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金剛川》觀後感8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3.13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剛川》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剛川》觀後感8篇

《金剛川》觀後感1

山河皆無恙,吾輩當自強。

前幾日在電影院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電影裏每一個片段,每一個視角,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全片的中心時間,只圍繞一個字,“橋”。

影片的開始,就是我們建好的橋被敵人用強大的炮彈轟炸的不成樣子,單是這一個片段,就讓我的心狠狠的揪了起來,可是我們與敵人實力懸殊,又怎麼能輕易的過橋呢?

電影裏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那一年,俺們才都十七八歲”是啊,十七八歲本來是最美好的年華,可是卻為了保衞國家,犧牲了那麼多人,當時有很多十幾歲的孩子,小小年紀,便扛上槍走上戰場,如果沒有那麼多為了國家的犧牲的人,有怎麼會有美好的今天?鏡頭一轉,第二個片段是美國的一位飛行員,這一個片段,令我氣的牙癢癢,心好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的抓住,聽着他對我們説出的那些挑釁的話,看着他朝着炮手們扔下的水壺,甚至眼睜睜的看着他用炮彈朝戰士們扔去,無數個鮮活堅強的生命,在剎那間都化成一攤攤血水,電影裏所展示的,都是零星幾點,而真正因為戰爭而犧牲的戰士們,卻是數不勝數,最讓我難忘的,第三個視角,是一位叫張飛的炮手,有一天夜裏,敵人突然偷襲,這時,炮手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並立刻向戰友發出信號,戰友們聽到信號後,立刻隱藏起來,可是張飛和幾個炮手,在支起炮後,在地上點起了火,要與敵人決一死戰,但是猖狂的敵人卻把幾個炮手相繼殺害,又投下了一枚延時炸彈,最後只剩下了被炸斷腿和一隻胳膊的張飛同志,可依然沒有放棄,用不完整的布簡單的包紮好傷口支着一跟棍子,朝着炮台一瘸一拐的走去,顯然已經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看到這裏,我就已經剋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打心裏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也感受到人們當時的堅定,每一個人都想回家,都渴望着和諧的生活,可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太大了,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偉大,每一個都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而時刻做好犧牲的準備,即使自己只有一份微弱的力量,都想把它發揮到最大。

“長阪坡前救趙雲,嚇退曹操百萬兵。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張飛同志喊出這句話後,放出一炮把那個令無數戰士犧牲的飛行員殺死,這時,他吹起了哨子,我又想起,在關班長犧牲後,他在關班長的墳前,也吹了哨子,他在告訴關班長,“老關,咱們打中了”。關班長和張飛同志等戰士都犧牲了,可是他們永遠都不會後悔,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後輩的幸福生活而戰鬥。

影片快結束的時候,橋已經被炸的不成樣了,這時一個又一個戰士們,用強大的毅力,為祖國的未來,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橋,這個片段令我感受到了人們團結的力量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還令我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震撼他們的堅強,震撼他們的偉大,震撼他們的團結。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我的內心收到了了很大的觸動,這部電影揭開了歷史血淋淋的傷疤,就是為了告誡後人,勿忘國恥,也讓我深深的知道,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要努力拼搏,就像那些戰士一樣,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國家越來越強大,而我覺得最幸運的事,就是身為一名中國人,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金剛川》觀後感2

一張票,一個人,一場電影,再平常不過的場景,今天卻不同往常,一個人看歷史戰爭片感覺有些埋藏在血液裏的洶湧澎湃不知如何平復,所以在這裏説説啦~

生命,不是慢鏡頭就可以延長,只是徒添感傷。

橋樑是整個影片中的精神堡壘,一次次摧毀,一次次修復,一次次過橋,一次次犧牲,鏈接的不僅是抗美援朝的情誼,還承載着國人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和觸及靈魂的兄弟情誼。張飛、關磊、劉浩,“劉關張”在這部影片中形成了另一種結義——“一朝戰友,一生兄弟”。

關磊在我眼中是一個熱血衝動果斷卻內心細膩的形象,頭髮亂糟糟,臉上汗涔涔,揹着煙管,身懷絕技。每一聲命令都斬釘截鐵,每一次射擊都不曾猶豫。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為了兄弟違抗連長命令,自己堅守在類似靶子的一號炮位,而讓張飛到隱蔽炮位。“把你的炮彈勻給我十發,也算你心疼我”,“能行”細膩的情感在這一幕爆發,朝夕相處的羈絆,守望相助的執念,你的生命我來守護!

張飛,從剛開始緊守炮彈謹小慎微到點燃火焰視死如歸,這樣的轉變是戰爭給予的成長。師傅死後哨聲中的牽掛與剛強,讓他終於拋掉一切顧慮奮起反抗!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橋,毅然點燃高炮周圍的火焰,高炮位上的每一張臉龐都寫着臨危不懼,不屈不撓。看着他斷手斷腳依然堅持在炮位,自己裝彈、調整、瞄準、開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句“萬古流芳莽撞人”道出了心中的英勇,張飛為戰友報仇也得到了對手的尊重。他的大無畏似乎在告訴敵人,正是因為中國志願軍有着千千萬萬的張飛,才有了這座炸不毀的橋樑!

劉浩。對他的印象好像只有那朦朦朧朧的愛情,戰爭背景下的愛情似乎變得微不足道。女通訊員準確的喊出他的名字並説:前線見,他小聲回覆:前線見。最終這樣的許諾以犧牲的方式互相兑現。他的形象定格在扛着木頭要去修橋,燃燒彈焦化了劉浩,他的肩上抗的不只是木頭還有許許多多十七八歲志願軍過橋的希望!

最後的大場面看到了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鑄成的橋樑,那斑駁的橋體是眾多十七八歲鮮活的生命鑄造而成,他們堅定,他們英勇,他們腳踩泥濘,他們肩扛信仰,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戰爭的殘酷又一次以電影的方式展現在我眼前,感受殘酷的同時感恩先輩,珍惜眼前美好!

想成為雕刻師,精雕細琢他們偉岸的身軀

想成為畫師,筆精墨妙他們堅定的身影

想成為樂師,低吟淺唱他們永恆的信念

想成為舞者,手舞足蹈他們內心的狂熱

可我註定碌碌無為,

只有鐫刻在記憶裏的那些鮮活的十七八歲的少年!

加油呀,最最可愛的中國!

願自己緊跟時代腳步,不斷努力,奮勇向前!

其實影院中發生了些小插曲讓我感到百感交集~在我看完影片去盥洗室收拾一下形象時,聽到旁邊大概只有十幾歲的青少年説:“遲到了15分鐘,電影一點也沒看,光抱着我啃了,不讓親還生氣。”突然讓我覺得有些悲哀,現在的青少年都在幹什麼?本應該是瞭解歷史,感恩先輩,反思進取的場合卻發生着如此荒誕可笑的一幕。本來許多事情我不認同但是接受存在,可這種十二三歲的荒謬真的無法接受!最後強調: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金剛川》觀後感3

今天我觀看了《金剛川》這一部電影。電影內容讓我知道了團結就是力量。

一九五三年的最後電影講的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後一個階段,“金城戰役”,當我軍支援部隊趕到了金剛川。但是這條河水急,4米以下是暗流,要度過條件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橋。由於當時我國新中國剛成立,一窮二白,僅有的戰機,都在一線上,而我們的行動卻在美軍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一點響動就會遭到美國的轟炸。而然,儘管如此,我軍依然決定做橋。終於橋做好了,大隊部過河,結果,敵機飛來轟炸,再修再炸,就這樣七俢七炸,不久,高炮兵老關就被敵機盯上了,在這生死關頭時,老鴰關發射了信號彈,瞬間整個天空亮起來,使隱藏炮位的炮兵張飛發現了敵機,但是老關卻犧牲了。張飛發現敵機後急忙開炮,但是隻是把其中一架打下了,另外一架卻沒有打下,這時我方的喀秋莎遠程轟炸美軍陣地。不一會兒,剛才的戰機又一次迴歸。要為剛才落下的那條飛機上的人報仇,原來那是他的徒弟。張飛發現後迅速準備開炮,但是好幾炮都沒打中,最終對失去了戰友。僅二人得以生存,他和小胡,他失去了一條腿一隻胳膊,而小胡不見了蹤影,但是強烈的責任心使他來到了老關的炮位。決定為老關報仇,因為老關是他的師傅。張飛困難的塞下幾隻炮彈,點燃了火,再一次把那架戰機引來,一同來的,竟然還有一輛轟炸機,張飛一邊吼着一邊開炮:“姓張名飛字冀德,萬古流芳,莽撞人哪!”隨即三發炮彈發射,瞬間把美國的王牌飛行員打死,但是燃燒彈已落。不久,大火轟炸完了橋體,戰士們死亡無數,張飛也在大火中犧牲了,但是雖然,大火燒完了,一切但卻燒不完中國人的團結。不久河上築起了人橋,一個人搭着一個人,上面的人頂着木板。剩於的志願軍們踩着木板過河,打贏了這場比賽。

看了這部電影,我十分感動,因為其中許多細節都打動了我,首先是戰場上的“劉關張”三人雖不是兄弟,但情已勝似兄弟。更讓人感動的是張飛與飛機大戰的情景,張飛為他的師父報仇,王牌飛行員為他的徒弟報。看到兩人的對戰,我既為兩人感到擔心,又被兩人的報仇心理感動。還有一個讓人感動的地方,是最後一部分,一位老兵(小胡)回憶:“我還記得那股糊焦味。”屏幕上出現的正是小胡,與大家一起搭起了人牆。評論中的人們説:“想打敗中國,除非上帝戴着鋼盔親自參戰。”“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卻創造了奇蹟。”是啊,如果中國沒有這樣的人是絕對打不贏這場戰爭的,儘管中國窮,中國落後,中國什麼也不好,但是中國人團結,團結就是力量,中國人最後還不是憑着這個贏的嗎?我覺得,如果世界上沒有團結和關愛,那麼,人類很有可能不復存在。沒有團結,人們只會自顧自的管自己。沒有關愛,人們只會自相殘殺。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去年的疫情,軍人好比戰疫中的醫生和護士。雖然平凡,但是都很團結;雖然有生命危險,但是依然奮鬥。我想這部電影所揭示的道理應該就是這些吧。我建議大家也可以看一看這部電影,相信你也會受益匪淺!

《金剛川》觀後感4

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近日,天津分公司第五工程管理部組織全體員工觀看了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電影《金剛川》是根據抗美援朝真實事件改編,該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具有十分深刻深刻的教育意義,觀影后大家紛紛寫下觀後感。

郝金國:用生命守住民族的脊樑

觀看完《金剛川》以後,我懷着複雜沉重的心情走出了電影院,飛機一次次轟炸橋,士兵們一次次修復橋頭的畫面不停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他們明明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是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是美軍機槍的無情掃射,但是他們的眼睛中竟沒有絲毫的恐懼,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那最後一座橋。整部電影充滿了犧牲,就像電影裏那句話那一年我們才十七八歲,可我們都不怕死。他們不懼犧牲,用生命守住了民族的脊樑。

宋以榮:金剛川上那座炸不毀的橋

聞令而動,蓄勢而發。第一幕中就是隱藏在叢林中的戰士集合過橋,那一幕使我想起了我從軍時在嘉峪關駐訓的日子。那時每週末我們都要把我們的帳篷拆掉一次,我們要在一個小時內裝載完我們所有的物資,並且全副武裝趕到路邊的車上,只待一聲令下我們便可以趕往命令下達的任何一個地方。

橋一次次修好又一次次被炸燬,在喪門神的巡察下他們的每一步都走的異常艱難。人與鋼鐵的較量一次次上演。在敵我力量懸殊條件下志願軍戰士以血肉之軀架起金剛川上的工兵橋。工兵沒日沒夜冒死修橋,高炮戰士自曝位置吸引敵機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過河。歷史在大屏幕上重現,70年前的士氣尤在,70年前的熱血永存,抗美援朝的精神也要烙印在我們的骨子裏,那些無名的志願軍也將在我的心中永存。

許德鬆:執着的精神,必勝的信念

電影中有個鏡頭讓我無法忘懷,敵人的偵察機發現橋被炸燬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又被修好了,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出動飛機偵察或轟炸只是當做一次任務,而志願軍工兵連戰士對於搶修橋讓大部隊及時通過,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證此任務必須完成的。我在問自己,我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比他們更難嗎?讓我們將志願軍戰士這種執着的`精神、必勝的信念融入至工作中,把工作中的困難當做敵人來進行消滅,必然會獲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朱麗幸:每一個犧牲,每一位人物

每一個犧牲都有價值,每一個小人物都是大英雄。在殘酷的戰場上,不勇敢,是真的很難生存下去。影片中,高炮手張譯,在老領導吳京奪走了自己的第一個炮位後,自己在第二炮位上勇敢迎敵,與敵人的轟炸機血拼到底,最終被活活燒焦在炮位上。這個畫面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勝利來之不易,為戰爭獻身無所畏懼的這些無神論者最終鑄就了敵人眼裏的神蹟。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這樣一羣將士,他們身處異國他鄉,他們所面對的,是裝備優良的美軍,但他們卻無所畏懼,用身軀和鮮血鑄就了最後一座橋樑。在電影的開頭,一位美國老兵回憶道:本以為燃燒彈會讓美軍勝利,結束戰役,但是中國志願軍不信神,偏偏用自己的意志與鮮血創造了奇蹟,這不是人類能做出來的事情。

讓我們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金剛川》觀後感5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這激昂的旋律響起,都能將我們帶回到那個炮火硝煙的戰場,那個英雄先烈拋灑熱血的年代。對於那段歷史而言,或許更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黃繼光和邱少雲的英雄事蹟,我們只記得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正是這些“最可愛的人”,70 年前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奮戰,才換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換來了祖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換來了今天中華民族山河無恙。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週年,取材於真實歷史的影片《金剛川》上映。影片從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場金城戰役之前,渡金剛川,脩金剛川橋為主線故事展開。金剛川戰鬥規模雖小,卻關係着金城戰役主戰場的整體局勢。當時後勤運輸線要保證物資供給,而金剛川則是運送至前線的必經之地。它位於金城前線附近,最寬處達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橋樑根本無法通行。為保障燕山部隊主力能在大決戰打響之前順利渡河,負責掩護的炮兵連與負責修橋的工兵連在金剛川上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戰鬥。

從接到任務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隊順利過橋,整個過程中志願軍戰士們面對美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橋,無時無刻都是

生與死的較量,一個戰士倒下去,千百個戰士站起來,最終用血肉之軀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軍魂之橋。“那一年,我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俺們這些人,真的沒一個怕死的。”沒有任何修飾的旁白,沒有藝術的杜撰,這一句句發自肺腑的真實感言,是志願軍戰士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中國軍人力量的體現,是老一輩革命戰士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願軍在金剛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橋,影片在觀眾心裏搭了一座觸動心靈之橋。經歷過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貴;經歷戰爭的人,方知和平珍貴。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世界從沒有一刻真正的遠離戰爭。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無比慶幸,不用擔憂頭頂上飛機轟炸,不用擔心流彈、炮彈在耳邊轟鳴,不用睜開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場面和無盡的廝殺,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懼之中。我們能在這個時代感歎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給了我們內心安寧的底氣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可以脱離祖國而單獨存在,我們有今天這樣的生活環境,要感謝偉大的祖國。要知道,這個國家也曾傷痕累累,如今日新月異的面貌,是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換來的。戰爭是殘酷的,我們現在幸福安寧的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正視歷史,珍愛和平,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對先烈最

誠摯的尊重,就是把珍惜兩個字放在心裏,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珍惜他們用犧牲換來的美好的今天。

《金剛川》觀後感6

10月23日在全國各大公映的電影《金剛川》,掀起了觀影熱浪。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着眼於戰爭即將勝利前的戰地一隅,以三連協作架橋為切入點,折射出了戰爭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時,向犧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呼喚廣大基層幹部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風建設。

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鬆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為我軍爭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着“保證完成任務”的、“保家衞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爭的奇蹟。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着眼自身,聚焦作風建設,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穿“黨領導一切”於日常工作中,在繁瑣工作之餘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風雨不改,堅守初心。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驚“先鋒旗幟+使命擔當”處變不驚。為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軍隊在8天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積極發揮先鋒作用,讓不倒的英雄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帶領着戰士們以血肉築起那座“英雄”橋樑,為最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0年後的今天,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積極響應先進的“先鋒”召喚,常悟先進精神,常學先進事蹟。同時,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勇擔使命”,主動承擔責任,在會面臨危險的工作崗位上處變不驚,切實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驚。願護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務實“團隊協作+工作落實”堡壘堅實。要想完成8天內架起通往戰場的橋樑,獲得戰爭全面勝利,僅靠軍隊戰士單打獨鬥“唱獨角戲”絕不可能,必須依靠全軍協作,電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憑藉着“石榴籽”一樣的團隊精神緊緊“抱”在一起,才終於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裏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樑,更築起了我們英雄的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今天,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強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抓好落實,用每個人的努力,築起堅實的堡壘。勿忘戰友同在,且將慷慨前行。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電影《金剛川》中每一個英雄傳遞的精神都值得傳承,每一個犧牲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黨旗飄揚,我們就能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道,讓天塹變通途。時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喚醒廣大基層幹部的初心,提升作風建設,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

《金剛川》觀後感7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主要講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金城戰役”期間,志願軍某部戰士們為了向前線輸送戰力,在敵軍的炮火下堅守金剛橋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對手、高炮、橋”四個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頭呈現戰役裏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於特定時間、特定地域、親身參與整個過程而且身臨其境的感知,去告訴觀眾、引導觀眾,從而獲得觀眾的共鳴。始終聚焦普通士兵的講述方式,以戰爭的局部、時代的細節,始終凝視關於“犧牲”的諸多問題:七十年前,英勇的戰士們何以無懼犧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後回首,又該如何去致敬那樣的犧牲,我們能否真正地、從心底理解時代的鋼鐵意志,英雄的熱血與眼淚?

毛澤東同志説:“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剛川》中,那個身體被炸斷的連長,犧牲前依然在囑託戰士“快修橋”;昂着頭直面敵軍掃射的高炮班長;還有那個被炸掉一隻手和一隻腳的高炮排長,死也要死在炮位上;當然,還有那些充當“人橋”的志願軍戰士們。他們就是當年那些志願軍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國“最可愛的人”。

衝擊感極強的個體敍事,代替了磅礴的集體敍述。我們從普通人的心門認領這些情感,隨着血淚體會戰爭的殘酷艱難,以及由此迸發的對國、對民、對戰友至堅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與龐大的戰爭之間,充滿細膩的連接,微小的通道。戰爭的局部,細胞般完整傳遞出極限的意志、情感。《金剛川》最讓人動容的地方就在這裏。比起以往主旋律戰爭電影裏一個個偉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戰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幾個角色似乎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剛川》有很大程度的藝術化加工,影片的選擇並非一比一再現歷史,而是進行歷史的濃縮。雖然《金剛川》在刻畫戰爭殘酷與英雄悲壯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歷史比起又略顯稚氣,畢竟電影是藝術,而歷史才是記錄。《金剛川》展現了無數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以及濃濃的戰友情,電影中充滿了無數感人至深的細節,讓人感動之餘,也加深了年輕一輩對抗美援朝的印象。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團結戰鬥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展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敢於戰勝一切敵人的決心和堅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時代,我們應銘記歷史,珍惜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歲月靜好;更應牢記抗美援朝精神,為中華民族在全面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中勇毅奮進、不懈鬥爭。

《金剛川》觀後感8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志願軍大部隊要過江支援陣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橋,美軍反覆轟炸,志願軍工兵連反覆修,以血肉之軀維護着關鍵的木橋,最終還是讓大部隊成功過江,到達前線陣地。最後一部分是對於主題的昇華,也是影片所散發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電影的名字叫《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其實講的就是犧牲,就像電影裏的一句台詞“那一年我們才十七八歲,可我們都不怕死”。志願軍戰士是因為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所以我才説,用犧牲精神築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説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富裕、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了國家,為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才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為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曾經給晚清執掌海關幾十年的英國人赫德在1900年曾經説過一段話,別看當時的中國人看起來愚昧落後,可50年後,中國人的軍隊一定會震撼世界。有一首曾經謠傳是晚清海軍將領薩鎮冰老人的詩可以為證:‘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Tags:觀後感 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