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目標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21W

閲讀是語文課程中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它既是學生實現自身精神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各種能力得到發展的基礎。那麼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目標要如何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目標的確定,吸納了現代閲讀理念,新課標如此表述:“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想、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了“對話”在閲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閲讀教學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時,都滲透着這種理念。總體目標為:

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閲讀日常的書報雜誌,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總目標表明,閲讀教學必須注重讀書,注重積累和語感培養,注重品味、感受和體驗,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

總目標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的。總目標正是把學生作為獨立發展的個體看待的,從不同維度提出了要求。

新課標從方法與技能、知識學習、一般目標、實用性文章、文學作品、課外積累與背誦六個方面闡述了閲讀的具體目標,下面分別探討具體目標的設計及意義。

一、閲讀的方法與技能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十分注重語文學習過程與方法維度,並將其與知識與能力維度融為一體,這在閲讀目標系列中體現得很明顯。歸結起來,新課標的閲讀目標中共涉及朗讀、默讀、略讀、瀏覽、誦讀等多種閲讀方法和技能的運用。

1.加強朗讀

新課標規定,國中學段朗讀目標是: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該目標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而且擴大到課文以外的其它閲讀材料

2.重視默讀

新課標規定國中學段默讀目標是:

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速度,閲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3.學習略讀和瀏覽

新課標規定國中學段這方面的目標是:

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閲讀範圍。

略讀是與課堂最常用的精讀方法(包括朗讀和默讀)相對應的閲讀方法,而在實際生活中最常用。“略讀”是粗知文本大意,而“瀏覽”重在提取所需信息,擴大知識面,多采用掃描和跳讀的方式,尤其注意通過書(篇)名、作者、大小標題、段落的起結、圖表等提示性信息,捕捉符合自己閲讀需要的關鍵信息。

4.強化誦讀

新課標特意提出了誦讀方法,而且在這方面規定地很具體。

誦讀古代詩詞,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誦讀目標表明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積累古詩詞的基本知識。

新課標把“讀書”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突出“讀書”在學習語文中的重要性,這一樸素的做法,是學習語文最根本最基礎的一個環節,是真正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要讓學生在琅琅的書聲中,讀出豐富的語文積累和良好的語感,讀出文化品位、審美趣味、愛國情懷和時代精神。

二、閲讀的知識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不主張系統地講授知識內容,但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常見的修辭方法,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識、文體知識和文化常識,對閲讀者和閲讀過程來講都是必要和有用的。新課標規定:

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這個語言環境,首先是指文章的整體,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前提是對整個文本有初步的感知,這是理解詞句含義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徑。其次,可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句。第三,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自己探究性地理解詞句。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瞭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瞭解詩歌、散文、小説、戲劇等文學樣式。

可以看到,這一目標對詞彙、語法、修辭、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學習的要求,都與課文閲讀相關聯,或要求幫助理解課文的語言難點,或要求體會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

三、閲讀的一般目標

文章的一般閲讀,就是閲讀各類文章時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新課標規定: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一輪、抒情等表達方式。

這些目標要求概括起來,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關於文章思想內容方面的,二是關於文章篇章結構方面的,三是關於文章語言表達方面的。

這些表述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求閲讀行為從文章的整體出發,即“整體感知”,然後是“理解分析”,最後到“品味賞析”。後二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礎之上的。

這些要求,都是強調在個性化閲讀的基礎上,開展質疑、合作、探究,是把對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引向深入的標誌,最後得以在羣體閲讀的條件下,師生相互促進,共享閲讀成果,提高閲讀水平。

四、實用性文章的閲讀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國中學段實用性文章閲讀目標是:閲讀新聞和説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

即對作者的寫作立場和思想觀點作進一步的抽象概括和提煉,無須作全面的文章分析,主要為實用目的而認知、篩選並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閲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議論文閲讀的基本要求是,能夠提煉文章的觀點,找出支持觀點的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在邏輯上的相關性,對觀點和材料做出簡單的評價。

閲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課程標準把從中領會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也納入目標要求,因為讀這類文章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重要作用。

閲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複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學會從非連續文本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閲讀能力。

五、文學作品的閲讀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在“體驗”“領悟”和“品味”的過程中,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和對話。這在客觀上就決定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體驗。

誦讀古代詩詞,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意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新課標表明古詩文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六、積累背誦和課外閲讀目標

課程標準認為語文教育的特點就是“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誦讀是積累的好方法。

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閲讀。

學會制訂自己的.閲讀計劃,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

新課標明確了課外閲讀的目的、任務。

總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閲讀教學的目標設計,有如下幾點創新:

1、體現以人為本

新課標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關注個體,體現以人為本。如“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學會制定自己的閲讀計劃”等要求。

2、關注能力、習慣培養

新課標強調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強調閲讀要重視閲讀習慣的培養。如:“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養成默讀的習慣”等要求。

3、鼓勵合作交流

新課標規定,“……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從中可以感受到,課程標準強調交流,強調合作。

4、重視擴充閲讀積累

積累背誦與課外閲讀是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如:總目標要求,“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5、強調聯繫生活

生活是閲讀教學的活水源頭,新課標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閲讀”等。

我們從國中語文新課標對閲讀教學的目標設計上來看,認識到閲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新課標告訴我們,閲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個問題:

一、會讀,二、積累,三、注重品味、感受和體驗,四、注重閲讀能力培養,即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評價賞析能力。另外,“遷移運用能力”在課標中雖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但人教社編的九年義務教材的課後練習中安排了大量的比較閲讀等都體現了拓展遷移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實踐中,一節成功的閲讀教學課,不管它的教學模式怎樣,都應該體現“整體感知——理解分析——品味賞析——拓展遷移”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和邏輯順序。

因此,新課標關於閲讀教學的目標設計,為我們的教學實踐提供了操作依據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