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欄目: 生活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4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所學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我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學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學生能過對正方體學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1.讓學生在嘗試中掌握小數的讀法。由於學生對生活中的.小數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讓學生讀一讀資料中的小數,並讓學生思考:讀後,你有什麼發現?使學生在思考與簡單的交流後,明瞭小數的讀法,再出示一些小數給以鞏固。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學習中掌握小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數位順序表。在這個環節,我主要以學習菜單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交流,探究小數與分數的關係,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寫成小數,知道什麼是幾位小數,以及它們的含義,初步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存在問題:

1.課前預設,特別是練習量上太重,沒有考慮學生實際。課前,設計了一些題目,本想在課中全部完成,誰知,本課的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有點難度,過多的題目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

2.課前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瞭解不夠,且在課中沒有及時調整。如部分學生對看圖寫分數,腦中還是以一位小數也就是十分之幾為主,對應兩位小數表示的也寫成一位小數,我沒有及時調整,應該多出現類似的圖形題,對學生加以鞏固與理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2

許多教師認為,《小數的意義》這一內容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方法比較恰當,因為小數的意義是約定術成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種課堂的裝飾。這種思想,是我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得最多,也是我最難突破的瓶頸。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上,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

例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時,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設計:

第一層次:小數該怎麼讀?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以及個別與集體的練讀直接解決。

第二層次:小數有什麼用呢?為什麼會有小數?這類一般問題,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客觀分析,川教網,在互動中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第三層次:小數的意義是什麼?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是怎麼來的?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

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其實有着本質聯繫,那就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既是平等意識、人格尊重在教學中的體現,也是實現對話教學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問題,闡述問題,發表見解,由此在交流中獲得知識,鍛鍊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着、欣賞者,引導者,適時點撥、恰如其分的調控。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是在三年級學完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不僅是學生對前面知識概念的歸納,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這節課關鍵是引導學生觀察、遷移、歸納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特別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本案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注重聯繫生活,聯繫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

這節課為突破概念形成過程,組織學生測量課桌的寬度,並按要求記錄自己的測量結果,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有的學生以“米”,有的同學是用“分米”作單位,有的是用分數,有的是用小數來表示結果,然後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同樣是測量一個物體,觀察得出:9分米=9/10米=0.9米,這時引導學生思考:9/10米與0.9米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進而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再引導學生寫出用“米”作單位的百分數和兩位小數,以及用“米”作單位的千分數和三位小數,在此基礎上,引導觀察,再嘗試讓學生歸納出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計數單位。雖然學生歸納語言不很規範,但是我覺得我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注重學生探究過程,不僅重視概念形成結果,更重視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在這節課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在合作、討論中探索得出小數的意義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且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概念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4

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依據是十進制位值原則。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了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愉悦的探究活動中獲得新知識,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態等方面得到發展。

本課特點:

一、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本節課,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猜測説出商品的價格,再利用學生已有的小數知識。接着,精心安排學生回憶所學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活動。為探討小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二、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本課創設了讓學生藉助米尺探討小數意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認識一位小數小時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通過之間的觀察,思考,瞭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十分之一米,十分之三米,十分之七米→寫成1米,3米。7米的變化,認識以為小數表示十分之幾;通過猜測、驗證,認識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通過思考、交流發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直至總結概括小數的意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鍛鍊,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全面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5

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小數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雖然教過兩年,但總感覺沒有講透,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教學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今年學校組織的研討課中,聽了黃永麗老師這部分的教學設計眼前一亮,她的設計精巧極了,非常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在教學時我也採用了黃老師做法:三張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1米長的紙條隨着對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理解後整齊對應的貼在黑板上,隨着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看出一個十分之一里面有10個百分之一,一個百分之一里面有10個千分之一,以此類推。通過老師精心準備的`簡單的學具,學生很容易理解了小數部分各數位的大小及相鄰數位間的進率是多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真是師傅明瞭徒弟聰。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雖然效果不錯,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導學生探究時,老師引導太多,沒有充分放手給學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今後要加強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教學涉及的內容較多:小數的讀法、寫法、小數的組成、小數的意義、小數數位順序表等,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側重點分明,但時間仍然很緊,致使各重點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放在第二課時進行探究,我想小數的意義和小數數位順序表這兩個重點和難點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學效果會更好。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6

前兩節課,學生已經接觸了小數產生的意義,體會了較小單位轉化為較大單位的現實背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理解小數數位順序表、認識小數各個數位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關係。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孩子們,你們坐過地鐵嗎?關於地鐵你知道哪些知識?”老師也帶來了有關於地鐵的一個小知識,想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北京地鐵10號線列車的最高運行速度是,每小時八十千米,約為每秒22.22米。這樣的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二、引發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22.222,並説一説其中的“2”分別表示什麼?其次引導學生回顧整數的各個數位的名稱,小組合作探究“小數的各個數位的名稱,計數單位,以及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這些問題。引發學生數學思考,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中最有價值的行為,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動腦思考交流,教師也參與小組討論中,並給予一定的指導。我參與到小組當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實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膽猜測,有理有據;有的孩子善於傾聽,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師不僅要會講授,而且要會傾聽,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數學是講道理的.,你能説説理由嗎?”肯定學生回答中有價值的東西。通過交流學生成功的得出結論:0.2等於2/10,是兩個1/10,所以小數點右邊第一位,可以設為十分位,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1/10,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並得出結論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在鞏固練習中,我分層設計練習:

第一題,在計數器上畫一畫,再填一填。(在計數器上感知數位和計數單位)。

第二題看一看,填一填,説一説。(在米尺上用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N釐米,並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第三題離開具體模型讓學生説一説某小數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學習過程。在練習中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這節課雖然整體上是按照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幾個小組能夠有效的合作交流,還有些小組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我想這與小組人員分配和分工有關。應該合理配置小組成員,真正做到互補,讓學生在小組中有效的學習。

2、時間安排上明顯的“有前鬆後緊”的感覺,前面用時過多,應當壓縮一些時間,只有這樣才能給練習留有充足的時間。今後的教學中也應該引以為戒。

3、鼓勵性語言還是太少,應該中肯的鼓勵學生。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7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了兩次不同的嘗試教學:

第一次教學: “小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來處理的:藉助課件直觀形象的優勢,讓學生在想象、類推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教學過程如下:

課件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讓學生觀察後思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寫成分數是多少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學生回答後追問:這樣的3份或7份用分數和小數又怎樣表示呢?學生藉助課件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後,引導他們觀察板書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概念。在“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也採用這個方法,讓學生在推理、想象中探究。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釐米,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1釐米放大。然而課件展示1釐米的長度和1分米的長度差不多。給學生一定的誤導。結果是:0.1米、0.01米、0.001米的實際長度是多少?學生頭腦中一點印象也沒有。以至於在後面學習小數的“計數單位”時感到很空洞,他們不知道“計數單位”是指什麼?為什麼要以0.1、0.01、0.001作為小數的計數單位?

反思教學上述教學,存在着這樣幾個問題:其一、沒有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具體表象。學生以課件為支撐,藉助想象去推理。由於缺乏操作體驗的過程,學生頭腦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幾個概念而已,至於0.1米、0.01米、0.001米實際長度是多少?頭腦中沒有印象。這樣抽象與表象之間缺乏應有溝通,影響了後面“小數計數單位”的教學。第二學生對小數的計數單位缺乏體驗的過程。教學中沒有設計用0.1、0.01、0.001等為計數單位來找小數的體驗過程。其三、課件的誤導。課件出示1分米、1釐米的放大圖,展示給學生的1釐米、1毫米與實際長度相差甚遠。反而對學生產生的誤導:認為1釐米與1分米的長度相等。

針對上述問題我進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操作體驗。如教學110米就是0。1米時,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這個0.1米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單指0—1之間的'這一份。同時讓學生圍繞“0.1米”這個基本的計數單位在直尺上找小數的過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説一説你是怎樣找出0.3米的?0.3米是幾分之幾米? 0.3米里面有幾個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個0.1米,想一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米?讓學生在“找”“説”的活動中,把0.1米的實際表象深深印在腦海裏,同時也感悟到一位小數都是由幾個0.1組成的,1米里面有10個0.1米。0.1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第二、為了防止放大圖給學生的誤導,在出示課件後安排了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釐米、1毫米的活動。讓他們在頭腦中建立1釐米、1毫米正確的表象。

按照上述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直尺上找0.1米”時思維非常活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時,學生欣喜地發現: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僅僅是指0—1之間的長度,8—9之間的長度是1米的110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為什麼表示的長度都是0.1米?”學生面帶疑惑。經過觀察、比較、討論學生明白了:原來它們都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他們還發現:1米里面竟然有10個0.1米學生在“找0.1米”的過程中,“0.1米”的實際大小已經深深地印入了腦海。同時學生對“0.1”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有了一定的體驗和理解。這個過程正是他們自己吸收、內化新知過程,它較好地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二是:提問“暗示”培養對應思維、可逆思維。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教學中我採用提問來“暗示”來突破這一難點,提問時圍繞“0.1米”這個基本的計數單位來設計問題: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説一説0.3米是幾分之幾米? 0.3米里面有幾個0.1米。這個問題意在以0.1米為基本的計數單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後根據小數0.3米找到相應的分數。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個0.1米,想一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米?此問意在讓學生以0.1米為基本的計數單位找出0.7米後,找到與之對應的分數。並同時滲透0.7米里面有7個0.1米。這樣一正一反的提問,讓學生能意識到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制的分數。有效培養他們的對應思維、可逆思維。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新、求異意識。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是提升學生思維的必由之路。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小數的意義。這不僅因為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建構對小數的理解,需要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經歷由具體到一般的歸納過程;而且小數作為一種特殊的分數,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數概念基礎之上的,但由於學生尚未系統地認識分數,這些顯然都會影響到他們對小數意義的理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經驗,以米尺為橋樑,找出分數與小數的契合點,讓學生主動建構小數概念。

三年級下冊學生對一位小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時至今日學生難免會有所遺忘,為此,在第一個環節,我藉助米尺讓學生認識一位小數,並在此基礎上去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這種無形遷移,不但利於新知識的研究,而且使本來跨度較大的分段的教學融合為一體,從而可以更具體、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在第二個“探索兩位小數”環節時,教學安排上主要有兩個特點:

一是利用米尺強化用“米”作單位的分數表示1釐米或幾釐米的思考過程,引導學生由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想到1釐米是百分之一米,由1釐米是百分之一米想到幾釐米是百分之幾米,幫助他們在一系列的.數學思考中,突破“用百分之幾米表示幾釐米”這一學習難點。

二是讓學生及時的進行觀察、比較、歸納。在把1釐米和幾釐米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後,我要求學生觀察、比較寫出的分數和小數有什麼共同點,並及時總結出:“這些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這樣的歸納,使小數的認識過程更加順暢。

第三個環節探索三位小數時,主要是注意給學生留出更多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由兩位小數類推出三位小數,在類推中逐步明確三位小數的含義。

第四個環節概括小數意義時,我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並注意引導學生適當拓展已有的認識,幫助他們相對完整的掌握小數的意義。

在實踐運用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的不同為他們設計了三個不同發展層次的練習,由易到難、有具體到抽象,有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斷體驗、理解小數的意義。不足之處:

1、備課時,備得不夠充分,導致課堂上的PPT出現三次明顯的錯誤,我有些猶豫、有些慌張,沒有靈活的處理好,這説明教學機智不足。

2、歸納小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按照我們備課組的設想,要想突破重難點,就是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交流討論的,但我恰恰在這方面沒有做好,流於形式,導致學生在最後一題中理解出現了一些困難。

3、口誤較多,語言不夠精煉,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一直都是老師在講,沒有注重給時間學生自己探討,違背新課改的目的。

3、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也沒有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上課太死板,沒有新意,沒有充分的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導致這節課很難分辨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新知識。

4、在課堂上有的內容重複過多,練習過多,應減少不必要的內容,多空出時間讓學生提出問題,和同學及老師一起探討。把握好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新知識。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略的反思,當然我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改正自己的不足,根據教學情況對學生做出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9

這節課開始談話直接引入複習課題,同時提出複習要求:個人獨立思考整理本單元知識,可以看課本,然後在組長的帶領下組內交流總結知識收穫。知識點較為簡單,可不做記錄。但是有的小組竟然又問:可不可以作複習記錄。我應允了,學生們進入了整理知識收穫的環節,巡視時發現個人複習認真,組內交流積極、有序發言,記錄員也很邁力,氣氛好不熱鬧。學生單元知識回顧完成後,小組代表回報整理結果,二、三個小組代表就已經把本單元的知識點總結的很全面了。還有很多小組代表很踴躍、舉手,我又給了他們機會,不過往後的小組的同學説的是:我們組還會解決(問題),知道了(細的知識)。

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更熱鬧了,學生們紛紛爭取發表個人意見,開始了對本單元題型設計的回顧。這各環節足有近二十分鐘,感覺説的.差不多了,我方進行小結:大家對本單元知識整理得很全面,同時對本單元的解決問題的題型、方法及注意事項總結的很細緻、全面,同學們真是學習的有心人啊!練習題完成了讀、寫數、排列大小、把整數改寫成用億或萬作單位的數並求近似數及名數改寫,不過判斷和解決問題都只能在下一節數學課來完成了。總之,在本節複習課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很出色,既進行了積極思維,又很好的鍛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屆可學生的合作還是很有效的),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是,在學生説會解決問題時就可讓其進行習題舉例(尊重學生的思維特別化發展),可讓大家解決,這樣我設計的題目會完成的就較少些,不過完成題型卻也會很多。學生獲取成功的喜悦會更多,而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的。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0

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和一位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讓學生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雖然學生已學過一位小數,在生活中也常見一些小數,但有部分學生已經把以前的知識遺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課前我首先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複習,為新知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我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學複習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

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從兩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這部分的內容看似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會容易出錯。在讀法上我主要強調讀小數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數,方法是從左往右整數部分照往常一樣讀,小數部分從左往右依次讀出各位上的數。讀法學生掌握的還比較好,幾乎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在寫法上,雖然我在課上一直強調: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是( ),可以用( )表示;為什麼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學生還是會寫錯,特別是寫三位小數時。例如:23毫米=( )米有的學生會寫成0.23,主要還是沒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時,都是先轉化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然後再轉化成小數,而這題是直接進行單位換算,學生的思維就沒有轉化過來,實際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樣的,有些學生就沒有活學活用,或者説小數的意義沒有理解透徹。

第二部分:小數的意義。

在教學1分米=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並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繫,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後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沒有大膽的放手,教學的過程顯得有點機械,呆板,學生的積極性並沒有被調動起來,似乎我講的東西太多了一些,給學生的機會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資源也很少,錯過了一些精彩的內容。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1

小數的意義是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學習小數的開始,是數的概念的又一次擴展。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對小數並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經有所接觸,但由於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學習過程。

課前讓學生收集了許多關於小數的資料,先把這些資料讀一讀,然後挑選你最感興趣的一條,談談你瞭解到了什麼?又想到些什麼?如:一枝鉛筆0.35元,一把直尺1.2元。雷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籃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是2.26米。88層的上海金茂大廈高420.5米,是目前我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樓。

小數的意義就這一內容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方法比較恰當,因為小數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種課堂的裝飾。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上,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例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時,我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設計:第一層次:小數該怎麼讀?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以及個別與集體的讀直接解決。第二層次:小數有什麼用呢?為什麼會有小數?這類一般問題,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客觀分析,在互動中自己感悟、自己體會。第三層次:小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採用學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其實有着本質聯繫,那就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我也通過兩年前的前一輪教學發現教材的編寫順序不太適合我校學生的接受能力,於是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的組合,第一課時上生活中的小數與小數的意義(1)分數與小數。第二課時上認識小數與小數的讀寫。第三課時上小數的數位順序。第四課時上小探究。第五課時上小數的組成。第六課時進行練習。我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小數的讀寫和數位順序提前教學,然後再進行小數的組成這一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學,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順暢。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2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事後進行反思,以下是“小數的意義之教學反思”,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按説學生學習有關概念的知識是比較抽象的,那個整堂課需要老師很多的講解,一開始我備課前就在苦思冥想,到底該怎麼引導。我想還是常規保險一點,教師多講點,這樣學生少走點歪路,課堂進度就能快些。後來在我自己上課前聽了隔壁班老師的這節公開課,我發現老師講得不多,學生也可以做對題目啊。於是,我決定自己的課堂也來嘗試一下。

首先出示: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學生獨立思考後點名回答説説自己的想法,根據以往的知識學生完全有這個能力解答並且能很好地回答出理由。但是考慮到學困生,我在學生回答完的基礎上增加出示了一把一米的米尺,平均分成10分,通過圖幫助這部分孩子理解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即一分米就是十分之三米。

接下來我出示一張把米尺平均分成100分的圖片,因為100分過多,學生一格一格數肯定看不清也來不及,我就直接告訴他們這裏1米平均分了100分,數與形的結合易於孩子的理解。接下來全班一起解決1釐米=—米=()米的問題,指名學生説説,學生同樣説得很明白,後面4釐米和12釐米的.同類型題目完全可以放手,在學生獨立完成的這點時間裏,我就去到學困生那邊多點撥了一下,全體完成後讓學生來説説自己的想法,這樣整體的學習效率就提上來了。

最後解決三位小數的問題我也差不多采用了上面的方法,效果也不錯。老師提供一幅圖,指點一二,學生想得多,講得多,思維就活絡起來了,越學越來勁,到最後的總結就自然而然出來了。這樣的課堂成不成功無法斷言,但我覺得收效不錯。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3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是本節課應達到的'知識教學目標。

第一次執教《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後,自己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從瞭解小數的產生到探究小數的意義最後到綜合練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挺順利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我説在超市為了方便,電腦上通常會以元做單位統計,也就會用到小數了。本以為我可以按照預設進入正題了,這時有個學生説“既然有電腦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為什麼一定要用小數?”由於我沒有預設到這個問題,霎時我呆了,最後決定告訴學生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等會兒再解決。在以後教學中,對於課堂出現的“小意外”,要靈活地處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進行解決。

在正方形紙上畫出0.1這個小數時,大多數同學都是塗最旁邊的一格,我也就是想當然的按照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正當我為解決這個問題高興時,有個學生突然地説“一定要這一格嗎?中間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我當時沒有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只是一帶而過。備課時,預設不夠充分,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我們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這裏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單指這一份。我想當時我把這個學生提的問題再深入地分析一下,產生的課堂效果肯定會不同,學生也會更為深刻地理解0.1的產生及意義。由此,我想到了以後備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備課時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個知識點應該要落實到哪一個程度;第二,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多思考提這個問題要解決的什麼;第三,除了備教材外,更要備好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會出現地種種問題進行全面周到地預設;第四,還要備好各種教學資料,如課件、練習題、學具等等,這樣就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着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為中心。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我們教學所要追求是: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4

《認識小數》是和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學習內容,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但是由於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因此大多數學生還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譚老師在整節課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讀小數時其選擇的含有小數知識的圖片全部來源於生活,是由孩子們自己尋找到的生活中的小數,日曆表中有它、商品的價簽上有它、產品的包裝上有它等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小數,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認讀小數的積極性。

課堂具有較強的語言魅力。其一,注重對孩子們的賞識教育,課堂評價語豐富,比如“真厲害,小數後有零的情況也會讀”、“讀得真清晰”、“聲音整齊洪亮”、以及後面的“你真會小結”,同時注重培養孩子們口頭表達要説完整的話。其二,提問具體,突破重點,比如“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都有66,它們的`讀法一樣嗎?”、“如果1分米用米作單位,你會表示這段長度嗎?”讓孩子們在認知的衝突中感受真知,讓孩子在舊知識和新知識的撞擊中擦出火花,構建聯繫!其三,課堂連接語過渡自然,比如“光會讀小數可不行,還要會用”,強調學以致用,從讀小數過渡至小數的意義。

在教學時能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並進行小結。通過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自行發現讀法的不同,從而歸納讀一位小數的方法,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規律,建立分數與小數的聯繫,形成正確的表象。

在教學中做到有扶有放,學生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良好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體會。整節課教學素材生活化、教學評語具體化、教學過程重發現、重表達,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5

我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例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時,筆者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設計:

第一層次:小數該怎麼讀?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以及個別與集體的練讀直接解決。

第二層次:小數有什麼用呢?為什麼會有小數?這類一般問題,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客觀分析,在互動中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第三層次:小數的意義是什麼?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是怎麼來的?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我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

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其實有着本質聯繫,那就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既是平等意識、人格尊重在教學中的體現,也是實現對話教學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問題,闡述問題,發表見解,由此在交流中獲得知識,鍛鍊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着、欣賞者,引導者。

本節課的不足是: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認識小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但學生在做作業時,如4.8中的4在()位上,表示()個();8在()上,表示()個()。有個別學生出錯,還要進一步加強練習。個別學生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數表示多少,掌握得不是太好,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小數部分的讀法和整數部分的讀法混淆,還要加強練習。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6

人教課標版國小五年級數學教材第一單元安排的小數乘法主要內容分為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利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等幾個知識點!回顧這一個單元的教學,發現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數乘小數的知識點上,學生由於受小數加減法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知識的影響,習慣性的列豎式計算過程中也把小數點對齊了!結果造成計算的`錯誤!

二、在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出結果後,末尾出現“0”時,有部分同學沒有掌握好點小數點與去“0”的先後順序!在作業中出現了先把“0”去掉後再點小數點的錯誤!

三、同學能夠理解“一個非0數乘以大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要大;一個非0數乘以小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要小”這一性質,但不能做到靈活運用!同學們在處理756×0.9○756這一類型題目時,還停留在通過計算得出左邊結果再比較的認識上!

以上是在進行小數乘法這一單元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主要出現的問題!而掌握得比較好的知識點則是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幾點上!

對策:

針對第一種情況,個人認為可以通過專項小數乘法與小數加減法的強化訓練和對比訓練來幫助學生區分小數乘法與小數加減法在計算的過程中的區別!

第二種情況:明確小數乘法計算方法與步驟!

第三種情況:通過例題,幫助學生髮現○左右兩邊相同數,再從判斷○左邊另一個因數是否大於1,最後確定選擇大於或者小於符號!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7

《生活中的小數》一節第二課時,主要講的是名數改寫中的小單位的數改寫成大單位的數。目標和重難點都是要讓學生理解小單位的數改寫成大單位的數需要除以進率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的方法仍然是由遇到單位不同的題目卻要進行比較大小而引出的學習需要,然後再由長度單位的推導讓學生明確除以進率的方法。因為學生有了昨天將大單位的數改寫成小單位的數的學習經驗,所以,今天的教學任務完成起來相對比較順手了,但仍然有一部分學困生在進行具體的練習的時候總是跟昨天的知識點混淆。

出現了混淆的情況,所以不得不先進行鍼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先充分的練習小化大的情況,在熟悉了以後才將昨天大化小的知識和今天的內容進行整合,然後給出記憶的方法,讓那一部分學困生也能夠有個抓手。這樣,孩子們學習起來也能有一點成就感!一節課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剛剛能夠處理一些基礎的'名數轉化,一節課就結束了,居然沒有時間完成拓展練習,當然,課前設計的內容也就沒有完成,看樣子還需要再加一節練習課來鞏固和提升了。

有的時候我也會坐下來靜心思考自己這幾年來的教學,是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得當還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這個班的成績總是墊底,同樣的內容,同樣的講法,在五班講完總感覺很輕鬆,可是在二班講完卻感覺相當的吃力,孩子們聽得費勁兒,我被刺激的也夠嗆。這個班的孩子兩級分化比價嚴重,學習優異的孩子總是感覺很輕鬆就能夠聽懂,但是學困生卻總是要在老師強調或講解到至少三遍之後才能有些許的理解,這就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到底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教學方式能夠讓這個班的孩子不掉隊,能夠讓我們不需要關心卻必須重視的成績有所提高。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還得繼續研究教法哦!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8

本片斷雖只是讀數,但在讀數的過程中,我也試圖體現探究因素和思維含量。課本中既然沒有用概括性的文字註明小數到底該如何讀,説明本冊關於小數讀法的教學要以感悟為主,因此,讀法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正確的讀法為模本,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反覆練習。但通過幾次試教我發現,很多學生雖然能第一遍讀對小數,可是在後面的課上卻又屢次出錯。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是老師被學生正確的假象所矇蔽,以為學生一開始會讀了,就一定掌握了讀法,既而把讀法教學一帶而過,沒有深入下去,使得學生對小數的讀法掌握不牢固。這使我認識到,雖然只是“模仿型”的讀數,但是一味地、生硬地模仿,成功率是不會高,只有在比較、分析、爭辯,並獲得理性的認識後,在去“模仿”這樣的“模仿”才是有效的,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

因此,當第一個學生在試讀小數出錯時,我沒有輕易地放過他,而是讓他通過學習別人的讀法,分析探究出自己錯的原因,並且把原因説了出來,不僅對自己,對其他同學也是一個告誡。在讀整數部分是兩位數的小數時,第一遍讀看似順利,但絕對不是每個同學都真正會讀,我在巡查時就發現好幾個同學讀錯了的'。我舉出反例,也是為了讓學生能有一個鮮明的對比,把部分學生心中那個模糊不定的答案乾脆地暴露在陽光下,讓學生自由地去辨析和爭論,自悟出小數點前面數的讀法。課進行到這裏,學生對小數的讀法大概心中有數了,我又不失時機地拋出了一個更大膽的問題:小數到底應該怎麼讀?這個問題雖不是書上的問題,但對學生定性讀法、培養思維絕對是有益的。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9

小數乘法的資料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就應是比較簡單的,可事實的狀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節新知教學後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錯誤的現象主要有兩方面: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我覺得還是要把兩位數乘一位數、乘二位數、三位數的整數乘法的豎式讓學生先算,先把這一知識點從學生大腦儲存的記憶庫中提取出來後,再進行小數乘法的豎式教學,學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也會少些,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學生自己把自己網在了自己編織的網中。

2、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並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單元不是我想象的那麼簡單,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係。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20

這節課是小數乗整數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小數乗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乗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為了能讓學生輕鬆的掌握新知,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節課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

複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及整數乘法中由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學習“小數乘整數”做好了鋪墊,尤其是掌握了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習小數乗整數的算理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理解算法。

創設了一個“購買風箏”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數乗整數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索新知。

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解決實際問題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思考交流解決的方法,在師生的.交流學習中,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計算方法,從而得到許多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然後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算法階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教材中的解決問題改為生動有趣的買風箏情景,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身邊的數學,讓他們樂學,主動參與。同時,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思考交流的學習中,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