,否則就是偏題,選材不當。為此,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確定中心,想歌頌誰,歌頌人物什麼品質,説明什麼問題,都隨學生自願。中心的擬定中一般有二種方式,一是學生根據題目確定中心,二是學生根據自己儲存的材料確定中心。如:一次作文訓練,要求寫一事,反映人物品質(浙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教學時,我先羅列出人物幾種品質棗參考中心(樂於助人、勤奮好學、尊敬老師、見義勇為等),然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平時掌握的原始素材去選擇相應中心。中心擬定的隨意性,實際上就是學生將中心與材料有機結合的思維過程。

四、作文選材方式的實效性

選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它重在“選”。它不是老師包辦代替“選”,而應是由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中去選自己最喜歡的、印象最深、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有聲説作文選材“從單打一起步,向多選一發展”。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列出相關的素材3-5個,從中挑選1-2個最恰當的材料來寫。這就是作文選材“多選一”法。

備選材料隨中心改變而變化。實際操作中要做到:一是老師交給學生選材的方法;二是鼓勵學生分析、判斷、比較,再作出選擇;三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哪怕學生選出的材料與中心有偏差,學生只要能説出理由,老師也只能是建議,而不是強求他改變;四是“多選一”選擇法,作文前後要加大訓練力度,每次作文前都要照此列表訓練;五是要引導學生多從生活、書本上去發現、積累素材,這樣才有材可選。同時,老師也要給學生提供選擇的素材。

十二月份的一天,我帶學生參觀校園圖書館前花台、行政樓底下、廣場、藝術樓幾個地方。回來後,寫作文(單元訓練重點)。寫什麼地方景物,由自己選定。結果作文一交上來,令人驚喜:有的寫藝術樓“造型美觀、紅白相間的馬賽克鋪面、三個尖尖的房頂,把我們引進了童話中的小城堡……”;有的圍繞行政樓下鏡子上“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格言展開議論;有的僅寫了大樓兩棵鐵樹的形態,產生的聯想;有的……“千篇一律”的現象消失了,代替的是“百花齊放”。

五、作文佈局謀篇的獨特性

謀篇佈局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創新的過程。文章怎樣開頭、結尾、過渡、詳略的處理,既有自主性,又有技巧性。比如文章開頭,老師在交給學生開頭的方法(開門見山、場面描寫、提問開頭,寫景引人等),以後作文中,就讓學生自主地根據文章內容選擇合適的開頭方式。如:“感謝您,老師”徵文中,有的寫景式開頭“巍巍會稽山,幽幽鑑湖水”獨具特色;有的描述式開頭:“他手拿講課夾,大步走向講台……”;有的……這就避免了學生作文“三段體”格式,佈局提倡多樣化。

六、作文體裁的多樣性

體裁是文章的表現形式。傳統的作文教法大多是同一次作文訓練,體裁一致,且記敍文居多。我認為同一內容,同一中心的作文,可鼓勵學生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學生想寫成記敍文也可,想寫成詩歌也行,適合用其它體裁寫也行。如:一次寫人的作文訓練中,要求寫出人物的品質(教材同上),就鼓勵學生用不同體裁來寫。結果30人中,有5人寫成抒情性散文,1人寫成詩歌,4人寫成書信。那位同學的詩中寫道:“……是母愛/充滿親子深情/是朝陽/映照智慧的心靈……”

儘管學生寫其它體裁還顯稚嫩,但這是他自願的,與眾不同的,老師同樣也為此而欣慰,至少求新、求異的個性化自主理念已在學生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