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人教版國中地理必備的知識點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步入國中後,我們需要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習壓力也因此變大。地理作為一門副科,是不能忽略的,那麼國中的學生應該掌握哪些地理知識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國中地理必備的知識點

  國中地理易混知識

1.混淆我國領土最北端和最東端。

我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東端位於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

2.錯誤地認為“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已得到遏制,每年新增的人口不多”。

我國通過實行計劃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但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數量還較多。

3.混淆“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和“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漢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4.片面地認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對經濟發展不利”。

山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要從利、弊兩方面進行分析。一般來説,山區面積所佔比重過大,對經濟發展往往不利,如種植業、交通受到限制,地質災害頻發等;但山區也有它的優勢,如山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旅遊資源等,可以在保護山區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采礦業、林業、旅遊業等。

5.混淆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氣温最低的地方。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的北極村,因為那裏緯度較高;我國夏季氣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為那裏海拔高。

6.片面地認為“濕潤區內的河流都是外流河,乾旱區的河流都是內流河”。

外流河與內流河的劃分,是看它最終是否注入海洋,即使是乾旱區的河流,只要最後注入海洋,也為外流河。

7.片面地認為“長江和黃河的水患,是由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單方面造成的”。

長江和黃河的水患,不是單一地受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影響,而是二者都有影響。例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患,除了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自然環境(降水、地形等)影響外,與亂採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圍湖造田使湖泊調蓄洪水的能力降低等人類活動也有關。

8.錯誤地認為“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資源雖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同樣會變成非可再生資源。例如,水資源可以更新、再生、循環使用,是可再生資源,但一旦遭受污染就可能失去其“可持續利用”的特點,變得不可再生。

9.片面地認為“我國陸地領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所以我國土地資源非常豐富”。

我國陸地領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我國在通常狀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因此,雖然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類型齊全,但“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10.錯誤地認為“南水北調工程可以徹底解決我國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工程,不能認為南水北調工程能徹底解決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華北地區本來就人口眾多,工農業用水量大,如果華北地區水資源浪費、水污染現象不加以改善,仍然會出現缺水問題。因此,要解決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狀況,還要從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多管齊下。

11.混淆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

現代交通運輸方式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其對應的運輸工具分別為火車、汽車、輪船、飛機和管道。

12.片面地認為“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均以資源豐富為前提”。

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資源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條件,但並不是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將資源豐富的地區作為工業佈局的首選之地。例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發展條件主要是雄厚的科技力量和發達的水陸交通等,本地區的資源並不豐富,但上海市依靠便利的海運進口原料,並依靠廣闊的消費市場,同樣發展成為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

  國中地理考點知識

一、地球地圖

1.經緯度的表示方法

(1)常把表示經度和緯度的字母混淆 ;

(2)經緯度的單位不寫“°”;

(3)在寫經緯度時,只寫度數不分東西經和南北為。

2.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混淆。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公轉產生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等。

3.地球上五帶的分界線易把迴歸線和極圈記混

4.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與範圍大小、內容詳略的關係不理解,易生搬硬套,發生含糊不清的現象。

5.經緯線易混淆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往往分不清經緯線,從而導致對方向等內容的誤判。

6.山谷和山脊易混淆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易把山脊和山谷的特點記混,搞顛倒。

二、海洋和陸地

1.海陸分佈

海陸面積之比約為7∶3,若審題不清,易誤認為是3∶7。

2. 七大洲的大小

由於記憶不清,常易混淆。

3.四大洋的分佈

其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因為都兼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常易混淆。

4.跨經度最廣的南極洲易與跨緯度最廣的亞洲混淆。

5.歐洲和大洋洲分別屬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易誤認為是歐洲板塊和大洋洲板塊。

三、其他

1.天氣與氣候

常被混淆,不能正確區分其特點。

2.常用天氣符號

由於記憶不牢導致模糊不清。

3.氣温的年變化

南北半球、陸地和海洋都不同,區別時往往易忽視前提條件。

4.海陸位置對氣温的影響,在比較時往往易忽視“同緯度”這一前提條件。

5.降水的季節變化中,各月分配比較均勻的有全年多雨型和常年濕潤型。在比較時,往往忘記看縱座標降水量的刻度,導致二者混淆。

6.熱帶沙漠氣候和寒帶氣候的.降水都是“終年乾燥”,往往忽視其氣温特點導致混淆。

7.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以混淆。

8.晝夜與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不同。

由於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光總是能照亮半個,產生了晝夜現象;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

  七年級地理基礎知識

西亞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亞、非、歐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海)之間。(見世界地理P 41圖)。

2、認識兩個海峽:

⑴、土耳其海峽: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⑵、霍爾木茲海峽: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稱為“石油海峽”。

3、乾旱的農牧業:

⑴、西亞的自然環境以乾旱為主,所以發展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⑵、著名的畜產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

⑶、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棗椰樹——椰棗(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4、阿拉伯國家:

⑴、西亞地區是阿拉伯世界、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信奉伊斯蘭教。

⑵、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

①、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聖城;

②、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聖城。

5、石油寶庫:

⑴、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最多的地區。石油儲量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

⑵、西亞石油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主要產油國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⑶、石油特點及輸出地區或國家:

①、特點:儲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質好。

②、輸出地區或國家:

往東: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往西: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歐洲西部

1、位置和範圍: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面積500萬平方千米。

2、雄厚的經濟實力:

⑴、歐洲西部大多數國家是經濟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

⑵、歐洲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約居各大洲之首

⑶、瑞士——“鐘錶王國”;丹麥——“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瑞典——製造業發達;挪威——人均水產品產量居世界之首;荷蘭——花卉種植業發達,著名的有“鬱金香”。

3、繁榮的旅遊業:

⑴、歐洲西部三大著名旅遊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

⑵、豐富的旅遊資源:

①、音樂之都——維也納(奧地利);

②、藝術之都——巴黎(法國);

③、湖光山色“鐘錶王國”——瑞士;

④、羅馬古蹟、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灘陽光,看鬥牛比賽——西班牙;

⑥、觀賞花卉風車,參觀圍海造田工程——荷蘭;

⑦、乘船遊覽峽灣,觀看午夜太陽——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