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高中政治會考重點知識點彙總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儘管政治會考涉及不同的模塊的知識點,但是知識點之間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學習的時候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做到全面系統複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會考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會考重點知識點彙總

  高中政治會考知識要點

1.文化的多樣性的表現

(1)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文化傳播的途徑

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

4.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及其特點

手段是大眾傳媒

特點: 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5.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其特點

含義: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特點: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多樣性,繼承性。

6.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加以改造和剔除。

7.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要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3)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8.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着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着文化的發展方向

(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4)教育方式。

  高中政治會考基礎知識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基本標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②根本目標——共同富裕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3、宏觀調控

①必要性:

第一、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要求)

②含義: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③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規範、司法打擊

行政手段— 輔助手段,用得比較少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總體小康

表現:

微觀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宏觀上看: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GDP)。

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實現時間:本世紀頭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點: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即:六個“更加”)

3、全面小康的經濟建設目標:

①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 國內生產總值 到2020年力爭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②基本實現工業化,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加開放更有活力的市場體系。

③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 、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④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

一、世界是普遍聯繫的

1、聯繫的`含義:所謂聯繫,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繫的普遍性

(1)原理: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繫之中。

②每一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並非任意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繫的,聯繫是具體、有條件的。

(2)方法論:這要求我們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

3、聯繫的客觀性:

(1)原理:聯繫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方法論:

①聯繫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繫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聯繫是客觀的,並不意味着人對事物的聯繫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繫,建立新的聯繫。

4、聯繫的多樣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繫也是多種多樣的。把握聯繫的多樣性,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

(2)方法論:聯繫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二、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1、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

(1) 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

區別:

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聯繫: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

①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方法論:

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功能不同。

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②當部分以有序、優化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