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考研政治必背知識點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7.7K

學期間,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必背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研政治必背知識點

考研政治必背知識點

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一)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和實踐觀是統一的。

2、實踐是指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其含義有二:

(1)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具有物質的性質和形式,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這是實踐活動區別於意識活動的一般本質;

(2)實踐又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實踐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並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識、能力等本質力量對象化為客觀實在,創造出一個屬人的對象世界,具有主體性的特點,這是實踐區別於自然物質形態運動和動物本能活動的特殊本質。

3、實踐有三個基本特徵:

(1)客觀現實性;

(2)自覺能動性;

(3)社會歷史性。

4、實踐的基本形式:

(1)生產實踐;

(2)處理和變革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的實踐;

(3)科學實驗;

(4)精神文化創造實踐。

5、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決定了實踐在人類生活中具有基礎和根本的地位,實踐構成了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

(1)實踐是人類生命的特殊運動形式;

(2)實踐創造了人的基本特徵。

(二)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相互作用

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與世界既對立又統一的基礎,實踐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體是指從事着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實踐主體的能力結構包括:

(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實踐主體能力結構中的物質基礎;

(2)主體實際掌握、運用的知識和經驗,是實踐主體能力結構中的智力因素;

(3)主體的情感和意志,是實踐主體能力結構中的精神動力因素。主體能力結構中的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質力量。

實踐主體的社會結構可分為個人主體、集團主體、社會主體和人類主體四個層次,不同的主體之間也發生着相互關係。

3、客體是指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對於實踐的`客體要從兩方面去理解:

(1)客體首先是一種不以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這是客體自身的客觀性方面;

(2)客體又不是與客觀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進入主體實踐活動範圍、與主體發生聯繫的客觀事物才是現實的客體。

4、主體和客體是實踐活動的兩極,在這之間還有一中介,這就是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縱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5、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

(1)從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實質看,這種相互作用是把這兩種相互作用都包含於自身。在實踐過程中,主體一方面受到客體的限定和制約,另一方面,又能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覺能動的活動不斷打破客體的限定,超越現實客體。

(2)從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內容和結果看,這種相互作用是通過主體對象化和客體非對象化的雙向運動而實現的。

考研政治知識

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意識的產生、本質及其能動作用

1、意識的產生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既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又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2)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物質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2、在意識中體現了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的對立統一。這種對立統一表現在:

第一,從意識的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來看,意識的形式有感覺、思維、情感、意志等,這都是人的主觀世界所特有的,但它們的內容都是來自客觀物質世界。

第二,從意識的主觀差別和客觀根源來看,意識的主觀性還表現在不同主體之間的差別性,同一主體在不同條件下的差別性。

第三,從意識的主觀特徵和客觀基礎來看,意識的主觀性不僅表現為它是對客觀對象近似真實的反映,而且還可能表現為它是對客觀對象的歪曲的或虛幻的反映,但這種虛假的主觀映象(如鬼神觀念)仍然是對於客觀對象的反映,都可以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原型”。

再次,從意識的作用看,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1)意識反映世界是自覺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覺性

(2)意識不僅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反映現存事物,而且能追溯過去、推測未來,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動創造性

(3)意識可以通過“思維操作”實現對客觀事物的超前的、觀念的改造,指導並通過實踐把理想變成現實,從而改變、創造世界。

(二)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

1、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內容

(1)世界是統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個

(2)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即世界統一的基礎是物質,而不是某種“始基”的物體

(3)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而不是單一的無差別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理論意義在於,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則都是以此為根據和前提的,從而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世界觀。它是反對二元論或多元論、唯心主義一元論以及宗教神學世界觀的有力武器。

(2)實踐意義在於,它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立足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三)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1)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中找出其固有的規律性即事物的內部聯繫,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

(2)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也就是實事求是。

考研政治必背知識

世界的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

(一)聯繫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1、聯繫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2、聯繫是客觀的。

(1)內部聯繫和外部聯繫;

(2)直接聯繫和間接聯繫;

(3)主要聯繫和次要聯繫;

(4)必然聯繫和偶然聯繫、本質聯繫和非本質聯繫。

3、聯繫既是客觀的,又是普遍的。

(1)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部分、方面及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過程都是相互聯繫的;

(2)每一事物都與其他事物處於相互聯繫之中;

(3)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繫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並通過它表現出聯繫的普遍性;

(4)世界的普遍聯繫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所謂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聯繫的媒介、環節或橋樑。

(二)聯繫與系統

1、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2、系統的主要特徵:

(1)系統的整體性;

(2)系統的結構性;

(3)系統的層次性;

(4)系統的開放性。

(三)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整體觀

1、中國傳統哲學認為“物無孤立之理”;

2、“陰陽”、“八卦”之説;

3、古代哲人“五行”説;

4、在老子和莊子哲學中的“道”。

(四)世界的永恆發展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

1、唯物辯證法不僅是關於世界普遍聯繫的科學,也是關於世界永恆發展的科學,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又一個基本觀點和總特徵。

2、世界是聯繫的,又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聯繫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3、運動、變化、發展是三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概念。

(五)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

1、過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意義:

(1)它要求我們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

(2)對我們堅定信念,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