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生物教學中語文知識的應用教育論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9W

【摘要】在生物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語文學科中的語言、文字、比喻、修辭語法、成語和詩歌等手法,能起到增加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並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生物教學中語文知識的應用教育論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 語言文字 語法 成語

詩歌

生物學學科與語文學科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教學中利用這種關係將語言、文字、比喻、修辭語法、成語和詩歌等知識穿插到生物課中,既有利於加強兩門學科之間的聯繫,又有助於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慾,促進學生學習並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學生對生物教材中語言文字未必都很重視,常常出現發音不準、錯別字、辭不達意、描述不確切等現象,再者生物教材中的有些術語用字孤僻,對學生來説是生字,如果我們生物教師對此不加以糾正強調,將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例如:細胞的:“胞(bāo)”錯讀胞(pāo)、蝙(biān)蝠的“蝙”錯讀成(piān)、臀(tún)部的“臀”錯讀成(diàn)、細菌(jūn)的“菌”錯讀成菌(jǔn)、魚鰾(biào)錯讀成鰾(piào)。又如:把神經的“經”字錯寫成“精”,白暨豚的“暨”字錯寫成既、把魚的運動器官的“鰭”字錯寫成“臍”、把種子的主要部分的“胚”字錯寫成“坯”等。因此,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究用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生物教材中的術語發音準確、書寫規範、用詞恰當、學會用規範化的語言描述生物現象,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否則,學生只能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得到一些沒有根基和生命力支離破碎的知識,為了給學生一個清晰正確的認識我們不妨來點咬文嚼字。

在生物教學中由於概念繁多,有相當部分的概念抽象、深奧、乾澀、由於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通俗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述生物的某些現象和特徵,充分利用無意識記規律,集中學生注意力,既有利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例如:把綠葉比作“綠化工廠”、葉肉細胞比作“車間”,葉綠體比作“機器”、把白細胞比作“戰士”細菌比作“侵略者”、把葉片的結構比作“夾心麪包”保護色———我在這裏,你看得見我嗎?警戒色———我就在這裏,誰敢來惹我,蒸騰作用———樹木出汗等,促進知識的遷移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興趣盎然。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進行語法分析,能幫助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誘導學生產生新奇感,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效能。例如學生對生理衞生中酶的感到抽象難懂,此時對句子成分進行分析“酶是(生活細胞製造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第一個定語指出了酶的來源———生活細胞,第二個定語表明了酶的功能———催化作用,又如: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化學變化)的總稱;第一個定語指出了新陳代謝的範圍,第二個定語指出了新陳代謝的實質。這樣將難點化整為零,加深理解和提高記憶力。

在生物過程中適時地利用成語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用“螳螂捕食、黃雀在後”來描述食物鏈的關係;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食物鏈的有機聯繫,引申出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又如:“作繭自縛”表示適應的相對性;“飛蛾撲火”表示趨光性;“無師自通”表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枯木逢春”表示温度等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在生物教學中適時地,利用詩歌,不僅能為學生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意境之美。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説明植物的向光性。又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理解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來講述生態系統恢復穩定性和無性生殖。

由此可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滲透藉助語文知識的教學,並非越俎代庖,多此一舉,而且更加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和能力。樹立他們的自信,積極去探索,去追求知識,創造他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