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板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逐漸提高,要通過教師不斷學習、鑽研理論知識並結合實際經驗,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板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板

 一、教育觀與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我國數學課程一直都在改革,數學教育的觀念、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的變革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實際上,教育需要隨着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提出的發展思路是有重點地發展:科技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經濟發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辦經濟特區,追求GDP的高速增長。與此相適應,在教育上,提出加速培養高層次的、急需的人才,辦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在評價一個學校、一個老師的時候,基本上是升學率作為唯一的指標。這樣的發展思路,從當時的環境、條件來看是正確而有效。但是隨着改革的深入,逐漸暴露出它的問題,即這種發展觀不全面,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好了,但環境被破壞了,資源被浪費、消耗了,是一種“竭澤而漁”式的發展。這種狀況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於是,現在提出“科學的發展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強調全面、可持續發展。對於教育來講,則要構建學習型社會,強調人的終身學習與發展。

一段時間以來,為了追求升學率,教學中不惜加班加點,搞機械重複訓練,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體力,犧牲學生其它的興趣愛好。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能夠提大學聯考試分數,但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乃至道德水平等都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而且缺乏發展後勁。中學(特別是重點中學)的升學率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就像經濟建設中的GDP指標一樣。但社會發展到今天,基礎教育的性質在發生變化,由“雙重任務”演變為“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所以,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本質與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且應當是全面的、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所教的學科知識,而且要看到相應的知識在學生髮展中起什麼作用,在提高人的知識水平的同時,提高他的素質,豐富他的精神世界。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是教學設計的根本指導思想,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只以升學率為評價指標時,教師可以只考慮如何提大學聯考試分數,許多老師的做法是,從各種參考書上選一些題目,編輯起來,讓學生去練習。其中雖有很多“功夫”,例如題目與大學聯考的要求是否適應等,但從“全面”“和諧”“可持續”的要求來看,差距不言而喻。在“以學生為本”教育觀下,對教學質量的內涵要有與時俱進的認識,即要把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根本標準。另外,為了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要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思考學習與發展的關係,研究學生是如何學習的,等等。對於課堂教學,只有經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才會產生優質、高效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設計的內涵

教學設計就是為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與行為所進行的系統規劃。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教什麼:教學目標的設計,包括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基於對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

(2)怎樣教: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基於對教學資源、學生和教師自身情況的分析。

教學為什麼要設計?有許多理由,但下面兩點大概是最重要的。

1.由學校教育的性質決定的。我們知道,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獲得發展。心理髮展包括智力發展和個性特徵(情感、意志、性格等)的發展。智力發展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就智力發展而言,只有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和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的啟發式教學,才能真正產生作用。無數事實證明,學生智力的發展,既不能脱離科學的、系統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又必須在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掌握“雙基”與發展智力是密切相關但又不是同步的,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把發展智力(核心是發展思維能力)作為重要任務。也就是説,學生智力的發展是在“雙基”教學中經過有意識培養而實現的。這裏,“有意識”的含義就是“教學需要設計”。

順便提及,正因為學生的智力發展需要有意識地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不能否定的。把教師定位在“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否定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不正確的。

2.實現教學過程科學化的需要,其深層次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使學生以儘量少的投入(時間、精力等),獲得儘量多的收穫。教學過程科學化體現了對教師的專業化要求,這就是説,就像醫生看病開處方、律師開業打官司一樣,當教師也是需要專門的職業訓練、有特殊的職業要求的。會加減乘除就可以教數學的現象是不能允許的。對教學設計的專門要求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體現。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實踐中的偏差是:視學生為被動接受的容器,無視學生接受能力而任意拔高教學要求,片面加大知識傳授的總量,以此作為學生學習收穫的增值途徑。但是,任意拔高要求,搞注入式教學,只能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學習效果不會好,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學習效益了。更何況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還有思維、能力、理性精神等其他東西。

教學設計的基礎是對學生如何學習的'準確把握。在研究學生知識、技能、思維、能力等是如何發展的問題時,除了認真考察知識、能力等的內涵外,必須深入考察它們是如何被學生獲得的,即要對“學什麼”和“如何學”這兩個問題進行科學分析。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思考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目的的系統化、具體化,是教學活動每一階段所要實現的教學結果,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因此,教學目標幾乎成了全部教學設計的依據,其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到,準確制定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前提,教學目標應當全面、合理,要體現個性差異。另外,既然是一種“質量標準”,那麼教學目標必須是可觀測的。

對於教學目標問題,國內外都有大量研究。如布魯姆、加涅等的研究都非常著名。從有利於指導教學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將教學目標按層級分類是比較合適的:

第一層級,主成分以記憶因素為主要標誌,培養的是以記憶為主的基本能力,目標測試應當看基本事實、方法的記憶水平,標準是:獲得的知識量以及掌握的準確性。

第二層級,主成分以理解因素為主要標誌,培養的是以理解為主的基本能力,目標測試看能否順利地解決常規性、通用性問題,包括能否滿意地解決綜合性問題。這裏,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理解,是對知識的實質性領會以及經過自己的檢驗因而具有廣泛遷移性的領會。標準是:運用知識的水平,如正確性、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

第三層級,主成分以探究因素為主要標誌,培養的是以評判為主的基本能力,目標測試看能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即檢驗過程的正確性、合理性及其優劣。標準是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獨創性。

數學教學目標應當反映數學學科特點。為了使目標更加具體、實用,應當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陳述教學目標,闡述清楚經過教學,學生將會有哪些變化,會做哪些以前不會做的事,以使目標成為有效教學的依據,防止教學中的“見木不見林”,同時為檢查學習效果提供依據。例如:

在探索直線與平面垂直的位置關係的過程中,掌握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體會幾何推理證明的思考方法、基本規則和嚴謹性,發展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掌握用圖解法求最優解的基本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線性規劃的基本思想,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下面從對比的角度再看兩個例子。

例1 理解函數單調性概念。

這一陳述中,“理解”的含義不清,難以作為判斷學生是否已經“理解”的標準。實際上,“理解”的基本含義是學生能用概念作出判斷。因此可以改述為:

能給出增函數、減函數的具體例證和圖象特徵;能用函數單調性定義判斷一個函數的單調性。

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瞭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的區分並不容易,需要教師經過較長時間有意識的經驗積累。

例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

這個陳述中,沒有對“掌握”的內涵給出具體界定,容易引起歧義。例如會陳述判別式還是能寫出具體方程的判別式?是否對判別式的來龍去脈要清楚?等等。用判別式判斷一個含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況(綜合應用)與用判別式判斷一個具體方程是否有解(單一應用)是不一樣的。

一般地,對於根的判別式這樣的重要數學概念,應當對目標進行分解。例如可以作如下表述:

(1)在用配方法推導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過程中,掌握判別式的結構和作用;

(2)能用判別式判斷一個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

(3)能用判別式討論一個含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4)能靈活應用判別式解決其他情境中的問題。

數學教學科學化,從制定教學目標上看,一要全面,二要具有可操作性。這是建立在對教學內容、學生數學學習規律的準確把握基礎上的,需要有對細節的不斷追求。制定目標的水平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許多教師對自己所教的數學內容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分類細目結構圖”,有的甚至對數學知識結構圖也是模糊不清的。簡言之,教師的數學素養和對數學教材的理解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這是提高教師素質急需解決的問題。

當前,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教學目標“高大全”,一堂數學課所承載的目標太重。有的甚至是“假大空”,目標“遠大”、空洞,形同虛設。例如: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創新的個性品質;

體驗數學的魅力,激發愛國主義熱情;等等。

 四、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教學涉及可以區分為立足於教師主導為主的設計和立足於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設計。無論是哪種設計,都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則。

1.激發動機與興趣──情意原則。

如何組織和指導學生,才能使他們以最大的熱情、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數學學習?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激發動機與興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老師們常常覺得“沒招”。這個問題的解決,如下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1)問題性: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引導學習,形成認知衝突,激發求知慾,激活思維。同時,通過“追問”等方式,使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保持在一個適度狀態。

(2)思維最近發展區內的學習任務:採取有步驟地設置思維障礙等方法,鋪設恰當的認知階梯,呈現與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相適應的學習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過,一個班級那麼多學生,學習基礎千差萬別,設置的學習任務要適應個別差異,也是一個難題,需要教師的智慧。

上述兩方面有內在聯繫。提問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度”,要做到“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之一。

(3)使用“反饋──調節”機制:學習任務難易不當,都不利於學生保持高水平學習熱情。應通過教學反饋,及時發現問題,通過調整設問方式,增加提示信息或進一步設置障礙等方法調整學習任務的難度。

例3 “三角函數誘導公式”教學中幾種提問的比較。

(1)你能利用圓的幾何性質推導出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嗎?

(2)α的終邊、α+180°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有什麼關係?你能由此得出sinα與sin(α+180°)之間的關係嗎?

(3)我們可以通過查表求鋭角三角函數值,那麼,如何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值呢?能否將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轉化為鋭角三角函數?

(4)問題情境:三角函數與(單位)圓是緊密聯繫的,它的基本性質是圓的幾何性質的代數表示,例如,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表明了圓中的某些線段之間的關係。圓有很好的對稱性: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以任意直徑為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你能否利用這種對稱性,藉助單位圓,討論一下終邊與角α的終邊關於原點、x軸、y軸以及直線y=x對稱的角與角α的關係以及它們的三角函數之間的關係?

問題(1)過於寬泛,沒有對“圓的幾何性質”與“三角函數”兩者的關係作任何説明,指向不明,學生“夠不着”;

問題(2)過於具體,學生只要按照問題提出的步驟進行操作就能獲得答案,思考力度不夠;

問題(3)與當前學習任務沒有關係,“功利”而且膚淺,沒有思想內涵,與誘導公式的本質相去甚遠,不能導致探究誘導公式的思維活動。

問題(4)體現瞭如下特點:從溝通聯繫、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出發,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出恰當的、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啟發的問題,所以具有適切性、聯繫性、思想性,可以直接導致學生探究、發現誘導公式的思維活動。

2.教學內容結構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結構原則。

結構化教學內容具有如下特點:

(1)核心知識(基本概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為聯結點,精中求簡,易學、好懂、能懂、會用,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2)形成概念的網絡系統,聯繫通暢,便於記憶與檢索;

(3)具有自我生長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發新思想和新方法。

有上述理由,所以在考慮課程、教材和教學改革時,“結構化”值得關注。

在教學設計中,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重要差別在於教學內容的組織。優秀教師通過深入鑽研大綱、教材,對教材的整體把握準確,對各部分內容的地位及其內在邏輯關係瞭如指掌,他們對數學問題的深層結構很敏感,他們習慣於按問題答案所涉及的數學概念、原理對問題進行分類;他們掌握並善於運用能揭示知識本質的典型材料,能從學生的現狀出發重新組織教材,能自然地將學過的知識融入新情景,以舊引新,以新固舊。在對學生進行“雙基”訓練時也是緊緊圍繞這種邏輯關係,有計劃地設置障礙,使知識得到前後呼應。總之,優秀教師能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使課堂教學呈現精當的層次序列(優秀教師的這種能力,顯然是以他的學科功底、教育心理理論修養以及教學經驗的積累為基礎的)。所以,知識結構化是教學設計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根據結構化原則,教學設計中應當做到:

(1)教學目標明確,削支強幹,重點突出,集中精力於核心內容。

(2)教學內容安排注重層次結構,張弛有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先簡後繁,先單一後綜合。

(3)每堂課都圍繞一箇中心論題而展開和深化,精心組織相關的數學成分,使相應的核心概念或重要思想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相關的數學術語、定義、符號、概念、技能等因素都得到仔細的展開;課與課之間建立精當的序列關係,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復現和糾正,使知識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