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

欄目: 生活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75W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還是外地來求職求學多年的年輕人們,你們真的瞭解山西嗎?那些漸行漸遠的風俗習慣曾經貫穿着山西人生活的全部細節!那麼,到了現在這些風俗習慣還留下多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是人生禮儀中的又一大禮。它構成兩性共同生活的社會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生活內容。這一禮儀的重要意義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説的那樣:“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

作為社會生活方式的婚姻禮儀必然帶有那一社會的深深烙印;而當社會發生變革時,其影響也必然反映到婚姻禮儀上來。社會的進步,必然導致婚姻禮儀的進步。值得注意的是,婚姻禮儀作為一種世代相傳的文化現象,在演進過程中具有相當的傳承性和穩定性。好的合情合理的婚姻禮儀,會受到人們廣泛的承認而歷久不衰;一些惡風陋俗也會憑藉舊的社會殘餘勢力因襲衍留下來。

自古以來,山西和全國各地一樣,婚姻禮儀都遵循着周代即已確立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種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儀式和禮節。隨着社會的發展,“六禮”的程序不斷得到簡化。儘管山西各地區之間的婚俗不盡相同,但其總的演進趨勢都是由繁到簡。近、現代以來,山西各地的婚姻禮儀大致為以下幾個階段:

議婚

議婚,又稱“議親”,是商議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階段,舊時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幾道程序,到準備定婚為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事成否,男女當事人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無媒不成婚”,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託靠親友、鄰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采”。

如果女方家長答允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請陰陽先生“合婚”,審看男女雙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長治一帶稱之為“取四柱”,雁北一帶稱之為“換婚單”。具體做法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年、月、日、時“四柱”干支寫在絹帛或麻紙上,然後請人卜算,看雙方相互間命相有無克異。民間一般認為,男女生肖犯“對衝”的不宜婚配。所謂犯“對衝”,是指子、午相沖,醜、末相沖,寅、申相沖,巳、亥相沖,辰、戌相沖,卯、酉相沖,共“六沖”。各地歷來都有“白馬怕青牛,兔、龍淚交流,豬、狗不到頭,蛇、虎如刀錯,羊、鼠一旦休”之類的俗語。這些説法純屬無稽之談,現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講究了。這一程序相當了“六禮”中的“問名”。

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後,兩家即擇吉日傳換庚帖,晉北一帶叫“送契”,重新寫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時等事項。至此,親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長治等地的説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晉中一帶,則説女方“問出去了”。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前一部分內容。由於現在不再時興合婚,“過帖”這道手續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備訂婚條件的情況下,男女兩家還要“相親”,又叫“相門户”、“看屋裏”,即男女

兩家約定時間見面,最後議定婚事成否。現在山西各地仍有這種習俗,不過“相親”的主角已由雙方家長變為男女雙方當事人,“相親”的意義已不在於認親家,而是通過面對面的接觸,進一步加深相互瞭解。男女雙方初次見面時,一般由媒人或介紹人引見,兩人對面而坐,互相窺視對方的形貌舉止,正所謂“對像”是也。

定婚

經過議婚階段,男女兩家對婚事都持肯定意見,便可正式定婚,即“許親”、“定親”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鄭重地送去聘禮,數量多少,一般因時因地,視家境貧富而定。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後一部分內容和“納徵”,雁北一帶稱之為“下茶”,晉南一帶則稱之為“過大禮”。

男女雙方訂婚,一般選擇夏曆三、六、九等吉日,雙方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主食一般是麪條,表示男女兩家已經成為情深誼長的兒女親家,所以又稱為“吃麪”。晉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備餃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討財禮了;女家設筵則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長,表示財禮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帶,“吃麪”則僅限於女家,稱為“吃許口面”。

定親這一天,晉東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麪粉給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麪粉夾上小米煎成油餅,再送給男家。男方以之分送親友、鄉鄰,稱為“通知”。在晉南的聞喜,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除各色衣料、金銀首飾、酒肉糖果外,還有90個花饃。女方的回禮,除衣裝鞋帽,各種文具外,也有幾十個花饃。男女雙方把花饃切成薄片,分送親友、鄉鄰,稱為“散喜饃”。

晉南襄汾一帶,男方送給女方的的東西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給男方的東西中,還要有十包摻有鹽末的麥麩。這十包麩鹽要分別撒在未來的公婆和妯娌頭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麩)、有緣(鹽)分。晉中祁縣等地,男女雙方還要互送“四色禮”。男方送給女方“定親衣”、戒指、耳環、手鐲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寶、扇子、荷包、褲帶一類。其中褲帶尤不可少,隱喻“從今以後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將為你侍奉巾櫛,脱-衣解帶”。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山西的許多地區,在定婚時還講究互換“龍鳳帖”,即一種印有龍、鳳的大紅紙貼。男方給女方的“龍帖”上寫有“求吉”字樣,又叫“懇帖”,大致書寫內容為:“愧乏玉田,仰祈舍諾。XXX鞠躬”。女方給男方的“鳳帖”廣寫有“允吉”字樣,又叫“允帖”,大致書寫內容為:“德愧比鳳,願切乘龍。姻愚弟(兄)鞠躬”。“龍鳳帖”一般以大紅銷金全柬製成,太原、大同等地要疊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長地久(九)。祁縣、平遙一帶則為對摺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時“八字”寫在中縫左右,折起來正好合在一起。

在訂婚之日,晉南一些地方,女方還要由親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時,男家除送給姑娘一定數量的錢外,還要送一捆棉花,稱為“沾親棉”,又叫“粘親花”,表示從此沾親帶故,情誼綿綿不斷。

出嫁

定婚以後,如果男女雙方都已到當地認可的結婚年齡,男方家長便設筵邀請女方家長和媒人,一塊選定迎娶的日子,壽陽一帶稱為“會擇”,大同等地則稱為“擇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請陰陽先生看黃道吉日。由於民間認為迎娶之期關係列男女雙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雙方家長往來磋商,往往從定親到成婚要遷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

迎娶的日子最後選定以後,男方要正式寫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帶稱為“通書”,晉南等地則稱為“送好日”、“下知帖”。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請期”。呂梁一些地方,到此時才正式送財禮給女方。以前定婚行聘,為“小送”;現在臨娶“納幣”,為“大送”。

山西大多數地區在迎娶前幾天或頭一天,也有的在迎娶當天早上,男方要打發人往女方送釵釧首飾、衣裝、酒肉等禮物。這一儀式叫做“催粧”,意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準備。太谷等地把“催粧”稱為“餉飧(sun孫);壽陽一帶稱為“送嫁粧”,同時把女方陪送的粧奩叫做“陪隨”。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帶,男方要送麪粉和肉給女家,麪粉叫做“離娘面”,肉叫做“離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兒的粧奩送往男家,稱為“送嫁粧”。嫁粧舊時一般為桌椅箱櫃、衣服被褥及梳粧用具,都要貼上大紅喜字或紮上紅布。忻州、雁北等地講究在嫁粧中的面盆裏放核桃和棗,然後用大紅剪紙蓋上;晉南襄汾一帶則講究在枕頭裏裝上筷子、核桃,鞋裏放上麩子,被子四角縫上棗和花生。這些習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貴子,兒女雙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緣。

收到粧奩後,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禮物。太原一帶,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豬頭和蒸卷,稱為“上頭盒”。

出嫁前夕,女家還要給女兒“上頭”和“開臉”。“上頭”,即改變頭髮式樣,把辮子盤成髮髻。“開臉”又叫“開面”,其實是新娘進行美容修面,並以此表示少女時代的結束。一般是請一個“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兒女雙全的年長婦女,由她用細絲線絞去姑娘臉上的汗毛,並修細眉毛,剪齊鬢角。“上頭”,“開臉”之後,女方要宴請本族尊長和鄰里鄉親,同時款待即將出嫁的女兒。民間認為,女兒一上頭,就是人家的人了,孃家須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豐盛,女兒也被安頓在筵席的首位。尊長、鄰里除對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賀外,還要囑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處理好妯娌、姑嫂關係的道理。

晉南襄汾一帶,在女兒出嫁前夕還有“踩花堂”的習俗。一般是由女方派兩名能言善辯的婦女,打着喜字燈籠,提着小箱子,抱着個瓷娃娃,在夜裏二、三更天到男方家中去。進了新房後,女婿取出箱子裏的鏡子照照臉,意為新郎、新娘見面;來人在瓷娃娃兩腿的之間灑點水,意為貴子灑尿。然後,男方再給來人些喜錢,並把她們恭恭敬敬地送走。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

一、諧音聯想豐富多彩的禁忌文化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都有着不同的風俗和習慣,有着不同的禁忌和避諱。地處黃河流域黃土高原的山西省就有一些飽含黃河黃土風味的民間禁忌和避諱。山西民間禁忌中存在大量的諧音聯想。

(一)結婚嫁娶禁忌中的諧音聯想

永濟等地娶親隊伍來去忌諱重複同一條路,否則新人日後會走“二茬路”(再婚);夏縣的娶親隊伍途中不能過溝、橋、河等,否則新人以後的日子會遇到許多溝坎;平遙嫁女,嫁粧忌帶鞋,當地方言“鞋”、“害”同音[hai],否則會給新郎家帶來“害”,也忌諱陪帶被子,“被”諧音“背”,意味着背離、再婚;忻州嫁女,嫁粧箱底四角忌諱空着,要放四個蘋果,取四平八穩之意;芮城女子出嫁,上轎(車)後不能再回頭,否則有“再婚”的可能,當地方言“回”、“婚”同音[hui];怕帶來麻煩,婚禮不順;晉城結婚忌諱選擇農曆“單日”,俗話説“好事成雙”,婚姻是男女雙方的喜事,選擇單日意味着“單一”,不吉祥,故多選雙日;新絳結婚不過百天的新娘不得到別人家觀看結婚場面,否則,再經歷結婚場面,意味着“再婚”;芮城新婚後第一道菜忌吃丸子,“丸”諧音“完”,擔心美滿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始就完了;夏縣娶親路上新郎新娘的距離忌過寬,以防中間有人穿過,否則將意味着二人之間以後會有隔閡,會出現第三者;運城訂婚宴席上忌吃梨,“梨”諧音“離”,害怕日後會分離、離婚;大同男女搞對象,如果雙方屬相年齡相剋而又難以分舍,破解之法是結婚時雙方各買一隻新鍋交換,“鍋”諧音“過”,即可以在一起過日子之意;雁北一帶結婚時讓新娘吃半生不熟的餃子,並且要問新娘“生不生”?新娘只能回答“生”,眾人皆大歡喜,不能回答“不生”,“生”諧音生育的“生”;寧武一帶結婚時,講究“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子的'命”,意即姑姑不能當迎親,姨姨和姐姐不能當送親,因為“姑”諧音“孤”,“姨”諧音“一”,“姐”諧音“結”(了結、終結),怕婚後生活遭遇不幸。

《山西的民族婚嫁禁忌等習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數字禁忌的諧音聯想

山西民間最忌諱的數字是“四”和“七”,其次是“九”。

忌“四”和“七”是因為“四”諧音“死”,“七”諧音“氣”,所以,無論電話號碼、車牌號碼、門牌號碼或其他號碼的尾數都忌用“四”和“七”。結婚嫁娶,開業慶典,聚會搬遷,甚至外出辦事都避開陰曆逢“四”和“七”的日子,以避免發生意外或生氣。

忌“九”主要是年齡中包含的“九”,有“明九”和“暗九”之分,“明九”指四十九歲以上含有“九”的年齡,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等;“暗九”指三十六歲以上含有九的倍數的年齡,如三十六、五十四等。山西民間有“明九好防,暗九難躲”,“四九三

十六,不死掉塊肉”等説法。據説“明九”和“暗九”的年齡,都是人生中的“殉頭年”(坎坷年),到了這一年,要系紅褲帶,穿紅背心、紅褲衩以避邪保命,不能隨意外出或幹有風險的事。民間為什麼要忌“九”呢?説法不同,其中諧音聯想是一個主要原因。如“三十六”諧音“山上溜”(死亡入穴之意),“四十五”諧音“死是吾(我)”,“五十四”諧音“吾是死”,“四十九”諧音“死上柩”(“柩”指靈柩、棺材),“五十九”諧音“吾上柩”等。人們為了避免説含有“九”的年齡,不是説大一歲,便是説小一歲。如“四十九”説成“小五十”,“四十五”説成“四十四”或“四十六”等。

除忌諱上面幾個數字外,晉南各地還忌諱在產婦產後的第四天和第六天探視產婦,怕給嬰兒招來“四六風”(一種嬰兒抽風病)。柳林一帶的老人忌諱説六十六歲,因“六六”諧音“溜溜”,當地方言是“往坡下溜”之意,預示着人生要走下坡路。還有一個無論鄉村還是城市,人們都忌諱的數字——“二百五”。不管幹什麼事情,人們都忌諱涉及這個數字,總要想辦法繞開。即使是給錢,都要多給十元(260元),吃點虧都樂意。據説舊時一封銀子是五百兩,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半封”諧音“半瘋”,北方人一般把那些不明事理、辦事沒準、做事莽撞的人稱做“二百五”。

(三)春節禁忌的諧音聯想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民間尤其重視。正月是一年的開始,尤其是正月七年級,是新年的第一天,人們都冀盼着在新的一年裏有個好的運氣,從第一天起就要約束自己的言語行為,有一個好的開端。因而正月裏尤其是七年級忌諱就多一些。

晉南正月七年級或八年級要從外面挑水進門,意即添財,並且不能往外到水。“水”[fu]在晉南方言中諧音“福”。永濟、翼城等地大年七年級餃子煮破了,忌説“破了”、“爛了”要説“掙了”

(掙錢之意)或“笑了”(高興、快樂之意)。汾陽正月裏忌喝拌湯,否則,一年內家人會常常拌嘴、吵架。大同正月七年級忌吃豬頭肉,當地稱豬頭為“眉眼”,怕一年中看人眉眼、臉色;也忌諱吃雞,“雞”諧音“飢”,怕一年沒有好日子。繁峙正月七年級忌把鍋拿到屋外,因鍋底有黑,怕一年中會“背黑鍋”。聞喜正月裏忌喝米湯,當地熬到粘稠的米湯稱之為“熬軟[van]了”,當地方言“軟”、“煩”同音,怕喝了米湯,一年中口羅裏口羅嗦、婆婆媽媽,辦事不利索。雁北一帶正月七年級忌吃豆芽,豆芽根長,怕一年之始窮根就扎到底了。柳林、臨縣等地講究“單瓜不過年”,忌諱留單數的南瓜、冬瓜等過年,要留雙數的,意思是不希望來年的收成“單薄”,要厚成。靈丘正月七年級有病不能吃藥,得強忍着,怕一年中藥不離人。臨縣正月七年級的餃子不能吃完,得剩一點,意即當年的糧食滿倉吃不完。

(四)其他禁忌的諧音聯想

稷山招待客人忌吃揪片(一種麪食),怕與客人日後揪扯廝打。大同招待客人忌説“你還要飯不要了”?因乞丐才“要飯”,俗稱“要飯的”。靈丘招待客人喝茶忌諱倒滿杯,因為“滿則溢”,“溢”有“出去”之意,意味着不歡迎客人;但是倒酒則要倒滿杯,沿用遠古習俗,為防止對方在酒內下毒,滿杯時一碰杯就會溢到對方杯裏,心照不宣為了安全。"山西各地都忌諱家有客人時掃地,否則意味着把客人掃地出門。給人送禮,萬榮忌諱送傘,傘諧音;散,意味着與朋友離散;絳縣忌諱送筆,否則和朋友的情誼會一筆勾銷;山西大多數地方忌諱送鍾,送鍾諧音送終,太晦氣了。臨縣過生日忌諱吃拌湯,因拌湯有面疙瘩,意味着人生充滿了“疙瘩”,不平順。陽高蓋房子忌用榆木,“榆”諧音“愚”,怕後代愚笨,不聰明。大同抱起小孩時忌諱説“沉”,因為只有死了的人才“死沉”,要説“重”,當地方言“重”和“俊”同音,都讀“zhong”。曲沃蓋房不蓋四間,“四”、“死”同音,不吉利,要蓋成“小五間”。寧武家有病人時,忌諱借別人藥後再還藥,只能還錢,因為“還藥”意味着“還病”。臨猗給老人做壽衣忌諱用緞子料和帶毛的衣料,“緞子”諧音“斷子”,怕家庭會斷子絕孫或轉生為動物(動物有毛)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姓“賈”和“段”的人,不能叫好字眼的名字,否則就會出現“賈(假)富貴”、“段(斷)青春”的諧音聯想。

二、民間禁忌文化的古今傳承和思想含義

我國民間禁忌文化歷史悠久,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禁忌內容,但不同時代也有一些古今傳承的相同的禁忌內容。

清代學者孫錦標的《通俗常言疏證·時日》中説:“七不出,八不歸”。意思是説,農曆逢七不出門,逢八不返鄉。現今山西不少地方還保留着這一風俗。不過各地都有些變化,有的地方只是正月初七忌諱出門,其他月份不論,有的地方只是農曆逢八的日子忌諱媳婦回孃家,其他人回家不忌諱。另外,清代《談徵·事部》説:“日忌:世人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為日忌,不出行不營為,陰陽家以此三日為五鬼下哭”如今山西不少地方仍保留着農曆初五、十四、二十三忌諱出門的習俗。

民間禁忌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很難一下子説清楚。禁忌避諱只是民間的風俗習慣,今人已不刻意講究,但也不能一點不在乎,所謂“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禮記·曲禮上》)就是這個道理。人們創設了許多禁忌,其中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些是表達人們美好願望的,比如各地在正月裏的一些忌諱,好多都是寄託人們在新的一年中有個好運氣、好收成。有些是曲意勸誡的,如交城講究吃饅頭不得剝皮吃,有“吃皮皮,死姨姨”的説法,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有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再如各地都有不讓孕婦、產婦到一些重要或危險場合的禁忌,無非是讓她們注意身體,注意休息。有些是起緩和作用的,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否則只會激化矛盾,引起嚴重後果。當然,也有不少禁忌是帶有女性歧視的或帶有迷信色彩的,這些禁忌的存在雖然對社會無利,但也無礙大局,只不過給人們增加一點趣味罷了,任由它們自生自滅好了。

拓展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之婚嫁梳頭禮儀

中國婚嫁梳頭禮儀屬於舊時的習俗了,不過有些地區和少數民族仍然沿用。一般新娘出嫁前需要經歷三步:洗澡、梳頭、哭嫁。在舊時梳頭可算上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出嫁儀式。

以前,新娘出嫁就意味着永遠告別家人和家鄉,因此新娘都要在婚前哭上三天,還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唱一些歌,這多少釋放了點新娘的恐驚感,也為她離家作了預備。現在,婚禮當然已不再如此,但每一個新娘好像都須要一點情感上的支持,人們鼓勵她把內心想説的都説出來,這時新娘往往哭上一陣,以撫平心中的憂慮。

女兒出嫁自豪的母親會面臨一個這樣的任務——梳頭。新娘洗了澡,打扮一下然後哭上一場就算是從“未婚”過渡到“已婚”了。這時母親需要交代女兒一些事情,然後幫助女兒洗澡(象徵性的),給她梳一個“有福氣的女人”的髮型。

洗澡

新娘出嫁前第一步:洗澡

洗澡一般並不意味着慶賀什麼,但是中國的婚前洗澡卻絕不僅是你平常所認為的20分鐘泡在浴盆裏。水裏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氣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屬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洗走了身上的"邪氣",而且還意味着幸運、長壽以及繁榮,除了這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還有助於讓皮膚光滑、鮮嫩,許多女人都希望的效果。

梳頭

新娘出嫁前第二步:梳頭

有些中國新娘穿上傳統的紅衣褲,再吃上一些美味的餃子,有3枚餃子,一個預示着愛情,一個預示着多子多福,還有一個意味着幸福。給新娘梳頭的人都是生活幸福美滿的,被稱為有福氣的女人。阿姨,朋友或家庭其他成員都可充當這一角色,她一邊梳一邊説一些祝福的話,這一禮儀據説能給新郎新娘帶來和諧、財富以及多子多福。

過去梳頭新娘要哭唱《梳頭歌》:

一梳梳來嫂呀,白髮齊眉嬸呀。

二梳梳來嫂呀,雙喜臨門嬸呀。

三梳梳來嫂呀,三元及第嬸呀。

……

如今,不再唱《梳頭歌》了,梳頭的嬸嫂邊梳頭邊吟道:“一梳白髮齊眉,二梳兒孫滿堂,三梳早生貴子……”

哭嫁

新娘出嫁前第三步:哭嫁

以前,新娘出嫁就意味着永遠離別家人和家鄉,因此新娘都要在婚前哭上三天,還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唱一些歌,這多少釋放了點新娘的恐懼感,也為她離家作了準備。

現在,婚禮當然已不再如此,但每一個新娘似乎都需要一點情感上的支持,人們鼓勵她把內心想説的都説出來,這時新娘往往會哭上一陣,以撫平心中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