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高二政治期末考知識點歸納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43W

期末逐漸逼近,令人緊張的期末考考試也快到了,那麼對於高二的學生來説,政治這門科目要複習哪些知識內容呢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二政治期末考知識點歸納

  高二政治考點知識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文化的多樣性:相對於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説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

(1)民族節日: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所以要保護文化遺產。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着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②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也屬於整個世界。總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6、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7、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答:尊重文化多樣性。(4、5、6組合)

8、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9、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藴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2)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着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3)教育: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文化傳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4)大眾傳媒: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10、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高二政治哲學知識

1、樹立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

(1)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原理:

①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繫的環節;

③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因此,我們要尊重書本,尊重權威,又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原理:

①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事物對於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説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説,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於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有走向衰落和滅亡。

②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説,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着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説,敢於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2、創新的作用

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都與創新密切相關。

①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創新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③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高二政治知識重點

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1.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錯誤觀點

“全盤西化”論

都不能解決中華文化向何處去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上覆興之路

“文化復古主義”

正確態度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

基本特徵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

本質核心

社會主義文化

作用意義

使悠久的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

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道路與建設文化強國是路徑與目標的關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含義

這是一條建設先進文化之路、科學發展之路、強基固本之路、以人為本之路、改革創新之路

指導

馬克思主義

方向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方針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原則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

重點

社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動力

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

原因

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羣眾根本意願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措施

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3.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含義

文化自覺

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

文化自信

來自於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表現

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