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烏塔讀後感(集合10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11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烏塔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烏塔讀後感(集合10篇)

烏塔讀後感1

課文《烏塔》講了一個小女孩14歲就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這是多麼了不起啊!不管來到哪一個國家,都不忘自己的爸爸媽媽,買禮物送給他們,這又是多麼孝順啊!而去歐洲時,有一半是自己掙的,這又是一個多麼獨立的女孩啊!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認為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獨立,現在中國的孩子屬於小公主、小皇帝,但卻整天賴在父母身邊。少有幾個想獨立的,又被家長困禁在那狹小的空間,沒有那一片自由的天地,只能通過電視、書本理解觀看世界,別説讓孩子出國旅遊,就是在國內,家長也都不讓的。在“傻根”眼裏,天下無賊無強盜;但在家長眼裏,壞人太多了,似乎所有的壞人都瞄上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強迫孩子放棄快樂,讓孩子終日在自己的翅膀下生活。

我希望我們中國小孩子能像烏塔那樣有獨立生活的自主權,我更希望從小在學校裏能學到一些獨立生活的知識和本領,如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夏令營、一日生存鍛鍊、每週義務勞動……讓自己多吃些苦,多受點累來磨練我們的意志,有用鍛鍊我們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能適應任何環境而生存的之人。

我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立自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烏塔讀後感2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一篇課文,感受頗多。

這篇課文是汪曉潔作家寫的。主要寫了汪曉潔出國遊玩,遇到了14歲從德國回來的烏塔,經過幾次交談。烏塔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汪小潔。是的,中國的小孩正像汪曉潔所説的一樣,中國的小孩吃什麼,要什麼,穿什麼,都靠自己的父母,像寄生蟲一般,我也曾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當我讀到了這篇課文以後,改變了我的想法。

以前,我總是依靠父母。一離開他們就又哭又鬧。我要什麼,就向爸爸媽媽伸手,想去哪就讓爸爸媽媽陪我去。幹什麼都要爸爸媽媽陪。一次,媽媽有事情,就讓我一個人去博物館。她本來已經給我制定好了路線,安排好時間,給我費用,剛把我送出了家門,結果媽媽回來以後,我已經到了家裏,使媽媽哭笑不得。

可文中的烏塔卻不一樣。她自己一個人妥妥的制定好了行程,可我卻不敢去。她是一個多麼獨立自主,勇敢,聰明、熱愛生活,做事有計劃,考慮問題周到的小女孩呀!

是的,正像汪曉潔所説的“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確實,中國的孩子,一點也不缺乏樂趣。但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有句話講,“看過世界的孩子更強大”。我們也應該一個人去遊玩世界。

我以後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大膽,有規劃的人。

烏塔讀後感3

前幾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文中的烏塔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可卻自己一人遊歷歐洲,真是令人稱奇。

烏塔在旅行時,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每到一地就先查一下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在遇到危險時保證自己的安全。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不幾天她就會給家裏寄張明信片,讓家人放心。她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大量有關書籍,為了掙旅費,烏塔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因為,烏塔要向目標奮鬥!

我們中國的孩子跟烏塔的生活相比,是那麼平淡無奇,我們就好比是那温室裏的小草,雖在幸福之中,卻失去自由。在我們出生之後,所以家務都由父母承擔,自己的任務只是學習,想幹家務都會被謝絕,個個都變成了十足的書呆子,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呀!就拿我來説吧,如果想要出去玩,爸爸媽媽就一定會帶着吃的喝的,拎着大包小包跟着我。我放學只要晚回家一小會,爸爸媽媽就一定會急得不得了。我想問問你們,如果你們的孩子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

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請家長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吧!讓孩子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下,自由的飛翔!

烏塔讀後感4

愛孩子,就放開雙手

愛孩子,不是給孩子買衣服;愛孩子,不是給孩子,很多錢;愛孩子,更不是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讀了……《烏塔》一文後,我知道愛孩子,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我”在羅馬認識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在“我”與烏塔的攀談中,瞭解到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當我讀到,烏塔説在家裏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計劃時,我頓時被烏塔的獨立和計劃性驚呆了。想想我每次外出表演,無論遠近,都要纏上父母,他們又是給我提包又是給我拿道具,深怕我受累。

烏塔做事有計劃,源於她的父母放手讓她自我實踐。而這在中國,是很難看到的。中國的孩子們大多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大多都不放心讓他們自己一人有世界。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句,這位慈母的兒子要遠行,縫兒子的衣服也要縫一層又一層,深怕他冷着,生怕他太晚回來!可事實上他的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了,她完全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了!而烏塔就不一樣了。她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讀了很多關於這些國家的書,自己打零工,攢足了旅費,還懂得怎樣獨立自主的生活,這就是放手的收穫。

只有父母放開雙手,孩子們才會被培養成做事有條理,獨立生活能力強,見識廣,知識豐富的強者!

烏塔讀後感5

烏塔,僅僅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自己一個人遊歷歐洲!這對於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箇中國孩子要外出旅遊,即使自己願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裏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麼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遊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裏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裏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裏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温室裏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願意當温室裏的花兒還是大自然裏的'小草,願意當籠中之鳥還是願意當暴風雨裏的雄鷹?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温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樑之才!

烏塔讀後感6

前幾天,我們學《烏塔》一課,講的是一個德國小女孩獨自遊歐洲的故事。講完以後,我突然覺得我們跟烏塔相比,我們差太遠了!所以,我非常敬佩14歲女孩烏塔。

烏塔讓我敬佩的是:她特別有主見。她認為既然愛孩子,那為什麼不能讓他出遠門?於是,她抱着這樣的念頭,獨自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當然,你一定會問我“她不怕有危險嗎?她是怎麼去那些地方的呢?

好,下面讓我一一告訴你。烏塔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或困難時請求幫助,瑞給家裏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所以,我認為烏塔是個安全意識很強的女孩。對了你們不是問我她怎麼攢錢去的嗎?好,我也告訴你。烏塔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日程和路線,她還花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很多關於這個國家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幫超級市場或餐廳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的家陪孩子玩。所以,我覺得烏塔是個聰明、有主見,安全知識充分的孩子。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那件事,中午,媽媽叫我去買八寶粥,我一聽,火速跑到了我的房間,鎖上了門。“呼”我呼出了一口氣,“翰翰,開開門”,“不”。就這樣,我們爭了好久,終於,結果是——媽媽去買了。

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烏塔讓我知道了,孩子的成績不是最重要,培養自理能力才是重要的!我想告訴全天下的父母:愛孩子,要勇敢地讓孩子出遠門。

烏塔讀後感7

我覺得烏塔這樣做好,因為好像烏塔一樣一個人去外面旅遊可以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強、不依賴別人別人的好習慣。但是我們不要模仿她,因為烏塔這樣做也是很危險的,我們只要做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以前我小時候洗澡,經常都要媽媽幫我洗,因為我小的時候覺得洗澡洗的乾不乾淨都沒有所謂。所以我小的時候媽媽經常都要幫我洗澡。當我長大了以後,想起我以前那樣子,覺得很丟人。因為我們如果每個人都覺得不洗澡沒所謂的話,這樣身體會很臭的。但是當我讀了《烏塔》這一篇課文,想到了:我們做事一定不要依賴別人,我們要靠自己。

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不要依賴別人。比如我們長大了可以自己疊被子、收拾自己的房間、收拾衣服、自己一個人睡覺......這樣子我們就會學會獨立,讓自己一個人獨立去做每一件事。我們要向烏塔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的到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一個人去獨立完成,這樣我們長大了才會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獨立一個人找工作。

我們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一個人去完成,不要總是依靠別人。

烏塔讀後感8

有的外國孩子2歲時父母便開始訓練他們獨立的能力。美國有的孩子在9歲時就不想被父母所限制,要求獨立自主。在上國小時,歐美一些國家的老師就教育孩子們要有獨立情,不能依賴家長,不做温室裏的花朵。在美國,孩子們在學校中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交易,可以賣糖等。老師們不但不反對,而且還鼓勵他們這樣做下去。很多美國老師認為,這會為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打下堅定的基礎。在德國,學校主要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德國孩子們利用休息的時間幫助餐館和超市發傳單,做小工來掙零用錢,根本不用跟父母拿。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我們來學習的是,外國孩子每週都要寫一遍論文,涉及經濟,人物,動物,科學等各方面的。

看看中國孩子,很多是家裏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温室裏的花朵”。有一個報道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199X年,77名日本孩子來到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參加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中國孩子病了回到營裏睡大覺,日本孩子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到了營地,日本孩子麻利地搭建好了爐子,用一些簡單的食品做出了晚餐。可中國的孩子既不會做飯更不會搭建爐子。最後還是厚着臉皮地吃日本孩子的飯。教官説“你們別人的飯,心裏不會難受嗎?”而有些中國孩子聽了很麻木,沒有什麼反應。

中國孩子的嬌生慣養,沒能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不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小朋友們,從小就鍛鍊生存本領,自立自主。

烏塔讀後感9

在最近的幾天裏,我們認識了烏塔。她是一位美麗漂亮的小姑娘。她熱情活潑;她生存能力強;她有責任感;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她才十四歲,就獨自一個人遊了歐洲。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烏塔的生活自理能力強,因為她獨自一個人遊歐洲都沒問題。每次遇到問題都能很好地化解,什麼事情都可以完成的特別好。再想想自己,每天都是家裏的”小皇帝“,次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件事情都是家長代替我做的。我看了烏塔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不應該讓別人代勞。

烏塔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強,而且做事還非常有條理、有計劃。烏塔在遊歐洲之前,她用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她提前在家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烏塔每到一地就查一下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我有時候做事會沒有計劃,知道了烏塔的故事,以後我再也不那樣做了,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幹任何事情都有條理、有計劃的人。

我想要告訴大家,要學習烏塔並不是要學習她一個人遊歐洲的事情,而是要學習她那種精神。以後,我們要更好地學習烏塔的精神,做一個獨立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強的孩。我希望早日為父母撐起一片天。

烏塔讀後感10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裏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閲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裏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不讓爸爸媽媽擔心。

再想想自己,我平時自己去超市買東西都害怕,不敢自己去;週末的時候也不寫計劃表,自己去盲目地玩耍,直到快上學的時候才把作業寫完;我還總是問爸爸媽媽要零花錢,買一些小玩具、垃圾食品。我覺得很慚愧,同樣是國小生,為什麼烏塔能做到,而我卻做不到呢?

每天上學,就會看見學校旁邊的商店裏有許多國小生在買垃圾食品,包裝袋扔得滿地都是,空氣中都散發着辣條味兒。來到教室,班裏的同學不是忘帶課本,就是忘帶作業。我希望大家都向烏塔學習。

學完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懂得了:從小要學會自立,不要依靠父母,做一件事時應該準備充分。我今後一定要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Tags:讀後感 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