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其實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就能創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蹟。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本課教學要力求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學本課時應充分讓學生閲讀文本,瞭解滴水穿石這一自然奇觀,感悟水滴鍥而不捨的精神。通過品讀古今中外名人不懈努力終成大器的事例,深刻領悟滴水穿石的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教者應努力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髮現。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解讀,瞭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學習這種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的可貴精神。

3、通過課內外聯繫,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具體內涵,並對學生產生影響。

4、學習作者前後照應,正反説明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運用了哪些事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教學難點:

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內涵。

 課前準備:

1、製作課件。

2、收集名人成功的事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板書課題:滴水穿石的啟示 齊讀課題。

3、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現在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向我們説一説“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連不斷地滴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天長日久,就能把石塊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種罕見的奇特的現象,同學們看到過嗎?課文的作者在觀賞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這樣一塊石頭後,欣然提筆,把它寫了下來。看看,課文哪一部分是寫“滴水穿石”這件事的?(1-2小節)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舊知,鞏固所學的內容,同時又自然引入新課。)

 二、品讀感悟

A、品讀“滴水穿石”的奇觀部分。

1、讀文探究:

⑴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節,圍繞問題圈畫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⑵組織交流閲讀感受。

2、這一段文字老師也讀了好幾遍。有一個詞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這個詞是“接連不斷”。(點擊詞語)你想,這麼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間斷,不停止,這多不容易啊。你們讀了這段文字,知道了什麼,有感想嗎?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抓住“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鍥而不捨”“日雕月琢”這些詞理解,隨學生的交流點擊詞句)

①學生交流,出示文字: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塊滴穿。”

②從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説説“持之以恆”的意思。

③結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的具體意思,感受水滴的“專一”和“持之以恆”,並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④不管歲月如何滄桑變化,水滴就對着一個目標,重複着一個動作:滴,滴,絕不停止,絕不放棄,這就叫“持之以恆”(課件出示“滴水穿石”動畫圖),多麼令人佩服啊!能把這一節讀好嗎?

⑤指導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

3、感知啟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憑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竟然能夠穿石,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嗎?引出下一句,讓學生變換句子的説法,指導讀好反問句。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指導朗讀。

板書: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注重學生閲讀的個性化體驗,抓住關鍵詞,重點句,品詞析句,對水滴水穿石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作解讀,讓學生充分感覺到水滴的力量和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為下文解讀名人的事例作鋪墊。)

B、品讀“名人事例”部分

1、過渡:為了説清楚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一些例子,他列舉了哪些人?(分別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頭像及相應文字)三個人中,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現代的,有古代的,用一個詞説就叫——(古今中外)。

2、他們各自做成了哪些事,他們各是怎樣取得成功的?這幾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現在哪裏呢?

請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四人小組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讀,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讀出來。完成表格

⑴四人小組讀一讀。

⑵四人小組互讀互評,並説説自己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去體會“滴水穿石”精神的。交流,完成表格。

總結出示:

姓名 成就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恆

李時珍 編成《本草綱目》 訪名醫、嘗藥草 二十幾年

愛迪生 擁有一千多項發明 迷戀電學實驗研究 畢生

齊白石 技藝爐火純青 沒停止過揮毫作畫 數十年

⑶按“三個人物”分別推薦一名代表朗讀,教師評價,重點詞語和句子可反覆讀。

①《本草綱目》 這個事例中要從“從小立志學醫”“二十幾年”“不懈努力”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個事例中要從“迷戀”、“畢生孜孜不倦”去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這句話可反覆朗讀感悟。

③第三個事例要在完整朗讀中感悟,可讓喜歡讀的同學一起讀,訓練學生的語感。

(設計意圖: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反覆研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三位名人身上的滴水穿石的精神,進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C、品讀“雨水”事例

作者舉了三個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來説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課文又舉了一個什麼事例呢?

讀一讀第四節,想想這一節寫了什麼,課文為什麼要寫上這一節。

學生交流,

教師點明:這是從反面來説明道理,可增強課文的説服力。

(設計意圖:學習説明事理文章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D、感悟“啟示”

1、過渡:讀完了這幾個事例,你從“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麼的啟示?

出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板書:實現理想

引導質疑:課文結尾所寫的啟示和教師出示的有差異,到底哪一句表達更好?

2、出示課文原句:“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對比讀讀,體會體會,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導學生髮現課文原句的兩點好處。

①課文的原句語氣更加強烈,更加突出了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讀“寫雨水”的一節,進一步體會到課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廢”是針對雨水説的,更是針對像雨水那樣經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的人説的。

2、師:課文的原句是從正反兩方面寫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後者,作者的考慮就全面了,表達就有力了。沒想到一句樸實的話中還藴含着那麼多的道理。讓我們再來好好地讀一讀最後一句話。(反覆兩次,第二次要求背誦)

5、師:只要每個同學銘記它,並化作你的行動,那麼你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6(課件出示)這些成語,你會填嗎?

(出示)繩鋸( )、精衞( )、聚沙( )、只要工夫深,( )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的主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滴水穿石精神內涵的深化。激發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拓展遷移

1、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圖片(可以自己創作)。下面召開一個小小的交流會,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儀出示)

小小交流會

要求: ⑴仿照課文簡要介紹一位名人事蹟(不超過100字)(可以附圖片)

⑵圍繞“滴水穿石”的精神談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剛剛學到的詞語和相關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⑶推薦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師注意隨機點撥與評價。

(設計意圖: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語文即生活。打通課內外的聯繫,學科間的融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四、課外作業

自選一題

1寫一篇讀後感。

2、採訪身邊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優秀教師、先進勞動者等,介紹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設計意圖:此設計是對文本的延伸與拓展,訓練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板書設計: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