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薦】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8.17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選擇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探究實驗之後,“發現”了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從中掌握了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實驗素質。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當然,這只是學生接觸到光學的第一個規律,但從本節實驗中學生所學到的探究方法,將對今後的實驗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去想,去説,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將“光的傳播”作為探究課來處理,可以強化課題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將本課題的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課。設計引入課題從常見的“人眼看物體”開始討論,以激發學生認識光的興趣

八年級學生的潛在知識和感性認識,多數學生已經積累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生活經驗,比如晚上手電筒的光,雨霧天汽車車燈的光等等。問題提出後,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然後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導學生明白“光的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按“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同一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逐步深入,層次分明,學生的掌握也順理成章。

光線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用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是一種物理模型化思想,這種物理思想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通過平面鏡反光實驗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一節課看似簡單,仔細分析,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深入鑽研教材,而且還要敢於超越教材,將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使用。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成功之處:

由於本節課內容貼近生活,所以我比較注重給學生的一個信息是:物理是有趣而且有用的,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一開始就消除學生害怕物理的心理。同時創設這樣一個輕鬆的環境讓學生交流討論,也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實驗,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同時也讓他們在小組中鍛鍊與人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展示了有關光現象的一些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領略物理的魅力藴含於生活中,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的習慣。而我自己動手製作教具,也是為了告訴學生,物理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應該儘量把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

這節課的內容,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器材,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想,去説,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發現”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象—(產生問題的現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後的實驗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藉助於多媒體技術,可以輕鬆的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

通過演示實驗突破了難點“光在不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成果的肯定,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學習動機。以此從多方面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教育。

留有的遺憾:

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觀察效果不太理想。

雖想了一些方法,但仍未能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

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完全可以改為學生實驗效果會更佳。

對學生估計不足,導致授課內容必須臨時改動。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2

培養差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這裏,僅介紹我對三種類型差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情況。

(一)強化自制,控制自我。

統計資料表明,由於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而成為差生的比例較大。調查中,我發現他們的自我意識還是比較強的,有一定的評價別人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在他們的心目中,物理學得好的學生往往是學習成績優秀,觀察能力、實驗能九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都很強的學生。當問他們想不想向這個標準靠攏時,幾乎都説心裏想達到,但做起來太不容易。他們之所以想的做的不能同步,是由於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受外界的干擾。調查中還發現,這類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同興趣、情感、意志等有關。針對這類差生的特點,我做了以下一些轉化工作。

1。激發差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首先,根據物理的特點,引導差生正確認識學習物理的目的和社會意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激發差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內驅力,增強自制力。其次,在教學中嚴格把好教材深度關,注意突破難點。在習題教學中,重視物理過程的分析,並充分運用實驗的優點,採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樂於學習。

2。鍛鍊差生的意志,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差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情緒波動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難和挫折,這無疑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充滿困難和挫折的事情,物理又是一門較難學的學科。因此,我注意引導他們把戰勝困難,攻下難題當作一大樂事,讓他們在合適的練習中磨練克服困難的意志,能搞到在情景中循序漸進,合理上升,產生向上攀登的情感。通過不斷地磨鍊,不斷地戰勝一個又一個學習中的困難,這樣,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就會逐漸提高。

3。教會差生聽課,培養注意品質。

差生的另一特點就是注意力不穩定,常常被某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所幹擾。為此,我要求他們勤記筆記,並儘量向他們多提些力所能及的*題,以引起他們的注意。此外,我還組織這類差生召開座談會,邀請物理成績好、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學生言傳身教。還組織一些競賽活動。有時故意把時間搞得長些,以促使他們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3

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國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我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我認識到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並授之於探究物理科學的獨立思維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説得多,做得多,學生説得少,做得少。我通過08年最後一節探究串聯電路電流關係的實驗教學後“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學生交流,學生説:“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並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了思考,還做過家庭小實驗,學習起來比以前更輕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也感覺到物理並不是那麼枯燥乏味了,而是生動有趣的。”他們的談話對我觸動很深,使我認識到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之所以不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新的實際情景中,是由於我所教知識都是經過簡化處理(理想化、模型化)後形成的結構性知識,而忽視了知識的結構和形成過程,具體表現在:

1.孤立地講解複雜事物的各個部分,以為重新整合這些部分時,各個部分的特徵仍能保留。例如我認為,把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都講清楚了,學生自然會解決綜合問題了,從而忽視對綜合問題的處理及講解。例如:有個實際問題都是用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綜合起來就能解決的,可大多數學生為什麼不會?開始我認為是他們做的題還不夠多,這就產生了“題海戰術”。

2.將連續性的事物,分割為兩個極端,將連續的過程分解成斷續的步驟。例如:電路的連接方式既有串聯、並聯,也有非串非並的連接方式但我們給出的知識結構只有兩類。通常我們把複雜的運動過程進行分段處理,這對許多問題都行之有效。

3.孤立地處理實際上極其相倚的概念要素,散失了它們相互作用的一面,“瞎子摸象”就是如此。有些同學在處理問題時缺少對整體的“大局觀”,或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這種結果。

4.我平時的教學以講解抽象的概念、規律為主,這些概念、規律的縱橫聯繫構建出一張“平面”網。但這一知識體系是理想化、純粹化的,

與實際相分離的。在這一知識體系的建立過程中,雖然也講一些實例,但由於多從單一角度分析或過分簡化,學生仍未能將他們頭腦中的知識體系與實際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實例處於一種“遊離”狀態。

針對以上幾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切實貫徹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應用好學校現有實驗用具和教學資源,真正把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看待,比較多地採用學生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弄清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依據,明確由這些現象、過程,提出哪些問題需進一步研究,在研究中採用什麼方法,得出什麼結論,這些結論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明確解題的關鍵和格式。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四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4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國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瞭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鈎,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後導致國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

好奇

作為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

好問

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好動,是中學生積極思維的和一種表現。精心準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

好勝

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

好玩

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悦。

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鍊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為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八年級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5

開學第二週教研活動時,在我校進行物理啟蒙教學策略研討會,我上課《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一課時)。現將一些想法記錄下來,與大家交流。

首先,在區內進行的教研活動中,我想提供的應該是一堂原生態的課。這樣的課也許不夠完美,但它就是我們實際教學活動的真實反映。同一個課題,不同的老師,因為有不同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同的實際經驗、教學習慣、對學生有不同的認識,所以會產生不同的處理方式,這不僅僅包括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對話方式,也包括教材的分析處理、重建組合等等。當所有的老師能共同進行探討,才能激發每個人的靈感,能找到心靈的共鳴。這樣的活動也許對每個老師的專業成長才具有幫助,特別是對直接上課的老師幫助最大。

其次,關於教學中的一些活動安排。在引入新課之後,立即讓學生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教科書的長度,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回答,可以清楚看到學生的不足,然後讓他們注意國中物理學習的測量與國小數學的測量有什麼不同,從而引起衝突,引起注意。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興趣與習慣”,在國中物理中引起學生興趣有許多手段,比如演示實驗、學生活動、物理學的小故事、老師的教學藝術、語言風格等。我個人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方式,因為衝突才會有探究的慾望,才會形成有學習的動機。就象在一些實驗中,我們故意製造衝突,比如覆杯實驗,會突出不裝水時,紙片會掉下來,當裝滿水後再將杯子倒過來,紙片反而不會掉下來,讓學生會感到與實際經驗有所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關注。另外,由於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目標的設定,本節內容是以“測量活動”為中心,也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關係,故而淡化了單位換算的處理,這與日常教學活動以及考試要求有所不同,所以這部分還需要在後續課程中加以彌補。測量活動的安排,我們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為學生估測物體長度做準備,所以安排進行一些關於身體中的測量,並且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體現“自助式實驗”的理念。本來在教科書的安排中,是讓學生測量三次,但後來發現學生沒有學習誤差,不知道多次測量減少誤差,所以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進行三次測量,所以在第一次課時,就忽略這一個要求,原來也考慮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格,填寫所測量的數據,也由於學生實際能力的可能的不足而放棄。我另處三個班的教學活動中,一般只能進行到測量活動二就下課了,不可能進行了測量活動三以及做課堂練習。

關於教學反饋。所選班級整體情況並不太好,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特別是數學較差,所以在做課堂練習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在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練習時也會犯很多錯誤。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6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過程中,我先後在三個班級進行教學實踐。發現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學生沒能提出我所希望的猜想。有學生提出跟泡沫塊浸入的深度有關;有提出跟燒杯中的水有關;也有提出跟泡沫塊的體積有關等等,就是沒能提出跟排開液體的多少有關。課後反思中,就教師的啟發提問做了調整。第一次上課時問,

(1)“你把物體慢慢浸入水中時,你有什麼感受?觀察到什麼現象。”;

(2)“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感覺第2個問題問得太快,學生不能將觀察到的現象和手上的感受與浮力聯繫起來進行猜想。

於是在第二次上課時,我將問題細分了,並且將第1個問題中的“浸入”換成“按入”,(1)“請你把泡沫塊慢慢按入水中,體驗你手的感受,並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看似不經意的換了一個詞,但實際上是強調了手上的感覺,以及實驗的現象,讓學生方向明確。

隨後問(2)“請描述一下你手的感受。”“這説明了什麼?”“手受到的力有什麼變化?”“這又説明了什麼?”,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能很清楚的回答到“當泡沫塊慢慢按入水中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在變大”。

最後再問(3)“通過剛才的實驗和同學的描述,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麼有關?”。在第三次上課時,將最後一問改成“通過剛才實驗中你的感受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你覺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麼有關?”在層層深入的問題後,學生順利的提出了猜測。一個好的提問,能使全班學生個個都處於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狀態,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一個不恰當的提問,會使學生思想分散、矇頭轉向、無所適從、甚至打亂教學過程。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還要加強對課堂提問的設計。

二是在學生設計實驗時沒有頭緒,不清楚需要測量比較哪些物理量,如何收集排開的水等,花了很多時間,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效率。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內,進行自主探究並不是無向的,並且對於國中學生而言,教師更需要通過一定的提示,進行有方向的引導。這同樣離不開恰當的設問。最初只有籠統的一句“請大家設計一個方案來證明你們的猜測”,這個問題指向不明,一下就把學生給問蒙了,學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後來改為“用實驗來驗證剛才的猜測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測量浮力呢?”“如何收集排開的液體並測出排開液體的重力?”。在有序的三個問題後,學生踴躍回答,並上台來演示具體的操作,在有不足的地方時,其他同學跟着糾正,優化操作。在明確了實驗方案後,在接下去的學生實驗過程中,分成四組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驗證,第一組:鈎碼浸沒在水中;第二組:鈎碼浸沒在濃鹽水中;第三組:鋁塊或銅塊浸沒在水中;第四組:鈎碼部分浸在水中。

在學生交流彙報實驗結果和歸納結論的安排上,我也做了修改。在前兩次上課時,小組的位置是縱向的,相對距離較遠,很難達到交流的目的。在第三次上課時,從新安排,將前後左右的四桌學生為一組,這樣能夠做到小組交流的目的,所選代表也能反映小組的實驗結果。此外,板書的設計也做了改進。在第一次課堂教學中,由於時間緊張,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時沒有在黑板上做記錄,因此之後的實驗歸納存在一定困難;在第二次課堂教學時,先將每一組的實驗前提寫在黑板上,然後在學生彙報實驗結果時填寫完整。

第一組:浸沒在水中的鈎碼所受的浮力等於它排開水的重力;第二組:浸沒在濃鹽水中的鈎碼所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濃鹽水的重力;第三組:浸沒在水中的鋁塊或銅塊所受的浮力等於排開水的重力;第四組:部分浸沒在水中的鈎碼所受的浮力等於排開水的重力。每一組同學的實驗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把第一組與第二組的實驗結論綜合起來,可以得出結論1:是浸沒在液體中的鈎碼所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力。

結論1與第三組同學的結論歸納起來,可以得出結論2: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力。結論2與第四組同學的結論歸納起來,可以得出結論3: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力。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7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節與生活接觸密切,學生的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精心選擇事例,讓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及其傳播條件形成實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其動手動腦的能力。

學生對聲音並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觸聲音的有關現象比較多,對於聲音的產生比較容易理解,但對於聲音的傳播速度認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由於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因此需要通過大量的現象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本節課利用網頁製作軟件製作網絡,彙集大量的電子課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利用電腦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興趣進行自主的探究,然後再利用學生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面,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提高了課堂效率,真正的達到了優質高效的生本愉悦課堂。

將一些學生在生活中不能常見的現象利用網絡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對重點的掌握,促進學生對難點的理解

利用媒體可以變老師的講為學生自主的學習,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知識引導和解疑,教學效果比傳統課堂好很多。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8

本節課我認為授課的內容包括兩大部分:

1、介紹質量這個物理量,包括概念、單位和感受物體的質量;

2、學習規範使用托盤天平。教學重點我認為是規範使用托盤天平、難點是感受生活中物體的質量和托盤天平的規範使用。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用的是循序漸進的辦法。先從學生的鞏有知識入手,認識物體和物質。再通過分類認識質量的概念;利用生活常識説到質量在生活中用時要有單位,進而講解質量的幾個單位,以及和生活中的質量單位的關係,體會規範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學生總結天平使用的規範步驟。最後演示測量硬幣的質量,讓學生對日常用品的質量有新奇感,提高學習的興趣。

在第這節課中,學生初步知道物理上的質量與生活中的質量的區別,但是在第一節課中學生對質量的理解還並不是很透徹的,對質量的解釋會有點難度,舉例分析一下會清楚一些,我在一個班強調説明了,情況就好些,而另一個班就差多了,説明學生的理解還是有限的。

我在質量這節課中使用了導入、誘發和總結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有的知識總結都想由學生分析和總結出來的。學生也很活躍,把課堂真正意義上還給學生。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9

八年級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入門課,剛開始時,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很高,但是一段時間後,就有許多學生開始落後了。究其原因,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但其學習方法不對,自然學習效果就不盡如人意,故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對學生進行交流、訪談時,發現很多學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狀況是普遍存在的。這説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必須的困難。經過教學思索,我認為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存在的普遍問題是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和分析潛力差:審題不細緻,不準確,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會透過分析題目信息抓出問題的`關鍵。

②理解潛力差:對概念的理解膚淺,答題時憑着感覺答。

③綜合實驗潛力差:尤其是實驗設計潛力有待提高。

④數理結合意識差:不會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簡單運算失誤太多。

⑤表達潛力差:作圖不嚴格,計算題解法不規範,邏輯性差。

2、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不夠仔細,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明,亂代數據;

③表達不清,思維邏輯性差,解題無計劃,書寫太混亂;

④運算潛力差,數據不準確,單位混亂。

二、存在如此問題的可能因素

1、與學科特點有關: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科學,它緣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學生學習時要有相當豐富的想象力,要能想象到發生的物理過程,相對而言是比較的抽象,並且要真正地弄懂,學生務必具備必須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積累。然而,在這一方面相當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與平時的知識點的落實上也有關:

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數學符號與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象與思考潛力的培養;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範化始終要引起重視。

3、與學生本身的素質有關:

學生應具有較強的理解潛力、思維潛力、記憶潛力和自學潛力,要有良好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計劃性,自覺做好預習和複習。

三、採取的措施與策略:

1、紮實嚴謹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物理要領的構成過程,講清物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透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物理要領的理解。對物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物理規律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繫實際

物理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物理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超多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物理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方法科學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物理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規律的資料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資料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到達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物理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四、重視差生轉化工作:

在我們農村的學校中,差生尤其是雙差生佔很大的比例,因此轉差是我們很重要的教學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構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構成較強的學習興趣。在國中物理起始教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動力量、所以應結合教學資料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教師除利用物理學研究範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物理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差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為了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差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悦、成功教學能夠增強和持續強烈的學習興趣,優生們對學習物理有濃厚興趣,甚至讓入着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於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差生對物理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於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所以,轉化差生的工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係、教師本人是否熱愛物理、對物理學教學是否投入、教師對科學的價值體系是否信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是否能從物理知識及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美等,這些對差生學好物理課程,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0

在今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擔任了八年級物理教學工作,國中孩子比較活潑好動,課上紀律是一大難題,為了較好的掌控課堂秩序,我不斷的跟別的老師取經,但通常是屢試成效不大,最後得到的結論是:方法要符合老師和學生的特點,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老師才適用,不同的學生才管用。但在不斷的摸索中,我發現了適合自己和所教學生的方法,簡單説就是兩個“抓住”,一抓住自身學科的特點,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尤其國中,可操作的實驗更多,所以不管其他老師做不做,只要是有條件做的實驗我都會經過精心準備把它搬到課堂上,用有趣或精彩的實驗現象鎖定學生的注意力,時間一長也就連帶所定了他們的興趣;二抓住學生的感情,我儘量課前提早進入教室和課後也不急着離開,為自己創造與學生接觸的機會,起初沒人理我,時間一長就有好多學生圍在我身邊和我聊天,我會在不經意間把已經找了許久的某個同學的優點拿出來表揚或投以讚許的目光。此後課堂上無論是曉之以理或恩威並施對維持紀律都頗有成效。課堂紀律有了保證只是學好知識的一方面,國中孩子學習自主性較差,非書面作業(如,記定義、公式等)很難完成,為了督促學生,我每講完一節新課第二天都要進行過關,然後及時批改,及時反饋,一學期下來學生對需要記憶的知識掌握的很好,遺忘率和錯誤率都較低。而且我所任班級的成績也在不斷的進步,這次期末八年級4班平均分達到了85分。

高中的教學紀律不成問題,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鑽研教材,研究教法上,而且還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在昌平區舉行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但我知道這只是對我今後教學的鼓勵,並説明不了什麼,因為教學路上還有那麼多問題在等着我,耳邊響起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我上課都聽懂了可是為什麼一做題還是不會?”我總是找不出原因,但經過一年的教學和反思我覺得我找到了答案。

以前在我眼裏“高一”和“八年級”分別是初、高中的起始年級,我在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學工作中從未想過看一眼國中的物理知識,想一下國中孩子的學習方法。但今年我擔任高一和八年級兩個年級的物理教學工作後,我對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才知道原來高一不是一個新的起點,要想順利的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學既不能棄國中學生原有知識於不顧,也不應過高估計學生的知識基礎。

我原來總是抱怨高中學生太笨,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沒有,就知道套公式。現在才知道這是他們國中學習物理的方法和認識上的沿襲。國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於學生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製作、閲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閲讀。因為國中是義務教育,從要求上看,國中要求學生大面積及格,教學難度基本控制在教學大綱範圍內,對物理問題的解決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正因為國中物理要求較低,所以利用“臨時抱佛腳”的方法也能取得較好成績。上了高中學生也會誤認為只要上課聽懂了,公式記住了,考試就不怕了,但高中教學內容比國中更深更廣更抽象,進度也較快,課堂上反覆練習時間少,而且高中必須適應大學聯考的要求,達到選拔人材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等。但當學生認識到這些的時候,可能高中物理這列飛快的列車早已經離他們遠去了,所以今年我不是等學生自悟,而是時刻提醒他們,而且下一輪的高一緒論課我也要把初高中物理的區別作為重點。

為了順利幫學生轉化思想,正確對待高中物理的學習,我認為開始教學時應放慢進度,給一段時間讓學生適應高中物理的教學,使學生從中體會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如在對高一第一章力的教學時,對於按性質分類的第一個力——重力,不能因為國中已學過而輕描淡寫。而應從重力的產生、大小、方向、作用點等方面認真分析,

為以後不同性質的力做示範,通過比較學習能較好地掌握彈力、磨擦力。注意糾正學生在國中學習物理知識時養成的思維定勢而產生的錯誤認識,例如國中學習速度時,速度等於路程跟時間的比值,結果不少學生誤認為“物體往返運動回到出發點的平均速度等於路程跟時間的比值,一定不會等於零”。

其次,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自學便是其中之一,我覺得可以利用問題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在上課之前有針對性地安排相應問題,讓學生一邊看書、一邊思考。例如在學習磨擦力時,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弄清磨擦力的產生、大小和方向的確定,同時讓學生判斷:“磨擦力是阻力,方向總跟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的説法是否正確。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擺出困難讓學生去克服、制定目標讓學生去實現,這樣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要強調主動學習,提高思維能力。高中物理理論性強,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清楚地瞭解每一個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導過程。在教學中,不要滿足於熟悉課本,記住公式、概念。要使學生知道研究、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時,要向學生介紹“理想實驗”、“推理”、“實驗研究”等方法。這樣,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轉化,做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培養擴散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習慣。

還要培養學生自己做複習小結,提高綜合概括能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複習方法,讓學生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便於記憶和掌握運用。同時對所學的思維方法及解題方法進行分類總結,找出其個性與共性,區別與聯繫,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考方法。

我相信每個高中物理教師的專業知識都是不容置疑的,但要想順利的完成高中的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這樣才能教好高中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中物理的學習任務。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1

昨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上的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的第四單元 《物態變化》的第四節《昇華和凝華》。這節課是我上崗以來上的第一節具有競賽性質的課,從這節課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與欠缺。

首先,我簡單談談自己這節課的設計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是我結合教參、本章教學內容、自己前面的上課情況和自己所把握的學生的基本情況設定的。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學情我選擇的教學方法為自學法、啟發法和練習法,使學生自學瞭解昇華和凝華的基本知識,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通過練習鞏固基礎知識,並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據這一思路,我的教學過程安排為:複習導入→指導自學→自學檢測→強化鞏固→課堂小結等環節。而在自學檢測一環節中我先緊扣教材,檢查學生的概念理解記憶情況,再檢查學生對教材中列舉的實例理解和了解的情況,然後通過舉反例檢查學生對概念掌握的準確程度並糾正學生理解的誤區,最後上升到概念和理論應用這一層面上,即教師啟發學生舉生活中有關昇華和凝華的現象。作業也側重於知識運用的提高,只是兩道題的難度有所差別,第一道填空題相對簡單,第二道簡答題的難度相對有所提高,所以以第一道題為鋪墊啟發思維,以完成第二道的能力練習。

現在,我來談談這節課的實際操作情況。

總體而言,本節課無疑是失敗的。

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特別是自學檢測一環節中:教師啟發學生列舉生活中有關昇華和凝華的現象時浪費時間太多,導致教學內容未進行完。

其次,課堂經驗不足,課堂調整和課堂應變能力不足。比如在學生舉例出現卡帶時,應該根據情況適可而止,而不應該浪費太多的時間。

第三,對學生把握不當,期望過高,這也是這節課失敗的根本原因。從課堂反應來看,學生對昇華和凝華概念的理解上已經出現了問題,忽略了“直接”二字,誤認為物質從固態到液態在到氣態的變化也屬於昇華。而我在教學設計時,認為學生在概念的理解上不存在任何問題,所以教學期望有所提高,重難點設置不當,特別在學生例舉生活中有關昇華凝華的現象時,力求完全,一直浪費太多是時間,最終教學內容未進行完。從這節失敗的課中,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努力改進。

第一、 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置不符合學生的具體學情。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導,如果設置不合理,那這節課必然難以成功。所以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應注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設置出符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第二、 對學情分析、把握不當。

對學生要求和期望太高,一直是我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弊端,特別通過這次教學競賽,使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點。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更加深入的瞭解和把握學生的學情和認識水平,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

第三、 課堂教學經驗不足。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向有經驗的教學請教,吸取他們教學中的寶貴經驗,以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和調節能力。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競賽,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以提高 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2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國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瞭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鈎,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後導致國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

好奇作為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

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好動,是中學生積極思維的和一種表現。精心準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

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

好玩,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悦。

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鍊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為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八年級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3

一、摩擦起電”一節課。

以前用舊教材上過自以為十分熟悉了但在備課過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閲讀。研究教材才發現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節課的內容壓縮成一節內容。而且把摩擦起電的原因的內容刪掉了。這節課是國中物理電學局部的第一節課摩擦起電雖然學生在國小自然常識中已經學過但是在國中階段有必要從頭講起。因為從電的發展史來看人們首先得到的是靜電知識從電學系統來看靜電是電學的基本知識所以學好這局部內容可以為以後的電學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開個好頭就顯得非常關鍵了。如何上好這節課需要動一番腦筋必須做到教學內容、實驗、學生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尤其各局部知識的銜接和過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個好的教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教會方法。教師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的習慣以便把自己的教學理念更好地貫穿在教學之中。課上課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平時自己在教學中堅持得還好課上顯得比較輕鬆學生學習效果也較好。讓學生做實驗探究時教師要做適當的指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並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明白了就無需老師再講了。而我這節課中由於我校沒有足夠的實驗器材沒能分組實驗只是做了演示實驗而且講的較多沒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動手做實驗去探究這是以後要加以改進的地方。

三、學無止境不斷完善提高教學水平

1、在學生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時應該讓學生先討論一下實驗方法。在這點上沒有設計好應該事先做好學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實驗後讓學生把實驗現象填寫下來。做課過程中的實驗現象較多學生記不住歸納起來就顯得亂了些也容易出現偏差。

2、這次講課中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這主要是跟温度有關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有些出汗但實驗效果還算不錯。

3、課堂達標檢測未能安排好。

4、語言上還要更精練些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表達的時間。

5 板書書寫過程中由於有些緊張出現一個漏字還好並不影響知識的準確性這方面以後還要加強鍛鍊。

總的來説感覺這節課整體上很多不足,得到了歷練收穫很多對自己以後的教學提高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4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理解式學習,忽略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強調統一性,忽視地區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難以適應各地學生髮展多樣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潛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透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潛力。

長期以來,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師講解教科書,以使學生掌握教科書的資料,於是構成了這樣一種關係:教學時教科書透過教師的咀嚼餵給學生,考試時教科書經過教師的加工變為考題去檢查學生。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個性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用心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主角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主角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主角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潛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透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潛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潛力、教學研究潛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潛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潛力。

在新課程資料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務必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潛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齊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取的地位,務必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持續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説: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取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用心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着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比較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繫,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那裏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職責,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透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慾,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四、依靠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資料生動形象化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新課程改革是應時代之需而提出來的,重視實驗教學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用心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輔助軟件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比如過去認為抽象難懂的物理微觀世界的東西,透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網絡的發展使物理網絡教學成為可能,從而有利於豐富學生知識,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有了一流的教師,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的人才。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這天,當代物理教師應認清未來教育中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儘快完成主角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放開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差異,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有的層次比較低,有的比較有價值。當然教師就應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相互提問題,承認學生有差異,教師應有價值導向,讓學生明確哪個問題有價值。讓學生體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本課資料相互提問,然後將問題進行綜合。

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説,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體驗過程具有教育好處,教師要花大力氣去組織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明確的體驗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都要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他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重視過程是針對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結論的狀況提出來的,應當注意不要一談重視過程就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只重過程而輕視結論。事實上,教學的結論也是教學所要到達的目的之一。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個性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教師在體驗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15

《力》一課是取自農村中學的一堂課,該課未經任何修飾,沒有作秀的成份,樸實求真,簡潔明瞭,依託農村中學的實際條件,緊貼新課標,是一堂典型的農村中學創新型的物理課。該課的創新及特色體現在以下方面:

1、創新型全方位情景導學

以前的物理課,多以簡單的實驗室器材作單一演示為主,但在本堂課中,在多個方面體現出從不同側面以情境來導學。例如課堂一開始,就精選了一個踢足球的片段,選擇這個片段,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優點:一是多數學生特別是男生喜歡足球;二是多數學生喜歡觀看周星馳的電影;三是這個片段能典型的突出力對足球的作用。這樣學生在觀看後一是迅速對本堂課有了興趣,二是從情景中感受到了力的存在及其體現出來的效果。又如教師以引導學生分析力使物體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時,採用了學生熟悉的電吹風,使下落中的泡沫塊改變了運動方向,在這個情景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力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還使學生體會到當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時,施力的物體與受力的物體不一定要互相接觸。其它諸如力的幾個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都有目的的選擇了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的情景,通過這些情景的導學,一是符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二是學生極易接受,三是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體現了物理課標中的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特色。

2、創新型自制探究實驗

以前的物理課,在處理力的三要素時,多以教師講解為主,多以“推門”為例,從而得出力的三要素,學生也能勉強接受。但這隻能定性的得出這些結論,缺乏實際論證,更重要的是沒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而只是象徵性的告訴了學生結果。在本節課中,教師首先通過一個情景來定性的得出力的大小與力的作用效果有關,即彎“健身棒”,女同學沒能使之變彎,男同學能使之變彎,從而順利的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但是還有兩個問題沒解決,一是如何出實驗數據中得出力的大小與力的效果有關,二是影響力的作用效果還有哪些因素?此時一個自制器材被推到了前台,這是一個自制長方體木盒,在木盒的朝上一面有三個不同的點釘有線圈,側面有一面塗有黃顏色。課堂進行到完成力的大小的定性關係後,教師提出了探究實驗:哪些因素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利用一個彈簧測力計和一個木盒,如何得出結論。同時告訴學生拉木盒的結果是要讓塗有黃顏色的一面朝上。然後進行學生實驗。從學生實驗的過程來看,有的在證明力的大小是否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的先對力的要素進行了猜想,再去驗證,有的在通地實驗中不斷總結力的要素。最後由兩名學生的總結得出正確答案,而且兩個小組都採用了控制變量法,但第二個小組的實驗更完整更科學。

除探究力的三個要素,本課後面還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器材簡單,採用的方法是讓一個彈簧測力計不動,用另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前者,讀出兩測力計的示數,並觀察方向、作用點的關係。這樣就從實驗中得出了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異體這三個關係。

在農村中學,多數學校的物理實驗器材是嚴重不足的,許多學校的物理課均未進行實驗,多以“講實驗”為主,像這樣能自制器材同時探究出力的三個要素的實驗非常之少。

3、創新型學生互助協作

以前的物理課,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極易忘記所學知識,而且往往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喂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到的情況。在本課中,學生在多個地方都有了互助協作的機會,如在學生力的相互作用時,分別分組討論分析了滑旱冰鞋現象、火箭起飛原理、相互作用力的關係、拔河問題等。不僅僅讓學生理解了物理知識,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

除以上三個方向的創新之外,本課還具有以下亮點:

1、多次採用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對比法、模型法、控制變量法等。例如在情景力使物體速度變慢這個實驗中,採用了一個自制器材,底部鋪有兩段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讓小車從斜面上滾下,通過對比分析小車的速度得出受力的效果,又如對比分析泡沫塊自由下落和水平受力後的下落。在學習力的示意圖時,總結出模型法的應用。在實驗中抓住了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2、用當前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討論拔河問題時,沒有去涉及到摩擦力、平衡力等後面的內容,而是緊緊抓住“同樣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這一知識點,引導學生討論、爭論,最後教師作指導性總結。

3、處處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如對力的作用效果的認識,都是從生活中的情景中得出,又如討論拔河現象,就是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案例。

4、注意了物理課與高科技相結合。如引力力的相互作用時,由長征2號視頻引入,一方面通過視頻放鬆學習氣氛,另一方面瞭解我國最新科技動態,最後思考火箭升空涉及到了物理問題。

5、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本節課中,學生通過實驗、討論、獨立思考、情景導學等多方式的學習,使得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

這是國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堂涉及到力學的課。通過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其達成了以下三個主要目的,一是瞭解並熟練運用力的基礎知識,二是鞏固並突出了物理實驗的探究過程,三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力學部分的興趣和熱情,為之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