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下《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文章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世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八年級下《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桃花源記》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其中藴含的思想。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及句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藴含的思想。

2.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及句法。

  教學難點:

1.透過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體會其中藴含的思想。

2.瞭解文言詞語,尤其是本課中古今異義的詞。

 教學方法: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七年級時學過的《飲酒》這首詩歌嗎?

生:記得……

師:那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歌背一遍。

師生齊背詩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師:好,那還記得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誰嗎?

生:陶淵明……

師:對,陶淵明,哪個朝代的人呢?

生:東晉。

師: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是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詩人。相傳陶淵明在40多歲時在朋友的勸告和幫助下,曾第二次擔任彭澤縣令,在他上任81天時,剛好郡裏的一個督郵下來視察工作,這個督郵是一個極度貪婪的傢伙,他經常以視察作為藉口,要下面的縣令給他送禮,如果有誰不送或者送的不夠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這個縣令。有屬下對陶淵明建議要他“束帶迎之”,也就是要穿戴的整整齊齊的,準備一份厚禮去參見這個督郵。沒想到陶淵明一聽居然説:“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説完就掛冠而去,辭職回家了,從此以後,他再沒有出來做官,一邊讀書,一邊耕作,過着清貧的日子。人們都感慨於陶淵明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精神,尤其是後世的知識分子,更是將這種精神奉為道德行為的楷模,成為千古佳話。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記》,請大家打開課文25課,把這篇課文齊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生:(齊讀課文)

  二、賞析內容

師:先來看課文的題目“桃花源記”,大家説説看“源”字是什麼意思呢?

生:源頭/水的源頭……

師:“源”指水流起頭的地方或者事物的來源,讀過課文我們就知道,課文中的“源”很明顯是指水流起頭的地方。那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呢?

生:(講述一個漁人發現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的故事)/一個漁人捕魚時無意間闖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受到了桃花源村民的熱情款待。出了桃花源後,想帶其他人重新去尋找桃花源,卻再也找不着了。

師:好,複述課文的故事要簡要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及結果。那大家能否説説看漁人是如何發現桃花源的?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生:開頭第一段。

師:哦,僅僅是開頭第一段嗎?開頭第一段結束時漁人就發現了桃花源嗎?

生:還沒有發現。直到第二段的“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才發現了桃花源。

師:對了,第一段只是説漁人對發現的情況感到奇怪,想要去探索一下到底是什麼東西,只是起了好奇心,還沒有發現桃花源。直到第二部分的“豁然開朗”才可以説真正發現了桃花源。那請大家把漁人發現桃花源這部分內容齊讀一下。

生:(齊讀“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到“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師:好,漁人發現了桃花源,那他所見到的桃花源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生:“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師:對,大家很聰明,馬上就從課文中找到了。但文言句子聽起來有些拗口,大家能否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漁人眼中的桃花源是怎樣的呢?

生:房屋佈局嚴整、環境優美、勤勞善良、衣着獨特、悠閒舒適……

師:很好,從大家剛才所説的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個非常清幽、閒適而且環境優美的地方。文中哪一句指出了桃花源裏的人與漁人所在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呢?

生: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師:哦,對了,“悉如外人”一句道出了桃花源裏的人與漁人所在世界是不同的。那這句中的“外人”一詞是什麼意思呢?

生:外面世界的人/桃花源外面的人/東晉朝代以外的人……

師:“外人”在這裏應該要從漁人的角度來理解,指桃花源裏的人都不同於漁人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人。那對於漁人來説,他是無意間闖進了桃花源。對於桃花源裏的人來説,漁人的到來就像是一個外星人一樣。那對於漁人的到來,他們有什麼反應呢?

生:大吃一驚/感到非常吃驚……

師:文中哪裏可以看出來呢?

生:見漁人,乃大驚……

師:對,一個“驚”字寫出了桃花源裏的人對漁人到來感到非常吃驚的態度。那吃驚過後,他們又是如何對待漁人的呢?把他捉起來還是用掃把趕出去呢?

生:都不是,是熱情的招待漁人。

師:哦,大家認為都不是,説是熱情的招待。那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熱情的招待呢?

生: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師:對,“設酒殺雞”可看出漁人得到了桃花源裏的人熱情的招待。從中也可看出桃花源裏的人還具有怎樣的品格呀?

生:善良、好客、熱情……

師:對,很好客,很熱情。對於一個陌生人都能熱情招待,可以看出來他們是多麼好客。一番盛情款待後,漁人與桃花源裏的人熱情的交談起來了。我想問一下同學們,桃花源裏的人可能是穿着哪個朝代的衣服,以哪個朝代的禮節來跟漁人交談呢?大家知道嗎?

生:……/穿着秦朝的衣服,用秦朝以前的禮節跟漁人交談。

師:哦,有同學説穿的是秦朝以前的衣服,行的可能是秦朝以前的禮節,你是怎麼知道的?課文又沒有告訴我們。

生:文中有寫到“自雲先世為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師:哦,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能否説説看?(提問學生翻譯這句)

生:自己説先祖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戰亂,率領妻子及鄰里人來到這個絕境,不再出去了,於是就與外面的人隔絕聯繫了……

師:這裏的“妻子”、“絕境”是什麼意思呀?與我們現在所説的意思一樣嗎?(視學生翻譯情況分析這個句子)

生:不一樣/……

師:對,不一樣,這兩個詞都是古今異義的詞。妻子是指“妻子和兒女”、“絕境”指“與世隔絕的地方”。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告訴我們桃花源的由來/告訴我們他們為什麼會來到桃花源這個地方。

師:對了,從這個句子我們可以知道他們為了躲避秦末的戰亂才來這裏的,來了之後再沒有出去過。由這裏可以看出,大家剛才説他們穿的可能是秦朝時候的衣服,行的可能是秦朝時候的禮節,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一段中“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無論魏晉”一句我們可以知道什麼呢?

生:可以知道桃花源裏的人從來沒有跟外界的人聯繫/一點都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師:對了,外面的世界經歷了怎樣的朝代變遷,桃花源裏的人完全不知情,也許他們以為現在外面還是秦末那個時候呢。那面對着漁人介紹的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桃花源裏的人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玩一玩呢?他們動心了嗎?

生:不想/沒有……

師:怎麼説不想呀?與世隔絕了這麼久,怎麼會不想呢?能否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生: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師:哦,“不足為外人道也!”也就是説桃花源裏的人在漁人離開時還特意叮囑他不要跟外面的人説這件事呀!看來桃花源的人的確不想跟外面的世界有什麼聯繫。到這裏為止,漁人在桃花源中渡過的美好的幾天已經過去了。請大家把二三兩段再齊讀一遍。

生:(齊讀二、三兩段)

師:漁人離開了桃花源,大家想想看,如果是你來到了桃花源,你捨得離開這裏嗎?

生:不捨得/捨得……

師:這裏環境優美,而且又舒適,人又好客,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不捨得的離開。所以漁人的想法也一樣,不捨得離開這裏。但他又不得不離開,那他怎麼做呀?

生:在路上到處做記號。

師:哦,處處做記號,文中寫到“扶向路,處處志之”,他做記號想幹嘛呢?

生:再來桃花源……

師:對,他想再來桃花源,而且不只是想自己來,還想帶更多的人來,他一回到州里就怎樣做呢?

生:報告給太守,讓太守派人跟他一起去找桃花源……

師:對,他一回到州里,可能飯都顧上吃,就馬不停蹄的跑去太守府報告這件奇特的事。如果你是太守,聽説自己的管轄地竟有這麼一個地方,你會覺得怎樣呢?

生:非常吃驚/很高興/很好奇/立馬想去找這個地方……

師:對了,大家跟太守想的一樣,都可以當那時候的太守了。太守一聽有這樣的事,立馬就派人跟漁人去找桃花源,那結果如何呢?找到了嗎?

生:找不到了,他們迷路了……

師:對,他們找不到了。文中寫到“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而且除了太守想去外,還有誰也想去呀?

生:劉子驥……

師:對,南陽劉子驥,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聽説了這件事也想去找桃花源,結果也沒找到。桃花源就這麼平空消失了。漁人無意間發現了桃花源,特意做記號想再去一次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讓我們感覺桃花源裏的人好像是神仙一樣,見首不見尾,就像後人詩中所寫的那樣“竊怪當日仙人,獨思漁父。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

師:到這裏為止,課文內容我們基本上已經有個大致的印象了。而課文最後是寫別人包括漁人都再也無法找到桃花源了。那我們假設如果漁人等人順着記號再次來到了桃花源,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寫一段假如漁人發現了桃花源之後會是怎樣的情景。請大家動筆寫,看看大家誰的想象最奇特。

生:(擴寫想像的內容)

  三、本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對課文的內容做了分析,這篇文章的故事很神奇,除了剛才的練習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想象:比如桃花源裏的人見到漁人時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漁人回到郡裏時會怎樣跟太守回報?如果你是桃花源裏的人,聽了漁人的描述之後你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俗話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篇課文有這麼大的想象空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着寫寫看,小説、戲劇等都行,這也是對文本的一種理解,一種再創造。

通過這節課的分析希望有助於加深大家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助於大家背誦課文。剩下時間請大家齊讀全文,會背誦的可以合上課本齊背一遍。

生:(齊讀全文)

 四、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課內部分。

 五、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發現桃花林——異

進入桃花源——驚

離開桃花源——不捨

再尋桃花源——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