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我與地壇讀後感2000字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56W

史鐵生是當代文壇最具有哲學思想的作家之一。《我與地壇》是作家歷經磨難和困苦之後的心血之作,積融了他十五年來對生命愛和憂的沉思與斷想。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我與地壇的20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與地壇讀後感2000字
  我與地壇讀後感2000字一

近日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領悟了不同尋常的人生,史鐵生雖然肢體殘疾,但在我看來他卻有着頑強的生命,充實的人生,始終有伴隨着他的地壇。

地壇在史鐵生的生命裏充當一個重要的角色,從而引發了我對地壇的遐想。書中描述: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退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闌,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藏幽,到處的荒草野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蕩。這是史鐵生第一次看到的地壇。園中凋零蕭瑟的景象展現出史鐵生的內心的無助與悲慘的遭遇,但野草荒藤都茂盛的自在坦蕩,從中體現了殘疾生命裏不服輸的精神。不在遭遇中倒下,而是堅強的崛起,自在坦蕩,從不同的環境中尋回自己。

他兩腿殘廢後,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就搖着輪椅總到那兒去,僅為着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跟別人上下班一樣在那裏消磨時間,躺在輪椅上或者是坐着看書或者是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打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的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的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子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院子都是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園中荒蕪但並不衰敗。

史鐵生看院子荒蕪但並不衰敗,看到了他心情的轉變,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史鐵生也使我看到了世界自然地美妙,生命的意義。只要細心觀察,留心注意,不管何處都有他美好的一面。

地壇的每一棵樹下他都去過,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天氣他都在院子裏呆過。他總是想一些我們看起看來很平常的事,如:經常反覆想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後他便覺得安心了。還有是怎樣生活,這幾乎是困擾他的重要問題,但有些東西是任誰也無法改變的:比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的燦爛;比如在園中最為落寂的時間,一羣雨燕都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喊得蒼涼;比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蕩安卧,園中播散着熨帖而味苦的味道。這樣的想法是他得到了安慰。也是我從沉迷中醒來,領悟到不變得美,他時刻伴隨着生活。春之潤,夏之熱,秋之爽,冬之潔,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讓我們快樂起來,用心沐浴生命的每一束陽光。、

不僅是地壇陪伴他,還有一個時刻關心、牽掛着他的母親。史鐵生到過的每一處,他的母親都不知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母親總是悄悄地來找他,又不讓他發覺,每一次找到後又悄悄的離開。等他母親去世後他才懂得那堅韌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無私的愛,他的偉大的值得他驕傲的母親在他心中滲透的深徹。啊,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使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母愛不一定是轟轟烈烈,感天動地。平淡中流露着真情,愛如淡茶,越品味越濃香。母愛是一處港灣,讓我們遠離風浪,享受安寧。母愛是雪中炭,給了我們慰藉;是失敗時的鼓勵,給了我們信心。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春天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以聲音來對應四季?那麼,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着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宂長的蟬歌和鹽樹葉子嘩啦啦的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以夢哪?春天是樹枝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土地上的一直孤零的煙斗。這句子不但生動明確,細細品味確實真實的描述。自然真是無奇不有,生命是上帝賜給我的最好的禮物。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與史鐵生比起來,我更加感到欣慰。一定要享受自己完美的人生,無盡的奧妙在等待着我。

在這個地壇中有一些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15年前的一對中年夫婦,現在已經成了一對老人,依舊來園中散步;一個熱愛唱歌的小夥子;還有一個老頭,算得上十一哥真正的飲者,他在腰間掛一個扁瓷瓶,裏面裝滿了就酒;有一個捕鳥的漢子,園中人少鳥卻多;有一箇中年女工程師,每天工作都要穿過院子;;還有一個是史鐵生的朋友——一個長袍家,這位長跑家來園中,史鐵生為他計時,經過他長期不懈的努力終於的到了第一名,並破了記錄;最後還有一個孩子——一個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她是個弱智兒。

誰有能把這個世界想個明白那?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説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鬥,併為此享有崇高和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入深深地迷茫了。

假如世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嗎?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那?要是沒有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命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崇高又將如何讓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哪?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那?

史鐵生終於走出來了自己的陰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不同的人生觀: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是懦夫映照了英雄,是眾生渡化了佛祖。

是的,世界太不公平了,但又是公平的,擁有生命是上帝給我們最公平的見證。我平時總是抱怨世界不公平,為什麼別人那麼高大,而我那麼矮小;為什麼總是別人那麼聰明,而自己那麼笨……………?我看了史鐵生堅強的寫照之後,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認識到,既然上帝造就了我,那麼這個世界中一定有我充當的角色,雖然不是一朵紅花,但那也是一片綠葉,為什麼不試着享受綠葉的快樂?我不甘心,機會難得“不試白不試”。

史鐵生之後就在園中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總是拿着木子和筆,到園中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的寫。有事人走過來他就把木子合上把筆叼在嘴裏,他怕寫不成發落的尷尬,結果他發表了幾篇,並出了點小名。之後他又開始思考要不要去死?為什麼活?幹嘛要寫作?自己把自己捲入一個難以逃離的漩渦。可是他還是想活。人為什麼活着個?因為人想活着,説到底是怎麼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慾望。所以精神上無法得到自由,所以消滅恐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滅慾望,來消滅人性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消滅慾望。園神對他説: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

對地壇多寄託的感情只適合收藏,不能説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他們不能變成語言,也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他們了。他們是一片朦朧的温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也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夠在一起,寫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明朗和歡快,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的迫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着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我與地壇讀後感2000字二

史鐵生推着輪椅緩緩地進了園子。他想尋找生的理由,或者死的解脱。1個返鄉的知青、1個失業的大齡青年,1個多愁善感的大腦,再加上1個高位截肢不得不依靠透析機活着的現實,史鐵生的命運真是多舛!媽媽悄悄地跟進了園子,落日的餘輝把她慌慌張張的影子拉得悠長,滿臉的焦灼終於在看到兒子的一剎那散去。她就這麼怔怔地盯着兒子倔強的背影,又怕他驀地轉身發現自己,便遠遠地守着、藏着。地壇的風翻動着安詳的落葉,輪椅的車輪軋過青青草坪,媽媽瘦削的腳印散落在地壇的角角落落。一位焦急的媽媽,1個雕塑般的兒子,共同凝成了1個千年的守望。一天又一天,十五年的日子就這樣看似平靜地過去了。這便是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描述的一幅令人難以釋懷的景象。

所有的無奈和悲愴都源自1個現實:兒子在20歲這個“最狂妄”的年齡突然截癱了。1個滿心準備迎接愛情和事業的人,卻先迎來了殘疾。天塌了!他成了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當時的史鐵生想到了死。殊不知,兒子所有的不幸在媽媽那兒是要加倍的,“她是怎樣的心神不定,坐卧難寧,兼着1個痛苦、驚恐與1個媽媽最低限度的祈求”。面對着一天天長大、卻更加孤僻內向的兒子,已經身患絕症的媽媽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只是這一切,兒子在媽媽去世後才逐漸體會。

每次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總是神情肅穆,喉嚨裏有個莫名的東西在來回嘀咕,胸口憋悶之極,眼淚就潸然而下,爸爸的樣子便清晰地浮在眼前。八年前的.冬天,爸爸在我“最狂妄的年齡”上猝然離世。那時,二十三歲的我剛剛走出村子獨自到1個陌生的城市打拼。花花綠綠的高樓大廈在帶給我新奇的同時,也挑動起了一顆早不安分的心,我精力旺盛,騎着一把破舊而快樂的單車把夢想灑遍整個城市。然而,幾乎一夜之間,爸爸沒了,就像一座山的底座突然下沉,我心底某個巨大的東西被猛然抽走了。我不忍回憶2001年除夕那天那一刻,那一刻爸爸想對我説的很多很多,但是病魔已經不容許他多説1個字。他把自己56年人生的最後一瞥留給了媽媽、姐姐和我。之後,他的瞳孔便逐漸放空,一雙飽經滄桑的淚眼掙扎着,卻終於不聽使喚地閉上了,永遠地閉上了。爸爸的靈魂在那一年、那一天最隆重的時刻升起、飄走,留下了全家無盡的遺憾、對未來的恐懼和對他永遠的不捨。

那些年,我因過去猖狂而生的深深自責和子欲侍而親不待所帶來的無邊痛悔,幾乎帶走了我所有的眼淚和對未來的希望。每天下午,我總是搖搖晃晃地騎車到二環邊上,找個沒人的角落,坐着、站着,又坐下…… 這個世界熙熙攘攘,卻沒有了我的爸爸!在輾轉反側的深夜、在若有所失的傍晚,爸爸那白髮蒼蒼的臉龐總是似有若無地出現,然後淡去,終於無形。史鐵生寫到:“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媽媽回去呀,迷迷糊糊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難道我的爸爸也是由於受苦太多被上帝召回?他像天下所有偉大的父母一樣,有着低調的自信,堅忍的意志和對兒女毫不張揚的愛。在鄉下幹了一輩子民辦教師的他,自幼喪父,節衣縮食,養家餬口,數十年風雨交加,有幾次瀕臨餓死的邊緣。如果上帝賦予眾生均等的苦難,我想他早就應該苦盡甘來、頤養天年了。他勤勞善良一生,卻不想會以這樣1個殘酷的方式來結束人世的苦難。

為了爸爸,我發誓要活出個人樣來。這種念頭從八年前出現到現在依然清晰可見。誠如史鐵生所言,“兒子想使媽媽驕傲,這心情畢竟太真實了”。我開始全面審視自己的過去和將來,對自己的不滿與日俱增,逐漸進入1個狂躁奮鬥的時期。我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來“使爸爸驕傲”,只是頻繁地更換專業、不止一次地謀劃變動工作。我無法確定現在自己慌慌張張所撞開的這條路是不是爸爸所希望我走的那條路?那條路到底是1個什(]麼樣子?是衣錦還鄉的榮貴,還是家財萬貫的顯赫,抑或是內心的豁達、堅強以及與人為善的真誠?

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也可以讓一切迴歸本真。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在媽媽去世多年之後,終於明白:“我用紙筆在報刊上所撞開的那條路,並不就是媽媽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裏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媽媽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媽媽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盤點自己的人生經歷,突然發現,自己八年來的奮鬥,在“使爸爸驕傲”這個外衣的包裹之下,並沒有完全剔除那些世俗功名的念想。唯一能夠讓爸爸欣慰的,就是自己在生活面前所一直具有的積極姿態,和逐漸形成的堅韌、寬厚、真誠和豁達。讀完書,我掩卷長思,我想那些所謂的名、所謂的利,就像地壇上空那鴿子的哨聲、宂長的蟬歌和空曠的啄木鳥聲一樣,早就應該在時光的流淌中一起逝去了……

於是,我再一次想到了地壇。地壇的風輕輕拂過四季,輪椅上倔強羞澀的少年在內心的安寧中變得堅強無比;一位失去了爸爸的兒子在悲憤的奔波中逐漸長大。古殿檐頭的風鈴搖個不停,可是那些受盡苦難、大愛無疆的爸爸媽媽們卻永遠地走了……

  我與地壇讀後感2000字三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着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着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了他頭上,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説如雷轟頂。用他自己的話説是“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在經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決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下了第一把種子。然後,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女教師、長跑運動員、弱智的女孩……無數次給作者鼓勵和感動的人無心地創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這裏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過來。

然而,面對挫折和苦難,有些人卻選擇了親手扼殺自己的生命: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自己的喉嚨;西班牙作家馬利亞諾?拉臘的住宅裏響起了沉悶的槍聲;德國劇作家克萊斯特和陪伴着他的妻子一起自殺;中國當代詩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後,卧軌自殺……這些事實讓人觸目驚心,追其根源是對生命的不負責,對生命的不重視,其留給世人的只有感歎和惋惜。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只有一次,對於這僅有的一次,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誠然,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束自己的生命,何不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會呢?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有了這些磨練,才使我們體味到人生的樂趣。我們應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磨練,體驗友愛、負責、學會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古人尚知“留須蓄髮”,謂之“父母所賜”,我們當代青年又豈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裏都是加倍的。”這讓人的腦海裏立即湧現出朱自清散文裏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也讓我想到母親戴着花鏡坐在燈下為我織毛衣,深夜裏為我掖被子的情景,我們應該懂得親情。自己了卻了生命,逃離了痛苦,卻把痛苦轉移到母親身上。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的忍心你的母親註定成為世界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願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哭泣?母親深深地愛着我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奉獻着自己的一生,她為我們這些孩子做的太多了,而我們又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呢?即使我們不是為了自己活,也算是為了愛我們的母親,報答我們的母親而活下去,否則會把她的心傷透的。

哪個母親願意看到一個年輕的生命慢慢凋零?但是有時,她也不敢直説出來,怕刺激了孩子。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着,他的母親為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裏消失了。我們也應該為這一細節而感動,那是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走了過來,文壇上多了一個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髮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的誓言,或要恪守的教誨,只是讓他活下去,簡簡單單真正做到善待生命。作者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很遺憾的是,他的母親再也不知道了,已經永遠在天涯守護着他。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很多東西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才知道他的珍貴,但有時已經晚了。對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引自《韓詩外傳》),何必要讓自己感到悔恨時才醒悟呢?還是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狼且有反哺之事,何況人呢?且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對他們多好,而是希望你過得好。文中作者多次問到:“我為什麼要活着?”我在自己內心深處回答的是:為了母親,為了親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未盡的責任。

其實史鐵生在文中不但寫了自己感受到的母愛,還有老夫妻間的恩愛,兄長對弱智女孩的關愛以及作者對女工程師的敬愛等等,這些豐富的感情足以昇華人的心靈,拉近人的距離,温暖社會關係,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都是讓人堅強的理由。文中充滿了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對生命目標的探尋,鼓勵人們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我想到了我們生活的社會。現實中忙忙碌碌的人們生活在緊張繁重的壓力下,市場條件下對利益和物慾的追逐,開放形式下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襲,社會陰暗面的擴張,一些西方文化對我國優良傳統的顛覆,使人思想日益狹隘浮躁,忘乎所以者有之,悲觀厭世者有之,自暴自棄者有之,頹廢墮落者亦有之。與二三十年前相比,與那種全社會上下團結,民心穩定的積極局面相比,我們的社會將要何去何從?

在迷茫而不知所措,失去目標甚而開始沉淪的時候,更突顯出優秀文化的導向作用。教育是傳播弘揚這種文化的方式,而優秀的作品就是這種文化的最佳載體。史鐵生的這篇文章發人深省,它能感化和糾正那些近乎迷失的心靈。

同時,還告訴我們對待突來的不幸要冷靜地思考,不要魯莽行事。有時候,自己的反思和醒悟比別人的提醒更起作用。史鐵生在突然失去雙腿時,脾氣變得很暴躁,喜怒無常,對生活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經過在輪椅上年復一年地沉思默想,他度過了絕望而狂躁的青年時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意識到那樣做都無濟於事。於是,他選擇了冷靜思考。

其實,冷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莊子説: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做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寵辱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等等説法,都表現了對寧靜、冷靜心態的某種崇敬。史鐵生思考過怎樣生也思考過怎樣死,説到生的時候,他有那麼多山重水複的煩惱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講到死的時候他事無鉅細從心態、方式到裝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來更談笑風生……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裏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冷靜和坦然。

正是因為他很好地做到了冷靜思考、坦然面對生命,才使他頑強地走了過來,而沒有魯莽地選擇死亡。這些讓我聯想到了年初,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殘忍地殺害了四位同窗好友,魯莽地解決了問題,而殺人的原因竟是打牌時發生了爭執。這個發生在校園,發生在受過高等教育學生身上的案件震驚了全社會,也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人們不禁要問,他為何如此漠視生命?為什麼不能冷靜地思考,合理地處理問題呢?我想這就牽扯到大學教育的問題了:大學在對學生進行技能、知識培訓時,尤其要注重精神領域的錘鍊與鍛造,將理性與德性高度的融合,使走向社會的每一個學生懂得愛、理解愛,懂得付出,正確的面對生命和生活,培養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給予社會。這也是建立一個和諧、積極、進步、寬容的人文環境的基礎。

《我與地壇》就起着文化導向的作用,它讚揚偉大的母愛,號召人們思索人生,增進對社會的關懷,給人們引導了正確的方向。如果文化的導向出現偏差時,給全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其的深重——二戰期間的德國,有多少文化和思想領域的學者淪為納粹思想的走卒,為納粹的思想搖旗吶喊?所以説,在“育人”方面《我與地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改革開放變革時期,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青年學生的思想相當活躍,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難問題也不少。比如,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怎樣處理國家發展和個人成才的關係;怎樣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等等,這都需要教育和引導的。青年人的思維最終將決定國家的發展方向,因此,在學校尤其是在大學裏大學生中大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要堅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青年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樹立遠大理想,矢志報效祖國,推動我們的民族再次騰飛。在這些方面,《我與地壇》都給予我們了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要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Tags:讀後感 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