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父親》觀後感(精選20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3.51K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父親》觀後感(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父親》觀後感(精選20篇)

《父親》觀後感 篇1

我們同學們觀看了《父親》這部微電影,分別是父女和父子之間關係的,從這兩部電影之中我們看到了人性之美。哪怕是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外表可能醜陋,但是心靈都是美好的。我認為人的外表或者説是衣着並不是品評一個人的關鍵,關鍵的是一個人的心靈一定要美好,哪怕心裏並不完美,但是一定要美好,不能有歪風邪念,這樣的心靈就是純淨的、純潔的,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

我有資格談談的當然只有父子篇了,片中的父親本來是一個負傷的退伍軍人,本來雖是痛苦,但也是榮譽非凡的一件事,我想這對於這個家庭已經經受了一次打擊。父親的兒子在童年是非常聰明的,經過藝術渲染之後,居然可以證明出能量守恆定律是錯誤的,這一切都讓人大跌眼鏡,在父親和全家人眼裏,這是一個只會非凡的孩子。全家人引以為榮的孩子,父親決定為這樣一個優秀的額自拍一張照片作為記憶。然而這個兒子長大之後確實令人失望的,抽煙打架,做一切不正當的活動,沒有了童年時候的天真和智慧。

父親在被請到辦公室後打了自己的兒子,他抽打的並不是兒子,是自己的心,是他那輝煌的過去和落魄的現在,是他那過去爭氣要強,現在卻不務正業,敗壞自己名譽的兒子。一怒之下,兒子出門了,自我奮鬥的歷程當然是艱苦的,但是還好他有吉他為伴,音樂是他的夢想,他出現在大街小巷,在海鮮大排檔以賣藝為生,漸漸的成熟起來,有了愛待他藝術的人。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惹上了社會上的混混,又變得一無所有。父親也在漸漸衰老中,丟失了自己賴以為生的工作,沒人知道這個落寞的家庭,將來還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人説物極必反,回想世間之事,大致如此。

兒子遇到了貴人,有貴人相助,兒子得以在歌廳以及酒吧漸漸火了起來,然而賴以為生的正是他的音樂。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兒子在某些方面過去年幼無知,但是它的本質不是壞的,他真心對待朋友,才能有之後朋友的相助,他真心對待觀眾,才能贏得觀眾的好感,他書法的是自己真實的情感,才能讓世界聽到他的聲音。兒子已經成名,自然在物質生活上也有大的飛……這一切讓家裏人都是非常興奮的。終於,父親母親在電視上看見了自己的兒子,看見了那個小時候的神童,少年時的叛逆,成年後穩重、事業有成的兒子。父親決心去看他,他老淚縱橫,再次因為有這樣一個兒子而驕傲。

在迷亂之重,父親倒下了,在這樣一個孤獨的世界,只有兒子一個人唱着那首與孤獨的歌曲“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再變老了,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這個時候,我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在這個世界,真正愛我們的只有父母,我們常説母愛何其偉大,卻總是忽視父親的愛,父親的愛是偉大的愛,父親的淚是無聲的淚。我們應該對這種偉大的愛致敬,這種志願付出,不求索取的愛,正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仔細想想,我們曾經是否與父親爭吵過,是否傷過他的心。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傷害他,讓自己變成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他們已經老了,我們卻還很年輕,珍惜每一刻與他們相處的時間。

我們在回家的時候,多與他們説説話,因為除了你,沒有人可以近距離的給他温暖了。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通常是很高的,不要辜負了他對你的期望,讓你變得像小時候一樣,可以在別人面前炫耀一下,讓他提起你來會感到自豪這是對她養育你並默默付出之後,你給他最好的回報。他總説自己的光明世紀,實際上是希望你可以超過他,希望你在某一階段可以變得比他更強。他的目的是單純的,在你比他更厲害之後,他會憨厚的在幕後為你鼓掌,還會不斷地向別人解釋:“這是我兒子。”

只有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重要,父親才會對你滿意,沒有一個父親會甘心自己的兒子不如別人,你現在應該做些什麼都是你自己的選擇,為了和父親度過最美好的時刻,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吧。

《父親》觀後感 篇2

電影《父親》以一波三折的生動劇情,帶着濃郁東北地域的文化風情,以父親楊師傅為典型代表的鮮明的人物形象,講述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背景下的一家人,在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從矛盾衝突到走向新的發展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一場家庭衝突做開場,這場家庭衝突就代表的是當下的社會矛盾,而這種社會矛盾,反映的是經濟轉型時期的體制危機和新生的希望。

影片的主角楊師傅作為一個老牌大型國有企業東風廠退休的工人,身上掛着的光爛爛的獎章,代表了他為新中國工業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也表明他無論道德上還是技術上,都一直是一個模範工人。身為一家之主,秉性中充溢着本階層常見的樸實和率真和暴躁和專制。可是在他退休後的生活中,卻突然遭遇一場巨大而深刻的危機:他親手參與創建的為之奉獻了一生的工廠一直不景氣,二兒子二強下崗在家閒逛於社會,令他恨鐵不成鋼。十年前被廠子裏認為是最好的工人,也是他最心愛的女兒,在經濟轉型的大潮中也只能下崗回家了,已經是副廠長的長子大強,這個最被他認為是他事業接班人的大兒子,居然沒有和他商量就砸了自己的飯碗,辭去了副廠長的職務,帶着一批下崗的工人,“下海”開辦了“自強機牀廠”!這位愛廠如命的老工人憤怒、困惑而震驚,他不抱怨工廠,不抱怨社會,卻抱怨兩個兒子不像他那樣熱愛工廠。由於價值觀念的巨大差別,父子之間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這場衝突反映的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的堅守、傳承、反叛與重建的衝突與整合。

這部電影準確地把握了主題深度,以非常人性化和藝術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父親這一典型形象,讓觀眾和角色一同體驗了一場親情的温馨頌歌,更見證了共和國的宏大的精神歷程。

勤勞樸實、技術過人、愛廠如命、倔強好勝的父親,他無疑代表了傳統的主流價值觀念。但他作為主角並非本片的全部意義所在。片中性格及價值觀與父親截然不同的小兒子與父親的對峙,也決不是年輕的兒子與年老父親之間所謂代溝的問題,還包含着價值取向的嚴重分歧;而一向被父親寄予厚望的性格温厚的長子對父親權威的反叛,與他們跟父親的最終和解,則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另外更值得強調的是,這場家庭危機表面上是父子之間價值觀念的矛盾,而其深層則是舊體制與新轉型之間的衝突,但更深一層的意義,卻是個體在社會危機與轉型中的自我價值與定位的重新思考,它是新世紀鐘聲敲響後社會價值體系危機與重組的一部暢想曲。

隨着衝突的不斷進行中,我們看到,父親的剛強給全家帶來了前行的力量。他們頑強地、近乎掙扎地挺過來了!為自己,也為我們的國家,他們默默地恪守着匹夫的職責和諾言。

影片中大強和他的兄弟們在省城中快節奏地走着,每個人嚴肅的臉上表現出他們充滿了希望地要團結一心,創造未來。還有,在二強和哥兒幾個吃驚地發現他們給分派要擦玻璃的是省城中最高的一幢樓時,當二強向下滑行時,這令人窒息的場景,説明了這個工作的危險性和困難程度,這一切又在等待着這些從零開始創造自己未來的年輕人。同時也隱含了他們在面對新生活中面臨的阻力和畏懼,這和他們雄心勃勃地要走向未來,向上的,更上一層樓的心情是同時交織在一起的。大女兒渾身包裹嚴實只露一雙眼睛,在大街上,車流中往來奔波賣報,則體現了現實生活的殘酷與艱辛。

表面上,他們為生活所迫而竭力,實際上,他們以最樸素最不具光華的言行使“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工人就是立於天地之間的人”從本質上得到昇華。

老父親最終跟兩個兒子在情感與價值取向上的交融,表現了新老兩代工人在時代大潮中的共同追求和嶄新的精神風貌,表現了他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生命狀態,使老父親具有了非常濃郁的人性光輝,而兒女們對父親堅強剛正、拼搏好勝性格的繼承,則正是新時期工人階級薪火相傳的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完成了本片主題內涵的深層次開掘。

《父親》的結局讓觀眾感受到的是人類對理想的積極進取和不息追求的理念,也對未來一種美好的希冀。

《父親》觀後感 篇3

1999年,張藝謀拍攝了那部幫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回最佳影片銀熊獎的《我的父親母親》,十多年後,又一部同名電視劇在北京衞視播出,雖然電影和電視劇的時代背景相差了20年(電影為上世紀50年代,電視劇為上世紀70年代),但兩部作品敍事口吻相似,男女主角性格定位相似,核心故事講得都是鄉村姑娘對城市文明的嚮往,以及愛情在矇昧主義下所散發的本質氣息。

在第一集的故事裏,《我的父親母親》就急匆匆地塑造了“母親”張翠花的形象,她在鄉村小道上攔住了下鄉知青陳志,心直口快地問“我喜歡你,你喜歡我不?咱倆好吧……”,用現在的眼光看,這樣的姑娘也太生猛了些,在提完問題後,緊接着送上了強吻以及定情信物鞋墊,三分鐘不用完成了她的愛情攻勢,陳志像那個時代的一些老實青年一樣,就這樣被“愛情”打動了心思。

不得不説,開始幾集的劇情進展的有些快,在沒有任何篇幅描述張翠花與陳志的愛情生活的時候,陳志受張翠花的父親即村支書的鼓勵,去大學裏“致青春”了,隨即出現的文藝女青年葉秀蘿牽動了他的關注,於是,校園裏純真懵懂浪漫的愛情,遭遇到了鄉村單純勇敢樸素的愛情……這類電視劇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肯定是鄉村愛情走到了最後,那麼,作為電視劇,狠勁地在劇情裏表現城市愛情的細膩唯美生動,對觀眾來説是一種折磨麼?

兩種愛情方式的同步進行,不可能不給觀眾帶來揪心的衝突,一方面,觀眾期望看到痴心和孝心俱佳的張翠花能與陳志白髮相守,另一方面,不可否認陳志與葉秀蘿的愛情更接近於現代愛情價值觀……編劇把選擇權交給了觀眾,這是個燙手山芋,它裹挾着千百年來中國人形成的婚戀觀念,包括:結髮夫妻不可棄,攜子之手與子偕老,才子佳人門當户對,愛情是不能勉強的……當這些觀念一股腦湧上來的時候,真的無法簡單地評判這部劇裏孰對孰錯,只能感歎在時代與命運的手掌下,渺小的人只能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

張翠花愛上陳志,嚴格地説更多地是愛上他“看書的樣子都好看”,愛上他來自城裏、有文化,陳志身上的一切,對這個姑娘而言,都是一種光芒,在各種愛情催化劑的發酵下,姑娘暈了,她無法把愛寄託在離她而去上大學的陳志身上,就把愛轉移到了他的父母身上。而在陳志眼裏,漂亮好看的葉秀蘿,父親曾是副省長的葉秀蘿,身上何曾又不是帶着光芒呢?真正的愛情,是在光芒散去之後,仍能保持初心,《我的父親母親》描述的就是這種初心,陳志對張翠花的愛,帶有感恩、責任,這是中國男人身上卸不下來的兩座大山,讓男人沉重,也讓男人踏實,在情感抉擇出現時,許多男人擺脱不了傳統與慣性栓系在他們身上的重量。

在評價張藝謀版《我的父親母親》時,有人形容是“女性執着的勝利”,而讓這些影視作品中的女性顯得特別執着的原因,無非是愛情的矇昧主義在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這種原始的、本真的、純樸的感情中,包括着可以擊穿身份界別的仰慕,而仰慕是男女之情最為恆定的一種,它通常比浪漫之情更禁得起時間考驗。不知道年輕觀眾喜不喜歡看現在的這部電視劇,父親母親的愛情在子女那裏一向是神祕的、令人難解的,但他們的故事裏,肯定有着年輕人所無法理解的成分,那是一種深沉的、無法去用什麼標尺來衡量的東西。

《父親》觀後感 篇4

39分鐘長的影片,幾度淚湧雙眼,王太利和肖央的這部《父親》無疑超越了上一部《老男孩》,父親觀後感。父親,就是這麼偉大的字眼,估計任何人聽到或看到就會覺得温暖,很喜歡最後的主題曲,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説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知道你多不容易.......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心裏那個滴血啊,小時候和父親在一起的畫面清晰且模糊,如今我們都長大了,父親呢,他的肩膀再也承受不起歲月的重量,兩鬢也不知什麼時候變成白髮,曾今以為是世界上最魁梧的身板也漸漸的佝僂下去。父親對我們的愛不像母親那樣,天下所有的父親都是不善言語的吧——對子女。小時候也許不懂,但是現在想想,其實父親給我們的愛未必比母親少。當聽到王太利在女兒的婚禮上説得那句話時心又是一震,一個完全失憶的父親,一個聽説女兒要出嫁尿褲子的父親:等你放學,我再來接你!!父母拿他們的青春換來了我們的成長,拿他們的辛苦換來了我們兒時的快樂,他們的一頭的黑髮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拿他們......,太多太多,如今的我們,也許還在外面打拼,也許已經結婚生子,又有誰想起咱們的老父親啊!!

即使你忘記了過去所有,也從未忘記愛我!

《父親》觀後感 篇5

“有人説沒有見過一輩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見過,父親母親,一輩子沒有吵架。”

當初衝着那“史上最純淨的愛情”而看《山楂樹之戀》,只是,電影還沒結束,就已感到深深的失望。不免覺得,這故事怕是辜負了“史上最純淨的愛情”這一高價。“每個男人都想娶靜秋,每個女人都想嫁老三”,這評價,讓人感到太過、太虛偽。靜秋與老三的相處,其實沒那麼純淨,影片摻雜了太多現代因素。倒不如《我的父親母親》來得純淨、自然、真實。

似乎張特別喜歡用第三人者來敍述一個故事,中間還原故事本身。影片採用倒敍方法,開頭就是:父親世了。並且採用兩個時態——過時態和現在時態。一般情況下,電影中的過或回憶部分是採用黑白顏色來描繪,這樣比較有歲月流逝的痕跡,而訴説現在用彩色。然而,這部影片當中卻一改常態,用現在部分用黑白色調,過描述父親母親的過則用彩色。導演似乎要通過色彩向觀眾表達些什麼。

父親與母親的故事,其實用的色彩不多。而金黃色則是出現最多,也是最讓人難忘的鏡頭。第一個鏡頭金黃色灑落在一羣牛羊身上,採用逆光的拍攝手法,將觀眾帶入父親母親相見、相識、相愛的那個淳樸年代。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母親為了能夠多看父親一眼,在一片金黃色秋葉林中奔跑的鏡頭,萬葉叢中一點紅,還有金黃色陽光打在母親身上,讓人倍感温馨暖和。還有那白雪皚皚、寒風刺骨之中,母親孤單等待父親歸來的身影,人物與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無需言語,那一份真摯的愛情溢於言表。而這天地之間的白色,也象徵着父親母親之間純潔的淡淡的感情。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張沒有賦予其太多的言語,多是在靜靜的畫面中,將人物的情感滲透到行動之中。父親初到村裏時,母親的墊腳張望時,眼神的好奇與崇拜;父親到母親家吃飯時,母親立於門前那燦然一笑,不是百媚生,卻是傾城色,直笑到人心坎裏;為了看到父親,母親每天在山坡上的翹首以待,那憨厚的笨拙的躲藏。一顰一笑,一羞一澀,欲躲還露,無不彰顯了懷春少女的青澀與淳樸。

兩人甚至沒有牽手,沒有約會,沒有表白,沒有做過一切情侶該做的事,然而卻能夠在靜默中讓人感受到那內心的萌動。影片把主要鏡頭放在母親的身上,整個故事,不外乎是母親的追隨和等待換來了父親的關注和迴應。不難看出,這部電影也表達了一種女性剛柔相濟之美。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堅似金剛。那種為愛情而勇敢追愛的勇氣,與那份純真質樸相融合的性格,不免使人感動。

有人説,這部片子中,張藝謀選錯了“對象”。器用新人章子怡飾演的招娣完全是一副城市女孩的樣子,片中最多的鏡頭都是她的微笑和奔跑。張藝謀説過,《我的父親母親》是他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章子怡在影片中的傻氣與單純就是一個鄉村女孩氣質,鄉村女孩不一定都是“土裏土氣”的村姑。張應該是想要通過章子怡的氣質來美化、詩化影片所要表達的甜美、質樸愛情。

影片中現在與過形成的反差,有些地方不免讓人感到疑惑。現在的黑白畫面裏,母親説話的口音夾雜着方言口音,而在回放年輕時候的母親時用的卻是標準的普通話;老的母親與年輕的母親氣質上相差太遠,相信張鏡頭中的母親應該是一個淳樸到底的人,而影片中的兩人卻沒法讓人感覺是同一個人。即使容顏不再,那一份發自內心的氣質卻是無法消散的吧!如果要説選錯人,那就該是老的母親。

《父親》觀後感 篇6

一個家庭好比一個三角架,而父親是支撐這個三角架的主力。有父親在家人會感到安全;有父親在一切苦難對於家庭來説都是渺小的。可是大家往往會忽視存在的幸福!

為了讓孩子們從國小會感恩,星期六,電影院上映了一部《父親的愛》。兒子和外甥一起去看了,因為從電影簡介中看到此影片會讓人感動流淚,故又想起20年以前的那部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所以我囑咐孩子們帶上紙巾。送孩子們進去後,我雖然在和姐姐們説話,但我的心已經進入了電影院。大腦時不時回想着當年那部影片裏的的情節。小主人公呼喚媽媽時那撕心裂肺的聲音和畫面。

我能想象到兒子此時的情形。

電影終於散場了,我們焦急地用雙眼搜索着人羣中兒子的身影。我看見了,兒子被哥哥們攙扶着出來了,果然哭得像淚人一樣。他一下子撲到爸爸的懷裏又一次哭了起來。我知道兒子還沒有從故事的情節中走出來,那兩個孩子也哭了,外甥哭得更傷心。

回家的路上孩子們沒有一個吱聲的,看來這場電影沒有白看,無論它能否起到感恩的教育,最少在孩子的內心留有一絲感動!一個不會感動的人何談感恩呢?

兒子你還好嗎?看到哭泣的你爸爸媽媽既心疼又欣慰,因為我們的兒子懂得了什麼是感動,什麼是父愛!在沒有看到你出來時媽媽就知道你會感動的,因為你在看“西遊記”中的“三打白骨精”時悟空被師傅誤解都哭出聲音了,何況今天上映的是活生生的父愛?在你的心目中父親是你最愛的人。他是你的嚴父、是你的朋友、是你下象棋的對手、是你生活中的幽默夥伴、還是你寫書法時的良師益友!你喜歡他、尊敬他、有時也會有一絲“懼怕”他、但更多的是你最佩服他!兒子媽媽説的對嗎?既然這麼愛他,就用行動給他快樂和幸福吧!

一個不會感動的人,就很難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收穫而播種!————

人們常説,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話道出了母愛的偉大,誰又能想到血濃於水的父愛,同樣感天地,泣鬼神。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叫盼盼的小女孩,她媽媽在生下她的時候難產去世了。她有一個好父親,她父親辛辛苦苦一個人撫養她長大。盼盼從小得了血液病,只能靠輸別人的血活下去,開始幾年是父親買別人的血給盼盼輸,後來盼盼的病情惡化,只能輸父親的血,父親為了盼盼耗幹了自己,昏倒在講台上,摔成癱瘓。在社會上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經過醫生的努力盼盼得救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淚流滿面,此時此刻我感受到父愛的偉大,父親和母親一樣好,仔細想想,父親為我們付出的實在太多太多,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和那些曾今幫助過你的人。

“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盼盼説的話感動着我。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報答父母和好心人對我們的關愛。————

今天晚上,媽媽要帶我去看《爸爸的愛》這部電影。吃完晚飯,我迫不及待地來到電影院,電影院裏座無虛席,我們毫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位子,剛坐下,電影就開始了。這部電影的內容説的是:有一家人,母親生下一個孩子就死了,這個小姑娘名叫高盼盼,她一出生就得了血液病,只有她當教師的爸爸照顧她。她得的這種病是要很多錢的,可是她的爸爸高帆沒有錢,於是他就到火車站賣礦泉水、幫人家做家教,還把自己的血輸給高盼盼。有一天,高帆暈倒在講台上,後來癱瘓了。社會上許多好心人給她捐了很多錢,治好了高盼盼的病。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高盼盼得了那種血液病是不幸的,但她有一個這麼關心她愛護她的爸爸又是多麼的幸福啊!

《父親》觀後感 篇7

愛情,是種奇妙的東西。它可以像太陽一樣的熱烈,也可以像月亮一樣的寧靜。無論擁有哪種愛情,只要是能細水長流,我想就是幸運的吧!

都説愛情最美好的是曖昧的時候。那是一種霧裏看花的朦朧美!那時候情犢初開,會因為愛情紅了臉!那時候沒有太多奢望,只要遠遠看着對方就會心滿意足!那時候明知彼此心中都只有對方,卻還是小心翼翼的保護着當前的關係!這或許就是那種像月亮似的愛情吧!前不久看過一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這裏面則把這種月亮似的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的母親在看到父親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他,她清楚的知道這輩子就是父親的人。父親剛開始並沒有注意到母親,而母親為了父親,每天用同一個碗裝不一樣的好吃的東西去送飯,只為父親能吃上一口她親手做的飯;為了父親她還不惜繞遠路去挑水,只為能經過學校聽聽父親的教書聲;更是為了多看父親一眼,一直在父親送學生回家的路上遠遠觀望着父親。而父親是明白母親的,自己心裏也是愛母親的,所以教室裏的紅布他一直沒捨得換,只因為那是母親親手織的......

故事的情節很平凡,但卻能感受到主人公深深的愛戀。在我看來,母親的形象是有沈從文筆下的翠翠的影子的,她們都是單純的倔強的,對待愛情都是痴情的,始終如一的,她們是遠離城市喧囂的,有着一種鄉下人的純樸氣質的,那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是急於早點戳穿那層窗户紙的,或許這是因為受現代快生活的影響,心中總是不免容易急躁,所以不喜歡那種欲言又止的感覺,也或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現在是很難再遇到這樣的愛情了。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電影中的愛情才更能讓人嚮往,勾起人們對純樸的真情的懷念!這或許也正是這部電影重要的現代意義吧!

都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再熱烈的愛情到最後都會變得平凡,生活本就是在平凡的過日子。我想能和相愛的人廝守一生便是愛情最美好的結局吧!記得影片中有句話是説:自從父親再次回來後,他就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母親!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最能詮釋愛情的一句話!

而每一段愛情都有主人公的專屬記憶,也都有終結的時候,但那不是愛情的終結,而僅僅是生命的終結。母親在遇上父親後是幸福的,讓她傷心的時候不過是父親第一次被帶回城,沒能如期而至;還有一個就是父親去世......在那條通往縣城的路上,有母親的守望與期盼,也有母親去尋找父親的腳印。為了找父親,母親差點死在那條路上,但為了母親,父親也偷偷從這條路跑回來看母親。這條路見證了母親和父親的相識,相戀,相思!所以這條唯一通往縣城的路是母親和父親的獨家記憶。在父親死後,母親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持要抬父親回來,為的只是和父親再走一遍那條路......這不是母親太過固執,而恰恰正是母親對愛情的堅守。正如翠翠在爺爺死後,她就一直堅守着爺爺的職業,並願意一直等待着儺送歸來一樣!哪怕那可能會成為永遠沒有結果的等待!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父親離開了,但他永遠不會從母親心中消失。影片是以一種倒敍的方式來呈現的,在看完父母親的愛情史以後,是難免會感歎時光的無情而暗自唏噓的。人生不過幾十年,有些人錯過了就是一輩子的遺憾了。看完這部影片,我心中最大的希冀便是母親和父親能早點認識,早點在一起,能多在一起幾年就好了!但細細一想,美妙的愛情有時也會因為時光的短暫而更讓人難忘。

我們不能像祝英台和梁山伯一樣在死後還能幻化成蝶,雙宿雙棲!我們有的只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珍惜身邊人,那麼就更不該辜負這段感情。無論社會環境多麼喧囂繁雜,也該為愛情留一方淨土!

《父親》觀後感 篇8

原著裏的風衣少年,首次登場的親暱笑臉,這是我對時生的印象。

和其他東野圭吾的作品風格不太像,親情牌的穿越故事多了很多人情味,看書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沒想到竟然被最愛的翔君出演過劇,少年sho的時生吊足了胃口,終於找個時間認真的看完了,除了治癒的sho醬外還有滿滿的温馨感,是很好的劇呢。

穿越回25年前的時生,面對一個比自己還要熱血莽撞的爸爸,陪着對方共同生活了漫長的兩週,改變命運的兩週。太一桑演的熱血青年爸爸其實有點不習慣,相比還是喜歡中年爸爸的形象,很温暖的噢多桑。如果當年拓實沒有遇見莫名其妙穿越到回去的時生,可能還是一個怨天尤人的廢柴青年,沒有上進心,脾氣暴躁,永遠都不會和媽媽和解的莽撞青年。遇見了時生,被時生各種臭罵,竟然開了竅成熟了許多,19歲的時生,比爸爸更成熟的時生,教會了青年拓實別逃避現實,無論如何都要努力下去。吶,Takumi桑,多年後的你被生活所累,差點忘記了和時生共同生活的兩週,最終又在時生的病牀前回憶起過往的一點一滴,是什麼心情呢。

我很喜歡關於“生命”“存在”這種題材的作品,時生只活了20年,一出生就被註定了的命運,即便這樣也要將他生下來的父母,時生費勁一切力氣想要告訴這樣的爸爸媽媽,能成為你們的孩子,實在太好了。

如果知道自己只能活很短的時間,會不會怨天尤人,低沉頹廢。可是時生是那樣一個陽光的孩子,原著裏面的時生很理性,很開朗,他享受了自己短暫的人生,在有限的時間裏,他活的很開心。在穿越回過去的時候看見爸爸房間的古董海報、舊時的易拉罐拉環,對這一切感到新奇而懷念的時生,我真的好喜歡。

劇裏的其他人物也很有兩點,千鶴真的是個很好的女孩,無私的愛着Takumi,給了Takumi無數次機會到默默離開。她在小酒館裏為心情不好的XX桑(後來的未婚夫君果咩忘記名字了)用毛巾辦成蜥蜴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戳中萌點。竹美也是,非常可愛的女孩~演員也很漂亮呢~

在事件解決了之後,成長後的Takumi來到醫院向千鶴道別,這個scene看得我淚流滿面……當回憶起千鶴和takumi曾經一起的時光的時候,千鶴感謝takumi曾經讓他這麼開心,takumi説,我才應該這麼説。千鶴沒有喜歡錯拓實,雖然是個急性子略暴躁的熱血青年,但在前女友遇到危險的時候,卻還是選擇了努力去救千鶴。如果不能在一起,至少要好好的,笑着道別。嗯,這是很戳的一段。

那麼,感謝櫻井翔君,出演這樣的一個角色,雖然説實話當年的sho演技還略顯生澀,不過那朝氣的笑臉和温柔的語調和我心裏的時生已經很接近了。尤其喜歡sho笑起來的樣子,第一個鏡頭當你笑着出現在遊樂園裏的時候我的心都要融化了。

其實一切的一切努力都只想要告訴你,謝謝你給我生命,能在有限的生命裏,能遇見你,真是太好了。奇蹟還會出現的吧,作為爸爸的兒子和第一個朋友的ときお、また會えるかな?

略吐槽一下:整部劇就沒換過衣服嘛(雖然有裸體泡湯鏡頭……

《父親》觀後感 篇9

剛看過了肖央的《父親》,感覺導演有很多故事想説,運了半天氣,張開嘴,卻什麼也沒説出來。“什麼也沒説出來”有些誇張,應該是“沒説出什麼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零碎不堪。片子該給力的地方給不上力,多次把觀眾胃口吊足卻不把肉喂到觀眾口中,令人非常痛苦,每次期待情節的高潮卻無法得到高潮,於是就在這種磨磨嘰嘰的混沌和拖沓之中再也無法達到高潮。難道讓人達到高潮的辦法就是讓主題曲響起?故事不到位,靠音樂也沒戲啊…説實話我很想被感動得哭一把,但是真哭不出來。打個比方,水煮到100度才能沸騰,導演只煮到70度就想讓水沸騰,水怎麼沸騰?也許只有那些沸點低的觀眾和那些真實生活剛好和片中情節吻合的觀眾才能沸騰吧…感覺這個片子基礎都還沒打牢就急於炫技,很令人遺憾。就像菜沒炒熟就急於放上佐料和調味品出鍋端上餐桌,雖然佐料和調味品會提升菜的口味,但是沒煮熟的菜再怎麼調味也一定不會真正好吃。倒不如把劇本寫紮實了再動手拍不遲,既然想走真情感人的路線就不要急功近利,把劇本夯實了,片子晚幾年上又能怎樣,總比現在的這樣就上映情況好很多吧,畢竟形式是無法彌補內容的不足的,任何脱離了內容的形式都沒有意義,故事都不到位,炫技毫無作用,甚至還會給片子減分。而且這又不是拍廣告,要趕着最佳的時期投放市場。如果説《老男孩》拍的還不錯感動了一批人的話,那是因為《老男孩》的故事與導演發生在同一個年代,有生活,有體驗。而《父親》這個片子,感覺導演還駕馭不了那個年代的厚重感,劇本漏洞不在少數,無疑影響了情節發展的張力,始終深入不進去,總在上面飄着,自然也就無法把影片推向高潮。楊慶生説的好,導演不是萬能的,哪個導演也不是什麼片都能拍,要拍自己經歷過的、很熟悉的題材,不要輕易去碰那些自己發言權不足的題材。如果説《老男孩》把導演推向了一個頂峯,那麼之後的幾部片子真是有些急功近利,反而在一點點瓦解和摧毀自己的名譽。

肖央的《父親》讓我想起了王競的《一年到頭》,相比之下,肖央的《父親》真是相形見絀。看過了王競的《一年到頭》才知道什麼叫做“絕對的基本功紮實”,真是無懈可擊,每個戲劇衝突都安排的非常自然合理,毫不做作,不像有些商業片,明顯是為了編劇而編劇,劇本編不圓,就故意製造出一個矛盾去讓劇情顯得合理,這種故意捏造出來的矛盾讓人感覺特別低劣,一眼就看出來了。話題回到肖央的《父親》,總感覺故事還沒寫到位就開始炫各種設備和攝影技巧,難怪穆德遠的《數字時代的攝影》會把他的《老男孩》當作反面教材寫進書裏。我很同意,當攝影不能為講故事而服務時,再好看的畫面也沒有意義,甚至只能起反作用。

關於《父親》這個片子,想説的大概就這些,下面檢討一下自己…

其實批評了半天人家的片子,自己又有什麼資格説這些。人家一句話:“有本事你也拍個東西給我看看?”我立刻歇菜。我在這裏説了半天,人家不照樣是錢掙着,名譽賺着,生活滋潤着。所以還是做自己的事,讓別人説去吧。努力就是了,總有一天拍出別人拍不出的`東西。

《父親》觀後感 篇10

對於過去的事,我似乎比別人記得多些,當時不以為意的體驗,長大後才發現有些相當重大,其中有深厚的含義,這些都成為小説的主題。——東野圭吾

初次接觸東野圭吾,是《流星之絆》,乃至後來《白夜行》、《幻夜》、《嫌疑人X的獻身》,其實我有段時間是不喜歡他的,不僅僅是因為推理偵探小説盛行的日本已經擁有太多傑出的大師了。

推理看多了,練出了打破常規的思維,也不能避免有狼吞虎嚥,食不知味的反向後果。特別是東野圭吾這種不按理出牌的,看來看去都是黑暗得緊,憋屈得緊,僅存的一絲間隙的陽光也會被吞沒的感覺。

那個時候,我在想,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怎麼不把這個人除名。

直到我遇到了《時生》。

我從前不是文學青年,至今仍不那麼喜歡讀書。《時生》令我這個不喜歡讀書的人都覺得很有趣,那就一定很有趣。——東野圭吾

比起原著,我竟然先看到了劇,而我又是那種如果先看到了劇,就絕對不會再看原著的人,而我會看這劇,當然是因為某人,連着一晚上,接近通宵,捨不得快進,就這麼慢慢看了下來。

2年前,看了這劇,半夜的時候心裏滿是感慨,之後再也不提這劇,像有種意識,想把它封起來,好比陳年老酒,要多存些日子,在未來的某一天,啟封品嚐,那種味道會不會改變。

2年後,我找到了答案,如果把我看過的日劇排個名,我願意把第一名頒給它。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故事,我以為它是荒誕的穿越,然而它又無比真實,我以為它會大起大落,結果它告訴我平淡才是真,我以為它出自某位温情繫大師的手中,誰想到這位大師叫——東野圭吾。

這是唯一一部打動我的作品,它出自東野圭吾,它竟然出自東野圭吾?!那個陰暗抑鬱不管濃墨重彩還是暗中鋪敍都沒法打動我的傢伙!

因為涵蓋了太多太多的元素,它乃是我迄今為止的集大成之作。——東野圭吾

是的,我簡直是低估了這部作品,它不是你想象的大紅大紫的那類,也可能完全不對你的點,不管是淚點還是笑點,嗯,殘念吧,但是呢,真的太好了,因為它卻很對我的胃口。

如果不是這《時生》,櫻井先生的演技在我心中永遠可能都會有點遺憾吧,如果不是那個時候的櫻井先生來演,我想,這也會是另一個遺憾。我很少看到太一君演的劇,所以,這兩人的交鋒,簡直酣暢淋漓至極!

整部劇都很温情,明明可以往死裏虐,偏偏又給你留了念想,這局要怎麼收場才不會爛尾不會俗套不會被觀眾輕易猜中,或者説是即使猜中也可以長長地舒一口氣。

好厲害的東野圭吾,好厲害的編劇和導演,好厲害的演員,好厲害的OST!

到了我這個年齡,周圍的朋友都有了孩子。問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時,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順其自然”之類。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問:“作為我們的孩子,你覺得高興嗎?”孩子是否會回以“我非常慶幸有你們這樣的父母”,其實是永遠的謎。我一直想解開這一謎團,這便是《時生》的源頭。——東野圭吾

是的,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怎麼捨得把這個人除名?因為他在用最殘忍的方式講述最深刻的人性。

可能2年後,我又會再次翻出這部劇,慢慢地看一晚上,然後,可能又會生出新的感悟。

沒關係,因為,日劇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常看常新,我喜歡這種感覺。

《聖經》上説,生有時,死有時。

時生20歲生日那晚留下的眼淚,可能我一生都忘不了,也不想忘記。

還好,我們都還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還好,“子欲養而親不在”還沒發生。

還好,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

《父親》觀後感 篇11

連着幾天,終於看完了這部劇,38集連續劇《我的父親母親(我的父親母親的婚姻)》,這是一部很樸實的愛情故事,一部很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習慣性的,寫點東西,趁着總有一些想法縈繞在心,記錄下這詞句。

故事講述了知識分子陳志與農村姑娘張翠花兩個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生活志趣完全不一樣的人陰差陽錯地走在了一起。30年間,二人在柴米油鹽中摸爬滾打,在兒子的勸説下,最終坦然面對感情,選擇了和平分手。陳志那份淡定的隱忍,特定歷史年代的無奈,如春風細雨,無聲無息,浸潤、積澱,展現了“鳥兒飛過風唱歌”的浪漫情懷。

劇情不多寫了,辛柏青版的陳志,温文爾雅,低調做人,對於翠花的無理取鬧,總是隱忍着,有修養,有時明明是翠花的不對,他總是説“是我的錯”。陳志的所作所為,讓人覺得太窩囊了,不過這樣的男人挺難得,也太壓抑了。所以我支持他們分手。電視劇的高明之處,在於這個分手不是陳志提出來的,而是翠花提出來的;這表示翠花的覺醒和文明程度的增長,是她的進步。

電視劇的結尾部分,在兒女的説服下,翠花主動提出離婚,她找到了自己愛的人,可以一塊兒做買賣的人,她跟陳志説,咱們得為自己活着。此時的翠花已經不是陳志的累贅了,她不靠陳志養活,她自己開飯店當老闆了,有尊嚴了,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了。她還感謝陳志讓她知道人怎麼活着,囑咐陳志也去找自己愛的人去。翠花還提出,咱們不是因為恨離的婚,而是因為愛離的婚,咱們要大操大辦,舉辦儀式,宣告婚姻的結束。因此他們請來了至愛親朋,公開宣佈將帶着記憶留戀,告別過去,尋找新的幸福。

陳志和翠花,一直在為自己的家庭努力,他們之間也有值得留戀的好日子;因為特殊年代特殊的結合,他們之間有許多不和諧,終於解脱了,好事!他們兩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祝福他們未來各自的日子都幸福!

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們,愛情不是靠感恩或一廂情願,而是要靠二人心心相通,靠感情聯繫,沒有共同的語言很難走到一起,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也説不到一塊。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要互相信任,彼此互相坦誠,互相留有自己的空間,多給對方一些自由,朋友往來,多一些理解,而不是猜疑。心中狹小,就光想着怨恨,最終會分道揚鑣的。

我覺得,電視劇的這種結尾,能把編導的思想最終展現給觀眾--通過離婚讓幾對人重組家庭--所有人內心隱藏的夢想及無奈,讓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大膽與超時代的構想,也可能是如此優秀的劇目不能進入央視首播的主要原因。我喜歡這樣的進步!喜歡這樣的結尾,讓我們懂得,人應該有尊嚴、有愛的活着……

PS影視作品、音樂作品之所以能讓我們感動,是因為在作品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得,相信愛情——

片尾曲:愛你就讓你快樂詞曲:常馨內編曲:何詩蒙演唱:桐瑤智馨

就這樣開始我們的故事,

沒有浪漫的傳説,

鳥兒飛過風唱歌,

你從此是我的。

如果時光能夠迴轉到從前,

你會不會選擇我,

不要委屈要真愛過,

你還是不是我的。

愛你就要讓你快樂,

不願看到你眼中淚閃爍,

幸福是什麼要每天笑着過。

看日出日落,

愛你就要讓你快樂。

我在這裏等你從未離開過,

花開花落緣躲不過,

你就是我的。

《父親》觀後感 篇12

張藝謀的電影越來越返璞歸真。從華麗繁瑣的舞台道具和色彩氣氛的渲染,發展到無任何矯飾的實物拍攝,這種變化是讓人喜歡的。它讓我看到一部清澈質樸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

這部作品一如既往,獲得柏林電影節的大獎。故事情節和結構簡單平淡,沒有環環相扣的跌宕起伏和波瀾迭起的動人心魄。從某種意義上看,它的內容僅是一張單薄的皺紙。但是因為紙張的柔軟和純白,筆觸在上面的塗抹就顯得自由和豔麗。

音樂。畫面。人物。導演對影片每一個細節的關注都達到了極至。從而使影片的故事性顯得單純,而藝術性和人性卻得到了反襯。電影的主題音樂有很大的超越。作曲三寶用了一種熟悉的樂器。我不能確定是長笛或中國的笛子,但隱隱感覺希望它是風笛。胸口好像是被温暖的潮水撲打了一下,嘩的一聲。那樣的沉靜。

那是母親第一次看到父親。高大英俊的城裏來的男人,出現在偏僻的山村。他穿着藍布中山裝,頭髮理得很短,口袋裏插着鋼筆,笑容乾淨。這個男人是知識和愛情的象徵,一下子就戳入母親的靈魂。在電影裏,音樂無處不在。它們是清澈温暖的水滴,滲透在每一個靈魂騷動和沉靜的時候裏。

一個貧瘠而淳樸的年代。但是愛情在,對知識的嚮往在,人性的堅忍和温暖在。

章子怡的美麗讓人目眩。一種真正的因為年輕才有的氣息。好像一隻蘋果,因為甘甜的果肉和汁液,而從嫣紅的表皮裏發散出甜蜜。有着不忍面對腐爛的恐懼。

18歲的章子怡在寬銀幕的近鏡頭裏,無憂無慮地袒露出沒有任何化粧的臉。透明般的肌膚在陽光下像平滑的絲緞。漆黑的眼睛明亮濕潤。玫瑰般的嘴脣。甚至包括臉上俏皮的雀斑。那些人老心不老,幾近中年,卻奮不顧身地在銀幕上扮演青春少女的女人,不知道會如何感想。章子怡是值得自傲的。因為擁有青春。以此她能夠不需要任何脂粉,一張素面就笑對數百萬觀眾。

在平原的草地上,她撒開雙腿,像一隻小鹿一樣嬌憨跳躍地奔跑。這樣的姿勢應該是經過設計的。但是是這樣的讓人驚豔。那是40年前的女孩,40年前在山村的純淨空氣和寬闊平原里長大的女孩,才有的奔跑。

總覺得在張的審美觀裏,對女性的美有一種固執的標準。不管是鞏俐還是章子怡,她們總是有漆黑濃密的長髮,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在電影裏,她們是野性和桀驁的,在沉默寡言中有驢子般的倔強脾氣。對人對事,有一種形式莽撞的忠誠,看起來很盲目,卻又目的明確。因為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也許,張表現的一直是他自己。他是個自戀的男人,像所有的藝術家,把自己的個性和理想,賦予自己所創造的作品。張挑選的每一個女演員,都是他的作品。她們是沒有個性的,只映射一個男人固執而陰鬱的理想。張對她們的塑造,霸道而不容妥協。他喜歡把她們放在封閉的環境裏,讓她們遭遇一些需要極力抗拒或者追尋的事情。

在潛意識裏,我覺得張是個孤獨的人,他希望與世隔絕,只保留自己真正向往的精神和希望。

他惟一涉足城市題材的電影並不出色,那僅僅是他想做的一次嘗試,不能反映他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所以女主角瞿穎在裏面毫無特色,只是一個漂亮花瓶。而在那些他為之而沉溺的影片裏,他電影裏的女性變成了他自己,她們是惟一的主角,男性角色可以模糊或者隱去。而女性的形象就像火焰一樣,明亮豔麗,燒灼着整部電影的靈魂。

張挑選到的地點好像一個世外桃源。明亮的陽光照射在綠色的山谷和樹林上,照射在草叢和平原上。一條迂迴的泥土路。封閉的農村是張的情結。他賦予它貧窮以外的意義。好像是一個夢想起源的地方。而這次,他給了這片寂靜的土地,一個關於愛情的理想。

《我的父親母親》,反映了一種中國式樣的愛情。含蓄到無法言語,堅忍到百折不撓。一眼在人堆裏看到的男人,是這樣的喜歡他,做最好的食物想給他吃,總是想看到他。在冰天雪地裏等待他,在荒山野林裏追逐他,在地老天荒中陪伴他。

這樣的愛情,也許曾經在一個湮沒的年代裏發生過。

也許還會一直存留在我們的理想裏。

《父親》觀後感 篇13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温暖手掌——題記

很少有一首歌曲就能讓我們哭泣不已,但這首歌曲做到了,它的音樂它的詞句,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上。

每一個父親都有愛孩子的方式,每一個父親,無論貧窮,無論艱難都有永遠愛孩子的心。而每一個孩子,都對父親有種感覺,不懂和懂得感覺。懂了便分擔和沒有開始分擔,或者不理解的叛逆與傷害。

就像燕燕和她父親,年輕時他是女兒的驕傲,人老了,他不會讓女兒難堪,只為強忍病痛在她一輩子最重要的時候牽着她的手走一程,即便那一程不完美,但卻充滿多少苦衷。只不過是,為了女兒,一輩子肩上由青絲換做白髮,由青春張揚得意到人老滄桑,總害怕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亂了方向學壞。他在經歷中得到的經驗,他吃過的虧想告訴我們,想傳授予我們,而在那個時候我們卻不從懂得他們講述的過程中有着難飲的傷痛,而我們卻在臉上浮出浮躁的表情,我想到了他那一刻的眉頭,緊了心頭。

看過《父親》,不禁想起我那日漸老去的爸爸,爸爸,忘不了您操勞的身軀,忘不了您疲憊的身影,雖然您對我沒有太多的話語,但我知道,您有一顆深愛着我的心,是您讓我對情感有了更透徹的領悟,爸爸,我會在您所賦予的時間中明白您給我的每一個關懷,燃燒的歲月,已將您的青春燃盡,但堅強的信念,仍在您的額頭閃光,您在我心中永遠高大偉岸,您的青春,在我的成長中流逝:您的黑髮,在我的成熟裏霜白;您的眼睛不再明亮,您的脊樑不再挺拔

當時代變遷,當這快速更迭的社會充滿了太多太多他認為神祕的事情。當面對社會的無情,當整個車廂年輕的青年圍觀一個頭發斑白的老者為社會公德和道義而獻身的時候,當脆弱的他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候,那些人的良知泯滅,傷透了那個時代的人,而不僅僅是燕燕的父親。

職場普通女性受到騷擾,不是敢怒不敢言,二十連怒都埋在心裏,只為生活,卻要遭到莫名奇妙小三的控告和人格的侮辱,在受盡傷害在大雨的夜卻一個獨自面對,對天哭泣的時候,卻迎來曾經懵懂的人。當所有人沒有在她受盡欺凌的時候出手幫助她,這個曾經記憶裏的人卻為她撐開那不敢渴望的傘,一個渴望久久卻遲來的擁抱。當那個曾經被認為是不良少年的人再次出現在父親的面前,他還記得,找不到接受他的理由,不僅僅是他沒有給她女兒幸福的能力,卻觸犯了他自己的心傷。

好人卻為做好事,而受到報復。當電視中的警察用自己的武器殺死那個罪犯的時候,他在心底有了怎樣的觸動,假如當初自己也如同那人一樣,是否就可以避免自己受傷。而他卻只為敬畏生命。

當聽到女兒告訴她將和自己不中意的人結婚的時候,自己激動的小便失禁。卻在婚禮的時候出現,説“對不起我來晚了”從肖利婚禮上的魚肉朋友就可以知道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人以羣居。可是雖然自己極大的不滿意,既然女兒的決定,而愛的深的一方只有順從,並深深的祝福她。不顧一切踏上了婚禮。然後在發病的時候匆匆離去……

是否有時候,我們的父親進入這新異的城市,對着窗外看,看着陌生的,充滿了好奇,驚豔事物的新奇,卻被誤會。就如電影裏對裙子的好奇,卻被誤認為騷擾。是否有的時候,他是我們崇拜的對象,他高大偉岸的身軀是我們的避風港,是否等他們老了,為我們而生長的斑斑白髮,到最後在我們的婚禮上為了給我們留足面子匆匆而去……

因為他,我們才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他我們才可以和富貴人家的子女在一所學校,在一個城市,然而他卻累卻苦,卻辛酸,卻面對我們的不理解,卻獨自承受自己的無奈,我們永遠欠他們的,即使從出生那一刻就還也還不起。

《父親》觀後感 篇14

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是一部以愛情和親情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但從主人公的經歷來看,我讀到的不只是這些,更觸動我的是一個青年怎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如何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劇中令我感動和思考的有這樣兩處,首先作為知青的陳志在是否和農村姑娘張翠花結婚時就面臨了人生當中一項艱難的抉擇,特別是在上大學時遇到了另外一個心儀的女孩後,但面對翠花熾熱的感情和照顧病重父親的那份恩情,他猶豫不定,痛苦不堪。最後還是母親的一句話提醒了他:在這個世界上愛情是很重要的,但比愛情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良心。在這樣的善意勸説下,年輕的知識分子陳志選擇了和農村姑娘翠花結婚,並一直踐諾着對翠花不離不棄的誓言。

也許有人可能會説在婚姻自由還沒有真正完全進入人們意識的時候,這樣的婚姻也是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但是,在那樣的年代知青跟農村姑娘結婚,返城後拋妻棄子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不能用人們對婚姻自由的理解程度來解釋知識青年對農村姑娘不離不棄的原因,而更多的應該是從感情是可以培養的,維繫這種感情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良心和責任心這方面來加以理解,正如陳母所説"愛情是很重要的,但比愛情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良心"。而陳志恰是憑着一個人的良心和知識分子的良知來維持和經營着這樣一份開始不是很盡如人意的婚姻。

《我的父親母親》另外一處的情節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主人公的做法也許能為我和大多數年輕人現在所面臨的困惑找到一個正確的解法。陳志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農村中學教書,他喜歡清靜,而且平時可以寫寫作,這是他的理想,但作為第一個回到農村的大學生,公社書記堅決不同意他的選擇,一定要他在公社中當幹部,走仕途。迫於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最後不得不選擇在公社中當一個小小的辦事員,雖然偶爾也會寫點小文章,但更多的是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就這麼踏踏實實地幹,由於做事認真負責,工作能力突出,一直被領導看好,級級攀升,即使是這樣他依然覺得他的理想是當老師和寫作。

人生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卻依然要做什麼,就像劇中翠花勸説陳志的一樣: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着。在我們這個年代可選擇的東西就更多了,包括職業,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大多數都會選擇跳槽,很少有人會堅守下來,踏踏實實地幹下去,然後慢慢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慢慢去發現工作的樂趣。或許不應該強求大家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至少在你還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之前,能靜下心來把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做好,也算是對自己和交給自己工作的人負責。人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對工作是否感興趣,而是對工作是否負責任。

作為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傳達給人們的往往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我的父親母親》劇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但對於現階段我所能深深理解和思考的主要也就這些。雖然所處的年代不一樣,我們現在這個年代更崇尚自由和個性,但我們依然在承受着來自自然、人類社會乃至自身的種種束縛,我們不得不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我們需要有為理想獻身的精神,但我們更需要有承認現實的殘酷而堅強活下去的勇氣。在不忘理想的情況下,踏踏實實做好手頭的一切事,就像主人公陳志説的那樣:心懷夢想,現實地活着。

《父親》觀後感 篇15

《父親的夢想》取材於甘肅,由甘肅環縣農村“袁氏三姐妹”的真實故事改編。影片圍繞兩條關鍵的主線展開,首先展現了父親對女兒們深深的愛,為實現女兒的夢想無私的付出直至犧牲的所有努力;其次則講述“三姐妹”

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困難、努力拼搏,最終考入大學實現夢想的一段生命歷程。在這裏,兩條主線所折影的深沉父愛與“三姐妹”內在的奮鬥精神為其成功插上了隱形的翅膀。影片採用線性的敍事結構,平實厚重的情節延展。此外在電影造型藝術與視聽語言上,該片裹挾、滲透着濃郁的西北風情,飽含細緻的鏡頭語言、風格化的場面調度,總體影像上達到了唯真、唯美。而這一切又都為着表現影片所要表達的強大的意志與精神。

作為一部成功的內力深厚的感情戲,該片中的細節描寫可謂是亮點繁多。

影片一開始就以一首曲調悠揚、感情略帶悲慼的西北“花兒”展現故事發生的廣闊、深厚的背景文化,同時也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調。“花兒”是廣泛流傳在西北農村,為漢、回、東鄉、撒拉等民族及部分裕固族羣眾共同喜愛並用漢語傳唱的山歌。“花兒”藝術在故事的發生地環縣與影片的拍攝地臨洮源遠流長,洮岷“花兒”與河州“花兒”在兩地都廣泛流傳。影片以“花兒”作為開頭可謂是導演匠心獨運的安排,是基於對西北民俗的深刻思考與影片內容和感情的深刻把握。而這曲“花兒”本身所傳唱的內容就是“袁氏三姐妹”的真實故事,因此,我的心從一開始就為之所捕獲、所震撼。這樣的曲調、這樣的“花兒”似乎又在開啟“三姐妹”一段悲辛而堅強相隨的奮鬥之路。在這一路上,“花兒”這唯美的意象又“風雨兼程”地相伴着姐妹們,不管“三姐妹”多麼的艱辛,“花兒”的音調總會縈繞在她們的耳畔,給予力量,給予希望。在收割麥子的的田野中,在姐妹上學的路上,在花房的勞動場景裏,導演有意而為的插入一段段甜甜的“花兒”,令人心碎、令人肅然。這種心碎與肅然來自於“花兒”這一醇厚的文化元素所侵染着的“三姐妹”悲苦的生命歷程,她們的幼年喪母、經濟的拮据、大姐屢屢的被欺騙以及父親的重傷與死亡,她們艱辛求學卻還要抵抗來自於傳統世俗觀念的侵擾。

“花兒”在影片中的插入是隨着故事的線性結構所展開的,當我置身其中的時候就好像《海上鋼琴師》中的麥基,當大海的波濤成了搖動輪船的慈母的手,才始而抱住鋼琴腿惶惶然,隨着音樂的延續近乎停滯了呼吸,進入美妙的境界,完全忘記了大船的顛簸……在《父親的夢想》中,“花兒”與“三姐妹”苦難的生命歷程的內聚與契合有甚於《海上鋼琴師》中鋼琴樂與搖動的輪船。“花兒”從一開始就引領我迅速融入主人翁悲苦的生命之中,雜糅着內在的靈魂震撼與審美同情,跟隨她的美妙,體驗到崇高的悲劇快感,忘卻了故事自身的結構延展。而音樂所帶來的體驗與忘卻又伴隨着更強大的精神滌盪———“三姐妹”在困難面前樂觀自信的態度,永不言棄、抱定信念的執着,以及父親暗藏內心到最後純粹完全釋放的愛。

父親是文學塑造中永恆的人物羣像之一,父愛也是千古傳唱的絃歌!《詩》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影視文學中關於父愛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徐靜蕾的《我和爸爸》、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等等。但是對於我們的廣大農民來説,電影一直沒有給他們一個真實的父親,是一種源自於他們自身生活的那個父親!而《父親的夢想》做到了,這個父親來自西部農村,樸實、善良、勤勞,深深的愛着自己的孩子。這個父親把愛暗藏在打夯的粗糙的雙手中,那雙手不辭辛勞地為孩兒撐起了一片天;這個父親把愛暗藏在佝僂的厚重的脊背之後,那脊背最終演化成女兒們美麗的隱形翅膀!

《父親》觀後感 篇16

今天我又一次走進了電影院,又一次流淚了,因為我很感動,我被電影中的那位父親深深地感動了。萬千雨淚換來人間真情,千萬淚雨演繹深情父愛。

《父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父女相依為命的真實的故事,母親為生女兒失血過多,突發心臟病。孩子得救,可他卻去了天堂。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小女兒又得了敗血症,為給女兒買血,父親歷盡千辛萬苦,受盡萬般磨難,以至最後給女兒輸血。作為父親代價太大了,誰也不會眼睜睜的看着他離開的,想盡一切辦法去挽救她,他除了在學校任教,還去兼老年的輔導,做家教,去車站賣礦泉水,來籌錢為孩子治病。一開始是用錢來輸血,然後是借錢來輸血,在到最後爸爸只有用自己的血來維持孩子的生命。最後父親終於支撐不住,昏倒在講台上,以至於骨折摔成癱瘓,孩子已經七歲了,她懂事了,她覺得自己拖累了爸爸,決定説服爸爸放棄她,他雖然愛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但她願意讓她到天堂去找她的媽媽。最後她的心願是要她做一次乖女兒。爸爸無可奈何的同意了她的觀點,但是痛不欲生,在孩子彌留之際,醫院又為孩子找到一種治療方案,但醫療費用很昂貴,可孩子卻有了生的希望。故事的結局是令人欣慰的,最後經過許多的好心人的幫助,募捐了180萬,治好了孩子的病,剩下的錢全部捐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你的生命沒受到危害的時候,你總會説,活着有什麼勁。可一個人健康的人要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現在我們生活都很幸福,做為父母看到了這個影片應該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給孩子一個温暖的家,更好的學習環境,學生看了應該珍惜在校的每寸美好的幸福時光,發奮學習,一舉成才,學會感恩,懂的父愛。

《父親》觀後感 篇17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父親》,深受啟發。

文中講有一個爸爸,一生和黃土打交道,和黃牛做朋友,土裏土氣,但他卻希望自己的兒子成才,兒子上國小時,每天放學回家,他都會吸着煙斗蹲在那裏,當兒子回來時,他開心地笑了,兒子上了國中,要到城裏上學,父親特地為他買了一件衣服,怕讓城裏人笑話,每次到學校都給他幾張紙幣。一天,買了一包茶葉,他生氣極了,説兒子城裏學壞了。因為他只想讓兒子讀書將來立大業,沒想到兒子卻用錢買了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他感到悲傷和失望。但是又聽到兒子是把他給兒子的錢省下來,才給他買了一包茶葉時,頓時眼裏噙滿了淚花。到了放假,他喜滋滋的捧着兒子的獎狀,把它貼在房子的正中間,仔細端詳。

通過這篇文章,我也想起了我的爸爸,每當我得到好成績時,他總是高興的合不攏嘴,但是當我犯了錯誤時,爸爸臉上總會顯出滿臉的悲傷和失望,所以我要好好學習,永遠看到爸爸的笑臉。

《父親》觀後感 篇18

今天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首歌名字叫做《父親》,讓我和班上很多同學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

歌和視頻中講述一個老父親,默默地對自己的孩子付出,從沒要求過回報,哪怕被孩子誤會,還是一樣愛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有時候不能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總是惹父母生氣。就像歌中唱到的“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説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我們一直不停的想父母索取,從來不知道對父母感謝,直到長大了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愛。

生活中爸爸媽媽雖然經常訓我們,有時候對我們很嚴厲,但是爸爸媽媽把最好吃的,最好用的東西都給了我們,哪怕自己工作累的不行還是回家照顧我們的飲食和學習。所以説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我也會努力做個好孩子,孝敬父母,聽爸爸媽媽的話,努力學習,做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孩子,等他們老了就可以好好地照顧他們,去回報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

《父親》觀後感 篇19

電影《父親》以一波三折的生動劇情,帶着濃郁東北地域的文化風情,以父親楊師傅為典型代表的鮮明的人物形象,講述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背景下的一家人,在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從矛盾衝突到走向新的發展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一場家庭衝突做開場,這場家庭衝突就代表的是當下的社會矛盾,而這種社會矛盾,反映的是經濟轉型時期的體制危機和新生的希望。

影片的主角楊師傅作為一個老牌大型國有企業東風廠退休的工人,身上掛着的光爛爛的獎章,代表了他為新中國工業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也表明他無論道德上還是技術上,都一直是一個模範工人。身為一家之主,秉性中充溢着本階層常見的樸實和率真和暴躁和專制。可是在他退休後的生活中,卻突然遭遇一場巨大而深刻的危機:他親手參與創建的為之奉獻了一生的工廠一直不景氣,二兒子二強下崗在家閒逛於社會,令他恨鐵不成鋼。十年前被廠子裏認為是最好的工人,也是他最心愛的女兒,在經濟轉型的大潮中也只能下崗回家了,已經是副廠長的長子大強,這個最被他認為是他事業接班人的大兒子,居然沒有和他商量就砸了自己的飯碗,辭去了副廠長的職務,帶着一批下崗的工人,“下海”開辦了“自強機牀廠”!這位愛廠如命的老工人憤怒、困惑而震驚,他不抱怨工廠,不抱怨社會,卻抱怨兩個兒子不像他那樣熱愛工廠。由於價值觀念的巨大差別,父子之間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這場衝突反映的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的堅守、傳承、反叛與重建的衝突與整合。

這部電影準確地把握了主題深度,以非常人性化和藝術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父親這一典型形象,讓觀眾和角色一同體驗了一場親情的温馨頌歌,更見證了共和國的宏大的精神歷程。

勤勞樸實、技術過人、愛廠如命、倔強好勝的父親,他無疑代表了傳統的主流價值觀念。但他作為主角並非本片的全部意義所在。片中性格及價值觀與父親截然不同的小兒子與父親的對峙,也決不是年輕的兒子與年老父親之間所謂代溝的問題,還包含着價值取向的嚴重分歧;而一向被父親寄予厚望的性格温厚的長子對父親權威的反叛,與他們跟父親的最終和解,則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另外更值得強調的是,這場家庭危機表面上是父子之間價值觀念的矛盾,而其深層則是舊體制與新轉型之間的衝突,但更深一層的意義,卻是個體在社會危機與轉型中的自我價值與定位的重新思考,它是新世紀鐘聲敲響後社會價值體系危機與重組的一部暢想曲。

隨着衝突的不斷進行中,我們看到,父親的剛強給全家帶來了前行的力量。他們頑強地、近乎掙扎地挺過來了!為自己,也為我們的國家,他們默默地恪守着匹夫的職責和諾言。

影片中大強和他的兄弟們在省城中快節奏地走着,每個人嚴肅的臉上表現出他們充滿了希望地要團結一心,創造未來。還有,在二強和哥兒幾個吃驚地發現他們給分派要擦玻璃的是省城中最高的一幢樓時,當二強向下滑行時,這令人窒息的場景,説明了這個工作的危險性和困難程度,這一切又在等待着這些從零開始創造自己未來的年輕人。同時也隱含了他們在面對新生活中面臨的阻力和畏懼,這和他們雄心勃勃地要走向未來,向上的,更上一層樓的心情是同時交織在一起的。大女兒渾身包裹嚴實只露一雙眼睛,在大街上,車流中往來奔波賣報,則體現了現實生活的殘酷與艱辛。

表面上,他們為生活所迫而竭力,實際上,他們以最樸素最不具光華的言行使“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工人就是立於天地之間的人”從本質上得到昇華。

老父親最終跟兩個兒子在情感與價值取向上的交融,表現了新老兩代工人在時代大潮中的共同追求和嶄新的精神風貌,表現了他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生命狀態,使老父親具有了非常濃郁的人性光輝,而兒女們對父親堅強剛正、拼搏好勝性格的繼承,則正是新時期工人階級薪火相傳的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完成了本片主題內涵的深層次開掘。

《父親》的結局讓觀眾感受到的是人類對理想的積極進取和不息追求的理念,也對未來一種美好的希冀。

《父親》觀後感 篇20

當“感恩”這個字眼出現在我眼前時,我有點措手不及,看它是那麼的熟悉又是那麼的陌生,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見,陌生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懂得感恩。

從來不關心天氣的父母,在我們離別的那一天起,他們每天都要坐在電視機旁,觀看上海的天氣,對我們噓寒問暖!”是的,我們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時時刻刻為我們着想。但我們每次提起父母,不還是多的是抱怨,少的是感恩嗎?當看到“父親”為“盼盼"付出的一切,我腦海裏只是浮現這些畫面:父親冒雨為我送傘,我卻暗自埋怨他來得太晚;過生日總埋怨他送的禮物沒有新意;父親愛聽民歌,我卻嘲笑他沒眼光;父親語重心長教育我,我卻不屑一顧??長這麼大,我竟然不知道父親愛喝哪種酒,愛看哪種類型的電影,甚至連他的年齡、生日都不是很清楚。

娛樂明星的八卦新聞我能講得頭頭是道,星座占卜我也略知一二,可是,對於離我最近的父親,我卻知之甚少。依稀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牽着爸爸的的大手,嘰嘰喳喳地訴説一天的經歷。那時候的爸爸很高大,總給我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好像有了爸爸我的世界就不會下雪。後來,我慢慢長大了,開始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看偶像劇,漸漸忘卻了在我身後守候的爸爸。大多時間,父女相對,總是尷尬的沉默。兩人互不相干地做自己的事,沒有任何言語。我吃着零食看電視,爸爸則在一旁安靜地抽煙,看到我對滿屋煙味表現出厭惡的表情後,爸爸便起身而去,站在門外默默地抽煙??當看完《父親》時,我淚流滿面,因為那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父母是那麼的不容易、那麼的辛苦,為了自己的兒女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生命。這部影片使我想起了爸爸對我的點點滴滴的好,讓我懂得了要感恩父親、回報父親。我知道,隨着時光的流逝,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白髮蒼蒼的父親;而爸爸,卻始終守候在家中,任時光雕琢,依依地等着女兒的歸來,期待着一家團聚的幸福。所以,趁父母在身邊時,感恩他們的愛吧!

父母也許只是我們衣衫上一行疏落的針線;只是我們不屑一顧的一碗生日面;甚至是我們耳畔喋喋不休的可笑而又可惱的嘮叨。然而,在我們無論遭受肉體或者靈魂的滅頂之災時,她又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當我們快樂的和朋友一起過生日時,你可知道你的生日也就是母親的苦難日。父母是我們從之索取最多的,可父母卻又是最容易滿足的,只需兒女對他們發自內心得一個微笑、一句話語,可是我們呢?常常不滿足父母給與我們的一切,還時常抱怨,可我們不知道父母給與我們的東西都是那麼得不容易,我們不但不感謝還嫌這嫌那,現在想一想,我們真的太不瞭解父母了。人世間做難割捨得就是母子情,但我們卻一次又一次的去傷害父母。母親帶我來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並且用她的身心養育着我,爸爸辛辛苦的工作供我上學。可是在以前我不知感恩父母,還時常埋怨他們.經常為爸爸媽媽的嚴厲要求而提出抗議。譬如,媽媽有時讓我寫完作業,並檢查沒錯誤後才讓我出去玩;考試出現了錯誤,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的説了一遍有一遍。對這些我總是表現出反感的態度。可是現在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愛。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們健康茁壯的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的。父母對我們的愛是非常偉大的。當你變得一無所有,只有父母不會嫌棄你;當你遇到千阻萬難,只有父母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你....朋友會背叛你,愛人會背叛你,甚至於兄弟姐妹也會背叛你,只有父母,永遠不會背叛你,只有他們才是你的家,只有他們才是你真正的歸宿。因為你是他們身上掉下的肉,他們要珍惜從他們身上掉下的肉。回望來時的路,我看到,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都充滿着父親的期盼、母親的擔憂;每一次登上一個小小的高峯,總是看到父母驕傲的目光;每一次跌倒,總是父母幫我拍去身上的灰塵,催我繼續前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天下的兒女們,抓緊時間盡孝吧,趁你父母還健在的光陰。