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精選】散文作文彙總6篇

欄目: 文學 / 發佈於: / 人氣:5.98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散文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散文作文彙總6篇

散文作文 篇1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為?不知為何,就會矯情地想提筆寫下這句話。也許就連自己也不懂莫名寫下的短句,似乎,又只有自己才懂得吧?

真正純粹的善,我從來都不會認為只是單純的善舉,也許是,又亦或不是。善在不同心境的人的眼裏,得到的也許是不同的答案。可我倔強地堅持着自己的”善論“,熱愛生活,亦本為善。

生活是一門學問,有待考究,也永待考究,生活是奇妙的東西,值得為此追求和執念一生。心如止水,遠離城市喧囂是非之地,因而如此,享受生活,亦是善。

青磐石旁站定,悠然採擷叢邊的野花,輕輕地赤腳在涼冰冰地青石橋邊踏過,亦或下溪在水裏趟幾個來回,涼絲絲的觸感從指縫流至腳心,最後暖至於心。嘴裏哼出的不成調的小調子,看到了嗎,彼此粲然的笑容?

喜歡着去樹蔭下走一遭,密密麻麻重疊與此的樹影,那些不曾發覺的小小光斑,投影在靈魂之中。沐浴於大自然的饋贈之中,無不感歎活着的美好,誰又亦或誰不為所動,觸得泛起的美好由心而靜。善自心境,取自人心,心境歸於自然。多少美好,在慢不下來的時光,逝去了呢?

善本歸何物,無從知曉。但我卻認世間從未分過善與惡,一切源於善,愛歸於善,恨也歸於善,多少是是非非都淪陷在這善的是非之中。活着就該知足,知足者必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也必是善。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為?皆於善罷。

散文作文 篇2

“咚”一聲鐘響,似是從那模糊的遠方傳來,又似是從心底傳出,這似乎不僅是聲音,還是一股意境,如洪鐘,如流水,似剛似柔,或許,這便是“禪”。

中年時期的林清玄曾出過家,不知是什麼原因,但我認為,絕對不是林清玄自願的,沒人會願意去當和尚,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厭倦凡塵。總歸是有原因的。但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滿着韻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帶了點悲愁的情緒,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嗎?恐怕不是的,為什麼那麼多僧人,不跳出來寫這些文章,恐怕是因為對滾滾紅塵徹底無望,便轉身遁入空門了吧,或許看透了一切,但對我們還抱有希望,便拿起筆,寫出一篇篇文章,由此來拯救我們,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從這點來看,林清玄散文帶來的憂傷之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是,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無論如何,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雖然是我個人理解,但這,便不正是讀書的真生意義嗎?

一篇《放生的麻雀》講的是作者在林間走過時看見地上的麻雀屍體,經瞭解得知這是近期剛被人從籠中放出,因為忘記了飛翔的動作或是失去了一顆想飛的心,從而落在地上餓死,冷死。很顯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這將麻雀比成我們,而籠子又比做成了什麼呢?是囚禁我們思維的阻礙嗎,我想不是的,這籠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生活,這會使我們忘記了拼搏,忘記了如何熱血的向前進取!受到了世俗的影響,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維,受到了世俗的行為,如若再不行動,便會像這可憐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間滅亡。

一篇《更恆久的價值》告訴我們,什麼是價值--用的久嗎,實用嗎。追潮流,追時尚,舊東西什麼的,統統拋掉,這便是現在人們的思想,這不也是受到影響的一種嗎?

文章不同,卻同樣有一種看破了一切的無拘無束,林清玄並不指望我們能夠跳出紅塵,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間路要走,無拘無束的走下去。

散文作文 篇3

正因為梅花經受住了寒風暴雪的考驗,才被它的傲骨折服;正因為蝴蝶衝破了蠶繭的束縛,才為那“留連戲蝶”而神往;正因為雄鷹逃過了無數次墜死的驚險,才使我們因它的矯健而感歎,同樣,生命亦是如此,只有千錘百煉才能綻放耀眼的光華。

生命是一條漫流的河,沒有點波瀾,只是一潭寂靜的死水,又有什麼意義呢?因而,當我們遇到挫折之時,應該將苦難化為奮鬥,把不滿表達成信心,將壓抑熔化為前進的動力。這樣的生命不是更令人津津樂道嗎?

似乎挫折壓抑自古以來就是一柄雙刃劍,正如巴爾扎克説的“不幸,是天才進升的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正如邰麗華,一次偶然的高燒,從此讓她進入了無聲的世界,墮入了無底的深淵,但十五年淚痕澆灌出的“千手觀音”呈現在我們眼前時,你沒有被他耀眼的生命之光灼痛嗎?正如洪戰輝,一次偶然的家庭變故,從此,13歲的小男孩但擔負起了困境中的家庭,擔負起了不屬於他的責任,但12年裏,他由小男孩成長為男子漢的道路,生命的火焰是如此的高漲。

他們的生命都被接種到了壓抑的土壤之上,但,正是這樣不甘心,不低頭的精神,將命運的喉嚨扼住,緊緊握在自己手中。

當貝多芬伸出堅強的大手,敲在命運的鎖鏈的時侯,當阿炳在黑暗裏奏響“二泉映月”的時侯,當史鐵生,張海迪用意志抒寫傳奇的時候,我的心久久地震顫着,生命的光華,不就是這樣被燃燒的嗎?而那些面對對壓力而選擇自殺自甘墮落的人在他們的前面,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自卑,更是多麼的悲哀。

塞塞謬斯説:“當壓力來臨的時刻,我們正好是待發的箭。”不錯,適當 的壓力剛好是前進的動力,在壓力面前,應該將自己鍛造成一一支不折不撓的利箭,在那驚天的一刻,綻放出利箭摩擦的光輝。

散文作文 篇4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周國平《安靜》

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義與精髓所在。人從出生時的懵懂無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現在,若沒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裏能夠真正的成長起來,沒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處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積累,點點滴滴地發展。

時常回頭看看,回想自己走過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滿意的,蘇格拉底説:“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尋求一種進步,從過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來,開啟自己的下一個新“紀元”;總結曾經的經驗,才能讓自己逐漸擺脱昨天略帶“晦氣”的影子,煥發今天的蓬勃朝氣……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讀後感《讀周國平散文有感700字》。

但這所説的善於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於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重。後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説,“我們經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這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而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日子,但我們經歷生活不是每天數着過去的天數,而是品味每天所經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於發現這些點滴背後藴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於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恆,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現它。不然,未經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説,你沒有發現它的價值。

散文作文 篇5

時間的流逝,淡滌舊跡,僅留下微漠的平淡與悲哀。濮水邊,你翩然而去,僅留下楚使的瞠目與歎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愛亦苦亦甜的刺激,誰人如你——莊子,淡泊一切,與道合而為一,只偏執著那淡淡的清白。

當一種美,美得讓人無所適從,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當一種平淡,淡得讓人無從品味,也只好歎之惜之,贊之賞之。

你甘於淡泊,樂於平淡,自得於平淡,只願在夢中化蝶而逍遙,只願隨那盤旋而上的鵬者浮游於天地,不願累於國事,不願牽絆於塵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飴的淡淡而香的礦泉之水,給人以絕境逢生,給人以寧靜致遠,給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觸及你的衣襟,卻在指尖碰觸到清而澈、涼而柔的泉水,原是這般滋味。

無奈我擺脱不了那甜的誘惑,忘卻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我無路可走之時,望見你那平靜如水的雙眸,澄澈至極,悠悠遠遠,望斷天涯路。

我以為你是孤獨的,你卻告訴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惠子的離去並未換來你的嗥啕此類,原來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紅塵。何必讚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詞窮。

念往昔,繁華競逐。你依舊逍遙遊於世外,參透自然的無窮。世界不過是你的主觀產物,你甚至瞭解了河魚之樂,蝶舞之愉,螳螂之負,搖曳而去,穿梭於泥潭之中,何必在乎那權勢之爭,誰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間,明月可掇,你在清風夜唳之中獨自守望那明月,以至於在人們高枕無憂之時那皓白之月不會迷失——只因你這顆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瘋癲,你淡漠的眼神卻懾人無語,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卻早已悠然飄遠。

對你唯有驚鴻一瞥,卻窺見了一種平淡致遠的處世態度,淡罷,淡罷,絕不為萬物所主宰,我獨逍遙於濯濁之外,蟬蜕去拖累,只願抱明月而長終。江邊一蓑煙草,一片縞素。

教我如何追尋你的步伐,那美至無所適從的精髓;教我如何觸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態度。

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執的追逐,泉邊那飄揚的一片縞素,是為你而起的縹緲之歌。

散文作文 篇6

很多年來,遲子建作為一名小説家頗受文壇重視和關注,遲子建散文讀後感。但當我讀完《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後,我認為遲子建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散文家。

《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全書分六輯,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愛人》的詩。“你離去了/從此環繞我的河流/就是兩條了……”這悽傷優美的歌,彷彿以里爾克式痛苦召喚人性復歸神性的語言,青銅般地唱起了序曲。我把她寫在第一輯《春天最深切的懷念》裏的篇章,視為通過語言而進行的一種很內在的心靈歷險和疼痛。的確如此,遲子建在愛人出車禍去世後,經歷了“最殘酷、黑暗、絕情”的日子。那日子儘管悲痛,但遲子建是堅強的。為此,她有了對生命無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懷念。當然除寫愛人的篇章之外,遲子建在此書所涉及的題材頗廣。其中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出訪國外的隨想,對小動物的遐思,以及閲讀札記和寫給同行的印象記。通讀全書,你會呼吸到一種大自然與作者和諧之美的氣息。比如:《中國北極的天象》、《女人與花朵》、《魯鎮的黑夜與白天》等,既以女性獨特的視角,闡述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與變化,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滄海一粟的哲理。

遲子建是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她在寫小説之餘所寫的散文,是真情的流露。讀者很容易用心靈去感覺、觸摸、溝通和接近一個真實的她。她是孤獨的,又是安靜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創建精神之塔。她説:“創作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消蝕的過程,讀後感《遲子建散文讀後感》。我們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消蝕。” 遲子建寫作就是渴望一種生命的超越,一種整個人生境界的昇華,一種寒冷中的燃燒。她的長篇小説《滿洲國》是這樣,這部《假如魚也生有翅膀》也是這樣。該書第二輯《時間怎樣地行走》等22個短文,便是她寫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所謂:“辭達而已矣”也。

《會唱歌的火爐》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時代,在大興安嶺度過的時光。它讓讀者跟隨着他們姐弟三人,推着空車上山拉柴火。“那裏生長着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鬆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只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温,是司空見慣的。”這篇散文以大興安嶺寒冷的冬天為背景,寫出了在艱難生活中親情的温暖。

文中説:“在山裏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為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着一簇橘黃的火焰,那畫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着幾個土豆藏到懷裏,帶到山裏來,待父親點起火後,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後,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也許正是因為小時候有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遲子建的筆底便有了東北風景的蒼茫與壯美。

《木匠與畫匠》是作者愛人去世後,裝修新居時的隨感。遲子建的散文大多與童年生活有關,這篇也不例外。她説:“童年的時候,我覺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們那時用的傢俱,哪一個不是木匠親手打出來的呢!想着木匠能讓椅子長腿,能讓桌子鑲上抽屜,就覺得他們是有道理牛氣的。”

倘若你縱觀遲子建的這本散文集,你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風光的融融暖意,可以體會到一個藝術家、文學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終都是孤獨所取得的成就。孤獨的堅守,才能創造精神之塔。拿《莊子》的話形容,則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遲子建正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堅守者。因此在熱鬧的羣體中,她特別醒目地擁有了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