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班主任兵法的讀書筆記

欄目: 文學 / 發佈於: / 人氣:2.87W

日前細細拜讀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他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上、理論上的獨到的做法和思考。作者強調在“愛”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智慧和謀略,也得以讀出作者是個極“用心”的人,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出了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探索。

班主任兵法的讀書筆記

這讓我想起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我生活中什麼最重要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説:愛孩子。”

萬瑋老師也基於“愛”的前提,不斷進行着人生的追求。因此,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對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也就是學生管理工作,我也有了一種全新的思考:關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關心是最好的管理。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班主任只要心裏裝着學生,時常牽掛着學生,通過關心能形成師生之間一種情感的良性互動。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對學生時時關心、處處關心,就能使管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就會自動接受管理,參與管理,並且加強自我管理。

作為班主任,怎樣在管理中關心學生呢?

首先,要從思想上關心。思想上的關心是最緊要的關心。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十分豐富、十分複雜的世界,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琴絃,教師要想撥動這根心絃,就必須設身處地,從學生外在表現探知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育學生時,應努力尋找與學生的共同點,從而獲得共同的語言。“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穫肯定和讚譽。這要求我們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學生,堅信學生是可以被教好的,關鍵是教師如何教。這需要教師具有轉化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充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能激起學生心靈的漣漪,緩解他們的牴觸情緒,從而達到轉化引導之目的。在平時,教師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強制;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少説教;多用情,少用氣。方式有別,效果千差萬別。

其次是生活上的關心。學生的身體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現在獨生子女居多,挑食現象較普遍;在校時,還不免有頭疼腦熱,在常人看來的一些小事,卻是他們的大事、難事。作為班主任,就要把關心學生的“飽暖小事”掛在心上,常跟他們談談心,聽聽他們的想法,瞭解他們的需求,爭取讓他們無學習的後顧之憂。每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日子裏都有快樂的時候,不快樂的時候,有順心的日子,也有不順心的日子,如果我們能及時幫助一把,學生就會心存感激與幸福,主觀上會更努力表現。試想一下,當學生對老師心存愛戴時,你這個班主任難道還會不成功嗎?

三是學習上的關心。在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持“學做真人”的同時,針對學生學習差異性的實際,進行細緻耐心地引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中國古今教學思想與實踐中,因材施教一直都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則。而該原則的依據與出發點就是: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的,表現是普遍的。個別差異的存在對教育工作有相當大的影響,它是伴隨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它作為受教育者整個生命體的一部分加入到教育活動中,必然會對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新課程的宗旨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其為關注差異增添了新的內涵。我們應該以新的視野再認識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采取適當的、有效的措施來引導和培養他們。

總之,關心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管理要從關心開始。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更重要的是,班主任還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吸納他人的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去感染、鞭策學生,做合格的育人者。

有了這些思索之後,我又被《班主任兵法》深深地吸引下去。原來,萬瑋老師“成了不折不扣的網蟲,知識我這個網蟲既不喜歡聊天,也不愛好網絡遊戲,就是喜歡在論壇發言,每天惦記着我的帖子。無數個晚上,我就這樣在電腦前度過。”“慢慢地,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更全面成熟了,我自己以前那些深刻的班主任工作的經驗教訓成了我最好的思想素材。在一次發言中,受到網友啟發,我頭腦中靈光一閃,為什麼不把我這些方法通過故事的方式寫下來?念頭一旦產生,我便馬上動筆,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看到這些內容,我的心就不能平靜下來。因為我覺得自己也很不成熟,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中,我還在慢慢地不斷地摸索着,如果把這些生活的小事記錄下來,那不是也很有意義嗎?説做就做,也就形成了我的“心情驛站”。時至今日,已經有了些許的積累了。雖然不多,但經常瀏覽一下,足以讓我警醒,時刻讓我反思有沒有偏離正確的教育方向。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面壁參禪。生命的真義是體驗,是當下的體驗。我們有太多的思想,卻少有紮實的行動;我們有太多的希望,卻少有切實的求證。生命的能量就在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太多的質疑中被白白地耗費了。”希望我等重視當下的體驗,讓生命與事業同行。謹以這段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與大家共享,給予一些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