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水滸傳第十一回讀後感600字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水滸傳第十一回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水滸傳第十一回讀後感600字
  水滸傳第十一回讀後感(一)

《水滸傳》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這一回寫的是:倒黴的林沖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被小旋風柴進一封書信推薦到水泊梁山入夥。在遮擋了十個回目之後,梁山終於從半掩的琵琶後面露出了頭! 一、林沖又遇到坎兒了——梁山泊大頭領白衣秀士王倫不要他!為什麼呢?請看他的小心眼: 王倫動問了一回,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着杜遷來這裏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只是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後患。只是柴進面上卻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 注意這段話,很耐人尋味的,自來公司招聘人才都想要才幹最好的員工,王倫老闆偏偏不想要武功高強的林沖,須知這是極其反常的,在強盜事業中武藝好把勢好那可是對打家劫舍大有好處的,要想將事業做大做強,非招攬一大幫如林沖般的殺人高手才行啊!可惜,王倫老闆顯然與快要出現的宋江老闆不一樣,他容不下林沖,意味着他沒有宋江的心胸,無法容忍比自己才幹高的人;也意味着他沒有宋江的手腕,無法擺平比自己才幹高的人——一句話,王倫老闆無德無才,他的山賊事業也就到這裏了,做不大也做不強了! 二、可憐的林沖被王倫逼着以三日為限,去山下納投名狀。王倫百般推搪,不收林沖,無奈眾人講情,王倫就想了個主意,讓林沖下山,三天內隨便砍個人來,交上投名狀,那便收他。他打的主意本極好,梁山這裏名聲遠揚,都知道鬧土匪,鬼都不敢從這裏走,要麼也是成羣結隊的才敢過,他估摸着林沖必然拿不到投名狀。什麼是投名狀?——朱貴解釋的好:“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説句題外話,可以跳過:如此看來,電影《投名狀》,那名字就取的可惡,三個老爺們熱血沸騰的喊:“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死生相托、生死與共!” 俺可沒看着那裏面跟水滸的投名狀有啥相符的地方,他們的投名狀在哪裏?不知是俺沒看清還是導演大腦進水了!逮着個名詞就往死裏整! 三、王倫必死在兩問。王倫到第十九回就會被殺掉的,具體為什麼被殺我們到時候再説,其實,單説現在,他已經顯露出必然被殺的素質了,這倒不是説咱知道了作者的安排就往前推,而是説,也就是林沖老實,換個大蟲來,當場就把王倫砍了的事也是可能發生的,為什麼呢?因為王倫在林沖拿不來投名狀的時候説了兩句可惡至極的話:第一天,林沖空着手回山上,因為他一個過路客人也沒見着,王倫卻明知故問:“投名狀何在?”還要再叮囑一句:“你明日若無投名狀時,也難在這裏了。”他也不想想林沖無家可歸的苦!第二天,林沖等來了一夥300多人的大隊伍,還不敢動手,又空着手回山上。王倫又來問了:“今日投名狀如何?”“林沖不敢答應,只歎了一口氣。”換了那稍微有點人心眼的,那怕此時無聲勝有聲呢,也比王倫同志善良: 王倫笑道:“想是今日又沒了?我説與你三日限,今已兩日了。若明日再無,不必相見了,便請挪步下山,投別處去。” 這就是欺負人了。此時林沖心裏是什麼滋味?大家可以想一想,站在矮檐下,英雄強低頭啊!響噹噹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空有一身好武藝,殺個人比殺個雞都簡單,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違心的去殺路過的陌生人,卻因為碰不到人而遭追索業績,好像武藝低微一般,你説他鬱悶不鬱悶吧!(這就像什麼呢,現在評職稱非得要什麼什麼級別的發表論文,逼的老師們揪的頭髮都白了,那真叫攪盡腦汁啊,也有那正派的倒黴的真自己寫的寫不出來也沒有門路發表不了,只好看着那無恥的敢編的抄寫的叫囂南北風光無限——假如那發表不了的人每天上班還要被領導點名道姓的問:論文發表了嗎?再不發表可要被降級啊!他會是什麼心情?那我們就該歡呼了:罵大街的李白就此誕生了!)

要説王倫,憑着這兩問,就向世人發表了聲明:他真不是個厚道人,所以鑽進牛角尖出不來:他就不再想自己勢力發展,也不想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滿肚子仁義道德,就剩下維護自己的權力不受破壞,就變成一個小心眼的無才無德的人了,——攤上這麼個領導真讓人生氣,所以後來王倫就死在這小心眼上,活該! 四、盜亦有道早在兩千年前,莊子曾半真半假的記錄了強盜的祖師爺——盜跖(音直)的一段著名的話,他説做強盜要遵從五德,聖勇義智仁:憑空能猜出屋裏儲藏着多少財物,就是聖——聖明,聰明加智慧;帶頭先進入屋裏,就是勇——勇敢;最後退出屋子,就是義——義氣;酌情判斷本次行動能否動手,有決斷,就是智——明智;最後,分贓均勻,皆大歡喜,就是仁——仁愛。這個標準是針對具體的搶劫之事的,如果把它的內涵擴充一下,變成對強盜事業的用人標準進行總體把握的話,我們要修改一下他的表述:聖——一眼就能看出這個人有多大能耐,在搶劫事業中能扮演什麼角色。勇——管他能幹啥,來的都往二樓坐,先用着!義——來了就管飽,笑臉相迎,堅決不搞小動作,沒有諷刺挖苦。仁——大肚能容天下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好鋼用在刀刃上,壞鋼用在螺絲上,讓每個人都有盼頭!林沖同學是多麼盼望遇到這樣的`領導啊,普天下的人都想遇到這樣的領導!同時,我們用這個標準來檢查一下王倫老闆的強盜領導工作,一個字:差!兩個字:極差!三個字:別幹了!將來要領導梁山的那個真命天子,他首先要能容人,要用五德來容納比自己的武功、謀略高無數倍的高手、好手、能手,這樣才能收攬來比林沖更厲害的馬仔,有這樣心胸氣度的,不好意思,宋江一人而已!

  水滸傳第十一回讀後感(二)

《楊志賣刀》是《水滸傳》裏的一個故事,本文的主人公楊志是令公楊繼業的孫子,家族世代為官,使楊志深受感染,也想去謀個一官半職。這裏講的就是《楊志賣刀》的故事:

話説楊志在丟失花石綱之後,並不敢上報朝廷,待到朝廷大赦時,方才上書給高俅,沒想到卻被高俅轟出。楊志沒有辦法,身上也沒有路費,只得去賣自己祖傳的寶刀,可在街上偏偏碰見了有名的潑皮--牛二。

他要買楊志這把刀,卻沒錢,想霸佔他的寶刀,楊志不想浪費時間,老跟牛二耗着,轉頭就走,牛二跟上來,向楊志揮起一拳,楊志躲過後,向百姓們説:“請各位鄰居作證,我楊志沒有路費,所以來賣自己祖傳的寶刀,卻被這潑皮賴住,不給錢,又想霸佔我這把刀,還打我。”

説着,牛二揮拳又向楊志打來,楊志非常氣憤,拔出刀來連砍牛二兩下,待牛二倒下後又上前補上一刀,將牛二殺死。殺死牛二後,他就去朝廷自首。官府看他是條好漢,又為這裏除了一害,就對他從輕發落,發配到北京大名府充軍。在那裏,他受到了樑中書的器重,去押送生辰綱。《楊志賣刀》的故事就是這樣的。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楊志是一個十分正直的人,因為他雖然殺了人,但此人並非是他想殺的,是被逼得,而且他殺了人之後並沒有逃走,而是去自首,這令我很受感動。

《楊志賣刀》這個故事在《水滸傳》中很重要,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如果楊志沒有丟失花石綱,就不用去賣刀,如果他沒有去賣刀,也就碰不到潑皮牛二,連碰都碰不到他,就更別提去殺他了,沒有殺他,那楊志就不會被髮配到北京大名府去充軍,他也就不會受到樑中書的信任,那他還怎麼去押送生辰綱呢?水滸英雄們還怎麼去“智取”生辰綱?

押送生辰綱,沒有楊志的參與,他就不會去上梁山了,那一百單八將不就缺一人了嗎?那宋江還怎樣在忠義堂英雄排座次呢?這一個連環節下來,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楊志賣刀》在《水滸傳》中的重要性了,也清楚的知道了,《楊志賣刀》這個故事是為《水滸傳》以後發生的事情做鋪墊,使以後的故事更加精彩。

《水滸傳》這本書為什麼好,妙就妙在這本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環環相扣,緊緊相連,少一個,這些故事就不能連在一起,這也正是此書作者施耐庵寫作的高明之處。

  水滸傳第十一回讀後感(三)

老話説“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説的是無論怎樣的英雄豪傑,如果出門在外囊中羞澀,也勢必陷入窘途。其中著名的事例,當屬隋末唐初的大英雄秦瓊賣馬的故事了。

如果説秦瓊賣馬的結局是因禍得福,不但得到了單雄信的資助而擺脱困境,還結識了一批江湖豪傑。而古典名着《水滸傳》中的第12回中楊志賣刀的故事卻沒那麼幸運。

北宋朝著名的楊家將楊令公之後楊志,因丟失皇帝的花石綱而獲罪丟官,他為了能恢復自己原來的殿帥府制使官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校級軍官),竟不惜傾盡自己的家財去走門路(行賄),結果弄的是自己官沒弄到卻衣袋空空,真個是“有錢不知柴米貴,沒錢方知度日難。”連個店錢也沒法支付的窘境,不得已只好把自己家傳的寶刀拿去貨賣,不料卻遇潑皮無賴牛二糾纏不休,楊志一怒之下揮刀殺了牛二,因此惹下一場官司,真個是買官不成反招禍端。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吸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訓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楊志不該傾盡家資去行賄買官,結果落了個竹籃打水,反弄的自己囧途難堪賣刀求生;

其二是楊志不該和那種下三濫的潑皮無賴過度較真。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遇到這種事既然官府都管不了,還不如一走了之,與這種不能稱之為“人”的人糾纏,只能使自己吃虧。以自己英雄之軀抵一條無賴之命,委實是不值。出國留學

從這個故事中我還認識到,像牛二這樣的潑皮無賴這所以能夠橫行於一時,甚至被百姓視為吃人的“大蟲”,與北宋封建王朝的腐敗有着很大的關係。有什麼樣的環境就能滋生出什麼樣的社會毒瘤。怪不得,這個昏庸的宋徽宗後來會與他的兒子宋欽宗一道被擄入金國,最後客死他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