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政治的研究性教學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9.72K

所謂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方法,就是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徑,以特定的、具體的某一主題或專題為載體,引導學生以獨立學習或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政治研究性教學。

政治的研究性教學

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動因

1.實施研究性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應當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其重點內容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基本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要達到這一目標,着眼點不僅要放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同時也應把着眼點放在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上。實踐證明,與研究性學習相對應的研究性教學以學生髮展為本,凸顯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其目標指向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以及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感的培養,所以,它正是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

2.實施研究性學習是適應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國正在醖釀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論從課程改革,還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看,都集中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這一基本思想。新的課程結構設置了"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正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核心,它要求學習者從生活世界中自主選擇主題進行主動探究,這勢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為本"的思想出發,重新審視、定位我們的政治教學,摒棄傳統的"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境地,創立能促進學生髮展的新教學模式,促成學生能力思維發展和人格個性發展,政治論文《政治研究性教學》。因此,創設和運用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項迫切需要。

3.實施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完備的政治素養的重要手段。

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注重了能力的培養。課程標準很明確地強調了培養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把思想政治課定位在"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誌",換言之,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一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從根本上講絕對不能再停留在"講、劃、背"的低層次水平上,而應該轉變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